锦衣状元 第74章

作者:天子

朱四兴冲冲道:“那让我父王找个戏班子回来……朱浩,你就负责给他们写戏本,行吗?”

朱浩道:“我还要靠戏本赚钱呢,为不相干的戏班写戏……他们学会了,到别处去唱,我有什么好处?”

“我……这个……”

以朱四的头脑,实在想不出折中之法。

不过这对陆松来说是个启发。

陆松觉得自己回去后可以对袁宗皋说,世子喜欢听戏,而朱浩那小子会写戏,不如让朱浩写,然后找人来唱,那世子就不用天天想着往外边跑了。

但让世子听戏,会不会有违兴王对世子的栽培……

陆松想不明白,再加上朱浩有言在先给别人写戏没好处……陆松就要考虑一下这话要不要说,就算说又该如何去说。

……

……

花鸟市有不少好玩意儿,朱四勉强打起精神,在一个个摊子前驻足,但毕竟以前他跟姐姐偷跑出王府时,经常来这边玩,大部分东西对他来说都不觉得新鲜了。

一路上蹦蹦跳跳,看起来兴致颇高,但其实朱四的心思都在之前那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戏上。

朱浩还在作总结:“……唱腔不是很好,南戏就是这样,软绵绵的,没有秦腔那么高亢雄浑,如果单独训练个戏班子,专门唱我创作的新戏种,效果绝对大不相同。”

陆松瞪了朱浩一眼,好似勒令其闭嘴。

你明明不想让朱四多看戏,也不想写戏本让王府找戏班来唱,为什么一再吸引世子的注意力?

你这不是没事找事?

可陆松没想明白的是,若朱浩真没打算让朱四接触戏剧的话,就不会带他去听戏。

对朱浩来说,这是以退为进。

自己养个戏班不容易,但若是由王府来养的话……很难吗?到时这戏班能为自己所用,偶尔还可以帮自己赚钱……简直不要太好。

但不能白白便宜兴王府,这就需要一些门道,把王府的戏班变成自己的。

朱厚熜早晚会成为兴王府主人,甚至还能当天下之主,让王府或是朝廷为自己牟利的最重要条件,不就是让朱厚熜这小子爱好上这些东西?

“朱浩,你什么时候写新戏本?”朱四有些痴迷地问道。

朱浩道:“我已经写了一部分,回去后就可以拿给你看,但你可不能跟京泓一样,看入迷连书都不想读,那我作为王府伴读,在王府的日子可就不长了。”

朱四兴奋摇头:“不会不会,我当然明白适可而止的道理。陆典仗,我乏了,打道回府吧!”

第89章 诚实的好孩子

陆松回到王府后,马上找袁宗皋汇报情况。

袁宗皋正在跟张佐商议事情,听闻后面带笑容:“这个朱浩带王子出去走一趟,只是为听书、看戏?有趣!有趣!”

陆松道:“以其言道,书场和戏台都是他找人搭伙建起来的,连说本和戏文都是他所写,此事是否有蹊跷?”

袁宗皋若有所思,笑而不语。

张佐面带疑惑:“他说什么都是唐寅教的,可唐寅在安陆一共也没多少时日,怎可能教授他太多?会否是他背后的朱家在暗中安排一切?”

朱浩的表现太过反常,虽然可以把事情都推给唐寅,可问题是唐寅若真有那么大能耐,说本和戏本都能写,为何一直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呢?还要借助一个孩子的手把这些东西展现出来?

斧凿的痕迹太过明显!

袁宗皋笑了笑道:“朱家乃军户之家,即便有进学的后辈,也绝不会牵扯到文墨之外的事情上,像写说本和戏文都属于旁门小道……再说了,这么做对朱家有何意义?”

其实不用张佐和陆松提醒,袁宗皋早就暗中调查过此事。

以袁宗皋的智慧,想不明白有什么人如此“才华”横溢,能写出正统儒家文章外的精彩说本和戏文来,那只有一种解释,就是这个儒生已无进学可能,满腹才华无从施展,才会醉心于此等小道,而被皇帝勒令不许当官的南直隶解元唐寅最有可能。

至于朱家……

你朱家能培养出秀才都不易,还能培养出小说家和戏剧家?

这玩笑开得未免有点太大了。

陆松道:“那袁长史,若朱浩继续带王子不务正业,是否有必要将其赶出王府?毕竟王子要以学业为重。”

此时陆松不遗余力想要把朱浩赶出王府。

张佐也赞同点头:“这孩子太过邪性,留在王府恐非善举。”

袁宗皋则道:“目前尚未看出其有带坏王子的迹象,暂时没必要赶人……他可是救过王子性命,朱家人怎么都想不到会有这一层关系吧?”

张佐和陆松对视一眼。

若是被朱家知道,朱浩非但没害兴王世子,还救了世子,该作何感想?

“好了,陆典仗,你先回去吧,老夫还要跟张奉正谈事。”

涉及王府决策层面的事,就不是陆松能干涉的了,他不过是跑腿的武夫,陆松虽然也知道接下来的话题很可能涉及接待大太监张忠之事,但他不敢多问,行礼后退下。

……

……

自从朱浩带朱四到过书场,看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剧目,朱四对朱浩的态度跟以往又有所不同……时不时就缠着朱浩,问东问西,当作偶像一般看待。

之前朱浩讲课时,朱四即便对朱浩的学问大为佩服,也没有这般推崇。

连同朱三,也一改之前对朱浩的冷漠,好像不记得二人间还有矛盾般,也缠着朱浩问有关说本和戏文之事。

“后来怎样了?快说啊……”

朱三显得比弟弟还要热切,有好故事当然要听个结尾。

这足以说明,两个孩子心目中,那个家国天下武林纷争的《射雕》,远没有《西游记》来得吸引人,朱浩也终于明白为何师徒四人的故事能成为暑假和寒假钉子户了。

朱浩板着脸道:“后来怎样当然要等空闲下来再讲,还是那句话,如果你们学业退步,王府追究责任,以为是我带坏你们,那我留在王府读书的希望就会彻底破灭……你们也不希望看到我被赶出王府吧?”

朱四拍着胸脯:“你放心,朱浩,要是有人赶你走,我会帮你说情。”

京泓虽然也想知道《西游记》前后的剧情,但他更理性一些:“王府请伴读是为了你们的学业着想,到时真要赶朱浩走的话,凭你们去说……恐怕没什么用。”

“哼,小气鬼,为了自己能读书,讲故事只讲一半,吊人胃口,太自私了。”朱三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开始猛烈抨击朱浩。

朱浩道:“你们能学好我自然不会有此担心,可万一呢……好了,我就不多讲了,你们学还是不学啊?”

朱四最为识相,快速地拿起书本来,道:“我学还不行吗?是不是我全都背上来,你就继续讲?”

“要能一起背诵,光你一个人可不行,世子……你不会掉链子吧?”朱浩又看向朱三。

朱三不解地问道:“什么叫掉链子?”

“就是拖后腿的意思。”朱浩解释。

“切,净说些稀奇古怪的名词,算了,本世子就大发慈悲,今天用心读一下书,要是本世子能背上来,你却不讲的话,别怪本世子对你不客气!”

话说得狠,但在场所有人都知道,朱三就是个嘴强王者,拿不出一点办法来治朱浩。

反而是朱浩有诸多点子能让她心服口服。

……

……

因为朱浩用讲故事来作为要挟和奖励,使得朱三和朱四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

一连多日,他们学到的东西,差不多是平时进度的三四倍,这也得益于朱浩会不时给他们讲课,开小灶,也有公孙衣放任的原因。

公孙衣知道自己本事不行,很多时候都让朱浩上讲台授课,真把自己身为先生的面子都丢尽了,但他本来就不是好面子之人,只要能让自己在王府多留一段时间,多赚点束脩,不要脸也在所不惜。

等两个小的再次被朱祐杬和袁宗皋叫去考核时,连朱祐杬都大感意外,两个孩子的学业进步会有这么多?

“父王,这多亏公孙先生教得好啊。”

朱三得意洋洋,斜眼去看公孙衣,带着些许耀武扬威。

袁宗皋笑道:“看来公孙教习真是年轻有为,能在短时间内找到两位王子学习方面的特点,因材施教,不拘泥于成法,实为人师之楷模。”

公孙衣听到后很惭愧,一张脸瞬间涨得通红。

这话分明是在夸赞朱浩,更深一层则是在夸赞朱浩背后的唐寅。

我这边什么都没做,却能得到兴王和兴王府长史的赏识,难怪之前那位举人教习会被我替换……感情真不是你能力不行,实在是对手唐寅太过强大。

朱祐杬道:“你们以后要更加用功才是,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要多请教先生。”

“不敢当。”

公孙衣赶紧俯身行礼,他说的不敢当,那是真不敢当,他本想说,他们有不懂的直接问朱浩就行,问我有什么用?我在朱浩面前,只能当个助教,讲点基础知识,给那位朱先生省点力气。

这边朱祐杬看不出问题,可袁宗皋面带笑容,显然心里有数。

王府找公孙衣来替代隋公言,并不是因为其能力有多强,而是背景简单,公孙衣有几斤几两袁宗皋岂会不知?

以其真实水平,能把郡主和世子教得那么好?

怕是你有什么顾虑,不好意思说出来,丢了饭碗吧?

……

……

等公孙衣带着几个小的走后,朱祐杬满意地点头:“袁长史慧眼如炬,能在年轻人中发现此等俊杰,着实难得……难怪当初你会极力推荐他。”

袁宗皋笑了笑,摆摆手道:“兴王莫要急着夸赞,不如听听旁人怎么说。”

“哦?”

朱祐杬不知袁宗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随后袁宗皋安排让陆松把同为王府伴读的京泓叫来。

京泓见到兴王,大感意外,莫非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惹恼了两位王子,兴王要见我加以训斥?

“京泓,你来王府时间不短了,最近跟两位王子一起读书,可有吃力之处?”袁宗皋的行事风格始终如一,面对一个孩子还是喜欢绕弯。

京泓恭敬回道:“学生尽力而为。”

袁宗皋继续:“最近王子学业进步很快,想来是平时公孙教习教学上有独到之处,你们听得也很认真?”

“这……”

京泓不知该如何回答。

朱祐杬一听,不由好奇地看了袁宗皋一眼,这问题,问得很没水平,是因为两个孩子认真才学业有进步的?你怎么知道?

“那朱浩平时学得如何?”袁宗皋继续问。

京泓心中为难,朱浩平时学得怎么样?应该问朱浩平时教得怎么样吧?那个厚脸皮的公孙先生,上课没多久,就找借口让朱浩出来讲两句,久而久之连京泓都快忘了谁是先生谁是学生。

“朱浩……他学得也很认真。”京泓言不由衷。

袁宗皋道:“可为何却听闻,朱浩平时在课堂上讲得比学的时候更多?”

此话一出,朱祐杬终于知道为何袁宗皋要把京泓叫来了,他不由认真打量京泓,心想,感情之前朱浩给两个孩子讲过课,现在他们有了新先生,还是朱浩在讲?那请公孙衣回来的意义是什么?

京泓到底是个诚实的好孩子,纠正道:“上课时,公孙先生会开个题目,然后让朱浩出来讲,的确是朱浩讲的时候居多,最近朱浩说,只有两位王子能把课堂上的内容全都记住,才给他们讲故事……然后两位王子学习有了动力,非常刻苦……所以就全学会了。”

“什么故事?”

这次轮到朱祐杬问话。

京泓低下头道:“乃是《西游记》的故事,朱浩只是在课余讲,并没有占用上课时间,更没有带坏两位王子,请王爷明察,不要……赶朱浩走。”

第90章 生财之道

京泓本来把朱浩当成竞争对手,但在见识过朱浩的才华后,大为折服,此番自以为讲义气地替朱浩说话,但在朱祐杬和袁宗皋听来,太过天真稚气。

“好了,你先回去吧。”

袁宗皋挥手让京泓退下。

等京泓出门后,袁宗皋看向朱祐杬,问道:“兴王作何看法?”

朱祐杬从座位上起来,一脸困惑:“却说那唐寅,真有这般能耐,栽培朱浩不过旬月,就能让其才华陡增至超过秀才、举人的地步?”

袁宗皋道:“宁王反相毕露,若唐寅真如传说中那般惊才绝艳,必定不会在南昌久留,王府或可趁机将其招揽过来……即便只是让他当世子的教习,对王府而言也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之前二人就曾谈论过唐寅的才华,想过收为己用,但毕竟唐寅没有主动跟兴王府联系,兴王府也从未抛出橄榄枝。

“袁长史,你酌情办理吧,王府教习之位,始终要找有能力之人担当。”言下之意,朱祐杬把招揽唐寅的差事全权委托给袁宗皋。

之前只是有那么个想法,现在却要付诸行动,试着跟唐寅取得联系,再看看其是否有加入兴王府的打算。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