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652章

作者:天子

杨慎觉得,孙交做的那些事朱浩早晚都会知道,没什么可遮掩的,早点跟朱浩说,反倒显得对朱浩很信任,但施瓒暗中检举揭发杨廷和,对朝堂上诸公而言还是秘密,孙交也未必会跟朱浩言明。

朱浩叹道:“最近我也写了请辞奏疏,估计这两天应该就会送到京城去。”

“你……这是为何?”

杨慎着实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出。

朱浩当官才两年时间,就经历了官场诸多事情,现在作为一个尚且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官员,本来仕途应该一片光明,就这么请辞回乡?

朱浩笑道:“有点累了,或许我这样的人,写写文章还行,但跟朝中那些大佬动脑子,还是太过稚嫩,这次就因为我一着不慎,中了锦衣卫的圈套,才导致全盘皆输。不过说起来,到底那批生铁是怎么丢的?”

杨慎摇摇头,表示他也不知道。

“唉!所以说啊,即便是一地知府,又怎么跟锦衣卫斗呢?人家到底是天子亲军,有陛下撑腰,是我这样初出茅庐的官员能与之抗衡的?先前我还是太过年轻啊。”

朱浩语气中满是遗憾。

杨慎道:“有关你请辞之事,最好不要冲动,我会跟父亲说,让他老人家在朝中为你斡旋一二。责任不在你身上,你无须挂怀。”

本来杨慎来找朱浩,是想让朱浩帮他做事,但现在朱浩已对官场心灰意冷,有意撂挑子了,他知道不能再给朱浩增加压力,否则没法劝朱浩留下。

难得有这么个欣赏的“手下”,杨慎觉得朱浩非常会办事,更是个背锅的好人选,若就这么走了,那他杨慎原本就薄弱的基本盘会越发惨淡。

如今杨廷和在朝,都没法给他更多庇护,要是其致仕,自己没有丰满的羽翼,如何能在朝中立足?

……

……

杨慎离开。

娄素珍进到书房,见朱浩正在整理一些文稿,好像真要收拾一下家当准备回乡了。

娄素珍道:“矿场那边传来消息,说是已将最近所产生铁,详细做了账,现在涉及运送方面的问题,一时拿不定主意,要公子来做决定。”

永平府矿场的产品,主要是利用本地生产的煤和铁矿石,经过粗加工后产出生铁以及少部分钢。

后世勘探出迁安铁矿区的铁矿石储量高达五十多亿吨,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滦煤矿最高年产高达五百余万吨,可以说铁矿石和煤炭储量非常惊人,非常利于就地冶炼。不过为了确保冶炼技术不外泄,进一步加工多在西山煤矿那边完成,这样就需要在永平府和京城西山之间运送生铁。

因为锦衣卫撤出,原来的运送渠道等于是断绝。

朱浩接手矿场才一个月,眼下要运出去的是他接手矿场后产出的第一批生铁。

朱浩笑道:“怎么,下面的人没人敢运?”

娄素珍微笑着点头:“公子说得对,有先前永平卫运送生铁被人劫走之事,现在谁都怕担责,所以这件事非要由公子来主持不可。”

“难道让我亲自押送不成?要是矿场的人不放心,那就直接找开平中屯卫行指挥使事的巩频相助。”朱浩道。

娄素珍道:“公子认为,那位巩将军会听从您的号令?他也怕出事吧?”

朱浩道:“瞧你说的,好像要他运送炸药一样,有那么危险吗?胆小如鼠!”

娄素珍对朱浩报以笑容,好似在说,他们胆小如鼠,还不都是被你逼的?要是你不整那些事,本地官府和卫所也不至于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现在谁都知道永平府是君臣相斗的前沿阵地。

朱浩道:“这样吧,你去跟牟大志说,让他联系锦衣卫,就说目前我们没有能力把生铁运到京城,劳烦他派人协助,人手我们可以提供,但路上的安全,要由锦衣卫保证。顺带让徐子升和杨用修监督此事,他们不是要回京述职吗?让他们跟随这批铁一起回去就好!”

……

……

牟大志从娄素珍那儿得知朱浩的计划后,以为知府大人疯了。

人家锦衣卫正铆足了劲,准备再抢你一次呢,你居然说要把这批生铁交给锦衣卫押送?人家会搭理你才怪。

但牟大志还是去跟锦衣卫做了沟通和说项,他跟陆松说话时,非常恭敬,毕竟他腿伤还没好利索呢,生怕自己开罪锦衣卫,又被对方抓回去虐待一番,估计那条受伤的腿就此折了。

出人意料,锦衣卫那边爽快答应下来,这让牟大志很意外。

消息传回知府衙门,再由朱浩通知尚滞留府城的徐阶和杨慎。

徐阶闻讯后赶紧去找杨慎,想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杨慎对此消息则显得很淡然:“先前发生一系列不愉快之事,致使没人敢运输生铁,敬道现在连当官的心思都没了,估计他自己也不想再承担责任,干脆把生铁交给锦衣卫押送,等于是说,在矿场便完成交接。”

徐阶道:“那……锦衣卫会平白耗费人力物力运送?”

杨慎抬头望着徐阶,一脸不可思议之色:“你以为这批生铁是白运的?成本由矿场承担,搬运和押车主要人手,也由矿场提供,其实等于是说,本地知府衙门只负责生产,而运送之事完全交给了锦衣卫,矿场变相还是掌控在锦衣卫手中。”

徐阶坐下,有些懊恼道:“先前朝廷争执不休,目的为何?矿场终归还是锦衣卫的,所产东西,也没法进太仓,难道锦衣卫会老老实实把这批东西运到太仓去?”

杨慎沉默不语。

徐阶道:“知府衙门来信,说让我们跟着一起回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案子查完了?”

听到这里,杨慎再也忍不住,近乎是在徐阶面前咆哮:“都到这般田地了,还需要调查吗?这一切,不都是锦衣卫搞出来的?本地一个姓岳的家族,牵扯其中,但现在他们的人都被锦衣卫保护起来,连知府他们都想抓就抓,本地卫指挥佥事也在他们手里,我们能作何?不灰溜溜逃回京城,留在这里受辱吗?”

徐阶感受到杨慎那种狂怒与无力。

明明锦衣卫没有治理一方的资格,但就是把地方官员压得死死的,谁敢跟锦衣卫相斗?地方正四品的知府随随便便就被他们抓回去,就算没动用私刑,那也是对地方士绅一种最好的震慑。

如此一来,地方上知道,就算把矿场交给你们又如何,最后说了算数的还不是我们锦衣卫?

杨慎道:“子升,你应该也算正直之人,是否有勇气,跟我一起揭发锦衣卫的不轨之举?”

徐阶咽了口唾沫。

他突然有点后悔来找杨慎。

你杨慎不怕死,要跟锦衣卫正面抗衡,但我刚当官不久,没你那魄力,更没你那背景,我可不敢太岁头上动土。

还是算了吧。

徐阶很不识相地摇了摇头。

第859章 有个官当就行

朱浩请辞的奏疏,很快送到京师。

对新皇派系的人来说,自然知道这是朱浩在群臣面前装装样子,但对于杨廷和来说,他就要好好琢磨一下,是否应该让朱浩从朝中退下来。

这次永平府铁矿之事,朱浩虽有功劳,过错却更大,总之让他杨廷和卷入其中。

但现在杨廷和觉得,他跟皇帝间的矛盾,远不是一次永平府铁矿遗失之事便能概括,既然皇帝在继位之初,就从王琼、陆完和太医院的人手上拿到检举揭发他的供状,还隐忍两年之久,他便明白,这一切迟早都会发生。

永平府铁矿遗失事件,只是个引子罢了。

孙交不知从何处得知了朱浩要请辞的消息,这天散朝后,快步跟上走在前面的杨廷和。

夏日炎炎,孙交本来就年老体迈,实在走不快,这一路追赶让他大汗淋漓。

当天朝会商议的是西北和东南军务,以至于拖延了一点时间才散班,太阳已快要爬升到正中,孙交走到杨廷和面前时,频频伸手去抹头上渗出的汗珠。

“找你是谈有关敬道之事。”

孙交气息粗重地说道。

杨廷和示意内阁几人先走,他有意放缓了脚步,也想跟孙交好好谈谈。

旁人见到杨廷和跟孙交走在一起,大有一种新老文官翘楚要进行谈判之意,也都知道现在孙交和杨廷和代表了新旧两大势力,这时候没人愿意靠近他们,好像也不关心他们到底要说什么。

孙交开诚布公道:“介夫,你是否觉得敬道此番在永平府,未能尽到职责?坏了你的大事?”

杨廷和摇头:“没有。”

孙交道:“敬道上奏请辞,听说奏疏已送入司礼监,应该有两天了吧?陛下留中了?”

“应该是吧。”

杨廷和道,“志同,你如此在意敬道的官途,那你就该好好为他谋划一下……或许留在永平府,或是返回京师,都不是什么好选择。听说南京那边,有户部官职空缺,或许可以运作一二。”

孙交愣了一下,反问道:“你让他跟黄公献做事?我看还是算了,黄公献能力是有,但我瞧不上这个人。”

此话一出,杨廷和多少有些意外。

杨廷和考虑过孙交所说,他走了,孙交也不会留在朝中,闻言自然要好好琢磨一下,若孙交真的退下来,孙交准备让谁来领导其派系?而最有机会接替孙交户部尚书的人,必定是黄瓒。

但以南京户部尚书之身调京城中枢出任户部尚书,并不算拔擢,更大的可能是黄瓒到京城后升半级出任兵部尚书,明显彭泽现在受皇帝冷落,兵部尚书之职极很可能要发生更迭。

彭泽最大的问题是他能力远不如王琼,过去两年西北军务搞得一团糟,东南沿海倭人争贡纠纷,多少也跟兵部做事不力有关。

皇帝没直接降罪于彭泽,全看在杨廷和面子上,若是他这个首辅退下来,估计彭泽离朝跟他也就前后脚的事。

“我想让陛下履约,让敬道回朝,做户部郎中。或者你给疏通一下,让他回翰苑,我不想让他再牵扯进开矿的事情中去……矿山那一摊子事,我觉得不如只是挂在户部名下,放还给陛下的人打理,伯虎到底有些能力,何不交给他来负责?”

孙交给了杨廷和另外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不是非要让朱浩留在永平府当知府,或调回京当户部郎中,亦或让朱浩回翰林院继续当他的修撰。

孙交主张让唐寅来统筹开矿之事,显然也是被迫之举。

作为户部尚书,难道不想把朝廷开矿权限牢牢掌控在手?但现在看来,皇帝对开矿之事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执着,为了矿山那一点权力,甚至不惜精心设计,跟首辅大学士翻脸。

既然如此,那不如成全皇帝,交出矿山的管理权,换朝堂一个安宁。

杨廷和道:“我会考虑让敬道回翰苑……他的确是可造之才,但还需历练。”

对杨廷和来说,朱浩是有过错之人,所以不适合再留在关键职位上,比如说帮户部打理开矿等事务,那最好的办法就是给朱浩安排个闲职。

本来他的构想,是把朱浩送去南京当差,既不辱没,但也没大的前途。

但现在孙交既然提出,可以让朱浩再回翰林院,杨廷和简单考量后,觉得可以同意这个提议。

“只是有关交还陛下打理矿场的权限,我回去后还要好好想想。”杨廷和道。

孙交脸上满是宽慰之色:“只要敬道不年纪轻轻便回乡归隐,老夫便老怀大慰……唉,老夫这辈子不指望犬子能有何成就,但敬道……的确可惜了啊。”

孙交的意思,你同不同意让唐寅执掌开矿事宜,都由着你,反正我的目的,只要让朱浩别早早辞官就行。

杨廷和道:“志同,既然敬道请辞之事,如今已报到陛下处,你为何要来问我的意思,而不直接请旨陛下呢?”

一个问题,就把孙交给问住了。

孙交马上意识到,杨廷和是何等的城府?

你孙交不去求皇帝,跑来求我,是不是觉得我比皇帝更能决定朱浩的前途?但似乎这种感觉并不合理。

毕竟严格意义上来说,朱浩还算是我杨廷和的人,你为什么会觉得,我比皇帝还容不下他?难道不是皇帝应该比我更想让朱浩滚蛋?

孙交到底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他心态平和,镇定自若道:“老夫可不想落个为私利而不顾公义的骂名。陛下要真容不下敬道,便是容不下我,那我留在朝中,还有什么意思?”

这解释,也算合理。

皇帝不看僧面看佛面。

既然现在孙交要力保朱浩,除非皇帝真心想把孙交赶走,换个人来当杨廷和致仕后的过渡文官领袖,不然的话,皇帝总要卖孙交这个面子,不能把朱浩怎么样。

反观杨廷和这边,会因为他致仕后上位的首辅蒋冕跟孙交有直接利益上的冲突,才不会给孙交留什么面子。

现在二人就已经是政治对手,若杨廷和退下去,那孙交跟蒋冕将会形成朝中分庭抗礼的两大势力,在双方博弈中,难道不会出现派系倾轧之事?

“那也要看敬道自己的意思。”杨廷和好像没有去深思这个问题,安慰道,“不过你放宽心,只要敬道愿意为朝廷效命,他便不会受到怠慢,哪怕将来身处官场旋涡中,也会有人保他!”

……

……

孙交跟杨廷和作别后,多少有些后怕。

“一不小心,险些让杨介夫察觉端倪,但现在他对敬道,就一点怀疑都没有?敬道到底是怎么想的?难道他没考虑过,其真实身份为杨介夫所知后带来的后果?这次的事,他可是把自己送上了风口浪尖,他为何要这么做?”

孙交出宫后,乘坐马车没走出多远,下人便道:“老爷,好像那位唐先生在后面叫咱。”

“嗯?”

孙交从马车的气窗看出去,果然见到唐寅一行正在远处朝这边打招呼。

孙交很是不解。

他立即从马车上下来,迎面朝唐寅走过去。

唐寅身边,尚有玉田伯蒋轮、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骆安等人作陪,剩下几个孙交不认识,但这一行人都只是穿着便衣,看样子唐寅回京,这些人前来迎接。

“孙老。”

唐寅笑着上前,拱手致礼。

孙交好奇地问道:“你几时回来的?”

眼中好像没有蒋轮等人一样,连招呼都懒得打。

不过蒋轮和骆安等人丝毫不介意,反正唐寅在他们中间,属于超脱的存在,在袁宗皋死后,唐寅名义上已是兴王府长史一般的存在,京城内有关兴王府旧部的事情,唐寅照理说都是可以过问,更何况唐寅更有西北军功在身,别人不把他当六部侍郎,新皇派系的人也将他当成领袖看待。

唐寅笑道:“今天刚回来,本要入宫面圣,正好看到孙老部堂车驾。”

“这么巧?”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