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456章

作者:天子

或许她们把朱浩当成了宫里派来的小太监,再或是受命把她们接出诏狱……她们并不知道自己身处什么衙门,只当自己做错事被人抓起来,略加惩罚,可能是挨一顿板子后就会被放归。

朱浩问道:“之前,是你们在宫里放火吧?陆千户,把罪证拿出来。”

陆松从旁边一个蒙着黑布的托盘里,把二宫女放火所用的火折子和几本破书丢到二女面前,破书已烧了一半。

“窗帘点着了,幸好当时救火及时,不然整个宫殿可能都要烧毁,宫里发生一场火灾的话……啧啧,先不说死不死人,就是损失,恐怕也不是你们两个能承担的吧?”朱浩审案显得慢条斯理,似乎在跟罪犯讲道理。

“大人,饶命啊!!”

二女不断磕头求饶,心中一阵恐惧,眼下好像打板子已不能解决问题,有往死罪方向发展的倾向。

朱浩捡起地上被烧得只剩一半的书,随手翻看了一下,道:“你们的命,我不稀罕,是谁指使你们的,我也不关心,因为我知道,就算我不去查,幕后指使你们的人,现在估计也自我了断了,比如说服毒啊,再或者上吊之类!”

朱浩并没吓唬二女。

因为朱宸之前的预审中,已经查知背后指使者乃是宫中的太监。

而真正的元凶,估计也不指望两个小宫女能恪守秘密,所以中间人最倒霉。

发现事败,只有自我了断一途。

慷慨赴死,其实是为了避免牵连到家人,一死了之,案子查不下去,或许家人就能保全……背后的元凶也能出把力。

二女一听。

这是什么情况?

我们还没供出幕后指使者,那人就已经死了?那我们……岂不是更要死?

“大人饶命!饶命啊!”

两个宫女一边喊,一边拼命磕头,磕得“砰砰”响。

第601章 必须是你俩干的

朱浩道:“现在指使你们做事之人,要么已经死了,要么不会承认,在皇宫内苑放火,此乃诛灭九族的大罪。若你们还想留住这条命,就要学会做事……我这里有两幅画像,你们看看,是否乃主使你们做事之人?”

说着,朱浩真的从袖子里拿了两幅卷轴出来。

朱宸等人很疑惑,朱浩怎么连罪犯的画像都有?不会是把张太后和杨廷和的画像拿出来了吧?

等朱浩展开手里的卷轴,他们看清楚画像上两人的相貌后,稍微松了口气,竟是两个粗莽汉子,看起来平平无奇,像是俩江湖草莽。

“是他们吗?”

朱浩问道。

两个宫女都很迷茫。

画像虽然精致,好像真有那么两个人活生生印在上面一般,但她们并不认识。

“你们赶紧考虑清楚,若真是他们指使你们做的,你俩性命或留得住,若不是的话……那你们就要把指使你们的太监找出来,若再深究下去,随便牵连到一个管事太监身上,你们的尸骨注定就要长眠于枯井了!”

朱浩的话满是威胁。

……

……

二女留在堂上“思考”,朱浩出了门。

骆安和陆松留在里面监视,朱宸跟着朱浩来到外面,凑近小声问道:“朱先生,不知画像上二人是何人?果真是他们指使的?”

朱浩道:“朱指挥使,指使她们做事的多半是宫中的贵人,再或是杨阁老,你觉得我们有必要牵扯到他们身上吗?”

“啊……这……若是可行的话,还是不要深究为好。”朱宸明白了这是在找替罪羊,心里越发好奇了,“那此二人是子虚乌有么?”

“谁说子虚乌有?他们分别是寿宁侯府和建昌侯府的人,平时关系挺好的,常凑在一起喝酒,当下各自负责看护西山一个坑口……说白了,他们就是给张家两个外戚勋臣挖煤的管事。”朱浩道。

朱宸虽然人愚钝了一点,但好歹是锦衣卫指挥使,马上就听明白朱浩的意思。

找替罪羊,也要有技巧。

总不能随便找俩人出来替罪,自己这边什么好处都留不下。

现在新皇派唐寅去开矿,而西山煤矿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外戚的垄断,上来就找两个看矿坑的管事当替罪羊,等于说为唐寅开矿铺平道路。

朱浩叹道:“现在就是不知道,里面两个宫女,上不上道了。”

朱宸冷笑道:“不上道,打到她们上道!”

“这倒不必。”

朱浩笑道,“一会儿进去问问就行了,到底是女人,用铡刀在她们头上比划比划,她们就知道怕了!”

……

……

正如朱浩所料,二宫女很快便承认,的确是画像上的两个人指使她们放火。

现在她们无心考虑是否诬陷栽赃的问题,放火的主犯就是她们两个,若是不按照朱浩的意思攀咬人,最先死的就是她俩。

拿到罪证。

朱浩便去见张佐,接下来将由张佐把事情告知朱四。

等两人会面时,张佐还惊讶于朱浩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听了朱浩的审案过程,张佐惊诧地问道:“这……若是此二女临时反水该当如何?还有那二人……恐怕没有实证能证明啊,只有两个宫女的口供……只怕是……难以定罪!”

朱浩笑着宽慰道:“张公公不用担心,此案最大的特点是,谁都怕牵连其中,谁都想找替罪羊,我们不过是帮扶一把。明日若陛下按照我所说的施展一番,就算不用提审此二人,案子都能办成铁案。”

“是……吗?”

张佐第一次听说这么奇葩的审案过程。

但他还是依照朱浩说的,全都整理妥当,等来日一早跟朱四说明。

……

……

因为时值春节休沐期,朝臣并不需要每日早朝。

而在对各衙门奏疏批复中,朱四没有提到任何案情,不过是在翌日上午,将杨廷和单独请到宫里。

这次赐见的地方不在乾清宫,而是文华殿。

“……杨阁老,若是朕以太子身份入宫继位的话,是不是要在这里住上几天,如此才名正言顺?”

朱四一上来所说也跟案子无关。

杨廷和四下看了看,周围只有张佐一人,而朱四还在对文华殿里的摆设发出感慨,当下无所避讳,点头道:“正是。”

朱四道:“那朕的登基,是否违背了很多人的意愿?他们觉得朕不能胜任,或是觉得朕得位名不正言不顺?都想当这个皇帝呢?”

杨廷和摇头:“陛下勿用妄自菲薄。”

“杨阁老,昨日宫里起火,乃清宁宫之旁,这件事不知你是否听闻?朕让锦衣卫的人连夜审问,审出这么个结果,让朕大为吃惊,又不知该如何将案子查办下去……你且看看吧。”

朱四说着,冲着张佐摆摆手。

张佐随即将一份刻意编撰好的“供状”,呈递到杨廷和面前。

杨廷和看完后,倒吸一口凉气。

有人在清宁宫纵火,此事没有往太后和他杨廷和身上泼脏水,已算客气了,现在朱四单独找他商议,明显不想把事情闹大。

“此案……疑点重重。”

杨廷和犹豫地道。

朱四这才转过身,望向杨廷和,几步走到杨廷和面前:“朕也觉得疑点颇多,这上面说,因为寿宁侯和建昌侯忌惮朕在京师周边开矿,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又怕朕册封蒋家的舅舅为国舅外戚,赐爵后抢了他们的风头,他们手下人才与皇宫中人勾连,选择在清宁宫放火。这供状,朕怎么看,都觉得是胡说八道!”

杨廷和一听,原来皇帝你也不信啊。

那问题就来了。

这么一份离谱扯淡的供状,怎么会出现在皇帝手上?

还由皇帝亲自转交给自己看呢?

朱四道:“所以杨阁老觉得,是宫里有人看不惯最近朕对内官的调度,才有意派人来纵火的吗?”

夺命题!

到此时皇帝还是没有往张太后和他杨廷和身上牵扯,只说内官因为官职的变化而心生不满,所以才找人放火。

其实皇帝已经暗示得很明显了。

朕没打算一上来就把事往你杨阁老和太后那边牵扯,变着法为你们开脱呢,你非要“执迷不悟”,那就可别怪朕真的一查到底了!

杨廷和道:“既然现在有纵火者的口供,可有将人找来,当面对质?”

“没有啊。”

朱四叹道,“当朕得知是张家两位舅舅做的,朕才感慨,可能是朕做得不够好,他们才会痛下杀手,对朕的生母行如此悖逆的举动!朕本来气愤当头,想杀几个人泄愤,但后面还是忍住了,因为朕想到,万一是有人构陷呢?张家两位国舅,怎会对朕的母后如此无礼?”

杨廷和听了心里不是个滋味儿。

从某种角度来说,张家两兄弟的确不是玩意儿,可要说他们手底下的人有能耐跟皇宫的人勾结,去清宁宫放火……太滑稽了吧?

张家兄弟有那城府?

可现在问题的关键,是皇宫放火之事一定不能继续查下去。

非要找个合理的方式结案,最好是找个不相干的人出来当替罪羊,最好是宫里那些过气的老太监,可现在皇帝却拿到了纵火犯人对张家兄弟二人手下的指控,那这替罪羊就不好找了……

难道杨廷和说,这件事其实应该是宫里某个太监做的,跟太后和我无关?

这不是欲盖弥彰吗?

“朕不想一查到底,甚至都不知……该不该查。”

朱四一脸苦恼,“朕想过要让三法司的人来帮朕查案,再让东厂和锦衣卫在京师掀起谳狱,但朕又知道,大明经历那么多的波折,实在不该横生枝节!朕也在反思自己,可能是朕之前做事太过激进,以至于让很多人利益受损,才会如此吧。”

杨廷和心想,好在你这个小皇帝还知道检讨和反思。

你登基后,利益受损的人可多了去了,我也是受害者,太后、张家兄弟、文官、武勋和内官,谁不曾有损失?

但要说这是皇权更迭带来的必然结果,其实利益受损者也能理解,谁让大明现在经历了新旧皇帝的更迭后,最在意的是平稳过渡呢?

朱四问道:“杨阁老,是你和太后让朕站在了现在的地方,现在你也替朕拿个主意吧,这件事是否要继续查下去?”

杨廷和听到这里,若是再坚持的话,也知道这案子会没完没了,就算最后没查到他杨廷和和张太后身上,也不知有多少人要人头落地。

“陛下,此案……还需斟酌,但……既然如今已拿下罪首,不如……便如此了结了吧?”以杨廷和的睿智,岂能看不出皇帝是有意拿张家兄弟开刀?

对付不了你们的姐姐,还不能把你们兄弟俩怎样?你们真以为自己是朕的亲舅舅,朕还要顾着你俩的颜面呢?

杨廷和现在也是别无他法,若是不让张家兄弟当替罪羊,就要牵扯更大。

怎么看……把张家兄弟推出来担责,既不会落什么大的罪过,又能让皇帝心理平衡一点,还能早些息事宁人。

不是你俩干的,也必须是你俩干的,别无选择。

第602章 兄弟反目

仁寿宫内。

张太后正在见皇帝派来的特使,司礼监秉笔兼提督东厂太监萧敬。

萧敬将案子的因由详细跟张太后说了,尤其提到张鹤龄和张延龄兄弟二人的家奴跟皇宫中人勾结,在清宁宫纵火之事。

“……目前锦衣卫已将二人拿下,说是审结后案子将交由大理寺勘定,估摸着……要判死罪。”萧敬道。

张太后漫不经意地问道:“什么人啊?”

萧敬迟疑了一下,这才回道:“说是两位侯爷府上的家奴,都是从民间招募而来的绿林好汉,帮忙看管西山的煤矿,多少带着些匪气。”

张家兄弟找人看守煤矿,涉及到抢夺别家煤矿,以及抓壮丁下矿,甚至有掳劫、贩卖人口之行径。

毕竟下煤矿挖煤是体力活,危险系数极高,张家兄弟为了节约成本自然不想付太多工钱,便派人去民间绑架良民壮丁。

为了保证这群恶棍常驻矿坑不生乱,有时候还会绑架良家女子供其霍霍。

就算官府知道百姓失踪可能跟煤矿矿主有关,但涉及张氏兄弟也不敢详查。

朱浩正是去勘探煤矿时,发现两个匪首带着几十个手下绑架民女,虽然让锦衣卫出面把人救下,但却拿人多势众的对方没办法。

现在碰上宫里有人纵火,活该这群恶棍倒霉。

张太后有些不高兴,道:“不是说好了,稍微放一把小火,不伤着谁,怎么能被人发现呢?”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