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43章

作者:天子

朱浩叹道:“可能有人想烧死我。”

朱娘大惊失色,问道:“怎会这样?”

就在此时,外面传来脚步声,几个轿夫抬着一顶轿子过来,旁边簇拥着王府仪卫司的侍卫,在陆松的带领下前来。

轿子落定后,上面下来一人,皮肤白皙,颌下留三尺长须,灰发盘髻,扎着四角方巾,身穿青色道袍,正是袁宗皋。

“好气派的官轿,他们……”

李姨娘赞叹一句,正想这群人为何在铺子外面停下,就见那一身官气的老者居然往铺子这边走来,身后跟着一群带刀侍卫,她马上往里面躲了躲。

朱浩跟着母亲迎出门,抢先道:“袁先生,您……怎么来了?”

朱娘见朱浩认识,赶紧道:“您是王府的先生?先生安好,犬子在王府,没给您惹麻烦吧?他……”

袁宗皋脸上带着微笑,抬头看了看铺子门楣,随后道:“不愧是忠义将军之后,朱浩英勇无畏,在王府表现优异,有口皆碑……老夫特地来看看,顺带把他舍己救人的奖赏,一并带来!”

说着一摆手,让陆松把一个鼓囊囊的小包袱送上。

朱娘一脸不解,接过包袱打开来一看,整个人都不好了。

里面赫然是五个五两的官锭。

“啊?这……这……”

朱娘虽然平时做生意,习惯跟人沟通,但突然跟王府中地位很高的官员交流,依然变得不善言辞。

更重要的是,她根本不知发生了什么。

袁宗皋笑道:“不请老夫进去喝杯茶?”

朱娘这才反应过来,赶紧做出请的手势:“袁先生请。”

袁宗皋没有见外,他这次主动来铺子,有一个目的便是做家访……即便之前知道朱浩的一些事,但始终耳听为虚,不如亲自来看看,是否真如朱浩所言,孤儿寡母跟本家矛盾重重……

“小浩,这位袁先生,是王府的教习吗?是不是举人老爷?”朱娘趁机赶紧小声问询身边的儿子。

在朱娘看来,举人那可是文曲星一般的存在,足以让她尊重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朱浩平静地回答:“他是王府长史,正三品散官,进士出身,若放实缺,至少能做个正四品的知府吧。”

“进士?”

朱娘更加震惊了。

此时袁长史已进到铺子内,笑着说:“节妇出来做生意,还要教子,的确为难了些,不如让朱浩进王府,让王府帮忙悉心教导,也不枉忠义将军在天之灵。”

第52章 各取所需

朱娘跟着进入铺子,她本想好好对袁宗皋感谢一下王府对儿子的栽培,但听了袁宗皋的话,一时间有些犯迷糊。

我儿不是正在王府读书么?

什么叫不如让他进王府?

朱娘属于华夏传统女性,在贵人面前显得特别谦卑,道:“犬子父亲早逝,入王府前尚未正式开蒙,只有一位路过的陆先生教导他,若是他在王府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请袁先生多多海涵。”

言下之意,我已把儿子送到王府,你们怎么管教,我不干涉。

师父师父,他没爹,你就当他半个父亲。

袁宗皋笑了笑,转而看着耷拉着脑袋的朱浩,问道:“朱浩,你是何意见?”

朱浩没有去看袁宗皋,垂头丧气道:“我……我害怕。”

这会儿朱浩必须表现出孩子该有的样子,今天他可是差点儿死在火场,还有人叫嚣这把火是为了烧死他才放的,甚至在他救人时堵门。

如果经历过生死,还可以大无畏地选择留在王府,那只能说明他心机深沉,另的目的。

朱娘抚着朱浩的头道:“小浩,难得袁先生如此赏识……怎么,你是害怕辜负先生的期望吗?”

朱浩一脸为难,像要对母亲解释,却又说不出口。

袁宗皋看到朱浩的反应,明白这孩子既怕死,又怕母亲失望,一个父亲早丧已能独当一面的孩子这会儿只能把委屈憋在心里。

“这样吧,朱浩,你刚经历一场生与死的考验,不如在家休息几日,等心境彻底平复后,再回王府不迟。”

袁宗皋善解人意,主动提出让朱浩暂时不用去王府。

朱浩略微迟疑,“嗯”了一声,轻轻点了点头。

“既如此,那老夫便不多打扰,王府内已给你安排好住处,这次回去你可以跟王子一起读书……既然你没正式开蒙,就要多努力,这样才能跟上进度……走吧!”

袁宗皋不想在市井久留,进铺子来转一圈已表明他没有看不起人的意思,见事情处理完自然要离开。

朱娘没想到袁宗皋这么快便走,急忙出言挽留:“袁先生,不如留下用个便饭。”

“哈哈。”

袁宗皋已迈步至门前,闻言转过头来笑着说道,“老夫还要处理一些事情,再说天色不早,留在此多有不便……等朱浩将来有出息,老夫一定不会推辞。”

听口气他似乎很看好朱浩,准备用心培养。

此话令朱娘听了非常舒服。

看看,连堂堂王府长史、进士出身的袁先生,都觉得吾儿读书上有天分,为了他出人头地,我经历再多苦难也值得。

……

……

袁宗皋在朱娘母子相送下,走出铺子,带着陆松等人往街口走去。

袁宗皋没有急着上轿。

陆松亦步亦趋跟着,最后实在忍不住,凑上前问道:“袁长史,既要带他回去,为何又……不急了呢?”

这会儿最懵逼的还要数陆松。

朱浩一门心思逃离王府不打算回去,而袁宗皋则铁了心要把他带回去,情况不应该反着来吗?

之前袁宗皋表现得很着急,现在却让朱浩在家歇几天……

不知道怎么想的。

袁宗皋面带深意,道:“你以为兴王府是他一个孩子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很多事,由不得他!”

“走吧,老夫带你去见一个人。”

陆松听了非常诧异。

等稍微琢磨后,他才意识到袁宗皋说的是什么。

朱浩是朱家派去王府刺探情报的,现在朱浩差点儿被人纵火烧死,吓得要逃出王府不欲回去,可朱家那边会顺着朱浩心意?

怕是到时朱家还是会把朱浩强行送回王府,若他执意不从……必定各种要挟的手段都会用上。

……

……

送走袁宗皋和陆松,朱浩一点都不着急。

回王府?

着什么急!

以袁宗皋的深谋远虑,怎会考虑不到把他赶走后带来的后果?以朱家为代表的锦衣卫会放弃对兴王府的监视?

退一步说,即便王府不让他回去,朱浩也不亏。

水里火里两次拯救朱厚熜,跟未来的嘉靖皇帝已建立起联系。

朱厚熜现在已七岁,并非不记事的稚子,这种过命的交情一旦建立起来,难道以后成年了,会把两次被人搭救的过往一笔勾销?

眼下他若是留在王府外,偶尔跟朱厚熜见上一面,或许比在王府读书更有效果。

朱娘赶紧拉着儿子的手返回铺子,关切问道:“小浩,你说王府起火,还说有人想烧死你,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朱浩道:“娘,详细情况我没法跟你解释清楚,总之今日我自火场死里逃生,容我先平复两天心情,然后才考虑是否回王府。”

为了不让朱娘过于担心,火场救人的细节不便向朱娘描述。

但朱娘和李姨娘岂能不担心?

原来进王府有这么大的危险!

本来还不觉得如何,但想到朱嘉氏让儿子进王府刺探情报,这等于是跟兴王一家为敌,想到这里,朱娘便思忖是否让儿子彻底打消回王府读书的念头。

……

……

袁宗皋一直都没有乘轿,带着陆松去见一个神秘人。

临日落时,那人出现在相约的别院外,这栋别院并非是兴王府产业,而是袁宗皋私人所有。

陆松在外等了半晌,见一个中等身材相貌平平的中年人出现在面前,他上前问询过对方的姓氏和目的,这才带进别院跟袁宗皋相见。

“先生,人带来了。”

陆松怕此人不知袁宗皋真实身份,要是因自己称呼不善而泄露细节便不好了,便只称呼袁宗皋为先生。

袁宗皋笑道:“老刘啊,你来了?给你引介一下,这位是王府仪卫司典仗,陆松,至于他……乃锦衣卫朱家的老管家,刘宏。”

陆松一颗心瞬间提到嗓子眼儿上。

眼前这个人,竟然是朱家那位刘管家?

袁宗皋是如何收买拉拢为兴王府密探的?

陆松心想,或许在袁长史心中,我值得信任,才让我知道朱家内线的真实身份,但其实我背地里却在做对不起王府的事……

想到这里,陆松心中满是惭愧。

“刘宏在朱家已有二十多年,对朱家知根知底,但他身份特殊,外人并不知晓,以后有什么事需要通传,你去跟他联络。”

冲着陆松说完,袁宗皋又对刘管家道,“老刘,陆典仗乃我兴王府柱梁,绝对值得信任,以后有紧急事情,只管跟他说。”

刘管家赶紧向陆松行礼:“小的见过陆典仗。”

陆松抱拳回礼。

袁宗皋一摆手,道:“陆典仗,你先到外面候着,不要让人靠近,我有点事要问问刘管家。”

说是让陆松以后联络,但此次却不能参与秘密对话,陆松并没有因此心生不快,他知道自己身份尴尬,临出门时心想,一定不能把刘管家的真实身份泄露出去。

从心底里他是向着兴王府的。

……

……

陆松出门后,袁宗皋便详细询问有关朱浩的事。

但袁宗皋没有告诉刘管家,朱浩曾在王府救人,救的还是兴王世子,只是验证朱浩跟朱家关系到底如何。

刘管家挑了一些他知道的情况进行阐述。

“……这孩子天资聪颖,行事天马行空,却颇有针对性,实乃可塑之才。但这三房从来不得老夫人青睐,当初他父亲便是自小缺乏父母关爱,才欲在兵事方面出人头地,可惜北上平叛以身殉国,留下孤儿寡母常遭家族欺辱,连其父遗产都难保全。”

“至于这孩子进王府做伴读,乃是事后家里知晓他去参加选拔还一举通过,为此老夫人十分着恼,上门训斥一番,勒令其进王府后打探情报……”

刘管家虽然对朱浩有成见,却不像朱嘉氏和朱万简那般根深蒂固,此时站在相对中立的角度,觉得朱家对朱娘母子有所亏待。

也就是说刘管家没有对朱浩落井下石。

他很清楚,只要说朱浩跟朱家关系不好,兴王府就不会对朱浩痛下杀手。

袁宗皋脸色不冷不热:“看来此子并非蓄谋已久,那他可曾把王府中事跟朱家人说及?”

刘管家为难道:“这个……小的不清楚。”

袁宗皋点了点头,继续问道:“之前锦衣卫不是派人到朱家联系?可打听到此人在安陆的住所?还有跟什么人见过面?”

“这……”

刘管家虽是兴王府收买的朱家内应,但所行之事都涉及朱家事务,他的能力仅仅体现在管理生意和上下打点上,让他去刺探情报,显然有些强人所难。

“也罢。”

袁宗皋没有勉强,“以后再有锦衣卫的人造访朱家,你立即通知陆典仗,他住在靠近王府的小拐子胡同,回头让他把详细住址告诉你。”

“是,是。”

刘管家连忙应声。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