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413章

作者:天子

“我说什么?让陛下早点把萧敬换了?还是说把提督东厂的人换成跟杨阁老亲近的老太监?你把我想得太有话语权了……这种事,陛下不过是不做罢了,一旦雷厉风行做出决策,大伯和那些正在兴风作浪的旧派势力,只怕要吃糠咽菜了。”

朱浩的意思,我就算在皇帝身边能说得上话,但事情又不是我做主,我只是来发出警告,你别指望我能帮到你什么。

当然现在皇帝对东厂和锦衣卫内部事务的松懈,不是说朱四不想做,或者说朱浩觉得没必要,而是朱浩不能一次把锦衣卫这群老油条给逼反,他们毕竟是亲卫,若是他们造反,皇帝能有好日子过?

分化瓦解才是最好的方法。

让萧敬顶上司礼监秉笔太监的职务,是为了安定人心,让其执掌东厂则是让其和稀泥,可以形成双方的矛盾对立,但一定不能把中间的隔膜给挑破,甚至让旧派势力在斗争中稍微占点上风都可以容忍。

朱万宏却不知道新皇是在朱浩的指点下才能做到如此“隐忍”。

明明有方法将东厂、锦衣卫全部拿到手中而不做,朱万宏再狡猾,也想不到这一层。

朱万宏道:“那看来……陛下是在东厂和锦衣卫之事上,暂时选择与杨阁老妥协?其实质就是示好?等兴王妃入宫后,是否就会腾出手来着手整治?那是该早点做打算……咱朱家可是端着锦衣卫的碗饭,大伯可不想站错队跑去守皇陵,那日子……没法过。”

朱浩道:“那……大伯你现在该作何选择?”

朱万宏起身抱拳:“都听贤侄你的……你让大伯干嘛就干嘛。贤侄你尽管吩咐。”

朱浩幽幽道:“我听说,最近京师周边,尤其是霸州那边,盗匪横行,暂时没蔓延到京师来,本来这种事地方人马就能解决……”

朱万宏听得一头雾水,问道:“所以说,陛下想把我等锦衣卫老臣,派去平匪?”

“让锦衣卫去平匪?呵,不至于。”

朱浩摇头道,“我是在想,能不能让他们把事闹到天子脚下来,最好京畿周围乱上一乱……要想在军权上动手,太平年景可不好办。”

“啊!?”

朱万宏琢磨了一下。

新皇不是已经委命新的提督京营人选?

既有京营守备张仑,还有提督京营太监黄锦,皇帝已拿到京畿军权了,干嘛还要在军权上动手?

难道陛下嫌到手的军权不太够,想把九边军权,以及各地军权全都拿到手?

“大伯,以你的能力,在京师周围……找点盗寇出来,引发民间恐慌,应该不难吧?当然,我要的可不是滋扰地方百姓,就做点样子,最好由大伯牵头,提出京师周围防盗等事,或者大伯去威逼一些北直隶府县官员,让他们持续上报,你觉得可行否?”

朱浩循序善诱。

朱万宏摇头苦笑:“大侄子,你完全可以找他人,为何让大伯做这等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朱浩冷笑一声:“陛下如此做,那是落人口实,你不想做难道陛下就找不到人?现在锦衣卫剩下的十几个实职千户,谁都想靠向陛下这条大船,表忠诚的密奏每天都有,倒是大伯你……好像没怎么上奏过吧?”

“怎么没有?我也……呵呵,大伯听你的便是。”

朱万宏很识相。

锦衣卫十四所实职千户,除了皇帝委命的四个人把江彬、钱宁的嫡系给撤换下来,剩下的十所用的都还是老人,毕竟锦衣卫乃世袭官职,锦衣卫内部机构臃肿,谁都想挂实职,但因锦衣卫内部坑少而人多,别人挤破头也进不来。

那些旧派系之人,一边积极靠拢萧敬和杨廷和,一边又怕被新皇清算,自然借助锦衣卫直接对新皇负责的权限,上密奏言事,其中多有表效忠之举。当然这些话都是些没营养的套话,作为臣子就算你说破天,皇帝看你忠诚与否也是看你具体做了什么事,而不是听你说了什么。

朱浩等于是在朱万宏面前表明,皇帝即将要对东厂和锦衣卫来一次大清洗。

不再只追究跟江彬、钱宁等正德朝有关系的老人,而是全盘清算,只要不以实际行动为新皇做事的,一步步都会撤换干净。

你朱万宏还想挂在实职千户的位置上,就赶紧做事。

帮皇帝收拢兵权,让皇帝的地位更加稳固,让皇帝在跟文官的谈判中更有底气,那你朱万宏才算立功,那时就算你在之前清算江彬和钱宁余党的问题上捞了些银子,也不至于会被撤职查办。

否则……

自己掂量后果。

“这京师周围,盗寇猖獗,回头大伯就去跟杨阁老提,把小事往大了说,还让人上奏,让朝野都知道现在京城周边乱得很。”

朱万宏说到这里,眨了眨眼道,“那陛下是否要将杨阁老遣散回九边的团练人马,再召回来?”

杨廷和现在还有底气跟皇帝叫板,而且有恃无恐,主要原因是皇帝的军权并没有拿稳。

还有就是杨廷和利用朱厚照遗诏把团练营给遣散了。

之前江彬为了党派倾轧,在京师周边建立了威武团练营,这大大加强了君权,因为有了这批军队在京师周围,等于说皇帝可以有恃无恐,既不怕军中哗变,又不怕外夷侵犯。

结果就是团练营在京师周围滋扰太多,导致民怨沸腾。

朱浩摇头道:“这不是你该操心的事,自去吧!”

第546章 不凑这热闹

朱浩见过朱万宏后回到官所。

因为第二天蒋轮就要上朝堂表明蒋王妃态度,他回城后便直奔这里,等着找朱浩议事。

朱浩进门见到有人故意摆了一张椅子在院子中央,好像是要拦住去路一般,心里正奇怪何人造次,准备叫人把椅子搬开时,一个身影从亭子后蹿了出来,高声喊道:“大胆,见到本公主还不下跪?”

朱浩侧头看去,竟然是朱三。

朱浩跟朱三有两年多没见了,从他奔赴武昌参加乡试,后面又陪同朱四到京师当质子,后面考完科举就没回安陆,这期间正是少男少女快速成长的几年,这一见面,发现朱三比之前高了不少,因为她比朱浩年长一岁,如今已是十五周岁的大姑娘了。

不过这两年朱浩成长更快,本来朱三跟朱浩的身高差不多,但现在朱浩已比她高了近一个头。

“我当是谁呢,原来是你……”

朱浩笑了笑,自幼一起长大的朋友,虽说朱三作为郡主,高高在上,一身坏毛病不少,朱浩的心理年龄又偏大,二人算不上是真正的朋友,但毕竟一起长大,友谊还是在那儿摆着。

朱三走了过来,皱着瑶鼻道:“赶紧给本公主下跪请安。”

蒋轮闻声出来,见到朱三立在那儿,急忙道:“哎呀呀,真是……这……”

显然朱三是跟着蒋轮一起到京师来,不管蒋王妃是不是要返回安陆,至少朱三准备留在京城,跟她弟弟“享福”。

朱浩道:“你当是戏文呢?见了公主就要下跪,这是哪门子道理?再说了,你也不是公主啊……我没记错的话,你现在还是郡主吧?”

“朱浩,你会不会说话?”

朱三急了,“我是皇帝的亲姐姐,当然是公主……喂,你就不能配合一下吗?”

唐寅跟着走了出来,笑道:“郡主的新名分还没有正式定下,等以后吧。”

以往可以直接称呼“朱三”,彼此都很熟悉,唐寅本来也是朱三的先生,再相见时,朱三已是个大姑娘,非要以礼数来称呼她为郡主,若是不太较真儿的话,称呼她为长公主也无不可。

“唐先生,你也不给本宫面子吗?”

朱三叉着腰,继续装她的公主。

蒋轮笑道:“郡主可别为难唐先生,更别为难朱先生了,现在朱先生可是做大事的……若是顺利的话,陛下今日就能出宫来,到时……你就能见到了。”

“是吗?小四今天就出来?那我更要让他赶紧给我封个公主,这样就能让朱浩给我下跪了!”

朱三好像故意为难朱浩一般。

再见面,总要让朱浩比自己低一等,才显得自己有面子,小姑娘家家的现在对于颜面之事非常看重。

……

……

几人一起进了屋子。

朱浩笑着问道:“你怎么到京师来了?”

朱三扁扁嘴:“不能来吗?早就听说京师繁华,我还没来得及到各处转转呢,要不你带我去?”

蒋轮道:“郡主啊,您年岁不小了,令堂答应你到京师来时可是有过嘱咐,一切都要恪守规矩,不能到处乱跑。您身份尊贵,至于与朱先生他共同进出的话……会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

“哼!”

朱三道,“你不会是想跟我说男女授受不亲吧?我跟朱浩一起长大,有什么好避讳的?他就好像……我弟弟一样。”

朱浩耸耸肩:“受不起。”

刚才还想着在我面前装公主,让我给你下跪,现在就开始跟我攀关系了?

没用!

不受你这套。

朱三嘴角发出不屑的声音:“我弟弟可是皇帝,你做我弟弟简直是对你莫大的恩赐,不想当算了!回头找个人陪我出去走走,我不会主动惹事,换上男装,多找些人保护,这样不就行了?”

“呃……不行。”

蒋轮态度坚决。

本来答应姐姐,把外甥女带到京师,就背负着巨大的压力,现在这外甥女还想跑到外面去玩?

真当是在安陆时?

就算是在安陆,你也是小郡主,以后就是长公主,千金之躯到外面乱跑,皇室的脸面估计都要被丢尽,我蒋某人能承担得起这罪过?

“舅舅……”朱三是个欺软怕硬的主儿,眼见蒋轮不听自己的,改而用姑娘家的温言软语去哀求。

朱浩笑道:“孟载兄可是很讲原则的,不要难为他。哦对了,现在我跟孟载兄乃是一辈的,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称呼我朱先生,若不愿意,称呼我朱叔叔也可,再不然就叫我名字。”

“叔叔?能耐了你!哦对了,舅舅为什么要称呼他先生?这小子很得瑟的,考了个状元估计都目中无人了!等着吧,见了小四,我一定在他面前告你的状!怕了吧?给姑奶奶磕个头,姑奶奶就原谅你……喂喂,别走啊,我不说了还不行吗?告诉我京城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总可以吧?”

……

……

朱三到了京师,有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

就算只是普通的官所,她都觉得新鲜,本想拉住朱浩问个不停,但朱浩不搭理她,她改而去缠着蒋轮和唐寅。

唐寅也很头疼。

以往这位只是自己的一个学生,见面授课保持礼数便可。

但现在朱三已经成了大姑娘,这年头十五岁的姑娘都可以嫁人了,自己一把老骨头……考虑一下老单身狗的立场好不好?

就算你这个小姑娘家家的不在意,我这把老骨头也要顾全面子。

“……朱先生,先前已有旨意传达,说是明日让我去朝堂上申明兴王府之事,你说我到时穿什么去?又应该行什么礼数?怎么说话呢?”

蒋轮心情很激动。

外甥女的事他先放到一边,现在他更关心自己明日能否在朝臣面前好好表现。

朱浩道:“虽然对答什么的都会提前设计好,但不能确保朝中言官会跟你提出什么问题,再或是以如何方式为难,这些都需要你临场发挥,总之将王妃的意图说清楚,给陛下制造机会便可。”

“喂!还叫王妃呢?我母妃现在是母后了,你要称呼皇太后。”

朱三在旁边捣乱。

朱浩严肃道:“名号之事可不能乱了规矩,明日朝堂将决定王妃是否能顺利入皇宫为太后,所以你……最好先在旁边听听。”

“是吗?”

朱三本来想跟朱浩好好争论一下,一听这件事这么重要,她也就不说话了。

主要原因是,她要借助老娘当太后,让自己顺利成为长公主。

这样就能让朱浩给自己下跪了。

想想都美滋滋。

唐寅走过来拍了拍蒋轮的肩膀:“孟载你不必有何压力,朱浩的意思,你到朝堂上不过是个引子,关键是看陛下的临场发挥,你只需将王妃生出去意之事表明,剩下的朱浩会跟陛下嘱咐好。”

“行,行。”

蒋轮很激动,摩拳擦掌,似期待已久。

因为明日之事,不但关乎到朱三能否成为长公主,更关乎到蒋轮能不能成为正式的国舅。

当了国舅,就是外戚,就能封爵了。

所以蒋轮去皇宫,不是表现给别人看的,而是为了争取自己的切身利益。

唐寅道:“那就祝你马到成功。”

蒋轮笑呵呵道:“多谢伯虎兄鼓励,若事成的话……我还想再纳个妾呢。”

言者无心,心里就是这么想的,坦诚相告,唐寅和朱浩都没觉得怎样,蒋轮纳妾并不是说他好色,而是因为他很想要有个儿子,毕竟现在他膝下只有蒋荣这一个过继子。

可旁边的朱三听了,脸“唰”地一下便红了。

“舅舅,你说什么呢?真不害臊。”朱三骂道。

蒋轮举起巴掌轻轻扇了自己的脸一下:“看我这张嘴,都忘了郡主在这儿……这不是舅舅我到现在都还没子嗣,心想着有点作为后,能为蒋家开枝散叶?这也是你母妃的希望,都是为了蒋家着想啊。”

朱浩笑道:“我们都能理解。”

唐寅在旁见朱浩笑得欢实,不由打趣道:“朱浩,别光听别人的,你自己的是不是也该考虑一下了?听说令堂很快就要到京师,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快了吧?”

“不急,不急!”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