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187章

作者:天子

跟苏熙贵这样的大富商喝酒,想来酒菜什么的比王府提供的还要精美许多,若是再在什么花街柳巷一起喝酒的话……啧啧!

“哪儿喝的?”朱浩问道。

唐寅道:“乃苏东主于安陆购置的一处别院……”

苏熙贵居然会在安陆买房子?

这算什么个说法?

“席间有一女子,似从江西来,让我心生警惕,不过听苏东主的意思,此女暂时会留在安陆,短期内不会返回江西……你知道是什么人吗?”唐寅终于道出前来找朱浩的目的。

想知道跟苏熙贵在一起的女子是谁。

朱浩道:“我又没跟你一起去,怎知他身边女子是谁?不过之前我见他时,身边有个姓费的女子,乃商贾之家出身。”

唐寅点点头,琢磨苏熙贵应该不至于出卖他。

或者说苏熙贵真要卖他早就卖了,不用等到今天,也就不问朱浩那些涉及成人世界的花边新闻。

“朱浩,袁长史回王府半个多月了,没见他对你我有何敌意……你之前的担忧是不是过于杞人忧天了?”

唐寅又道出第二个目的。

现在他不太自信,察觉不出袁宗皋有动向,只好前来求教朱浩,看看朱浩对此有何见解。

朱浩笑道:“听陆先生的意思,是希望他出手针对你我?他把孙子安排到你名下读书,不是已经出招了吗?”

“出招?什么招?”唐寅不解。

“麻痹你啊。”

朱浩道,“你看你最近对他都放松警惕,觉得他对你没敌意,你不就上套了?他跟张奉正关系缓和其实只是表面现象,而你为张奉正出谋划策,看起来事情做得隐秘,但他作为王府长史,想调查清楚这一点应该不难吧?”

唐寅摇摇头,他觉得自己隐藏得很好,袁宗皋不太可能查到。

朱浩道:“王府里,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只要你没成为袁长史的自己人,就会被他针对……再有不到半年,等另一位张长史回来,就有得你麻烦了。”

眼下王府只是袁宗皋跟张佐两强相斗的局面,唐寅还可以在夹缝中求存,甚至可以左右逢源,双方都不会拿他开刀。

可若是张景明回到王府,那可就热闹了,三强争霸,兴王有什么事直接找三个亲信做,还有你唐寅什么事?

那时就算只是想给世子教书,也要看王府是否有那需要,王府换教习还不简单?

唐寅起身,当即便往外走,嘴上数落:“你小子,不去当官可惜了,小小年岁脑子里全都是阴谋诡诈,早晚会吃大亏……等着吧!”

朱浩笑道:“陆先生,别的都不怕,只要咱自己人真心相待就好。”

“我无欲无求,别指望我总跟你站一道!”

唐寅说完便扬长而去。

……

……

朱浩觉得唐寅有点不太正常。

这是一种相当微妙的感觉,若直接问的话,唐寅肯定不会明言,思来想去,莫不是跟情感问题有关?

要说唐寅遇到事情,基本上会跟他商议,唯独不会咨询他的就是男女情感了。

风流才子……

这可是后世给唐伯虎量身定制的标签!

前有电影《三笑》,后有星爷的《唐伯虎点秋香》!

可朱浩没听说唐寅到安陆后,去光顾什么烟花之地,此时他难免在想,难道唐寅就没有个人需求?

老小子不会有什么秘密藏着吧?

这天散学。

朱四缠着朱浩,让朱浩给他再制作个皮质蹴鞠,一路跟着来到了西院。

最近没什么安全隐患,王府上下对朱四的管控就没之前那么严格了,平日王府内可以随便走动。

京泓本要回家,觉得朱四来西院挺稀奇的,便留了下来。

三人刚进西院院门,就见陆松等在那儿。

看到朱四来此,陆松也大感意外。

“世子,散学后最好回内院,否则王妃会担心……让卑职送您回去吧。”陆松急忙过去行礼。

朱四皱眉:“陆典仗,左右闲着没事,回内院也是玩,不如跟朱浩多待一会儿,应该没问题吧?”

朱浩笑道:“皮质蹴鞠我回家就做,你先回内院,明天我给你带新戏本过来,是最近戏班刚排的新戏,你拿去一睹为快。”

“好!”

朱四目的达到,见陆松在,自己不能称心跟同学玩,也就在陆松叫来的侍卫陪同下往内院去了。

京泓见状,也收拾东西回家。

……

……

朱浩本以为陆松有什么要紧事,等问过后才知道,陆松只是过来替唐寅通知,让朱浩来日收拾心情跟他一道出王府参加文会。

“陆先生怎么自己不来?上午他还跟我们讲过课,没听他说起啊。”朱浩道。

陆松笑道:“这会儿他有事。”

说到唐寅有事,陆松居然在笑,好像有什么值得开心的事情。

朱浩好奇问道:“很要紧的事么?下午该他上课时不见人影,如此懈怠是想被人替换吗?”

陆松摆摆手,有种难以言说的意味,脸上笑容未减:“本来与你说不太好,但你是他的弟子,说与你知晓也无妨……袁长史中午找他,说是要给他介绍本地名媛闺秀,给他当填房。”

填房?

果然这种事情不太方便跟一个孩子说。

唐寅这是要在安陆找到他人生第二春?

朱浩笑意盈盈,以八卦的口吻问道:“哪家的名媛?多少岁?对方不会不知道他的年岁吧?”

陆松笑道:“具体不清楚,我也是听王府长史司的人提及,没见到人,谁知到底是谁……不过料想这会儿已经见过面了……袁长史煞费苦心,也是为能让陆先生能安心在安陆落地生根,以后为王府做事时能更尽心尽力。”

朱浩终于明白,为什么近来唐寅会对袁宗皋的敌意减轻很多。

原来袁宗皋不但把孙子拜到他名下,还积极给他张罗亲事,以唐寅的名气,就算是娶本地一个十六七的少女当填房也不算辱没对方,可是以唐寅现如今的处境来说……谁嫁给他未必就是福气。

也许袁宗皋给唐寅介绍的对象也非青春少艾呢?这年头和离的夫妻很少,但死了丈夫的女人……还真挺多的。

朱浩自己家里就有两个。

“朱浩,最近你没见过你大伯吧?”

陆松把正事说完,连八卦都说了,临走前带着些许关心问上一句。

朱浩摇摇头。

陆松有些惊讶:“你大伯可真奇怪,最近一直没跟我联系,我派人打探,城里城外都没他的消息,连他是否还在安陆都不知,加上上次你祖父朱老千户六十大寿他都没回去……到底在作何?”

朱浩道:“我跟我大伯又不熟,对他的性格,了解甚少,不好猜啊。”

陆松点点头,二人一起出了王府。

朱浩要回家做蹴鞠,到街口时与陆松作别。

“有时间到我家去做客,内子常提及你,连小炳对你也是多有称道,一起吃个便饭。”陆松主动邀约。

朱浩笑道:“有机会的,回头我还想请陆典仗喝酒呢。”

两个忘年交相视一笑,各自归家。

……

……

朱浩回到家。

小白正在教小媛基本的算术,李姨娘陪女儿在后院玩,却不见朱娘踪影。

朱浩心里咯噔一下,唐寅所谓的相亲,不会跟自己老娘有关吧?

“我娘呢?”朱浩问道。

李姨娘道:“你这孩子,最近老不回来,你娘想在城里开个货栈,找了不少人商议,想租个地方……钱在手里总放着也不是办法……”

朱浩点头会意。

先前朱娘说过要重开生意,但继续做铺面生意,很多时候需要抛头露面,朱娘觉得不合适,干脆准备开货栈,就是装个样子,能否赚钱不重要,只不过要给自己找点事做。

当幕后掌柜,平时算算账就行。

晚上朱娘回来,朱浩问了货栈之事,朱娘叹道:“最近生意不景气,往东走的水路和陆路都不太通畅,听说江西那边出了好几股水匪和山贼,闹得很凶,商路几近断绝。”

李姨娘闻言道:“江西那边天天闹,朝廷就不派个大员去平定一下盗匪?不是说那个宁王很能耐吗?让他领兵平乱啊。”

朱浩笑道:“姨娘,别指望那个宁王,说不定这乱象就是宁王引起的呢?再说我那位陆先生,不就是知道宁王有异心,才逃出南昌,来安陆落脚吗?”

朱娘和李姨娘觉得这种事始终不是小老百姓能关心的,也就避而不谈。

第241章 风流总被多情误

江西地面不太平,唐寅心情倒是挺好,好似如此宁王就不会派人来寻他麻烦。

翌日上午唐寅给几个孩子上了两节课,临近中午时,带着朱浩出来“遛大街”,名义上是参加文会,带上朱浩开拓眼界,积累学问,却没想过让同样要参加县试的袁汝霖跟着。

朱浩很想说,袁宗皋不是让你提携他孙子吗?你连他孙子都不带出王府,真不怕被穿小鞋啊!

因为是王府交待下来的差事,陆松带了两名侍卫着便装跟随保护,没靠太近,似不想打扰朱浩跟着唐寅做学问。

“陆先生,最近看你意气风发,是不是有喜事临近?”走在路上,朱浩笑着打趣。

看着前方文庙门前古槐树下一堆文人聚集,朱浩以为唐寅要带他加入进去时,唐寅却折身往旁边的街道走去。

这个人……

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是不是听谁说什么了?你一个孩子,打听那么多作何?”唐寅并不想跟朱浩谈及有关男女之事。

朱浩回头看了眼不远处的陆松,此时陆松正在跟身边两个侍卫说话,完全没留意这边的情况。

朱浩道:“其实陆先生能在本地安家立业,我很支持,总比回江南……继续孤苦无依好吧?即便那边友人多,但对你的生活,不能起到本质的改变,不如留在安陆,至少是一份前途光明的事业。”

“呵呵。”

即便现在唐寅对朱浩的计谋愈发倚赖,但并不代表他会接受朱浩对他人生的规划。

“那边人也挺多的,为何我们不参与进去?最近好像城里读书人开始扎堆……”

朱浩指了指一侧酒肆的位置,没到中午吃饭的时候,酒肆被冬天来临时闲下来的文人所占据。

这年头,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但最终能成功改变前途的毕竟只是少数,千军万马过科举这个独木桥,没有掉下去一说,反正就是挤破脑袋往前挤,挤不进去……过三年继续冲,学到老考到老。

但不是每个家族都能拿出足够的口粮来支持一个成天啥事都不干,创造不出任何价值的文弱书生应试,最后的结果必然就是……

大多数读书人,必须得一边务农养家糊口,一边读书,追求梦想。

所以读书人的作息基本与一个农人没多大区别,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中间抽出丁点时间温习功课。大多数人都要等秋收后,家里边没多少事,才会抛下一切杂物读书和备考,考中秀才前的大多数读书人,难逃此等残酷规律。

吃饱饭,乃头等要务。

这也是为何入秋后城里读书人逐步增多的原因。

唐寅道:“不好,一看他们学问就不行,以你的水准,不该跟庸碌之辈混在一起,拉低你的档次不说,处久了连学问都会下滑。你得参加更高层级的聚会……”

朱浩眨眨眼:“比如说?举人?”

唐寅没好气地道:“你想在城里参加举人间的聚会,难比登天,能参与生员聚会就算不错了,往那边走走看……”

说是给朱浩找般配的读书人一起探讨学问,倒不如说唐寅是找机会出来遛弯,朱浩算是看出来了,唐寅明知以朱浩目前的年岁和学问,没有哪个成年人愿意跟朱浩认认真真坐而论道。

唐寅又不是第一次带朱浩出来。

之前那些成年人,发现每次跟朱浩探讨学问,都会被其见识碾压,人家就不爱搭理老少二人了。

既知在儒生中不受欢迎,而唐寅也不喜欢凑热闹,干嘛要自讨没趣?

朱浩忽然明白唐寅为何不带袁汝霖出来。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