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18章

作者:天子

“哇!”

围观者都觉得这小孩实在太好骗了。

随便说上几句,刚才人家还讽刺你呢,现在就改主意要买了?

有人赶紧提醒:“先问清楚价再说买的事,别让人狮子大开口,占了你便宜。”

朱浩道:“你怎么说话呢?我卖兔子是为娘治病,看小兄弟这般疼惜兔子……这样吧,我五文钱就把两只兔子卖给你,如何?”

这价格……

“小子,卖给我,我给六文。”

有人大声嚷嚷,分明是欺负朱浩不懂行。

朱浩弄来的虽然不是什么肥大的兔子,但一只少说也有个一二斤,别把兔子肉不当成肉。

六文钱别说买总重达二三斤的两只兔子,就算买二三斤米都买不到。

朱浩不屑地道:“我是看这位小官人不杀兔子,会善待它们,才低价格卖出去……你们这些要买回去吃肉的,就算给多少钱我都不卖……不然我为何不到菜市那边,非要到这边来卖?”

这话说到了少年的心坎儿里。

“好,我买了。”

少年明显觉得六文钱自己赚了大便宜。

朱浩道:“童叟无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给我六文,我正好拿一文给地保大哥,若是我以后还有兔子的话……”

“你全卖给我,有多少我收多少,多少钱一只?”

“三文!”

“成交!”

生意谈成,看起来还是长期的买卖。

旁边人简直要疯,一只兔子卖三文钱?

这分明是扰乱市场行情!

“不可!”

一旁冲出来个年约三旬的粗壮汉子,想阻止那小孩跟朱浩交易。

少年却没搭理此人,一溜烟跑过来,掏出绣着金菊的荷包,从中数出六文钱,看荷包的款式和上面的刺绣就知非凡品,乃是上好的蜀锦材质,恐怕是贡品级别的存在。

……

……

一手交钱,一手交兔。

朱浩拿到钱,先把欠地保那一文给了。

围观群众见没热闹可瞧,一哄而散。

那少年要把兔笼一并带走,朱浩追过去道:“笼子是我做的,你不能带走。”

“我花钱买总行了吧?多少钱?”

少年觉得朱浩很抠。

兔子都买了,送个竹子编的笼子怎么了?

朱浩道:“多少钱都不卖,这是我抓兔子的重要工具……家里没竹林,搞不来编笼子的竹篾……你直接把兔子带回去不行吗?”

少年觉得笼子很精致,但卖方不搭配销售也没办法,正要伸手去拿笼子里的兔子,却被紧随而来的汉子一把拦住。

汉子的意思,他负责把两只兔子从笼子里提拎出来。

朱浩趁着汉子俯身去抓兔子的空档,凑近少年低声道:“我知道山上有一窝兔子刚出生不久,准备过两天把它们抓回来,你要不要一起去?”

“啊……你好残忍啊。”

少年惊呼一声,小女儿家的娇态显露无疑。

朱浩一本正经道:“你不把它们弄回来养,山上下个雨什么的,或许就病死了,这种小兔子在野外生存率很低。”

小孩子听到这种话,哪有不动心的?

上山抓兔子。

一下抓一窝,听听都觉得心潮澎湃。

“你不去也罢,我自己去抓,拿回家自己养。”朱浩惋惜地道。

“喂,你不是说好了抓到后卖给我吗?”少年急了。

朱浩道:“一窝兔子,你全养?都很小欸,你又不会养,万一养死了怎么办?我家里养过兔子,懂养的方法……”

这也是吸引对方注意力的一种方式。

野兔沦为家养,肯定用不了多久就病死饿死或是精神萎顿而死,你养不活,回来还是要找我买宠物兔,请教我饲养方法。

朱浩真懂这个?

纸上谈兵罢了!

前世刷短视频的时候偶尔见到过农户养兔子,但亲手操作经验几乎为零!

这叫请君入瓮。

“你几时去?”对方果然中套。

朱浩看那汉子提着兔子过来,急忙道:“明天上午,就在这里,过了巳时我就走,你要去就早点来。”

“巳时不行,过了午时再说吧,那时先生休息。”

一句话便暴露自己的作息习惯。

原来兴王府内教学活动安排在上午,中午有睡午觉的传统,这时候孩子有机会偷跑出来。

“那好,我们午时末见,说好了,咱按人头分,去几个人就分成几份,到时你可别贪心。”

“一言为定。”

……

……

君子之约。

朱浩最后又给少年下了个套。

他做的陷阱,不是抓兔子的,而是专门针对这少年和其背后的朱厚熜。

说明按人头分,其实是暗示少年可以多带人去,给其“耍小聪明”的机会,如果你真的跟朱厚熜亲近,到时偷跑出来,不带着弟弟一起好多分一份?

这么好玩的事,只有你才想去,兴王府别的人就没一起玩耍见见新奇事物的意向?

朱浩从花鸟市离开。

不是回家。

而是赶紧出城去布置和安排好一切。

当下要做两手准备,第一种情况就是少年单独来了,那就让他抓到兔子,满载而归,为下次见面做准备。

而第二种情况就是朱厚熜跟来了。

两种情况对应的手段完全不同,而其根本朱厚熜才是此番捕猎真正的目标。

逮住你,就把握住了我的人生,这辈子就可以恣意纵横。

第21章 形势紧迫

朱浩准备好一切回家时,天色已经黑了下来。

回来时发现店门已经关闭,这跟朱浩交待朱娘的经营策略不相符。

之前朱浩剖析过,为了麻痹朱家,让朱家人觉得银子是靠销售米粮和官盐挣来的,一定要保证正常营业,甚至可以找一些“假顾客”登门,表现出门庭若市的假象。

到了后面中院。

看到刘管家在正堂院门外站着,朱浩心中一沉,进去后就见到老太太朱嘉氏坐在堂中央,正在对立在身前一脸恭谨之色的朱娘训话。

李姨娘连登堂入室的资格都没有,只能站在月门边往正屋这边探望。

“……老三家的,不是为娘非要为难你,一切都是为了老三留下的独子着想,难道你以后还想改嫁?不能相夫,就要好好教子……

“你不肯回去,我孙儿没办法跟着家里年长的孩子一起读书。所以干脆你一起回府算了,铺子继续留给你打理,只是别住在城里,让人觉得我朱家分崩离析。”

在朱浩看来,老太太此番登门,乃是继续向儿媳施压,只是这次表现得不是很强势,只是以朱浩为突破口行那攻心之计。

正如朱浩之前分析的那般,大的治不了,还拿捏不了小的?以朱浩现在虚岁八岁都未开蒙,朱家就有理由把孩子带回去。

带回去后是否真的给机会读书,一切不都攥在老太太手里?你朱娘岂有不俯首帖耳的道理?

朱娘道:“娘,其实儿媳已为小浩找到先生,昨日已开蒙,还行了正式的拜师礼。”

此话让朱嘉氏颇感意外。

朱嘉氏道:“是吗?不知是城中哪位先生?倒是要好好感谢一下!”

这是要感谢吗?

分明是想上门敲打一番,明知这是我朱家内部事务,居然敢牵扯进来,活腻了吧?锦衣卫也敢惹?

朱娘急忙道:“是一位路过安陆的先生,出身不凡,跟王府教习有来往,学问高深令人敬佩……儿媳还听说,他是举人出身。”

朱嘉氏本来听到朱娘说“跟王府教习有来往”时,眉头一皱,目光瞬间变得凌厉,显然很重视。

可听到后面,脸色再次变得淡漠。

“老三媳妇,你莫不是为儿子读书之事,魔障了?举人就算收弟子,也从未听说有收未开蒙孩子的……考取举人,已经可以选官履职,会纡尊降贵来给一个孩子教书?”

朱嘉氏态度强硬,“再者说了,来历不明之人岂能随便教我家孩子?指不定是看中朱家背景,另有图谋。”

“可是,娘……”

朱娘还想争论一番。

谁知朱嘉氏一抬手:“好话坏话与你说尽,若还执迷不悟,你尽可再给孩子找个教书先生……为娘这么说吧,只要朱家在城里发话,别说你给他找先生,就算是寻人启蒙识字,或是想让他去当学徒学一门手艺,想都别想!”

本来还和颜悦色讲道理。

到这里已经蛮不讲理了。

在朱浩看来,祖母就是这么强势的一个人,非要把所有人所有事都牢牢掌控在手里,不可理喻。

“为娘今日进城,不过是来查账,顺带到你这里看看……如今事情办完也该出城了,老三家的,你还是好好想想吧……”

老太太说完,起身便走。

到门口见到朱浩,朱嘉氏满脸冷漠,看来她对于这个孙子并没太多感情,亦或者是因儿媳一直顶撞自己而迁怒朱浩这个孙子。

……

……

夜色深沉。

屋子里一烛如豆。

一家人围着新置办的烛台吃饭,饭菜很不错,可朱娘和李姨娘怎么都打不起精神。

“娘,还是蜡烛亮啊,我以后读书的话还是用蜡烛吧,比起桐油灯好多了,赚钱了真好。”

朱浩想活泛一下饭桌上的氛围。

朱娘望着儿子,轻轻一叹:“小浩,你祖母的话,想来你应该听到了吧?如果为娘还继续跟家里边作对,那你连读书的资格都没有,以后谈何秉烛夜读?”

“娘,本地先生找不到,可以找外地的啊,这天下间又不是说只有安陆之地才有教书先生,就算娘把我送到学塾也行,跟着同龄人一起读书,相互激励,或许更能促进学业进步呢。”

朱浩一脸乐观的表情,朱娘看了心里更不是滋味。

李姨娘问道:“夫人是想……为了浩少爷,从了?”

朱娘未做表示。

如果只是为了她自己,就算咬牙也要坚持下去,可涉及孩子前途,当娘的便犹豫了。

朱浩正色道:“娘忘了之前咱的约定吗?现在还没到月底,祖母只是顺道过来给娘施加压力,娘若就此屈服,那咱之前的努力算什么?咱的晒盐法,是不是要交给家里?怎么对得起爹在天之灵?”

朱娘摇摇头:“为了让你有书可读,娘吃多少苦都行,娘不想让你小小年纪就在市井厮混……看看你最近都跟仲叔他们搅和在一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难道以后你就做个贩夫走卒?而且……若是你不回朱家,如何承袭你爹的军职?这一步早晚要走……”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