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129章

作者:天子

“老夫人,您这是……”

宋县丞看到朱嘉氏就头疼。

上次查私盐的事,申理“高升”,可他宋县丞没地方挪坑,提心吊胆大半年,得到苏熙贵派来的人承诺才算消停,那时已见识过朱嘉氏的手段。

朱嘉氏道:“老身前来求见本地京知县,劳烦通传。”

“好,好,京知县正在会客,等会客结束马上来见。老夫人,这边请。”宋县丞把朱嘉氏请到县衙接待来宾的花厅,请其坐下后,好茶招待。

宋县丞旁敲侧击,想把问题给解决了,结果朱嘉氏对他一句话都欠奉,意思好像在说,知县不来,今日之事免谈。

宋县丞颇感无奈。

见过难缠的乡绅,但也没见过这么难缠的老太太。

终于。

京钟宽姗姗来迟,见到朱嘉氏后一脸堆笑:“这不是朱老夫人吗?久仰,久仰……朱二爷,我们之前好像见过,哈哈。”

全然不顾朱家人杀人般的眼神看过来,脸上全都是笑。

宋县丞本要过来跟京钟宽解释一下刚才发生的事,提醒京钟宽小心朱家老太太的手段,但京钟宽只是一摆手,让宋县丞到一边候着。

“老夫人,有话直说吧。”

京钟宽坐下来时,脸色一冷,居然摆起来了架子。

这前后巨大的反差,让朱嘉氏纳闷不已。

这是不明礼数?还是不懂规矩?这个时候还敢对我摆脸色?

刘管家很识相,立在朱嘉氏身后:“我家大少爷……”

“你家大少爷?就是昨日里在戏台上闹事,被人一脚踹下戏台,晚上又在教坊司闹事,大打出手伤人,深夜又宿醉街头衣衫不整有伤风化那个?真是你们朱家子弟?

“不会吧,朱家堂堂锦衣卫世家,出了有功名的读书人,算是书香门第,怎会教出如此不屑子孙呢?”

京钟宽说此话时,丝毫也不客气,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朱嘉氏听不下去了,一拍桌子:“京知县,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愤而起身,怒目相向。

宋县丞一看这架势,赶紧上来打圆场:“老夫人消消气。”

宋县丞怕京钟宽一言不合跟老太太吵起来,就算人家只是个武勋之家,可这位老太太的丈夫乃锦衣卫千户,跟普通千户所的千户有着本质区别。

那可是皇帝近臣的家属。

京钟宽也不着恼,好像生气对他来说是很丢脸的事情,神色淡然:“他昨日闹出好大的风波,本官也未将他拿到官府惩治,有够给朱家面子了!

“今日他有伤风化,本官派人给他披了衣服接到衙门,尽可能消除不利影响,这么说……是本官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了?”

第163章 秉公无私

朱嘉氏本来信心满满,以为能镇住这个到任后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声响的代理知县。

可见识到京钟宽不慌不忙的做派,以及不卑不亢的言辞,她怔了一下,对方明显不吃她这一套,反而是自己操之过急,一上来就把脸皮给撕破了。

当初可以拿上奏朝廷来威胁黄瓒的小舅子,现在她拿什么来逼迫这个随时都会被朝廷替换的代理知县屈服?

人家会怕你参奏?

朱万简走上前,厉声喝斥:“京知县,你在这里说漂亮话有什么用?既然你要消除不利影响,那为何之前朱家派人到县衙来要人,你不给,非得我老母亲亲自登门?你几时给过我朱家面子?”

朱万简突然杀出,朱嘉氏不由侧头看向儿子。

话说这个儿子虽然没什么水平,但关键时候还是需要他站出来胡搅蛮缠……倒是一张随时可以打的牌。

当然这张牌容易把自己坑了。

京钟宽叹道:“对本官而言,朱家大少爷不过是个孩子,孩子犯错最重要的是要及时纠正,避免日后再犯……他行为不端,我不把他交给家长,让家长严加管束,难道交给贵府几个下人?那他如何知晓自己犯错?只是靠自省么?或是等他再犯下一次错的时候,再由县衙出面矫正吗?”

又是一番不卑不亢的言辞。

朱万简脸皮抽搐几下,发现自己要跟一个读书人辩论,实在没那口才。

朱万简只能望向老太太。

朱嘉氏要的是台阶下,对方明显有理有据,朱彦龄年岁不大,却频频犯错,县衙把人带回来,只要没为难,当然是要等朱家的家长来要人……你朱家随便派个掌柜或是仆人,就想把人带走,那你们朱家才是不给县衙面子呢!

“那老身现在前来,京知县肯放人了?”朱嘉氏的怒气消了些,但她还是没坐下,她要保持对一个小小知县的威压。

京钟宽站起来,语重心长道:“朱老夫人,你也知道,本官这个知县,有今天没来日的,朝廷一旦有委派新的知县,我就要回荆州老家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活……我当这附郭的知县,求的就是个安稳,没事就是好事。”

“哼。”

朱嘉氏回应时神情很不屑。

知道自己前途黯淡,也没大能耐,还在这儿跟锦衣卫千户之家逞口舌之快?

京钟宽续道:“令孙昨日的确惹下些麻烦,还有人把他踢下戏台,这件事……如今城里依然有很多人谈论。”

朱嘉氏冷冷道:“戏班中人,不过是乐籍优伶而已,京知县作为本地父母官,到底是为百姓做主,还是为一群戏子做主?”

“人并无不同。”

京钟宽正色道,“都是大明百姓,谁也没比谁多长两只眼睛,出了事本官自要一碗水端平,况且本官听闻,令郎……就是朱家大老爷好像快回安陆了吧?”

朱嘉氏愣了一下,神色忽然变得慎重起来。

最初她把京钟宽当成不懂官场规矩的愣头青看待,现在赫然发现,对方比她想象中更有见地,连朱家内情都一清二楚,并非无的放矢。

“此等时候呢,本官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戏园子的纠葛就此了结,互不追究责任,另外朱家也莫要再去追究教坊司的殴斗,种种……再在本官治下惹出什么麻烦,那就别怪本官铁面无情了。”

京钟宽等于是跟朱嘉氏谈条件,交换听起来也合情合理。

我放人,你们朱家也不要再追究,大家各回各家。

朱嘉氏道:“难道在京知县治下,出现有伤风化的案子,不详细追究,就是这般息事宁人的?”

在朱嘉氏看来,自己的孙子不可能会混账到大晚上当街不穿衣服酣睡,一定是有人找麻烦,戏班的人……好像没那能力,可能性不大,最有可能动手的就是跟朱彦龄在教坊争风吃醋乃至大打出手那帮人。

京钟宽笑了笑,道:“如果真要追究的话,朱家少爷是不是也该留在县衙,配合官方调查呢?”

“你……”

朱嘉氏很生气。

但又没辙,谁让现在自己是在人家的地头,而眼前这个三十多岁,在官场还算年轻的官员,会这般油盐不进呢?

旁边刘管家凑过来,附耳低声提醒:“老夫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话还没说完,就被朱嘉氏伸手打断,沉声道:“那好,昨日之事,朱家不予追究,至于我孙儿胡闹……朱家自会惩罚,不劳京知县费心了。”

“娘,这怎么行?就这么完了?把你孙子留在县衙里教训几天也是好事,别因为他乱了章法,他出去后指不定还要花家里多少钱呢……朱家的面子最着紧!”

朱万简之前还在替朱彦龄说话,突然就转变口风。

朱嘉氏没有解释,语气变得和善:“请京知县不要听犬子胡言乱语,今日事……多谢京知县对我朱家颜面的保全。”

有了朱嘉氏的承诺,京钟宽笑道:“好说,好说,这就让人把令孙放出来,你们带回家好好管教。”

……

……

朱彦龄被带了出来。

正如京钟宽所言,这位长房长孙没有在县衙中受到亏待,只是看上去酒还没醒,被刘管家带出房间时骂骂咧咧,等出了县衙大门后更是嚣张不已。

“迟早找人把县衙给端了……不就是个七品衙门吗?”

朱彦龄桀骜狂放的模样,让朱嘉氏看了直皱眉。

朱万简揶揄的眼神瞟向朱嘉氏,好似在说,看看,这就是你孙子,还没我识大体呢。

朱嘉氏厉目瞪了过去,如同回敬。

你也没好到哪儿去!

“老二,把彦龄带回去,关进柴房,在他爹回安陆前,只保证他基本的吃喝,谁放他出来……与他同罪!”朱嘉氏放出狠话。

朱彦龄一听,瞪大眼:“祖母,不能这样啊……”

说话间就要跑,却被刘管家带人直接给擒下。

朱嘉氏临上马车前道:“在他爹回来前,朱家不要惹下任何麻烦,包括老二你,如果你犯了事,也跟他一样……如果连这点忍耐力都没有,让我朱家再度陷入麻烦,以至于你兄长不得归,你们叔侄二人这辈子就等着在柴房活到老吧!”

朱万简委屈地撅起嘴,本想说,这跟我何干?

但他听出一些苗头。

为什么朱嘉氏在京钟宽面前选择了忍让,或许正是京钟宽那句点醒的话起了作用……朱家现在最重要的不就是平稳等到朱万宏从京师放归安陆,接替朱明善职务么?这时候你朱老夫人该明白时下风平浪静才是最好的选择,县衙是在帮你们朱家。

“祖母,孙儿不敢了,放孙儿出去吧,孙儿这些日子都不喝酒了……刘管家,你是不是找死?信不信我……哎哟!”

朱彦龄一边抗议,一边被人架上马车,近乎是被捆绑着送回朱家庄园。

……

……

县衙里。

京钟宽悠哉悠哉把有人送来的小木匣合上,里面是一些精美的礼物,虽然不是很值钱,但也有个二三十两的样子,差不多是京钟宽大半年的俸禄。

宋县丞从外面进来,恭敬道:“京知县,朱家人走了,还把朱家大少爷绑起来丢到马车上,说是回去关柴房呢。”

京钟宽笑道:“总算朱老夫人不笨。”

“京知县,之前您见的人是谁?他……不会是来帮忙说项的吧?”宋县丞先前忙着接待朱家一行,并不知京钟宽接待谁。

京钟宽道:“那是湖广左布政使黄藩台内弟苏当家派来的人……本来本官以为,朱家身为锦衣卫千户,关系通天,什么事都好解决,现在才发现……真正关系通天的是那位在王府读书的朱家小少爷。”

“嗯?”

宋县丞完全没听懂。

京钟宽笑着摆摆手,他不打算对属官说明白。

正因为京钟宽知道戏班是朱浩的,苏熙贵派来的人也表明替戏班说项,再加上之前朱浩被朱家人为难,连王府长史袁宗皋都亲自出面……种种迹象表明,其实朱娘一家子才有很强的背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

京钟宽的儿子跟朱浩同拜在唐寅门下,等于是师兄弟,京钟宽自然分得清“内外有别”,这个时候没理由不偏帮自己儿子的同门师兄弟吧?

至于昨日是谁令朱彦龄赤身被扔到大街上,京钟宽不会细究,可能是凑巧朱彦龄跟人在教坊司与人起了纠纷,事后被人报复,也可能是朱浩遣人所为,亦或是兴王府或苏熙贵的人瞧不过眼,替戏班出气,无论怎样都不重要。

朱彦龄恶有恶报,城中百姓纷纷称道,朱家人来县衙吃瘪,自己还有礼拿……教化无损,自己赚了个秉公无私的美名。

再计较下去,若追究到兴王府或黄瓒头上,那自己这官还当不当了?

这么大的阵仗,总不会是朱浩所为吧?

“京知县,牢里关着的那个唱关公的戏子该如何处置?”宋县丞请示。

京钟宽笑道:“哪里用得着处置,直接把人放了吧,人家还要演戏呢……城里很多百姓等着看关公战长沙,本官料想,今日他再登台唱戏,下面的人绝对会连声叫好,没别的,这戏子真把关公那股俾睨天下的气势演到了子里去了……

“也不知朱家那小子从哪儿找来这么个不识时务的家伙……呵。也罢,回头如果有人来送戏票,就让衙门里的人一并去瞧瞧,就当是撑撑场面吧。”

第164章 工坊雏形

朱浩当天正常上课,公孙衣讲了一节,后面由唐寅来讲。

唐寅带来一个消息,王府可能要在最近一段时间,再招募几名教习,轮流对几个孩子进行辅导,也有可能会增加伴读数量等等。

朱浩听了就一个感觉……说了等于没说。

随后唐寅让几个孩子自修,他把朱浩叫到院子里,问道:“昨天之事,你打算如何处置?”

朱浩道:“能如何处置?或是陆先生帮我解决一下困难?”

唐寅皱眉:“也是,让你一个孩子处理这样的事太过为难了些……不过那戏子也没犯什么大错,不如以戏班的名义赔一些钱财,事情早些了结便可。”

这处置方式……

朱浩很想说,真是息事宁人的典范。

你唐伯虎孤高自傲,居然这么对待善恶之争?

“陆先生不必担心,我想京知县不是那种对错不分之人,应该不会为难那个唱戏的……陆先生没别的事我先去读书了。”

朱浩不想跟唐寅说太多。

他也不知外面的情况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要等中午散学后才能到戏班看看。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