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太子 第69章

作者:夜星月语

三兄弟乐的后槽牙都出来了,太子大婚当日礼部也在朝堂上宣布了封王名号,三兄弟也领旨谢恩了,当然,封王之礼还没办,也得选个良辰吉日才是,不可能跟太子大婚是同一天。

他们三个是做梦也没想到大哥会这么大气,竟然给了他们最尊贵的封号,晋楚齐的封地也是一等一的富庶,当然他们最在意的还是这个威风的王号,原本的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听着哪有晋王楚王齐王气派。

三兄弟认真的向大哥表达了感谢,言辞间甚是真诚,朱标也相信他们此时的心意,只可惜人心易变啊,刚得到好处的喜悦以后就平淡下来了,只会再盯着他没得到的。

朱标问了几句,三天后就要举行封王大典了,礼部已经在准备了,朱标听后表示会给他们准备礼物的,三兄弟连连推辞。

这些年逢年过节大哥都给他们送好东西,可他们穷得很,原本就是光头皇子,现在有了爵位但也没就藩,自然也没有什么东西。

太子大婚他们都没有什么好送的,私库里的东西一数都是大哥的礼物,加上当日听到王号的激动,三兄弟偷偷喝了一晚上的酒,都发誓以后要好好效忠大哥。

朱标自然也知道这个消息,难为老三喝了那么多酒,还努力的把话都记下来了。

三兄弟的贺礼是朱元璋赐下的玉器,还有一张塞给刘瑾纸条,保证以后会给大哥补上,朱标看见后笑了笑,他不在意弟弟们给他送什么礼,只希望以后朱标需要的时候,不要拖他的后腿。

三人来找朱标也是想问问,什么去时候拜见大嫂合适,这也是他们母妃的要求,能现在打好的关系就不要拖,趁着年纪都还小,去嫂子那装乖总没错。

前三天都有礼仪要做,昨日回门也没回宫,所以三兄弟还没正式拜见过自己的大嫂,朱标想了想说道:“明日吧,正好来一起吃个饭。”

三兄弟乐呵呵的点头应诺,然后就准备去御书房问候一下,毕竟都到这里了不去拜见自己父皇可说不过去。

朱标看了眼他们的背影,然后动身朝着礼部的方向走去,他也是才想起来,明朝的很多礼仪都还没定下,册封亲王也是头一遭,这么跟徐达常遇春他们的王爵不一样。

刘瑾等人赶紧跟上,路上又跟遇上的大臣们寒暄了几句,所有人都想在太子殿下面前留个好印象,谁叫自己子孙后代的命途都在太子一念之间。

礼部忙得很,好不容易弄完了太子大婚,册封亲王的仪式又要开始了,经过元朝之后,很多礼法都有所改变,所以他们必须找到最正统最正规的礼仪规矩,这也是朱元璋的要求,务必要参考唐宋的礼仪。

……

第189章 宗族

朱标终于到了礼部的官署衙门,礼部尚书已经六十多岁了,听闻太子殿下来了,赶忙领着人出来迎接,给朱标见过礼后请到屋内,但心中却是烦躁不安。

路上礼部尚书旁敲侧击的询问,太子殿下来是不是因为大婚礼仪繁琐而有些不满。

朱标当然没有那么无聊,太子大婚说到底也是个婚礼,朱标并不在意是不是过于繁琐。但册封诸王还有其所受的礼仪待遇可是大事,影响的也是以后大明历代的问题。

按照前代的规矩,天下之君称帝,一国之君称王,亲王是王的第一等,亲王也是其属国的王者,对上臣服于天下之君的皇帝,对下统领本国军政文武,所受的礼仪应当仅次于皇帝登基和太子册封。

朱标表示是为了亲王大典的事情来的,礼部尚书顿时就是心中一抽,怕什么来什么,若是太子殿下在晚来一个时辰多好,那样奏章就递交上去了。

朱标记得明朝早期的亲王既管军政,又管民生,手下都配有一位文相,一位武相,文相管国政,武相管军队。王宫的亲兵护卫多达一万五六,同时亲王还可以指挥本国的驻军。

而且所受的礼仪也极为高贵,朱标看着礼部尚书说道:“傅尚书,册封亲王的具体礼仪可定好了?”

礼部尚书别管心中多郁闷,连上依旧是和煦的样子回答道:“回禀太子殿下,刚刚拟定好,正准备上奏圣上,若是圣上批准,那么礼部就开始布置了。”

朱标笑着点点头说道:“可否让本宫看一看呢?”

傅尚书不敢反对,这也不是多机密的事情,何况殿下的地位他自然清楚:“臣这就让人拿来给殿下过目,臣早就听闻殿下博学多才贯通古今,正好请殿下指正一番。”

朱标笑着点点头,老而不死是为贼,这些朝堂大员都精明得很,不一会儿就有人拿来了,朱标仔细的看了起来,傅尚书在一旁说道:“圣上也多有指点,要求给诸位皇子们尊荣。”

朱标听后就知道这是礼部尚书再给他打预防针了,看来礼部拟定的礼仪很是高贵了,甚至有些过了,不过再如何,朱标该表态还是得表态。

朱标打开的第一页就写着“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籍兵部,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

也就是说,亲王的仪仗与礼仪仅次于皇帝一等,公侯大臣要对亲王行君臣之礼,伏而拜谒,无敢钧礼,亲王入朝朝见天子时,公侯大臣均要伏而跪之,对亲王行百官跪迎之礼。

朱标面色不变,只是抬头看了礼部尚书,只见他有些惶恐的掏出帕子擦了擦头上的汗,朱标低头接着接着看了下去。

“亲王冕服俱如东宫,第冕旒用五采”;“冕九旒,旒九玉,金簪导,红组缨,两玉瑱”;“冕冠,玄表朱里,前圆后方,前后各九旒。

亲王册宝:册制与皇太子同。其宝用金,龟纽,依周尺方五寸二分,厚一寸五分,文曰“某王之宝”。

后面则是大典的具体步骤,朱标对那些没有兴趣,关键就在这里了,亲王尊荣太过贵重了,这就是册立皇太子的标准,如此一来,皇太子身为储君的贵重从何体现?君臣尊卑体统何在?

朱标合上册子,看着礼部尚书没有说话,傅尚书顿时头痛不已,这还不如是因为大婚来挑刺儿的。

但给亲王如此尊贵的礼仪也是圣上的意思,可这对太子殿下来说,又是极大的不尊重,现在他夹在人家父子中间,两头不是人了。

礼部尚书也是难受得很,按理说这是皇帝的意思那他也不用在意旁人了,但本朝太子的特殊性让他不得不顾虑一下。

朱标其实并不在意弟弟们受到什么样的礼遇,毕竟他们也是天潢贵胄,他也有信心让弟弟们老老实实的,但他不能不为以后考虑,开朝初年,礼仪一旦定下了,就会成为规矩。

自己父皇心疼儿子,把亲王的地位提的太高太高了,可能是想着大儿子继承江山,其余儿子也可以尊荣一生,可朱标压的住诸位亲王,后世子孙可就不一定了。

尤其是接受群臣跪拜这一项,那可是君王的待遇,受得多了那野心怎么可能不膨胀,何况官员们跪多了,心思也就多了,既然都是跪,那还不如挑一个跪的舒服的,博一个从龙之功。

朱标算是知道为什么今日自己父皇明里暗里说要让他临朝理政了,朱标是好气又好笑,可怜天下父母心,朱元璋重视亲情,对子嗣都是极爱的。

可这件事影响的颇深,亲王就与皇太子平级了,那以后若是那些长辈亲王呢?是不是皇太子还要给他们行礼,那要是皇帝的长辈亲王呢?

朱标又拿起那起草好的奏章翻到最后面,上面是制定好的皇家内部礼仪,朱标看完后吐出一口气。

看着礼部尚书问道:“若是本宫有亲王叔伯在,那见面后应当是本宫先行礼,还是亲王叔伯先行礼呢?”

礼部尚书脸色一僵但还是说道:“应该太子殿下行家礼,四拜,诸叔西向坐受。”

朱标眼睛一眯问道:“若是圣上还有叔伯亲王在,应当如何行礼?”

礼部尚书低声回答道:“在朝行君臣礼,便殿行家人礼。伯叔兄西向坐,受天子四拜。”

朱标面无表情慢慢站起身说道:“礼部尚书好见解,不愧是我朝的老人了,本宫倒要出去到要找人请教一下,何时起礼崩乐坏至此。”

礼部尚书颤颤巍巍的跪在地上对朱标说道:“殿下,这是天意,老臣岂敢违抗!”

但朱标依旧冷着脸,本来宗族的事情就不好管,亲王地位再这么高,那他们犯了罪还怎么训斥惩戒,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哪怕是皇亲国戚也一样。

制定规矩就不能参杂私人感情,朱元璋想要子孙过的舒心他能理解,但他不能支持,哪怕里面包括他的子孙也一样,朱标有些薄情,他不在乎那些没见过的子孙后代,他更在乎大明的稳定。

他不指望着自己子孙遍布天下,但他希望后世的皇帝能够专心的发展国家,而不是把心思浪费在限制宗族上面,更不想看见自己子孙像是蛆虫一样趴在大明身上吸血。

……

第190章 礼遇

当然,朱标也清楚,这件事最关键的还是朱元璋的态度,礼部尚书若是没有受到指示,怎么敢将亲王的礼仪规格提升到与皇太子相当,这无疑是自绝于朱标。

地上的礼部尚书也顾不得体面了,低下头说道:“老臣请殿下开恩。”

朱标看着他说道:“本宫会去见圣上,礼部立刻着手降低封王大典的规格,亲王礼遇也当缩减,具体的……”

礼部尚书正恭敬的听着,他是着实松了一口气,若是太子殿下让他去驳回圣上的旨意,他可是连哭都哭不出来了,得吩咐人回家安排后事了。

现在他们父子俩自己去商量就好,礼部官员大不了熬夜不睡了,也能从新策划好封王大典,毕竟有唐宋的例子在,可比圣上要求的简单多了。

就在朱标嘱咐完准备进宫的时候,外面走进来一个太监,到了门口就喊了一句:“传圣上口谕,请太子殿下及礼部尚书接旨!”

朱标站起身走到前面跪了下去,礼部尚书则是转了个身,那太监连忙侧立而站,表示代替圣上说话:“着太子主持封王大典,礼部予以配合,不得有误。”

“臣等领旨,必不负圣上所托。”

那太监传完话,赶忙上前扶起太子殿下,朱标也不在意,跟他说道:“回去回禀圣上,就说本宫不会让他失望,请圣上放心。”

那太监跪在地上听完,然后回答道:“奴婢明白了,必会传达清楚。”

朱标点点头,挥手让他退下了,然后看着地上的礼部尚书说道:“傅尚书请起吧,既然圣上有旨由本宫负责了,那就尽快整改吧。”

礼部尚书起身说道:“圣上与殿下父子之情,着实让人感慨万千。”

朱标笑了笑,礼部尚书就先出门安排人手了,其实也有备案,只要削减些规格就好了,但上面一句话,下面忙断腿,这一改就涉及到方方面面,礼部这几天是别想休息了。

朱标坐回椅子上,刘瑾奉上一杯茶,然后取出扇子站在一旁给太子扇风,朱标喝了口茶笑着摇了摇头,自己父皇这招以退为进,用的他是措手不及。

如果没有这道口谕,朱标进宫据理力争,毕竟这件事关乎的是以后数百年宗室的问题,皇帝之子都是亲王,若是有哪个身强力健的生他五六十个亲王如何是好,朝廷的赋税光养他们了。

朱标又不是为了自己,他地位稳固尊荣至此,上面又没有亲王叔伯,可做事总得多考虑考虑,他们父子不用受宗室的压迫,后世皇帝呢?

现在倒好,自己父皇把这件事推到他头上了,礼重了朱标不满意,礼轻了弟弟们失望,自己父皇也不会开心,不过该做的还是要做,为君者自要有担当。

最关键的就是百官跪迎这一点,朱标让人拿来笔墨纸砚,开始书写起来,五品以上官员见亲王只需躬身行礼,五品以下当跪迎,其仪仗下太子一等。

亲王冕服俱如东宫,唯东宫冠冕九旒,亲王冠冕是八旒,世子冠冕用七旒,郡王冠冕用六旒,臣下不可用旒。

亲王妃朝冠定为九翟冠,九翚四凤冠唯皇后娘娘与东宫太子妃可佩戴,其礼服、朝服、常服等冠服则与皇太子妃相同。

天家无私事,亲王见君主及储君应当行君臣之礼,年老亲王朝拜行跪礼于圣上,宜当由太子扶起,以显人伦。

其余的朱标不动,什么册宝朝服俸禄如同东宫,还有册封亲王时受的礼遇,这些都是小事,朱标也乐于让弟弟们高兴一下。

唯有尊卑体统必须定好,绝不能说长辈亲王就可以仗着辈分为所欲为,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朱标并不准备这个时候定下,有些早了。

那就是爵位递减政策,现在大明对宗室的分封是册封皇帝嫡长子立皇太子,诸子封亲王,亲王嫡长子立亲王,诸子封郡王。

郡王嫡长子立郡王,诸子封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

也就是太子世袭皇帝、亲王世子世袭亲王,这就导致了后期宗室俸禄的压力巨大,他们不但领着朝廷高昂的俸禄,还依仗着独特的地位大量兼并土地。

景王、潞王在湖广等地庄田多达四万顷,吉王在长沙,有地七八十万亩,长沙、善化两县田地的四成也归吉王所有。河南全省土地,居然有一半归各王府所有。

从明代中期开始,各地的官员惊慌地发现,他们本地的财政收入,已经不够供养居住在本地的皇族。比如山西地方财政收入为一百五十二万石,而山西王爷们每年消耗的俸禄为三百一十二万石。河南年财政收入为八十四万石,而需要供给王爷的是一百九十万石。

富甲天下的福王,“珠玉货赂山积”,金钱百万。陕西的秦王,富甲天下,“拥赀数百万”。大同的代王,居然拥有房屋千余所。

这些人的大名朱标在后世都听说过,这还只是一方面的问题,还有许许多多强抢民女,殴打地方官员,当街杀人,破家灭门,私通倭寇,包庇海商等等等,特权庇护下,皇族已经沦为大明社会道德水准最为低下的一个群体。

至于什么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是笑话,王爷们只要不造反,舒舒服服的过一辈子太简单了,真正的躺在太祖爷给他们打下的江山上享乐。

朱标莫名的想打朱棣一顿,这里也有他的一份功劳,这小子得位不正自然要优待宗室,他能诛杀方孝孺十族还能诛杀自己十族不成?

所以宗族爵位递减是必须的,不过在朱元璋这儿是行不通了,能让朱标削减皇子们的礼遇就底线了,这还是看在朱标是自己心头肉的份上。

这要是其他人早就被老朱干死了,到底是自己手心手背啊,总得让他们过的舒服,朱标现在如果说要让皇子们的爵位递减可真是伤自己父皇的心了。

朱标打算等他登基后立法,亲王册封之后,如愿去境外就藩立国,那其王位世袭罔替,只需尊大明为宗主国,岁岁来朝。

若是亲王留在境内,其爵位两代后开始递减,若其子孙有功于国家,亦可升爵。

……

第191章 风起

如此也有利益各方,其实让宗室在境外就藩立国是很难的一件事,或许现在刚刚开国,老二他们也算是热血少年,有自己执掌一国的欲望。

但等三代之后,绝大多数宗室估计都想留在大明享福了,现在可不比后世,去境外那纯属是找罪受,就好比你好好端端的不再国内呆着,非要去非洲移民,那得多想不开的人。

如果不威逼利诱,恐怕绝大多数宗室都会选择在大明内享受几代的富贵,宁当鸡头不当凤尾,那也得是鸡啊,去境外那就是当耗子头去了。

不过现在考虑这个还有些早,礼部尚书又领着几个官员回来了,朱标把写好的交给他们:“封王大典的排场可以大,但规矩不能乱,这次先册封三位亲王,过两年其余皇子也大了,都按照这个办。”

礼部官员立刻躬身应诺,朱标又等了两个时辰,大概的规划才算出来,朱标检查了一遍,没有发觉什么不对的,而且他看着也舒心了不少。

朱标起身说道:“再仔细规划一遍,把细节处理好,封王大典前一天把完整的交给本宫。”

然后就领着刘瑾等人返回东宫了,根本的东西朱标已经帮他们定好了,剩下的事礼部自然能处理好,毕竟这就是他们的专业。

朱标走在路上想着要不要去御书房解释一下,但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自己父皇既然交给他处理这件事了,那就是信任他会做出对大明最有利的选择。

父子之间,男人之间是有默契的,无需太过执着,何况朱标自然会在另一方方面补偿弟弟们,哪怕不看在手足之情,也要看在自己父皇宠爱他多年的份上,以全朱元璋慈父之心。

一路朝着东宫走去,朱标有些饿了,刘瑾半路就跑去准备膳食,等回到东宫的时候饭菜都已经摆上了,常洛华领着一群人迎接他。

朱标伸手扶起自己的太子妃:“免礼吧,今日在母后哪边过的怎么样?”

常洛华笑道:“母后对我很好,露儿也很亲近我呢。”

朱标听到这儿也笑起来:“有段时间没有去看过那个丫头了。”

朱标走进殿内,大双儿伺候他洗了手,然后就开始用膳了,常洛华在坤宁宫用过了,就在一旁说着在后宫的事情。

朱标虽然没有回答,但也在认真的听着,不时点点头,能沟通交流感情总是好的,朱标对自己的嫡妻还是很看重的,也有意培养感情。

其实后宫又能有什么好说的呢,马皇后或许不再年轻貌美了,但依旧是如日中天,新进宫的妃子再多也无人能撼动她的地位。

不过常洛华若是不说这个,还能跟朱标说什么,就这么看着朱标吃饭也是挺尴尬的,朱标吃的差不多了,就开始挑起话题,他上次在常洛华闺房看见不少诗集,想来她是喜欢这个的。

朱标自幼苦读,虽然并没有太过耗费心力于诗词上,但前代的诗句大多数还是知道的,哄的自己太子妃眼睛发亮。

等谈论了一会儿,朱标就去文华殿看书了,刘瑾跟过来伺候,暖玉也在一旁,朱标看了暖玉一眼问道:“可有人欺负你了?”

暖玉摇摇头:“太子妃对奴婢很好。”

朱标看了看这个给自己暖床多年的丫头说道:“不要多想,好好做你的事,自有富贵等你。”

其余三个,云锦不必多说,什么都懂,大小双儿虽然话不多,但心里也跟明镜一样,唯有暖玉是个笨的,朱标才会说出这种话。

暖玉的眼圈一下就红了,低头抽泣道:“奴婢知道了。”

这四个都是他内定的房里人,往后也不是不可以让她们做个嫔妃,到现在还没纳下就是顾及着自己的身体,而且她们若是不小心怀上了,那可不是福分。

暖玉下去收拾,一旁的刘瑾上前说道:“太子妃带来的五个人贴身的人中,那陈氏是个精明的,东宫过往这点零碎的事情,她都打听清楚了,平日对我们这些贴身伺候的人也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