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太子 第181章

作者:夜星月语

“臣妾遵旨。”

常洛华没回头,朱标伸头从侧面看去,只看见一个圆鼓鼓的脸颊,又看看侧头睡过去的老大,小肥脸都是一个样子,蜡笔小新诚不欺本宫。

朱标猛然从后面抱住自家太子妃埋头到她脖颈处深吸了一口气,熟悉且幽然若芷的香气让朱标心神安宁,常洛华则是被吓了一跳,不过到底是母性使然,害怕惊吓到孩子,惊呼到还没出口就被强行压住了。

“殿下!”

朱标笑道:“怕什么,醒了就让奶娘抱走哄着就是了,我还以为太子妃生气要把对本宫的愤怒转递到这两个臭小子身上呢。”

“好了,不逗你了,紫金山算什么,又不是没去过,等入夏了带你离京走一趟,苏杭沿海现在可都热闹得很,到时候就只带你,这两个臭小子都不带,扔给父皇母后看着吧。”

朱标说完后就等着常洛华兴奋的表现,而且感觉今晚又能同自己太子妃研究一下生三胎的事情,东宫到底还是血脉稀薄啊,他堂堂皇太子连个女儿都没有,还是不够努力。

但等了好一会儿都没看到想要的反应,太子妃深色平淡的拍打着孩子丝毫没有兴奋的样子,一副恬静优雅的宠辱不惊的模样。

但越是这般傲娇装模作样的模样就越是激起男人的征服欲,朱标手上一用力就抱着常洛华向着床榻另一侧滚去,灵巧的双手熟练的解开了裙带,一夜鱼龙舞……

第二天一早醒来的朱标志得意满,常洛华则是丝毫没有起身伺候的意思,红着脸转向了内侧低声哄着一早就醒来争着无辜的大眼睛卖萌的长子,睡得早起得早,亮儿就还在熟睡当中。

朱标洗漱完就到了武英殿,路过五龙桥的时候还听到了早朝的动静,昨天的政务今天也闹不完,朝中文武都不会轻易答应,哪怕明明晓得拦不住皇帝的意志,但要该表态的还是要表态。

南人官北北人官南这种明显不和人情的政策是符合时局的,至少符合当下大明的情况,所以一定是会推行的,最起码要推行两三年,然后在看情况改动。

无论是在京的官署衙门盘根纠结还是地方世族结盟联姻这些都需要打压一下,朝廷因为缺官吏大肆用了太多太多世族官员,无论是走的科举还是举荐的途子但都是一路人。

倒也不是一定说都是蛇鼠一窝的贪官污吏,但因为宋元官场遗留的风气问题加上家族子弟都以宗族为重的传统观念影响,南方尤其是江浙地区,大明的掌控力看似高了其实是虚了。

有了秩序后就得按规矩走,官场有官场的路数,远不如开国之初以大军镇压地方的时候,那个时候其实可以不讲规矩的,但现在不行了。

皇族是秩序的维护者保护者,绝不能是破坏者,所以老朱才会推行一个看起来不怎么明智的政策,而不是以军势压人,强行推倒世家大族。

朱标到了武英殿落座,一盘盘食点粥蔬摆上,但朱标没有急着动筷,没一会儿水西土司首领陇赞阿期就到了,规规矩矩的下跪拜见,朱标特情的招待其落座一起享用早膳。

“是否太清淡了些?”

陇赞阿期咽下嘴里的馒头说道:“已是臣在贵州享用不到的佳肴了。”

朱标笑道:“贵州普通百姓享用不到本宫是信的。”

“嘿嘿。”

朱标也不以为意自顾自的说道:“土司画疆自治多年,纵然强横如蒙元也只能放任自流,但形势总是在变的,就如夏商周之时,华夏之地也不过方寸,哪里能同现在比较,原来贵州是边疆蛮夷之地,但往后可就不是了,南洋诸国也是肥沃之所啊。”

听到朱标的话陇赞阿期神色不变大口喝着粥说道:“天朝大势所向披靡,殿下又收下了宋蒙古歹,臣等认命归顺不过顷刻之间,殿下何等尊贵,又何必屈尊降贵请下臣吃这么好的饭菜。”

“顷刻归顺反复亦然,本宫不会那么理所当然的认为诸位土司都是那么的懂得审时度势的,这世上从不缺撞南墙撞的头破血流还不回头的,何况是向来桀骜不驯的土司首领们了,宋蒙古歹本宫也是不信的,哪怕他把头磕在地上发誓效忠了。”

“汉人总是喜欢制衡,殿下先收服宋蒙古歹再收服臣,两相制衡之下那个反复都不足为惧,若是同时皆反也正好给大明大规模屠戮贵州的机会。”

“瓷器焉能同瓦罐碰,本宫还是希望贵州能安然归附不希望再起兵戈之患,同中原腹地相比,贵州生民是蛮夷,但同南洋诸国甚至是更遥远的国度相比就不是了。”

第538章 海阔天空

陇赞阿期神色没有变化,这种话其他人听了或许有触动,但对他们这些首领来说就不算什么了,好话赖话终究比不得利益,大明可是要挖了他们的传家根基。

朱标见状也只是笑了笑,土司们并不在乎他们治下之民如何,也不在乎他们能否得到什么身份地位,毕竟首先来说,土司就从没把治下之民当成过人来对待,奴隶而已。

中原的贵族纨绔大多也就是欺压良善强抢民女这般,到底明面上还是要讲究个道德仁义,土司那边可就是随意的拿人命做游戏,就真的只是兴致一起的游戏,死伤过百用以玩耍狩猎也是常事儿,毕竟蛮荒之地又能有什么其他的娱乐项目呢。

俩人默默的咀嚼着嘴里的馒头,看似有些冷场但其实各有思虑,贵州没有其他选择了,但成不了事儿不代表坏不了事儿,破坏总比建设容易,朱标不想再耗费国力在无休止的平叛上面了。

杀人除非是大规模的灭族屠戮,否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毕竟仇恨一起那就很难停下了,贵州治民众多盘踞山林,想杀绝也难。

作为往后通往西南地区以及中南半岛的交通要道,无论是信件商队贸易往来或是军资补给都要从这里走,如果里面一直有叛贼存在,那么需要承贷的风险以及成本就又高了。

所以朱标才会希望在这儿通过手段让几个大土司知难而退,而不是受命后回到地方阴奉阳违负隅顽抗,朝廷下一步必然是要大规模在贵州修缮驿道的,这需要土司们的配合。

朱标吃了七成饱放下筷子道:“你是个聪明人,该知道什么叫做天下大势非一州一府一家一姓可挡,逾期螳臂当车以全族性命换本宫几日的不开心,何必呢?

不如顺势而为换一个富贵传家吧,往后子孙后代都会感念你这个祖宗英明的。”

陇赞阿期也放下筷子笑嘻嘻的跪在朱标面前道:“微臣离开族地就是为了成为大明的臣子,那里会做那种蠢事,一切都愿听从太子殿下的安排,甚至愿意放弃土司之位举族迁出贵州。”

这是以退为进,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水西土司设九扯、九纵和十三则溪土舍、土目,全境为十三则溪,每一则溪置一穆濯为笃,由苴穆之宗亲充任,又以一慕魁镇之,犹汉代之封国。

这是一套体系颇为严密的行政制度,毕竟也是传了几百年的势力,没那么容易瓦解,这也是为何元朝施行土司制度的原因。

朱标没有伸手去扶只是靠在椅背上注视着陇赞阿期:“那倒不必,圣上早就有言土司只要额以赋役、听我驱调便可世袭官职。”

“但太子殿下貌似并非做如此打算,否则何必浪费时间见微臣呢?”

“圣上是以贵州为疆界,而本宫却不满足于此,贵州东接湖南,北临重庆,西濒四川、云南,南靠广西,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南方的要地,若是继续施行羁靡政策,一旦割据自立则西南必然生乱,不可不防。”

“但求富贵传家!”

“允!”

“臣家有两万精锐五万战兵,弓马娴熟可堪驱策,愿为殿下效死力!”

“贵州宣慰使之职三代不变,之后调入湖广为官,太孙一立既迎一妃,以为国戚之好,明日即可入朝受封。”

陇赞阿期郑重的磕了三个响头,朱标也站起身走到他面前受礼:“一时之弊无需细究,盘踞山林终为兽类,难成大势,此举可谓退一步开阔天空。”

陇赞阿期退去,朱标走出殿门看着他远去的背影,知晓他已经做出了选择,虽然可能是一时冲动,但话已经出了,相信他是个聪明人。

贵州土司之间攻交频频,陇赞阿期作为水西部土司的君主,无疑手上握着最强大的力量,八万弓马娴熟的战士,足以让朱标卖儿子了。

当然了,太孙妃是不可能的,相信陇赞阿期心中也有数,不过一个良娣还是可以的,等太孙登基也就是一个妃了,足以庇佑撤出贵州的家族。

虽然徐允恭还没有女儿,但朱标心中已经定下徐家下一代的嫡女作为自己大儿媳了,老朱坐了江山,常家出了个太子妃,徐家自然也得有个太孙妃,如此才是最合适的。

朱标默默盘算了一下,少数民族基本都是成年后即可作为战力,贵州水西水东两大土司积攒了这么多年的家底儿,相信凑一凑能有十万兵,无论是用于清剿贵州其余抵抗势力还是南下攻打云南都是非常合算的。

当然了,这些土司麾下的兵马肯定是缺兵械少甲胄的,如果能有十万带甲的精锐,他们当年都有资格逐鹿天下了,这个时代有甲与无甲的威慑力那是天差地别。

不过朝廷肯定不能提供,最多就是供给一些粮草,陇赞阿期的言外之意就是愿意让麾下牺牲换取朱标的信任以及未来家族的富贵,也只有土司们的兵力弱了,大明才能真正的逐渐渗透掌握地方。

自剪羽翼取死之道,但大势难抗,贵州一地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打日渐鼎盛的大明,经过元朝的吊打之后,贵州土司们已经非常明确这个概念了,否则他们怎么可能愿意只身赴京献土臣服。

朱标在武英殿门前站了会儿就听见了几声响亮的鞭响,向前走了一段儿就遇上了下朝的一众文武,三五成团边走边说,虽然听不清说的什么,但从各个紧缩的眉头也能瞧出他们心情不怎么好。

朱标出行众星捧月,自然也被朝臣们看见了,见不到没人回去东宫打扰太子殿下,但见到了就没有不上前拜见储君的道理。

“臣(末将)等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秋!”

朱标扶住为首的胡惟庸道:“卿等免礼吧,胡相眉头紧锁可是早朝有何政务不顺?”

“臣等谢过太子殿下。”

胡惟庸没拜下去但还是坚持躬身拱手道:“回禀殿下,依旧是昨日的那件事,陛下圣心独断,臣等只能遵命了。”

朱标叹息道:“昨日本宫也劝过了,父皇心意已定本宫也是无能为力了……”

一众文臣本想再同太子殿下争取一下,毕竟圣上能让他们闭嘴,不可能舍得让太子殿下闭嘴,只可惜这也被朱标堵住了,殿下都这么说了,他们在强求可就是欺君了。

众人沉默了一会儿,朝中南人多北人少,下面自然也是如此,没道理不提携自己家乡子弟而去提携外人的,如此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所以他们会主动为下面的人争取,下面的人也会在职权范围内照拂大佬们在家乡中的产业。

南人官北,北人官南一旦开始施行,那无疑是打乱了他们的计划,许多事情就变得麻烦起来了,一些原本不需要让出的利益也得让出来了。

一些北人出身官员从始至终都是默然不语,但都能猜到他们回家后定然在偷笑,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儿一桩,平常想安排门生子弟去南方富庶之地千难万难,而今却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殿下……”一通眼神示意之下,还是有几个低品官员不得不站出来为集体争取利益,这也是官场的默契了,为大家牺牲,总会有回报的,丢了官也会另有补偿。

朱标摆手道:“此事暂且不必再提了,本宫心中有数,父皇乾纲独断,再去劝说徒惹天怒,尔等扛不住本宫亦然,不如暂且顺着圣上的心意吧。”

“对了,本宫方才接见了水西土司的首领,该谈的都谈妥了,明日便让其上朝拜见圣上吧,中书省和礼部做好准备。”

“诺”

……

第539章 安于富贵

这一声应诺并不整齐响亮,朱标也能理解,也可以预测到政策施行下去后定然会出现不少问题,比如北官任南之后因为风俗礼法不同闹出的问题之类的,明面上反对不了,自然会搞搞小动作。

不过无所谓,搞小动作的依律严惩就是了,朝廷缺官也有一方面是因为杀的太多了,肃清吏治可不仅是要解决贪官污吏,无能害民也是一种罪,老朱可不会手软。

挥退众臣仅留下工部尚书在旁,朱标领着他边走边说道:“本宫知道工部又开始忙活起地方驰道水渠以及京城的城墙等诸多公务,但平民炭火药器械这些都不可以搁置,本宫要求的那些研发更不准停下。”

工部尚书落后太子一步的身位,虽然须发以及有些发白,但步伐还是很稳健的:“老臣明白,殿下吩咐的自然无人敢于懈怠。”

工部近来算是勤勉,不过该鞭策还是要鞭策的,随着大明准备开洋外拓,当下的火器自然是不行的,尤其是火炮这种海战利器,现有的飞云霹雳炮、将军铁炮、百子连珠炮等都差些意思,无论是威力还是精准度都很难在海战中显威。

其实在当下,大明的火器技术绝对是全世界最好的,投入资源研发也一直没有停下来过,这倒是跟朱标没有什么关系,朱元璋本身就是一个极喜爱以火器作战的人。

鄱阳湖战役的时候,陈友谅部还是老一套的冷兵器作战,而老朱这边各式火器已经都用上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大明开国后也一直有各种新型火器出现,只是一直没有划时代的产品出现。

但这其实是很大的问题,经过元朝的影响辐射,全世界都有了火器的苗头,只不过就是技术水平的高低不同罢了,大明现在的领先并不大,而且已经隐隐陷入停滞了,不再刻苦向前钻研而是左右四顾发明些无甚大用的另类火器。

“江阴候正奉命筹措出海事宜的事情爱卿应该也有所耳闻吧,这次只是先去探探海路,下次可就不同了,海上作战不同江河,火器之重无论是本宫还是圣上都很挂念,望卿家多费心。”

“臣明白,已将殿下之言传达给匠人们,有此进身之阶谁也不会松懈。”

那名研发了火药颗粒化的匠人如今已是工部虞衡清吏司的正五品郎中了,从一介匠籍转换为朝廷命官是何等的幸运,何况是正五品啊,一个状元郎都要熬多少年资历才能走到正五品?

说实话此事也是引起了轩然大波,文臣们自然是拼命上谏,谁也不想自己垄断的领地内突然出现一个口子,只不过都被朱标压下来了,到底是开国初年,开国皇帝太子真想做什么,谁也拦不住,拿命也拦不住。

何况这也不是第一回 了,朱标当年在凤阳迁民的时候就破格提拔了不少干吏为官,一回生二回熟,储君态度强硬朝臣们也只能认下来了,最多也就是不搭理这等幸进之徒罢了。

朱标自然是清楚阶级固化不是好事,无论是现在的工匠或是以后的科研人员,朱标都会给他们一个入朝为官的机会,或许只是空有品级的虚衔,但也好过向上无门。

大明现在威压四海八荒,旧土归附外藩臣服,这自然是盛世,但军火武器这种东西都是在战乱的年代才发展的越快,大一统王朝稳定,稳定的环境下,枪械这种东西往往没人去研究发展,所有人都更关心如何考取功名、如何赚钱……

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主要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已经独孤求败了自然也就懒努力了,还不如好好享受,这是人之常情。

其实若这世上只有大明也就罢了,火器发展不发展都无所谓,甚至不发展更有利于统治,因为如果大家都使用冷兵器的话,谁练的时间长谁占优势,很明显,朝廷军队会在此占据非常大的优势。

地方反叛是很难在短时间内练就一只强大而且数量足够的军队,冷兵器的军队需要时间的积累,乌合之众根本对抗不了朝廷的大军。

这也就是为何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标都不在乎隔三差五就传来的造反奏报,他们差的太远,朝廷自身如果没有出问题,平叛不要太简单。

但是如果有了火器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一个人用火器练几个月就可以上战场了,这样的话造反将变的容易许多,这也是为何清朝严厉禁止地方持有火器的原因。

一路走到工部,朱标挥散跪迎的一大群人,大步走进府衙内,工部现在的匠人很多,都是从全国各地抽调而来的,而且还有不少学徒,大部分都是朝廷收拢的孤儿,学个手艺总有个安身立命的本钱。

不过不同于传统的学手艺,朱标吩咐的是每个人只需要学一部分,就以制陶器为例子,原本一个学徒想学成那需要好多年的功夫才能出师,现在则不同了,挖泥运泥扮土制坯这些技艺每个人只需要掌握一个就够了。

不仅是工部这里如此,朱标已经下令让景德镇那边的几家官窑也如此培养学徒,有拉坯天赋的学拉坯,有利坯的学利胚、画坯、施釉和烧窑等亦是如此。

这样生产起来会比较快,因为每个人只需要做一样事,对自己所做的事都非常熟悉,而且培养一个相应人才所需的时间精力都被大大缩减了。

这也是现在所必须的了,等靖海侯把沿海扫荡一遍之后,朱标就好开海贸了,南洋诸国还是有不少好东西的,自然需要大批量的商品去交换,何况未来还有更广大的市场。

宋朝为何能屡败屡战,为何能到处纳贡朝廷还有富余,就是因为其贸易做得好,其实宋朝可惜了,那么大的体量那么好的商贸,亡于其开国国策,重文抑武。

汉唐时期良家子从军报国马上觅封侯,到了宋朝贼配军臭丘八成了军中主力,好男不从军,东华门外唱名方是好男儿……

朱标入内后又叫来那郎中夸奖了一遍,这也让工部不少官员脸色变黑了,一介幸进之徒,都要比他们这些朝廷命官风光了,心中都有些担心,如此简在帝心,往后莫不是要执掌工部?

“陶万户可是快到了?”

“回禀殿下,陶师上次来信时是已经过了微州府,相必不日即可进京了。”

“如此就好,若是陶万户到了你先替本宫招待,隔日本宫在有宴请,想必父皇也有些想念陶万户了。”

陶成道当初功成之后辞官而去,现如今还是在朱标的亲笔信下赶赴京城了,不知是朱标那副飞机模型图打动了他,还是仅仅迫于君臣纲常。

几句话后朱标就让他下去了,此人凭着火药颗粒化功成名就,本以为会锐意进取,但结果却是让朱标有些失望,安于富贵了。

朱标当初就曾下令,他可以不管郎中的政务,若是再有突破本宫还有重赏,但此人明显是乐于做官的,而非继续玩命研究火药火器,无可奈何花落去啊。

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有点过了,毕竟五品官确实没有必要再去拼了,但失望还是难免的,朱标可是真的打算捧一捧他的,工部侍郎尚书甚至封爵也不是不行,朱标怎么可能吝啬千金买马骨的钱财呢?

但他自己止步于此,朱标也不可能推着他走,不得不说人的野心真的很重要,朱标现在不怕有野心有抱负的人,就怕麾下全是这种安于富贵的,那可真是没奈何。

……

第540章 事宜

朱标也不在此人身上纠结了,天下英才无数,有人安于现状,自也有人进取拼搏,与其将心力浪费在此,还不如多想想后面的安排。

起身至工部后院转悠了一圈,工部衙门自然不小,但也不算大,毕竟是安置在宫城内的府衙,不可能真是整日烧炉打铁喧闹不休的地方,这里的匠人研究的一般都是小物件,大的都在宫城外的另一处。

炼钢制水泥研火器这些无一日停歇,提炼精盐研制肥皂这些也有人去做,随着局面的稳定战争压力的减缓,工部在朱标的意志下运转,无数能工巧匠受诏而来。

按照原本的历史进度,明初之后天下安定,确实没有发展火器的环境,对数学、物理、机械等自然科学重视度不高,国内没有形成科学思潮……

朱标自然会改变这风气,毕竟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最迫切的就是给研究这些人员一定的上升渠道,这无疑会惹来传统势力的排斥,不过该做还是要做的,哪怕是要承受一定的压力。

随手试了试肥皂之类的小玩意儿,感觉还算不错,可惜这不是底层百姓能享受起的物件,不能雪中送炭,只是对富贵阶层的锦上添花罢了,能收拢的银子都不如随便抄个江南世族的家来的多,这也是朱标为何前几年不急于研制的原因。

现在民生恢复了一些,南洋贸易即将开展,远洋外拓也在计划之中,这时候做准备到也正是时候,正好算作搭头,瓷器布匹茶叶美酒才是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