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太子 第167章

作者:夜星月语

最怕的就是刚出生的孩子一直啼哭,睡不稳吃不进去,老朱自己的儿女加起来都有二十多个了,其中也夭折过几个,还是有些经验的。

可能是察觉到了动静,左边的那个张嘴小声的哭了起来,另一个被吵醒也跟着哭了起来,马皇后走上前安抚的哄了几声,然后就挥手将爷俩赶了出去,并且让他们这几天不许再来打扰了。

被赶出承乾宫的老朱可谓是志得意满,理都没理朱标背负着双手就走了,看样子是去处理昨日积攒的奏章去了,过会儿今日的也该送到了。

朱标回头看了看紧封的宫门无奈的摇摇头朝着文华殿的走去,这段时间估计这儿就是他的寝宫了,开平王妃昨夜留宿是紧急情况,往后最多也就是白天过来照看,下午就要出宫了。

落座后朱标对着刘瑾吩咐道:“太子妃要养身体,你去同云锦商量下发赏钱的事情,凡事在东宫伺候的以及太医院的那些都不要拉下,银钱布匹都要发,讨个吉利。”

“告诉她们,等皇孙百日另有嘉奖,让她们尽心伺候。”

“诺”

等刘瑾下去后朱标从书案下面拿出厚厚一叠密信,仔细检查过火漆封后才拆开,时隔这么久汤鼎终于有回信了。

信中言说他一路向南边劫掠边招收武士水手,同南朝大名麾下的军队硬碰硬几次之后闯出了个海鬼王的匪号,南北两朝都派人同他接触,希望能获得他的效忠。

北朝的价码开的不低,但南朝的更大,毕竟汤鼎现如今是在往南朝疆域打,北朝军队跟在他身后捡漏,让南朝本就风雨飘摇的局势越发糜烂了。

汤鼎说他已经准备布下陷阱然后猛然回身一击,狠狠的坑一手北朝,既然是想要从中得利,自然要维持南北朝一个微妙的平衡,让北朝无力扫平南朝,又让南朝不得不拼命拉拢依靠他。

随信送来的还有两份地图,一份是很笼统的将东瀛全境主要城市以及山川河流画了出来,其中还标明了南北朝目前占领的疆域。

另一份就很细致了,只是很不全面,应该是汤鼎行军的路线图,因为亲自走过所以画的很详细,但只是一条线的地形图而已,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汤鼎才去没多久。

朱标看完后满意的点点头,汤鼎的统帅天赋在勋贵二代中应该仅次于徐允恭,大局观非常出众,的确是难得的人才,应该说不愧是汤和的儿子。

朱标看着日本如今的局势图加上汤和的情报开始推演,如果无外力的介入这场南北对峙的局面也就在二三十年之内结束,实在是他们越打局面越烂,基本就看谁先挺不住。

二三十年啊,时间绰绰有余,何况还有汤鼎在其中捣乱,他如今麾下也有数万好手了,其中五千是朱标给他的根底,还有五千是拿着朱标手令从义乌招收的矿工,都是难得的精锐。

其余多是招收的倭寇海盗,不乏南洋诸国的亡命徒,兵对船坚足以横行一方,何况东瀛处于内乱不休南北对峙的状态。

汤鼎在东瀛的实力应该超过绝大多数的大名,也就是比两朝主力军弱一些,但汤鼎又没有需要死守的驻地,根本不需要同别人硬碰硬。

唯一的问题就是汤鼎的忠心到底有多坚定,能不能维持十几年的时间,麾下几万精锐足以让一个人膨胀的不成样子,何况他现如今孤悬海外,大明根本无法约束他。

虽然他的父母妻儿都在大明,但以汤鼎如今的权势,只要狠狠心,再生十几个儿子不也是轻轻松松,如果愿意跑远点占据个小国称孤道寡也够了。

朱标不自觉伸手敲了敲书案,从现在的来信看,汤鼎还是知道自己身份的,只要朱标想,还是能派几个人去制衡他的,因为汤鼎的根底就是那一万大明军民,那些人可还想落叶归根呢。

只是那样一来场面就有些不好看了,汤鼎尽心尽力打下了基业却要被几个莫名其妙的人捡便宜分权,是个人都会不满。

不制约的话,一旦汤鼎生出反心,那朱标的布局很可能功亏一篑甚至产生后患,虽说几率不大,但风险确实是存在的。

朱标叹了口气,赌人性十赌九输,一个合格的上位者绝不会赌人性,赢了什么也没得到,输了功亏一篑,不过暂且在看看吧,看汤鼎会不会主动请朱标派人支援。

汤和何其睿智,想必汤鼎应该也能了解自身的情况,毕竟是公侯子弟自幼耳听目染,这么浅显的道理不会不懂。

如果这一年都没有动静,那不管汤鼎愿不愿意,朱标必须派人过去了,大局面前个人利益无关紧要,布好的棋局绝不能乱。

此去的无论是汤鼎还是其余人都一样,该有的制衡必须要有,这不是信任与不信任的问题,而是以防万一,万一万一,万中出一就是大麻烦,到时候后悔也晚了。

心中有了决断之后朱标也就不再纠结了,拿出姚广孝传来的信件看了起来,眼睛渐渐亮了起来,辛旽竟然决意刺杀高丽王了,算算时间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已经发生好几天了,只是消息还没传到大明。

高丽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日夜同子弟卫那些英俊少年厮混的原因,竟然又渐渐起了雄心壮志,想要拿回赐给辛旽的权柄了。

高丽毕竟也是受儒家思想侵入颇深,王想要夺回属于自己的权柄,天经地义,哪怕是辛旽这样的权臣也无力阻挡,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被割肉。

辛旽自知得罪世家大族态度,一旦失去了权柄,最后的结果只有死路一条,所以被逼无奈之下决定先下手为强。

还通过姚广孝向朱标许诺,他愿意亲自到大明称臣纳贡朝拜大明大皇帝,往后年年朝贡的数量再加五倍,只要大明承认册封他为高丽王。

……

第501章 良辰吉日

这个许诺很诱人,高丽现如今的贡品就价值不菲,老朱还隔三差五就朝高丽伸手要马匹,如果辛旽上位那根基定然不稳,只会更毫无底线的跪舔大明,借外力镇压其朝内的两班大臣。

往后几代逐渐成为正统才有资格跟大明讨价还价,这对大明来说非常合适,只是朱标有更深远的打算,自然不会答应。

如果姚广孝的计划顺利,那么高丽王将会遇刺身亡,身在开京联络了众多高丽大族的蒋思徳将会举大义号召平叛,诛杀弑君的乱臣贼子辛旽。

有姚广孝的配合,辛旽绝不是蒋思徳的对手,因为辛旽这一派系的众多骨干已经看出了许些端倪,知晓辛旽如果得不到大明的支持,那么哪怕成功刺杀了王,结局也定然是被当成叛逆剿灭。

辛旽缺乏高层基础,虽然他在高丽民间的威望很高,但代价就是得罪了太多世家高门,民间的名望基础并不足以帮他对抗世族的力量,毕竟辛旽的改革才短短六七年而已。

而且他自身腐化的速度也是很快的,刚上位的辛旽有野心但确实是准备为民请命的,但奢靡的生活还是腐化了这个曾经的高僧。

酒色财气无一不沾,这样的领袖自然让人失望,原本坚定维护追随他的官员也失去了方向,因此辛旽一系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重新倒向了世家大族。

其实这次预谋的刺杀不是没有消息传出,只不过被蒋思徳以及两班大臣们压了下去,当成妖言惑众的情报,都没有汇报到高丽王耳中,如此内外合力,高丽王死的也不冤枉。

辛旽一系还有相当一部分投靠了姚广孝,毕竟蒋思德那边的位置已经被世家大族占满了,他们大多出身不高,自然不会自讨没趣,左右都是在大明皇太子麾下效命。

其实到了如今这个地步,但凡有点眼力见儿的官员们都已经看出问题了,有人抗拒有人支持也有人置身事外,但终归都无可奈何,大明覆灭蒙元威压四海,如日之升如月之恒,而高丽内忧外患何能挡之?

朱标放下密信对殿下伺候的赵淮安吩咐道:“去叫礼部左侍郎以及高丽送亲使臣到武英殿候着。”

“诺”

要尽快迎纳高丽公主入宫了,如此才好打着公主的名义光明正大的插手高丽庙堂,毕竟大明是天朝上国,高丽是朝贡称臣的藩属国,如果吃相太难看了可就说不过去了,而且也容易激起其他藩属国的恐慌心理。

高丽如今看似已经在朱标掌控之中了,但其实只是虚的,他明面上派遣到高丽的只有一个蒋思德,真正办事的是那些对高丽王以及辛旽改革不满的世家大族。

他们因为自身利益投靠了朱标,并且愿意把头磕在地上服从朱标的命令,因为他们知道朱标想要真正控制高丽,那就不得不依靠他们,毕竟天高皇帝远。

朱标刻意让姚广孝收拢辛旽的那些平民党羽也是为了将来制衡高丽这些世族高门,现如今大家利益一致,但等高丽王死后如何瓜分利益,那就看谁手里的牌更多了。

可以预见高丽王遇刺身亡,辛旽被诛杀之后,巨大的权力空洞将会让世家大族团结一致的全力清剿辛旽党羽,然后在内部消化这份权力。

而那时候蒋思德也约束不了他们,姚广孝也只能避其锋芒尽力保下一些重要骨干,因为他们俩手里都没有足够的兵力,大明也没有合适的理由大军压境,而且大明内部也不会支持派兵征伐高丽。

所以只能一步一步的来,幸好高丽王留下了个不错的棋子,那个一直养在辛旽府中的王子,高丽王唯一承认的血脉,王位正统的继承人,虽然那孩子已经被辛旽狸猫换太子,但那又如何?

别管高丽宗室如何叫嚣,大明只会承认并册封此子为新一任的高丽王,新王年幼远嫁天朝的公主殿下派遣合适的大臣去教育保护王,不是很合理吗?

至于这个王能做多少年王位,那就看将来的权衡了,或者说要看朱标需要多久才能彻底打压下高丽那帮占据全国军政要脉的世家大族,什么时候能随意任免两班大臣。

还是那句话,高丽王以及辛旽的政策其实没有错,虽然有些急功近利,但高丽开国太久社会阶层已经彻底腐朽了,世家大族掌握了太多太多,底层百姓毫无出头之日不说,连生存都是个难题,不改革中兴,亡国之难就在眼前。

只可惜这两位掌权者,各个意志不坚,或许曾经有过救国救民的理想,但面对种种压力还是屈服了,高丽王沉迷俊俏少年,辛旽只顾贪权夺位,结果就是被庞大的利益集团分而化之各个击破。

这些都是借鉴,朱标放下信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世家大族虽然心思各异,但面对根本利益问题的时候,都是相当有默契的。

朱标又拿起蒋瓛转递过来的信件,此人为仪銮司指挥使,算是亲军都尉府的三号人物,是近来才被朱元璋提拔上来的,底子干净武略出众。

毛骧的异动被老朱察觉之后,亲军都尉府上层就做了些调整,毕竟老朱可以放纵一些人,但也得确保自己眼睛耳朵依旧有用。

是关于唐胜宗和陆仲亨的消息,这俩人去年因为擅用驿车而被罢爵去官放逐到地方,其实也不算什么大罪,只能说是老朱杀鸡儆猴。

这俩人一个延安侯一个吉安侯还都是跟随朱标北伐过的,算是东宫嫡系,只不过这俩人骄狂的很,北伐回来后就更猖狂了,酒后失言不敬上位不是一次两次,纵容亲属侵占良田纵马游京当庭殴打御史言官也不是一次两次。

纵然是面对朱标的教训这俩人也是当作耳旁风,所以老朱贬黜他们的时候朱标也没有出面求情,如此一来东宫门下也就自觉的同这俩人划清了界限。

不过勋贵们大多都是狐朋狗友,别看他们俩做的过分,皇帝太子都有意敲打,但还是有不少公侯将校有空就上奏求情,说看在他们俩往日的功勋上在宽恕一次吧。

俩人到了地方卫所也是大爷,谁也不敢得罪,毕竟人家是开国功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复起了,所以地方上也是不断上奏,希望圣上赶紧把这俩活祖宗领回去。

朱标思考了片刻起身朝着武英殿走去,礼部侍郎领着几名高丽使臣都已经到了,恭敬的给太子殿下行礼,朱标摆摆手到上位坐下。

“(外)臣等恭贺太子殿下子息昌盛,恭贺大明宗庙社稷有继!”

朱标笑着点头应下,这种恭贺估计这几天谁看到他都得来一遍,不过人家说的是好话,朱标也不能不让人家祝福。

客套了几句后朱标看向站在礼部侍郎身后的金澈问道:“入秋了,公主身体可还安康?”

金澈躬身笑道:“劳烦殿下关心了,托殿下鸿福公主身体安康,昨夜听闻太子妃临产,公主在佛前跪了一晚上,祈求佛祖庇佑太子妃以及皇孙平安……”

朱标乐呵呵的说道:“如此说来本宫也该给公主一份喜钱,以谢公主的心意,听闻公主喜欢书画,刘安,你去将文华殿那副《值雨帖》送到公主手中。”

“诺”

高丽使臣们都是有荣与焉,太子看重公主,那也就是看重他们,千恩万谢的行礼替自家公主谢了恩。

“王爱卿,近来可有吉日良辰?”

此话一出众人瞬间就明白意思了,太子这是想要尽快迎纳公主入东宫,高丽那边虽然不明白是为了什么,但毫无异议,甚至迫不及待。

礼部侍郎第一反应却是感觉不太合适,毕竟吉日不是说有就有的,何况定好的日子怎么能说提前就提前,虽然太子妃要坐月子了,但您的东宫又不缺女人,何必如此急色。

不过朱标这么多年的好名声终究是发挥作用了,礼部侍郎也相信自家太子不是那种人,抬头看了眼朱标后躬身回答道:“七日后就是上上大吉之日,诚宜婚嫁之事。”

朱标其实恨不得明日就把高丽公主接进来,高丽那边的消息也就这两天就传过来了,但也知道七日就是极限,毕竟是事关两国邦交,太草率显得无礼,而且礼部布置也需要时间。

“那就定在七日之后,王爱卿下去准备吧,虽然日子提前了一些,但礼仪不可疏忽,务必不能亏待了公主。”

“老臣遵命,请殿下放心。”

礼部侍郎皱着眉头转身看了看几名高丽使者就下去了,太子殿下不是好色之人,否则宫中也不会这么久才只有一个太子妃,看来是高丽那边的事情了。

蒋思德顶着礼部的官职出使高丽,这么久都没有回来自然有人关注,大明与高丽之间不乏商队往来,有些情况也瞒不过朝中这些精明的大臣。

不过大多人都只是认为圣上以及太子只是想效仿前元插手高丽内政,毕竟有了个忠实听命的小弟也不错,有什么事都可以让他去趟路。

所以大家也就装作不知道,何况他们也没足够的影响力去插手,每天努力从圣上手中活命就够累了,哪有功夫替蛮夷小国操心。

……

第502章 随遇而安

等礼部侍郎下去之后,留在殿里的就只有高丽送亲使臣们了,朱标望着他们谦卑讨好的面容说道:“诸卿可曾接到家里的传信?”

几人闻言有些不解,对视一眼后回答道:“启禀殿下,外臣等近来接到的家书都只是族中长辈嘱托我等尽心为殿下效命,但有所需皆可传信家中,族中一定全力配合。”

“外臣等愚钝,不知所答是否为殿下所问,若不是还请殿下宽恕指点,臣等顿首以拜!”

朱标摆手笑道:“尔等虽是藩国外臣,但公主马上就要入东宫了,你们也算本宫的臣属,也就不同你们见外了,昨日接到密信,辛旽仰面视君有刺王杀驾之意,如今算算时间,恐怕也有个结果了。”

那几人身子一颤,他们学的也是正统的儒家文化,无论什么情况刺王杀驾都是不容于法统伦理道德的,所有的斗争都应该在规则之内。

金澈最先回过神道:“臣等都还没有接到这个消息,应该还是在路上,否则必然是要第一时间禀报殿下的。”

一旁的安姓的大臣躬身道:“辛旽在高丽权势滔天如今谋逆不臣恐怕是有把握的,但其贼虽然势大,但朝廷各部都掌握在宗室以及我等家族手中,无论成否成功刺王,辛旽事后必然伏诛,除非……”

一旁的几个人也跟着咽了咽口水,辛旽近几年虽然风光无限,各家世族都对他卑躬屈膝,但怕的不是他,而是王族宗室。

如今辛旽跟王决裂,也就失去了自己最大的靠山依仗,他的权势就不值一提了,其近几年笼络的党羽都是以科举出身的文人,面对世家的屠刀不会比鸡鸭强。

除非辛旽获得大明的支持,因为百年来的联姻,如今的王室都流淌着黄金家族的血脉,大明如果以此为借口重立王室也不是不可以。

但这对世家大族就非常不友好了,辛旽的政策就是在刨他们的根基,如果他真的坐上了王位,那可真就是要翻天了。

朱标看了一会儿他们的脸色,欣赏了一会儿他们惶惶不安又不敢直言询问的纠结表情才开口道:“造反谋逆无可赦免,高丽乃我大明治下属国,其王废立皆应有我大明皇帝决断,若高丽王真有不测,大明也会派兵剿灭叛贼还高丽一个朗朗乾坤。”

其余几人松了口气,而金澈却是突然悟出了什么咬牙开口道:“我国局势不明,我王岌岌可危,外臣身为高丽使臣,理应请求天朝上国派兵进驻以平动乱!”

金澈身后的人忍不住狠狠拽了拽他的袖袍,如果大明派兵进驻了,那高丽到底是藩属国还是大明的一个州府,他们的家族将来何以立足,金澈是要陷他们所有人于不忠不孝!

安以荣跪倒在地急忙开口道:“辛旽不过一介跳梁小丑,根本不足挂齿,岂劳天朝上国兴师动众!”

其余人也纷纷开口婉拒,朱标没理会他们微微俯身同金澈对视了一眼,见他眼中满是坚定才满意的开口道:“安卿家所言有理,金卿家之言有些急躁了,如今已经要入冬天气寒冷道途难行,两国相距甚远,大军岂可轻动劳民伤财,不妨等等消息吧。”

“皇太子殿下英明!”

又是一番套话之后,高丽众人告辞离开,朱标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不同来时簇拥着金澈以其为首,离去之时已经把他孤立在外了,金澈独自落在最后面……

朱标淡然的喝起了茶水,没一会儿一个三十余岁样貌普通的男人走了进来,拜倒在地:“末将蒋瓛参见太子殿下!”

“暗地同金澈接触,如果是针对高丽人的命令,遵照执行便可,无需再来请示。”

“诺”

想要办成大事,总得拉拢一批打击一批分化一批,高丽自治多年民风彪悍,大明贸然派遣大军入境,纵然能掌控一时之局,但必然成为高丽内部矛盾的宣泄点,得不偿失。

如果占领一个国家那么容易,蒙古帝国也就不会这么快灭亡了,想要接收一个完整且较为稳定的高丽,那么就需要高丽世家的配合,他们才能真正代表民心。

等人都下去了,朱标站起身打着哈欠伸了个大大的懒腰,筋骨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大步走出武英殿,本准备去谨身殿,结果刚过武楼隔着挺远就看见胡惟庸几人急匆匆的背影,估计是被老朱传召过去商讨政务了。

这时候去也没意思,自己的东宫又回不去了,朱标只能挠挠头转身去找自己三个臭弟弟,别看都要入冬了,哥三个还在宫中开田预备开春的耕种呢。

甚至已经下令了,这田亩明年还要给朝廷交田税,往后历年都要如此,等后面的皇子长大了也都要亲身春耕秋收一次,体会民生之艰。

刚准备过去,就听见后面传来的声音:“太子爷留步,圣上有口谕!”

朱标驻足停步转身看着谨身殿伺候的太监急匆匆的赶过来,等他到了跟前朱标朝着谨身殿躬身行礼:“请圣躬安!”

那太监侧身站定开口道:“圣躬安,归义侯明升上奏有礼献上,让太子先去替咱看看吧。”

言毕那名太监笔挺的腰杆瞬间弯了下来:“启禀太子爷,归义侯的礼物应该是上等水西马,圣上已命人领归义候到御马监处了。”

朱标点点头道:“本宫知晓了,圣上一会儿也会过去?”

“奴婢不敢妄加揣测天意,请殿下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