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太子 第141章

作者:夜星月语

“大哥……”

“大哥……”

朱标看着咋咋唬唬的三兄弟有些头痛,没理会他们乱七八糟的问题,负手看着他们道:“怎么出了宫就半点儿规矩都没有了!难不成是想搬回来?”

“额……”

三人对视一眼,都不上了嘴巴,默契的整理了一下有些松散的衣冠,然后整齐规矩的跪倒:“臣弟参见太子殿下,恭迎皇兄回宫!”

朱标欣然点头道,负手走下台阶,绕着三兄弟走了几圈才笑道:“起来吧。”

三兄弟起身后瞧了瞧大哥的脸色,就知晓没有事了,顿时又闹腾了起来,朱标也不再制止,与弟弟们谈笑了起来。

老二老三年纪也不小了,婚事都已经定在了,其妻具是勋族,像老二之妻是卫国公邓愈之女,老三之妻是宋国公冯胜之女。

老四就不用说了,由此可见目前勋贵势大,哪怕是朱元璋也要多加笼络,婚配皇子以示恩宠。

……

第431章 三兄弟

三兄弟一起走出武英殿,虽然看着像是并肩携手,但三兄弟还是隐隐刻意的落后了自己大哥一些,这也是多年来的习惯了。

这三个早就搬出了皇宫,本来是不和规矩的,还是朱标亲自去同老朱说情才解决的,要不然皇子们除非成婚就藩,否则休想离开皇宫。

朱元璋估计还是念着让朱标做好人,也就同意了,但每隔几日三兄弟就得入宫接受老朱的训话,以防他们在外不务正业寻欢作乐。

其实他们也不敢,宫内宫外都是在京城,怎么可能逃得过老朱的眼线,不过是相比较中的自由罢了。

三个弟弟等了一上午,朱标这个做大哥的自然是得管饭了,于是就领着他们回了东宫,毕竟是自家兄弟,避讳也不多。

刘瑾提前几步前去安排,路上则是不厌其烦的回答着三兄弟的问题,着重详细的说了说灾区百姓的困难,也是希望他们三个日后能多考虑地方贫苦百姓。

不过终究都是少年心性,自幼安享富贵,听完自己大哥所讲,最大的反应就是对贪官的愤恨,但对百姓的苦难并不能深刻理解更不能同情同理,想来过两天也就忘的差不多了。

这点上朱标也没有办法,总不能把他们扒光扔到灾区去体验民生疾苦去,何况纵然是体验了,也不一定就是说往后必定能爱民如子了。

朝中也有不少贪官污吏,本身就是贫苦出身,但这些都毫不影响他贪污受贿,甚至就是因为知道民生疾苦,知道饥寒交迫的感受,所以穷怕了,贪的更狠了。

人性复杂多变,都是独立里的个体,想要扭转一个人的心性岂是那么简单的,朱标领着三个弟弟到了东宫正殿。

常洛华挺着肚子起身出迎,三兄弟向来在嫂子面前规规矩矩,行礼过后恭敬的问候了几句,常洛华笑着回了几句,然后就去别殿用膳了。

四人刚坐下没一会,宫女太监们就开始摆桌端菜了,有酒有肉倒是也颇为丰盛,不过也就只是六七盘菜罢了。

如果常洛华跟着用膳的话能丰盛不少,毕竟按照马皇后定制的分例上常洛华一餐所用可谓是冠绝皇宫,朱元璋和朱标都比不上。

上了酒桌后朱标发现自己弟弟们确实都渐渐长大了,虽然都还是十几岁的少年,不过说话气度却是以然不容小觑,远比后世的同龄人成熟大气许多。

朱标没多喝,晚上还有跟一帮老狐狸的正宴,多是与兄弟们谈笑,倒也清闲自在许多,不用时刻思索许多。

酒喝的好那菜自然就吃得多,都是半大小子,幸好常洛华还从自己那边送过来几道菜,否则都快不够吃了。

等吃完的时候,刘安以及赵淮安正领着人一箱一箱的朝东宫库里抬着东西,长长的人龙一眼都忘不到头,可见搬运的箱子有多多。

三兄弟看的好奇,朱樉当先问道:“这就是大哥从陕甘押运回来的东西,真没想动如此之多。”

朱棢也是咂舌道:“寻常东西可不值得大哥带回来,那些贪官污吏可真是没少搜刮。”

这时候清涟也怯生生的走了过来,规矩的跪倒行礼,那段天然的抚媚纯真动人心魄,加上精致又与中原女子风格迥异的面容让三兄弟为之哑然。

就连向来较为沉默的朱棣都忍不住说道:“这就是大哥方才所说的庭州女子?果真风采不凡。”

老二老三看的也是心动,心里盘算着得派人去西边寻摸一下,这个是自己大哥的,他们可不敢伸手去要。

这么多年相处下来,他们对自己大哥的性格也算了解,大哥不是吝啬的人,但绝不是他们要什么就给什么的,如果越过了底线,还会受到惩罚。

朱标对一旁的云锦吩咐道:“把她带下去安置吧,用度暂且算是女官的,教教她宫里的规矩。”

云锦轻声应诺,随即带着清涟下去了,三兄弟顿时朝着自己大哥挤眉弄眼,老二笑道:“大哥突然带了这么个美女回宫,皇嫂那边可知晓了?”

老三也是附和道:“就是,要是皇嫂不乐意了,闹到母后那边去,大哥可别怪弟弟们要跟着去看热闹。”

朱标哼笑道:“我的热闹你们也想看,看来是最近好日子过惯了,等过两日去演武场练练?”

三兄弟根本不接招,上次去演武场大哥领着傅忠狠狠的揍了他们一顿,傅忠那个死心眼儿,是真的下死手啊。

调笑几句后也就没有人再提了,说到底只是一个女人,不过是个消遣罢了,借着与自己大哥开开玩笑,真论起来值得什么?

看着有些眼馋的弟弟们朱标笑道:“行了,都快挪不动脚了,去挑些喜欢的吧。”

三兄弟等的就是这句话,半点儿也不客气,上去就是各自挑了好几件喜欢的,都是珍品奇宝,不乏唐宋书画。

这些东西若是放在前世,各个都是得花门票隔着防弹玻璃才能远距离观赏的宝物,而今却是成箱成箱的往库房里搬运。

如此一来倒也不算什么了,朱标若是愿意随时都能再搜刮几大仓库,因为全天下有的是想要朝皇太子殿下溜须拍马的人,岂会吝啬这些身外之物。

朱标召开刘瑾,从他手中的账目清单上勾画了几十件顶级珍宝吩咐道:“都送去坤宁宫。”

然后又挑了一些普通的吩咐送到各宫皇子公主那边,这些质量就一般了,不过对久居深宫的年幼皇子公主来说,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纵然送出去不少,但其实连十分之一都没有,毕竟几府之地官员士绅的家底儿,多得很呢。

四兄弟按照往日的习惯,一起去了御马监给自己的爱马刷毛,期间交流兄弟感情,到了下午时候,三兄弟知晓晚上自己大哥有正事就告辞离开了,不过也约好过几日朱标空闲了,他们做弟弟的要在宫外好好宴请自己大哥一顿。

朱标面色平淡的看着三兄弟远去的背影,三人还在不时打闹,宛如还没长大的孩子,但朱标心中却是清楚,自己三个弟弟真的长大了。

第432章 吃饱穿暖

刻意在他面前表现的平庸贪财好色,言谈举止也有些刻意,不少话都是经过思索才说出来的,与去年相比很大不同了。

“近来他们在外都跟谁走的比较近。”

默默站在朱标背后的刘瑾轻声说道:“多是母族妻族的子弟,平日经常聚在一起在酒楼中饮酒投壶为乐,有时候还会去城外山林中狩猎。”

朱标眼睛微眯道:“包括那些将来要袭爵的人吗?”

刘瑾清楚自家殿下问的是卫国公长子邓镇和宋国公长子冯实,以及宋国公已经袭爵了的侄子郢国公冯诚。

刘瑾回答道:“奴婢瞧着都还有分寸,尤其是郢国公极少露面,只有实在推脱不过才会赴宴喝酒,而且从不与他们外出狩猎。”

朱标听到这儿心里就有数了,这也是他为何替这三个求情放出宫的原因,就是想要看看谁会往上凑。

毕竟太子东宫麾下的位置就那么些个,也不是想投诚就能投诚的,所以有些人想要退而求其次也不难理解,毕竟诸位皇子可都是开国太祖的儿子,将来必定是要就藩封王的。

与其在东宫排个末尾,不如依靠关系更近的王爷,日后家族同样也能在朝中立的住,朱标相信有此想法的人应该不少。

略微思索了一会儿,朱标转身径直去了工部,从前两年开始工部就一直在专心研究他要求的煤炭,以及派人在天下各地搜寻各种矿产资源。

吃饱穿暖是底层百姓最大的愿望,也是朱标最先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大明地广人稀,粮食的问题更多是受限于天灾人祸,而非王朝末年时期的土地兼并。

所以大明其实对高产粮食并没有那么急切,何况那些作物找过来也不是成品的,南橘北枳的教训也是要考虑的,后世的番薯玉米应该是经过数代改良选种后的成品。

百姓们尤其是北方百姓,目前最大的问题是难以过冬,棉花经过这几年老朱的强制推广,产量高了不少,可运到北方后的价钱也不低,贫苦百姓依旧还是有穿不起棉衣的。

豪门大户才用得起的煤炭木炭就更不用多说了,所以朱标一直要求工部要制造出成本低廉的低价煤,不得不说工部还是有能人的。

刚开始研究了几个月就有了成果,只是价格还是偏贵,只是相对来说便宜了,贫苦百姓或许能买上一些,但也只会在寒冬腊月熬不住的时候烧一些,该受冻的依旧受冻。

所以研究就一直还在继续,如今两年过去了,他在从陕甘回京路上才接到消息,说是成功了,研制出了制造成本仅十文钱的煤炭。

朱标一算如果大批量制造的话,成本还能再下降一些,毕竟如今的年代,使用劳动力的成本极低,有的人想找个差事干还找不到呢。

一路直达工部,朱标步履匆匆倒也没有人不识趣的上前拜见攀谈,都是避让在旁躬身行礼,朱标微微点头也就过去了。

工部尚书领人在工部府衙大门前迎候,说了几句后就一起踏入一个工坊,里面烟尘缭绕地上也都是碎煤渣子,工部尚书在朱标身侧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这里面着实有些杂乱,殿下不妨暂且等候片刻,臣命人打扫一下。”

朱标目光四处巡视随口说道:“不妨事,不过研制煤炭可需要注意通风,时刻小心为上,否则中了煤毒昏过去可是要出人命的。”

工部尚书立刻点头道:“殿下放心,臣等都注意着呢。”

走到一处房内,几个匠人正跪在地上等候,他们面前摆着几大篮子煤炭,身后则是一个火灶:“小人等拜见太子爷,太子爷千秋!”

朱标点头笑道:“两年辛苦终究是没有白费,只要此煤炭如你们上奏的说言那般,本宫绝不吝啬奖赏。”

其中领头那个须发花白但身体健壮的老者磕头道:“小人等绝不敢欺瞒,请太子爷检验。”

工部尚书摆手道:“放入炉灶中,让殿下看看成效吧。”

几人应了一声之后,拘谨的起身忙活起来,由于早有准备添煤燃火,很快就有阵阵热气蒸腾,火红的煤饼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中屹立不化,效果斐然。

不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煤炭本就是这样的功效,朱标关注的也只是其成本如何,能燃烧的时间有多久,能不能让贫苦百姓们也能烧的起。

刘瑾从地上捧起一块煤炭,朱标瞧着中间有不少小孔,想必是为了更好的让燃火,样子也说不上整齐,黝黑粗糙。

一旁的工部尚书开始介绍制造方法,匠人们在旁不自觉的搓手等待,此煤碳主要用料是原煤、黄泥、木炭粉以及一些其他绕口的东西制造成的。

朱标听了一会儿就摆手道:“为何成本便宜?”

工部尚书无奈的停下嘴,他可是好不容易才背下这么多绕口的材料名,好特意讨教了不少懂炼丹的道士,想着在殿下问询的话还能讲出典故。

谁能想到殿下根本不问,只好老老实实回答道:“因为所用的原煤不需成块的上品,碎煤渣子亦可,那些本就是无用之物,所以成本极低。”

朱标闻言面上扬起笑意,不顾脏手拿起了一块黑乎乎的煤炭掂了掂道:“测试过煤毒吗?严不严重,需要通风才可以吧。”

“这……”

屋内众人面面相觑,工部尚书言道:“这倒是没有试过,不过研制这么久倒也没有发现谁中煤毒,料想只要正常通风就应该无碍。”

朱标吩咐道:“往后工部但凡研制了什么东西,只要是人用的,都要多测验,可以用些牲畜来试验,以防万一。”

朱标的话自然没有人会反驳,纷纷应诺一声,朱标对一旁的刘瑾说道:“装一些带走,本宫要请圣上也看一看。”

工部尚书赶忙说道:“此煤制造粗陋,实在不宜上供给圣上使用,殿下要是有需要,臣即刻命人赶制一批好的。”

朱标摆手笑道:“无妨,本就是要售予百姓,实用为上,其余的都是小事。”

……

第433章 百泉冻皆咽

朱标瞧着这批煤炭已经有点后世蜂窝煤的样子了,若是在研究几个月说不定也就成了,不过时不我待,已经入秋了,大批量制造也需要时间,既然有了差不多的,今年那就先用着吧。

只要能让北方百姓较为舒服的度过今年的寒冬,相必收复民心的效果要远远比什么形式上的安民诏书强上千百倍,北方百姓对朝廷的认可也会更上一层楼。

朱标欣喜之下赏赐了五百两银子给那些工匠,别说工匠们乐坏了,就一旁的工部尚书都有些羡慕了,五百两银子啊,按照他堂堂三品大员的俸禄都不知要攒多少年。

朱标吩咐道:“即刻开始大规模制造吧,北方边军以及百姓都需要这些,工部其余的工作都暂且放一放,本宫过会儿会去同圣上请示的。”

屋内众人当即应诺,朱标转身朝外面走去,刚入秋下午还是蛮热的,在屋里烤了这么久,实在有些干热。

那几名情绪激动的工匠还在不断磕头,太子爷的赏银无人胆敢克扣,到手后他们就是主动向上孝敬一点,剩下的也足够他们过上富足的生活,儿孙也能交的起束脩好好读书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天下人都知晓的,因为只有读书人才有当官做宰的途径,太平盛世了,谁不想自己出个状元郎。

朱标与工部尚书一同出了屋,朱标接着吩咐道:“离京城近些的矿山便罢,远些的尤其是北方的不用运原煤到京城折腾,工部派遣匠人官员前去就地立场招工制煤。”

工部尚书应了一声,随即有些迟疑道:“纵使制煤成本低廉,但如此大规模的开场招工,前期耗费的银子恐怕也不少。”

朱标说道:“一会儿便会有旨意,从户部那边先取出五万两银子交给工部,这笔银子本宫也会派人看着,务必落实到实务上!”

工部尚书知晓这是太子殿下在敲打他,当即回道:“殿下放心,工部定然不会有贪腐之徒!”

朱标点头道:“如此便好,本宫一向看中工部,尔等切莫让本宫失望。”

随后俩人一边谈论部署一边走向工部大堂,进去后就有差吏端来温水,朱标洗了洗手然后落座,煤炭研发暂且告一段落,不过朱标还是对工部不太满意。

区区煤炭竟然就耗费了如此之久,可见工部内并没有太多优秀的人才,更缺乏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工部乃是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的部门,可目前来看思维有些僵化了,而且官员过多,工匠过少。

朱标也不是没有想过专门设立一个科研部门,提升工匠地位,以金银官职刺激其创新力,不过贸然提升一批人的社会地位可不是简单的,官员士绅的反弹就是大问题。

何况独立部门之后,科研所需的人力物力都不是那么容易弄到的,朝廷也没有那么多闲钱去投资前景不明的东西,所以还不如暂且依附工部这个资源充沛的大部门。

分别落座后,朱标喝了一口刘瑾奉上的茶水,随后看着工部尚书吩咐道:“本宫会再从东宫库里出两万两,用于工部从大明各地招收优秀匠人,往后再有研发务必不能拖延这么久了!”

工部尚书眼睛一亮,当即应道:“殿下放心,臣定然会广招好手。”

朱标点头后又吩咐了几句,然后就起身准备离去了,工部尚书恭敬的把他送走,俨然一副对待财神爷的架势。

朱标自然也清楚,而且也根本没有对这三万两要求什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工部作为朝廷官署衙门,向民间招收匠人本就无需付出任何代价。

最多也就是给个安家费罢了,他给的三万两无论怎么算都是绰绰有余了,多出来的那部分无疑就是给工部官员的奖励了,人情世故就是如此,你想要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总不能一味的甩鞭子抽。

一路直奔谨慎殿,刘瑾身后的几名工部小官则是捧着几篮子煤炭,到了地方通禀之后,朱标就顺利的进了殿内,老朱同志一如既往的在处理一摞厚厚的奏章。

朱标进屋拜见后,让身后的人把煤篮放在一旁,朱元璋自然也是颇为好奇的放下了手中的笔,自己儿子可是极少拿着东西来见他。

纵然是在外得了什么奇珍异宝也都是直接送到内帤,从不会拿到他面前卖乖,放下笔后,饶有兴致地走下御阶,看了看黑乎乎的煤块,还拿绣着龙纹的靴子踢了踢。

朱标含笑在旁看着,知道自己父皇是忘了这件事了,也对,毕竟都过去两年了,老朱同志日理万机,确实不大可能还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