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法医 第375章

作者:雪儿格格

说着,走到老太太身边,老太太拉着他,低声说了好多,比刚刚跟周宁比划的时候,要长了三四倍的说辞,似乎在给安建华讲解,安建华问了几个问题,老太太又描述了一番,他这才点点头,走到大赵旁边,拿起纸笔回到老太太身侧。

二人说着画着,不多时一把匕首的形态出现在纸张上,虽然画工惨烈,不过要描述的内容,周宁看明白了,这是一把镶嵌了很多宝石的匕首。

匕首的护手上,是一个十字形状,与现在的护手差别很大,绘制完安建华这才说道:

“我奶奶看这个印记,让她想起来,当年年轻的时候大概六十年前,跟爷爷去大头目家参加一个仪式活动,那个大祭司就请出来一把匕首,据说是先祖遗物,代表回纥血脉的圣刀。

圣刀的刀把上布满了宝石,分别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在刀柄与刀身连接的位置,是黄金的十字,那场祭祀杀了牛羊,就是用这把圣刀,每一个祭祀物的血都接出来一碗,倒在一个盆里。

最后将圣刀放进去,大祭司开始吟唱,我们都跟着跪拜,过了好久,大祭司走到盆前,将圣刀捞出来,那把圣刀上全是血,可以说是吸满血了。

然后其他几家的人上前,用染血的圣刀割了手掌,随后将圣刀放在一件件袍子上,印上印记,大家都带回来当做圣物来供奉,毕竟这是尧乎尔的遗泽。”

周宁大概听明白了,这匕首是大头目家保存的一件珍宝,估计是当年从回纥分裂出来后,唯一的一个东西,全族都非常的珍视,不过这个尧乎尔是什么?

他们语言中,信仰的绿度母名号?

“尧乎尔是什么意思?”

第六百零六章 一眼就认出来了

安建华才反应过来,刚刚自己竟然说了这样一个词,想了半天抓着头说道:

“我奶奶喜欢这样称呼,这个词不是裕固族的语言,如果追溯来说,这个是回纥语中,对回纥的一个称呼,毕竟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是回纥的孩子。”

周宁点点头。

“懂了,虽然回纥不存在了,但是裕固人觉得,自己还是回纥人,希望得到自己祖先的庇佑,即便信仰有分支,也不统一,但对祖先的信仰依旧在,是这个意思吗?”

“是的。”

周宁朝着大赵摆手,大赵直接翻到八个蚕茧的照片,洞内虽然光亮不足,但这张照片拍摄的非常清晰。

“这个是在那个山洞入口处拍摄的,在进入佛像的洞穴前,这里在洞顶悬挂了八个蚕茧一样的东西,下面用血红色的石头,做成盘子,我想知道你们先人有这样的祭奠方式吗?”

老太太站了起来,不知是不是看不清,已经凑到屏幕前,随后指着屏幕,说了一顿,安建华赶紧翻译。

“这个有放大的吗?或者是打开的那种?里面是不是死人?”

周宁点点头,大赵已经继续点开下一张图,上面是干尸的样子。

“这里面是孩子,男女都有,我们刚刚给其中一个做了解剖,他们被失去了眼、舌、牙、血,做了防腐,排空消化道,制作成干尸,那个匕首我们分析,就是浸泡在这八个孩子放出来的血液中,最后留下了印记。

我不知道你们是否同宗同源,也不知道跟裕固族有什么关系,但这个仪式并不是发生在非常近久远的年代,我们粗略估计,大约在二十年前,你了解这样的仪式吗?”

老太太避开目光,沉默良久。

这个动作,显然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想说,周宁看得清楚,尤其老太太还不断搓着手腕上那个硕大的银质珐琅镯子,镯子上镶嵌着绿松石,还有各色宝石,磨损的痕迹就知道,这东西绝对很古老。

周宁没急,毕竟催促没有意义,反倒是此时安静等待,或许会有收获,方东升见周宁和刘雨菲他们都如此沉得住气,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自己从上任到现在,主理过的案子一共没有五起,经验上不说也罢。

老太太叹息一声,松开了摸着镯子的手,开始说了起来,安建华一句一句翻译道:

“所有的仪式,都是口口相传下来的,经书后面有绘图,类似的各种仪式有很多,意义各有不同,有专门挑选哑女,就像你所说这种过程,不过是取完整的皮,制作阿姐鼓。

毕竟哑女没开口说过话,是最纯洁的象征,她们制作的阿姐鼓,也是最纯洁的,阿姐鼓每次祭奠用来敲响,回应上苍,感谢上苍的福泽。

或许你们觉得,这样的祭祀仪式是无法理解的,但在我们的信仰中,死亡并不可怕,如同新生命般,回归大自然,作为轮回的一部分,和谐幸福才是最重要,今世受苦,来世才能有福泽光顾。

而这种八个童男童女,被制作成如蚕茧一样的东西,悬吊在洞顶,还有这一系列的手法,我认为这是封闭供品的八识。

八识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思想)和阿赖耶识(种子),封闭八识,一共八个孩子,奉献他们四纯真,用尧乎尔的圣刀做引,引导阿修罗降临。”

周宁听得认真,但里面的一些词,他真的不明白,安建华帮着标注了其中几个,至于这个阿修罗,显然他也无法解释。

“我也不知道怎么翻译,阿修罗算是低级的半神,轮回中有六种形态出现,就是说入轮回的人,如果带着恶念,会以阿修罗的形态归来,如此的仪式,就是引来阿修罗,他们可能假扮成神的形态。”

说到这里,他又疑惑地问了老太太,老太太耐心地解释了一番,随后恍悟道:

“我奶奶的意思是,这些阿修罗仿佛种子一样,被散落在人间培育,或许有一天成为人民敬仰的半神,甚至看做神的化身,创造自己的信仰。

不过我不相信,这不是博野古人做的,他们虽然被八大家族灭了,可他们依旧信仰绿度母,血莲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将族人仿佛种子一样,播撒出去,我们这些现存的裕固人,又有谁没有一些博野古的血脉?”

老太太很激动,周宁赶紧双手下压。

“您别激动,我们只是在分析,为了一个封闭了四百多年的山洞,里面会有人进行这样专业的仪式,甚至懂得封闭八识,召唤阿修罗,毕竟里面还有八个棺木没有打开。”

说到这里,周宁顿了顿,示意大赵将文件袋给他,掏出来里面的照片,递给老太太。

“老人家,这个就是八个棺木上面的彩绘,我们分析认为,这些绘制底色的年代,跟山洞建造的年代相符,不过上面很大一部分,都重新描绘过,我不知道跟你所说的那个仪式是否有关?”

老太太看了看。

“我奶奶说,这些场景,就是描绘的仪式过程,这是好几种仪式,怪不得他们能懂得的如此详尽,其中一个是呼唤勇士得到先祖的庇佑。

看来博野古的先民,在死亡前,希望后人用他们的尸体进行召唤,呼唤出下一代成为勇士,带领他们博野古人,能够守护家园,只是后人可能没有知道这里的。

不过谁发现这里的?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都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什么人找到这些,模仿这个仪式活动,召唤阿修罗,难道是为了造神吗?”

最后几个字说出口,安建华都愣住了,估计很难想象,自己奶奶说出如此激进的话。

周宁却认可地点点头。

是的,他目前也是如此认为,这就是斜教,只是二十年了,这样的造神计划进行到哪一步?

“发现这个洞,我们就怀疑是斜教的行为,只是不知道这些人,是否在当地活动,这个我们后续会调查,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麻烦问问老人家,之前你说过,在六十年前,曾经去大头目家见到过圣刀。

那么这个圣刀,一直保管在大头目家吗?还是说,你们几家都会轮流保管?而且那次参加仪式之后,是否再见过圣刀?或者听到过关于圣刀的传闻?”

老太太摇头。

“那个时候,是刚建国没几年,对待我们族人,还是非常宽松的,给予了非常多的畜牧政策,划分了草场和聚集区,之后没有举行过仪式,更没有过类似的活动。

毕竟现在日子不一样了,最初都是睡毡房,四处游牧,生活艰难,现在都是各个村落里面的砖瓦房,学习各种技术,培育新的产毛量高的羊群品种,还有中药材的采摘。

每一家过的日子,无需去祈祷,也不用寻求上苍的庇佑,只要肯吃苦,就可以有很好的收益,而且族里面很多人,现在都穿常服,说普通话,与汉人无异,谁还记得圣刀?谁还需要这样的仪式?”

老太太的一番话,可谓是相当的有高度,这个时代就是这样,想饿死一个人还挺难的,只要肯干,接受改变,就能拥有非常不错的生活。

“也就是说,这六十年,没人再提及圣刀,族里面更没有人惦记,更没人记得博野古,可是你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

第六百零七章 跟踪任务

这问题,让安建华一怔,毕竟周宁说的不客气,脸上也没有笑容,安建华见方东升看过来,硬着头皮翻译。

老太太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笑着说道:

“我说了,当时圣刀染血后,拓印了血型印记,我们各家族都挂在家中,我天天见的一个东西,当你的照片上有这个血印,我当然能反应过来,反倒是让我见到真正的圣刀,倒是不一定能这么肯定。”

周宁笑了,这个回答他很满意,刚刚故意的不敬,就是要看看老太太的反应,淡然从容,见解独到有眼光,这已经说明,老太太的族群地位,看来关于斜教的调查,需要换一个方向。

刘雨菲跟周宁交换了一个眼神,她笑着说道:

“无论怎样,非常感谢老人家对我们的帮助,你的讲解,让我们茅塞顿开,对甘州的历史,还有你们族人的发展过程,有了不一样的认识,稍后方大派人送老人家回去吧。”

方东升赶紧点头,安排车辆人员,送老人家,安建华有些不好意思地摆手。

“我奶奶说不用,我可以骑摩托车送她回去的。”

方东升摆摆手。

“我已经让司机在楼下等着了,放心不是警车,这样送回去我们也放心,你跟着跑一趟,路上一定慢一点。”

二人走了,方东升送二人出去,刘雨菲和大赵凑过来,瞥了一眼那张画着圣刀的纸,刘雨菲想了想说道:

“我觉得,这个老太太大部分说的都是真话,不过这里面隐去了一些内容。”

周宁有些意外,刘雨菲能想到这些,看来刚刚仔细观察老太太了,毕竟语言不通的审问,是不容易问出来一些东西的。

“菲姐说说看法吧。”

“我觉得,他提到博野古的时候,没有表面那么淡然,或许她跟博野古有什么渊源,甚至说家里的祖上,就是博野古。”

听到刘雨如此说,一个想法在周宁脑海中放大。

大赵撞了周宁一下,瞥了一眼门口的方向,急切地说道:

“周小周你倒是说话啊,菲姐分析的我觉得很有道理,老太太没那么简单,你心里怎么想的,尤其你一直问圣刀,是不是有什么别的想法?”

周宁笑了,手搭在大赵的肩膀。

“有点儿想法,老太太提到圣刀的时候,也是非常的淡然,我认为不单单是因为家里的血拓印,尤其是能绘制出圣刀的形态,讲清楚上面各种宝石的位置数量。

还有那个十字护手,这个可以说是年代标志物,六十年前匆匆一眼,不至于记这么久,或许那东西出自她家,或者说他们家里面有一样的东西。”

听到周宁如此说,刘雨菲拍了桌子一下,非常认可周宁的判断。

“别的不知道,我就知道这老太太绝对不是简单人物,而且别看让孙子给翻译,我觉得她完全能听懂汉语,能支持三孙子自幼学习汉语,在汉族学校读书,考大学当警察,这样的见识绝对不一样。”

大赵不知道从哪儿掏出来一包饼干,估计是一直解剖,随后就来听老太太讲述有些饿了,边吃边思考着说道。

“倒退四百年,如果让自己的孙子去学习汉族的一切,还当警察,这不就算是混入了固原镇,那这样的安排,是不是他们的传统?

按理说,治理一个地方,一定是拔掉刺头儿,留下安分听话,或者说人少的那一方,这样即便他们发展起来,也需要时间,但当时的固原镇,选择了八大家族。

打个比方,选择的原因,是否与类似安建华的角色有关,如果有这么个小子,虽然是异族,但已经完全汉化,还救过兵备佥事,那么这样的人表个态,是否能左右兵备佥事的选择?”

刘雨菲咬着饼干的动作顿住,赶紧摸出来手机,拨通了方东升的电话,刚响铃门外就出现了兄弟抱一下的铃声,方东升推门进来,疑惑地看向几人。

“刘大咋了?”

“这样我们刚刚分析了一下,这个老太太所说的内容,大部分是真实的,但对于圣刀和博野古方面,还是有所隐瞒了,我们认为她祖上拥有过圣刀,或者是赝品,而且他们家族跟博野古有渊源。”

方东升大为震惊,刚刚他也听了所有的问询,说实话他压根没发现问题,心中虽然带着疑惑,可嘴巴却是诚实的。

“我没有看出来,不过既然我们怀疑,是否需要将人带回来仔细问问?”

刘雨菲摆摆手。

“老太太身份绝对不一般,从谈吐和见识上能看出来,她的隐瞒或许只是不想提及秘辛,可我们要知道圣刀的信息,毕竟这东西在洞里面留下印记,参与了这场祭祀,可以说是唯一抓住的一点儿线索。

你即便将老太太拉回来,她也不会多说什么,反倒不利于下一步的调查,我认为还是派人跟着更好,如果她认识能得到圣刀的人,我想短时间内,她会联系他,甚至会让那人远离甘州。”

方东升一听有些急了。

“这不是打草惊蛇了?”

“没线索和头绪,就要自己制造线索和头绪,偶尔使用一下打草惊蛇,会有奇效,这么一惊,或许他就在隐藏的地方冒头了,我们才好下手。

现在开始,派人盯着老太太吧,最好当地人,不引起怀疑那种,可以进入他们的聚集区的,这个需要你来判断,毕竟我们对这个民族的特征,不太了解。”

想了想,方东升一拍大腿。

“我想到办法了,等会我打电话安排一下,让他身上带着监听和录像设备,其他人远点儿跟着,安建华他奶奶,在当地SNYGZ自治县康乐乡康丰村居住,不是以前的游牧毡房。

各地都按照农历的日子赶集,各有不同,今天是10月11日农历是初七,明天正好是初八,是那边赶集的日子,我让我们食堂的老梁去一趟,他休息的时候,本就有这样的副业。”

显然方东升也知道,而且这不是什么秘密,看样子当地的工资收入,应该不高,这问题不是周宁该考虑的,直接点点头说道:

“设备我们提供,大赵去联系小曲,让他准备一下,跟着方大的人,调试一下,原则就是宁可没有完成任务,安全也是第一位的。”

刘雨菲起身。

“我带着陈诚跟着过去吧,随便给我们去找一辆就行,本身外地人,当做背包客,自己出来玩玩,实地走一走我想或许能听到点儿不一样的,不过你们接收音频信息的人,最好找几个会各种语言的。”

方东升急了。

“这哪行,怎么能让你们去跟踪,虽然这里禁枪多年,可这个乡周边,成分很复杂,属于多民族聚集区,真动起手来,有些事说不清……”

刘雨菲一摆手。

“我知道你担心什么,怕我们受伤或者是出现意外,影响了琴岛对甘州市的扶持,以及后续的投资计划,别想那么多,咱就是干活人,在我眼中侦办案件是第一位的。

不是说大话,真动手,十几个男人不是我的对手,不然徐局也不会让我保护周小周他们,所以把我当做同事,我不是什么领导,咱们现在第一位的是找到线索,生面孔过去非常有效。”

第六百零八章 发现

方东升抿紧唇,他说不过刘雨菲,毕竟字字句句都说到他心坎里面,赵新利摆摆手,笑着凑过来。

“方大,你别着急上火,菲姐游客的身份过去,反倒是最安全的,我们在这里也好几天了,但凡商贩或者是任何一个当地人,听到我们外乡的口音,都尽量说普通话,一个个热情的不要不要的。

之前去七彩丹霞那里,碰到很多牧民,距离好远跟我们打招呼,跟我们合影,还送我们吃喝,当地人还是非常淳朴的,他们知道,这些游客是给他们送钱来的,也带动周边的经济。

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了,不要跟我说这辈子受苦,下辈子享福的思想,谁不知道活在当下,能凭力气改变生活,干嘛苦巴苦业地修身修心,哦下辈子是不是人都不知道,我自己努力享福不好吗?”

别说,大赵安慰人,可谓是相当能拿捏人心。

虽然,现在当地还会因为放牧等问题有争斗出现,甚至偶尔还有冲突行为,但说到根本这不都是因为钱。

这里五十年代,为了尊重地方特点,因为那时候没有多余的钱,去安置他们的生活,游牧迁徙,这一切不过是为了让牲畜多吃点儿,能多一些吃食换取必要物资。

现在都是一片片的砖瓦房,放牧都是在合作社里面一起进行,科学管理草场,收割草料进行喂养,还添加各种粮食和必要饲料,饲养的牛羊不会因为小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