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得加钱 第568章

作者:傲骨铁心

郑抚台愣住,然后相关证据就展示在他面前。

望着那一封封写给四阿哥永珹的信,郑抚台一时无言,但很快就将矛头对准那个他也是第一次听说的内务委员会。

指这个内务委员会的抓捕行动根本没有知会他这个湖北巡抚,也没有同湖北任何一级官府打招呼,就这么光天化日强行将正在审案,或正在批示公文的官员抓走,简直无法无天,跟前明的东西厂鹰犬有什么区别!

“……若皇上重用这个委员会,它所拥有的不受监督、不受限制的力量将极其恐怖,上至朝廷,下至地方,所有官员人人自危,百姓也将受荼毒……”

郑大进反对内务委员会这一机构存在,强烈要求皇帝陛下立即罢撤这一厂卫机构。

说什么这个内务委员会将来必然会发展为庞然大物,现在靠证据定人罪名,将来恐怕连证据都不要就会直接抓人杀人了。

贾六听的不住点头,最后突然问了一句:“老郑,你这么害怕内务委员会,莫非你心中对朕有不忠?”

第877章 后宫不干政

内务委员会贾六是不可能罢撤的。

历史证明,上位者如果没有一支厂卫队伍,那这个国家的官僚集团必然会无限膨胀,成为国家最大的蛀虫,最终导致江山易色。

甭管哪个国家,都这样。

区别在于叫法不同。

当前一支强有力的厂卫队伍,可以确保维新朝廷的各项改革措施成功推行,也可以外力推动维新官僚集团的凝聚与忠诚,使得这个官僚集团跟随皇帝陛下不断前进。

长远看,这种厂卫队伍肯定是有大问题的,也必然要改革换个包装存在。

可如今维新朝刚刚盖了个地基,小楼还没盖起来,内部装璜更是没影的事,整体看着依旧是“老、破、旧”,如此,贾六怎么可能如老郑所愿自废武功呢。

要知道,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转型的前提,就是一个强而有力并坚决落实最高指示的官僚集团。

值此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必然会碰到保守派、腐朽派、敌对派的抵制,诸如阳奉阴为的消极抵抗。

如此,内务委员会就有存在的合理性。

一切敢于同维新皇帝做对的敌人,都将遭到内务委员会的碾压!

官方表述叫原则不容动摇。

老郑能怎么办?

皇帝陛下都怀疑他的立场了,只能无奈表态臣可以服从,但保留意见。

这个态度贾六还是满意的,甭管你老郑怎么想,眼下给我执行就是了。

当然,贾六对老郑还是十分信任的,因此将因“铁拳行动”导致的大量官缺都交由他,也就是让老郑完全负责本省新的府州县官员调整和任免。

“朕用人,向来是不拘一格的,只要有才能,有无功名都可。”

贾六又指出一条新的用人办法,就是从不入流的“吏”中发掘人材,尤其是在各级官府六房长期任职通晓政务、律法、民情的专业人材。

此类人等不必拘泥出身,可以大胆任用,由吏破格提拔为官。

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得在本地任职。

六房人员本就是当地士绅集团的代言人,他们的存在使得官府无法直接同百姓对接,导致朝廷委任的官员不得不依靠他们,否则政令真就不出县衙了,也就是所谓的“皇权不下乡”。

为了供养此类编外人员,就出现了大量苛捐杂税,使得百姓负担极重。

贾六任职直隶总督时便和时任布政使杨景素谈过这一现象,当时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财政一体化。

但当时包括现在都没法执行这一方案,原因是需要大量财政资金。

乐观估计,至少五年以后才能全面落实财政一体化方案。

因此,眼下贾六自不可能让老郑这个湖北巡抚搞试点。

湖北这会比谁都穷,完全的财政赤字,不是他想办法从那帮失节降官处搞来大量资金,湖北各级官吏都得去要饭。

六房人员与地方错综关系固然是一大弊端,但这些人的专业知识却是科举出来的官员无法比拟的。

为什么有的地方官员被罢免后,新官上任之前长达数月的空白期,衙门能够运作?

还不就是因为这些专业人材在维持运作么。

给这些过去根本不可能“进步”的专业人材打开进步通道,不仅可以使得政务运转更为流畅,减少其中的时间和资源损耗,也能提高“皇权”于乡村的实际影响力。

同时,这些得到进步的吏反过来还会压制地方士绅,原因是他们已经从原先阶级跳出,熟知地方内幕的这帮官员想要做出政绩,以求得到更大的进步,必然会打压地方士绅。

很简单的道理。

以前叫贾六为“六子”的人一抓一大把,如今,有几个敢这么叫了?

进步,就是打破一切阶级鸿沟的最有力武器。

老郑是务实官员,为官几十年当然知道皇帝陛下提出的这个用人新办法是对的,但是他毕竟是传统士大夫,也是从科举这条千万人为之争抢的路上厮杀出来的。

所以,对于皇帝陛下绕过科举大量启用不入流人员,难免有些意见。

考虑到时代特色,贾六也不想步子跨得太大,所以欣然说道:“那就由你们湖北先试点搞一次内部考公。”

“内部考公?”

皇帝陛下层出不穷的新名词让饱读诗书的抚台大人有些招架不住。

“你这个巡抚大人先定人员,然后把这些拟任为官的人材集中到襄阳,届时由你这个巡抚大人亲自做考官……”

考什么呢?

传统科举内容占三成,政务专业知识占七成,考试过关人员名单报朝廷,由吏部授官。

为了降低影响,减少阻力,贾六让老郑以“恩试”为名组织此项工作。

新皇帝登基必有恩试,恩试规模有大有小,湖北此次举行的内部考公恩试属小试,仅限湖北一省,影响力不大,当不会给天下读书人太大触动。

老郑也是个认真的官员,当下就恩试细节与皇帝陛下讨论了一番,又从皇帝陛下这里要了40万两特别经费后,遂不提内务委员会的事,略有不足但总体还算满意离开。

站在边上听了半天的栓柱待人郑抚台走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少爷,我倒觉得郑大人说的未必没有道理,内务委员会是有点不好,将来恐权力太大,我看不如将内务委员会挂在我内务府下面,由我替少爷把着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

“柱子,你办事少爷我是放心的,”

贾六幽幽白了栓柱一眼,“不过你回头先找人问问,宁古塔那边能不能种土豆?要是能的话,你先过去种两年。”

“呃……”

宁古塔栓柱知道,但土豆是什么,他还真没了解过。

正疑惑时,少爷已经走了,却是去接二少奶奶和克清殿下了。

老婆儿子回来,贾六当然得亲自去接了。

在城外十里亭等了不到半个时辰,护送媛媛母子的车队就到了。

不等媛媛抱着儿子下车,贾六就迫不及待的跳上车一把将儿子抱在怀中,狠狠亲了几口,之后笑着对媛媛道:“我还以为你爹会把你娘儿俩扣下不还给我呢。”

媛媛没好气的瞪了眼丈夫:“你以为我父亲会是那种人吗?”

“当然不是,”

贾六轻笑一声,一手抱着克清,一手拉着媛媛下了车,随口问道:“你爹这次派人过来是打算同我这个女婿和好如初?”

“父亲从来没和我说过你们之间的事,”

见儿子的鞋子掉了,媛媛弯腰捡起帮儿子穿上,“父亲也不想我知道,他说妇人不应该过问男人的事,尤其是国家的事。”

第878章 请立太子

襄阳最大的酒楼万合居一早就叫人包了。

是贾六让人包的,用的是张三化名。

却是要给儿子办开荤仪式,也就是正式断奶的意思。

百姓家给孩子断奶开荤都要搞个小仪式,况帝王家呢。

尤其贾六特别喜欢孩子。

他自个过大寿哪怕出大殡什么的都能随便,不讲究太多,但孩子的事情却是相当重视的,所以特地让保柱把万合居的三楼包下来。

下面大堂和二楼仍叫人家酒楼正常做生意,不能因为他这个皇帝要给儿子开荤就叫人家关门歇业。

踏上进步道路以来,他从来都是不扰民的,只要有时间,都会定期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不让地位越来越高的自己脱离群众。

因为,他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群众拥护。

汉军旗子弟,也是群众一员嘛。

这个好习惯被四川学习并发扬光大。

为此,李会长还特意出台了个制度,就是要求省内官员每年必须抽出至少一个月的时间做调研,实地到田间地头看,回来后还要做一份报告交到省里。

报告要求不准说好话,只能说坏话。

就是让官员就自己治理下的民生情况提出哪里不足,并拿出解决方案,而不是跟过去一样向上面表功。

为了让官员们不走过场,搞成形式主义,李会长还专门出台了一个文件,将调研报告和解决进度列入官员晋升标准之一。

不定期抽查,凡是研调不足的官员,要么是给与警告暂缓晋升,要么就是原地革职。

雷厉风行。

另外会长还下文件要求官员出行不许再跟从前一样大张旗鼓,什么回避、净街的一律不许。

县级官员出行最多只能带六名随员,府州一级十二名,省里的最多二十人,从而为地方接待工作减轻压力,不仅让官员形象更加亲民,还能有效给百姓减负。

毕竟,过去一个县太爷下乡动辄就要几十人,吃住都要保甲安排,保甲哪来钱,还不是向百姓摊派么。

一省又有多少官员?

结果自是四川官场风气大正,百姓受益颇多,堪称模范大省。

贾六对此十分赞赏,认为四川经验可以向全国推广。

李会长这个排名第一的总理副大臣也将兼任维新朝廷的吏部尚书,全面主持人事工作。

乾隆以来愈演愈烈的官场腐败风气,有望得到一定的遏制。

当然,贾六也不能奢求全国官员人人都如李会长这般清廉奉公,毕竟人会长家里有钱。

要知道会长在老家贵州黔西那是首富。

所以,人会长对钱不感兴趣,就是想做点事。

对于丈夫给儿子安排的开荤仪式,媛媛当然是喜欢的,下个月克清就一岁了,也是时候给他断奶了。

见时辰差不多,贾六就带着母子进城。

因害怕被百姓围观引起交通堵塞,影响居民出行,所以一家三口连同护卫人员都是穿便装前去的万合楼。

途中,又叫人快马去总督衙门把栓柱叫上。

毕竟,这也是自家人。

年龄上,栓柱只比贾六大了两岁,但贾六却是栓柱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

两个姐姐虽也疼弟弟,但总归早早嫁了人。

要不是栓柱如今也跟着升天成了内务府大总管,贾六还真想让他继续带克清。

马车进城到了万合楼后,贾六先下车从媛媛手中接过克清,然后伸手拉媛媛下车。

抬头打量了一眼这家酒楼,发现装修档次不错,店里面生意也好,大堂几乎爆满。

不由点头,带着娘儿俩高兴进楼,结果一眼扫去,发现大堂坐着的客人清一色都是彪形大汉,连个女眷都没有。

不用问,全是安保处的保镖。

顿时眉头皱起,问保柱这是怎么回事,他不是说过让人酒楼下面正常营业么。

“博大人和李大人他们弄了一个陛下出行安保条例,要我必须严格执行这个条例规定,所以……”

保柱也很为难,他不是不想听总统阁下的吩咐,实是博、李二位大人说他如果违反安保条例就要他好看。

没办法,只能遵从,谁让那两位是总理大臣呢。

“这样搞法,朕不脱离群众也要脱离群众了。”

贾六也很无奈,深深体会到做皇帝这份工作不仅不轻松,还越发要受限制,难怪皇帝的最大敌人就是他的臣子。

然而内阁既然制定了安保条例,他这个刚上任的皇帝的总不能推翻吧。

只能将委屈埋在心中,带着母子二人上到三楼。

开荤所需菜肴早已备好,伺候的也不是酒楼的人,而是侍卫处的几名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