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75章

作者:寂寞剑客

一句话问完之后,崇祯便感觉已经无话可说,还能说什么呢?说祖大寿愧对大明?或者骂祖大寿是个卖国贼?没意义。

“押下去。”崇祯示意夷丁将祖泽润带下去。

祖泽润似乎还想要说几句,但嘴巴嗫嚅两下最终还是没有说,但既便是没说出口,崇祯大概也能够猜到他想要说什么。

无非就是想说祖大寿降清是迫于无奈。

但是说这些还有什么意义?洗不干净!

就像一张白纸沾染了墨汁,怎么洗都洗不干净了。

祖泽润刚被带走,高起潜就走进来想附着崇祯耳朵说悄悄话。

崇祯当即仰起身,让自己尽量远离高起潜,一脸嫌弃的说道:“有什么话就直说,不要整这些个有用没用的。”

高起潜脸上的表情变得有些尴尬。

黄得功、郑鸿逵这些武将见了想笑却又不敢笑。

高起潜很快调整好情绪,谄声说:“高第要单独觐见万岁爷,说有重要军情禀报,关乎建奴的底细。”

高第就是揪出的第二条大鱼。

“单独觐见?真拿自己当个人了。”

崇祯哂然道:“高伴伴,把他带上来吧。”

高第很快就被带进行辕,发现并不是单独觐见,心下难免有些失望,不过见了崇祯后还是跪地大礼参拜。

“罪臣高第,叩见圣上。”

“高第,高伴伴说,你有关于建奴的重要军情禀报给朕?”

“圣上,臣要禀报的是,平西伯吴三桂已经投靠了建奴,并且被建奴摄政王多尔衮敕封为了平西王,但他并没有得到建奴信任。”

“就这?这就是你所说的重要军情?”

“不是,还有重要军情,建奴并不是铁板一块,他们内部也有分歧,比如说以阿济格为首的建奴贵族就主张带着人口牲畜还有财物回关外,但是多尔衮不同意,多尔衮想把建奴小皇帝顺治也接到北京来,还要把都城也迁到北京来。”

这其实是很重要的情报,可以直接影响大明朝廷的决策。

黄德功、郑鸿逵以及巩永固等几个勋贵武将的脸色瞬间就变了。

只可惜,这个情报对于崇祯来说却是一钱不值,这都是早就知道的。

由于他这个穿越者出现,有些历史小细节或许会有变化,但是重大事件肯定还是会按照原来的轨迹,所以多尔衮一定会把都城迁到北京来。

“高第,如果你要禀报的就是这些,那恐怕是救不了你,这点狗屁军情,恐怕是远不足以将功赎罪。”崇祯哂然说道。

高第听了就有些慌,这些还是不够?

圣上啊,这可是天大的军国大事啊。

想到这,高第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国事不行,家事?

当下高第连忙说道:“圣上,臣还知道坤兴公主的近况。”

听到这,侍立崇祯身后的朱慈烺和朱慈炯便刷的看过来。

崇祯脸上则是露出一抹不自然之色,尽管逼死懿安太后、周皇后以及其他妃嫔的并不是他这个崇祯,但是别人不可能知道这个,还有砍死昭仁公主以及砍掉坤兴公主一条胳膊之事肯定也会记在他的头上。

但其实崇祯完全是想多了。

按照这个时代的封建礼教,他做的根本没错。

黄得功、郑鸿逵等武将听了之后就莫名感慨。

心说甲申国难之日,天家后妃纷纷为国死节,着实壮烈。

至于崇祯杀妻弃子这一节就被群臣自动忽略,雄主当有雄主之风。

朱慈烺又问高第道:“流贼陷京师后,对皇妹及袁贵妃多有礼遇,建奴如何?”

高第忙道:“回太子殿下的话,建奴自入京师后,对坤兴公主也是礼遇有加,至于袁贵妃则是已于不久前薨了。”

说完又加一句袁贵妃并未受辱。

朱慈烺哦了一声不再多说什么。

黄得功、郑鸿逵等武将则是有一等轻松之感。

崇祯一挥手,两个夷丁便上前把高第押下去。

高起潜又问:“圣上,还要接着提审王鳌永吗?”

“王鳌永就不必审了。”崇祯对王鳌永就毫无兴趣。

祖泽润和高第多少还有点价值,王鳌永就毫无价值可言。

无论是出于对文官集团的打压,还是出于对先降流贼再降建奴的北方缙绅的清理,王鳌永都是在劫难逃。

因为王鳌永不仅是文官,还是山东省的缙绅。

停顿了一下,崇祯又对黄得功、郑鸿逵及巩永固等武将及勋贵说道:“祝捷大典马上要开始了,诸位爱卿回去准备一下吧。”

“臣等告退。”黄得功等纷纷告退出了行辕。

打发走黄得功等人,崇祯一边更衣一边给儿子上课。

“烺儿,还有炯儿,关于祖泽润和高第这些个俘虏,你们说应该怎么处置哪?”

朱慈炯不假思索的说道:“似祖泽润以及高第这等寡廉鲜耻、认贼作父的逆臣,留着做什么?自然是杀了以儆效尤。”

崇祯把目光转向朱慈烺:“烺儿你说呢?”

朱慈烺道:“杀了祖泽润等逆臣虽痛快,但是也有坏处。”

“兄长你说啥?”朱慈炯有些不高兴道,“杀了这些个逆臣能有啥坏处?”

“有。”朱慈烺点点头道,“这些个逆臣固然该杀,但是杀了这些人之后,似吴三桂这等逆贼从此对建奴也就死心塌地,再无二心了,还有那些仍旧心向大明的降官,原本还是可以将他们争取过来的,但是杀了祖泽润等人后,这些降官恐怕也就彻底死心了。”

“可要是留着他们,我朱家又怎么对得起那些为大明死节的官员及勋贵?”朱慈炯黑着脸反驳道,“此举更会让全天下忠于大明的官员勋贵意难平。”

“三弟说的是。”朱慈烺道,“若是留着祖泽润等人不杀,确实也不好,此举会严重伤害忠于大明的官绅百姓,甚至会给全天下的官绅百姓形成一种很恶劣的暗示,那就是既便背叛了大明,也不用担心付出代价,反正我大明又不会杀了他们。”

崇祯笑道:“那父皇现在就要考考你们了,有没有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呢?既不用杀了祖泽润等逆臣,但是又不会伤害到那些个忠于大明的官绅百姓?”

“不可能。”朱慈炯断然说道,“这两者水火不相容,断难两全。”

崇祯笑道:“小子,话不要说得这么绝对,要不然打脸可是很疼的。”

“明白了!”朱慈炯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兴奋的叫起来,“献俘阙下!”

献俘阙下在华夏由来已久,而且献俘阙下有个最后的环节,就是由皇帝来决定战俘的生死,在这样的宣扬国威的典礼上赦免战俘,就不会被世人诟病,比如说汉武帝就曾经在献俘阙下的典礼上赦免匈奴王子金日暺。

第九十五章 快要破产了

“献俘阙下?!”

朱慈烺眼睛一亮赞道:“这确实是个两全齐美的法子。”

“不错嘛,脑瓜子转得还挺快。”崇祯呵呵一笑又道,“不过父皇想要的这个献俘,不同于以前的献俘,也不局限于阙下。”

作为一个穿越者,崇祯深深懂得宣传工作有多么重要。

这次好不容易俘获了千余建奴,尤其是祖泽润跟高第,这两个卖国贼可是一笔巨大的宣传资源,不把他们三个榨干怎么行?

这样的两张王牌,岂能一杀了之?

能不能分化建奴和汉族降将的关系,

就全着落在祖泽润这些逆臣的身上。

还有大明的财政,也要靠他们解决。

不说解决全部吧,至少解决一部分。

毕竟做大蛋糕这种事情,可不是三五年就能见功。

父子三人说话间,已经换上了冕服,崇祯的冕服是溃围之前王承恩带着的。

只见崇祯的冕服上打了好几个补丁,朱慈烺和朱慈炯的亲王冕服倒是新的,浆洗得也是很干净,但是看上去已经明显不太合身。

因为这是去年的冕服,小哥俩一年间身高长了不少,不合身了。

看到这,服侍朱慈烺和朱慈炯更衣的王承恩便不由得抹起眼泪。

“大伴,你哭什么呀?”朱慈炯说道,“祝捷大典就快开始了,你应该高兴才对。”

“对对,殿下说的对,是该高兴才对。”王承恩赶紧抹去眼泪,又上前一步替崇祯抚平冕服上的几道明显的皱褶。

崇祯的关注点根本不在这些上。

崇祯道:“朕交代的事办得怎么样了?”

“已经让小的们去办了,从时间上看应该快办妥了。”

“甚好,马上就要去参加祝捷大典了,这可是自朕登基以来第一次参加祝捷大典,可不能当众出糗,所以必须得准备得充分一些。”

“万岁爷放心,都是按您的要求办的。”

说话间,孙象贤屁颠屁颠的跑进了行辕。

“万岁爷。”孙象贤跪地禀道,“事办妥了。”

“给我吧。”王承恩从孙象贤手中接过两份清单,又转身递到崇祯手里。

崇祯接过清单,只见上面只有少量的文字,再然后就是长串长串的数字,当然了,都是文字写的数字,并不是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在宋朝的时候就引入了中国,但是直到明末,简单又好用的阿拉伯数字都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行。

刚穿越来的时候,崇祯也是有些不习惯。

尤其看账本之时,那一串串用汉字写的数字常常让他感到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不过时间一长慢慢就习惯了。

崇祯的目光落在第一份清单上。

战果的统计以及战功的叙录是一个十分繁杂并且枯燥乏味的工作,孙象贤也是带着几十个小太监忙活了两天,才终于统计核算出来。

两世为人,崇祯并不打算学原来的崇祯,事无具细都要亲自过问。

身为皇帝,他要做的就是总揽全局,具体事务可以交给别人去做,至于交给谁做那就得靠你自己去选。

天下贪官多的是。

天下的混子也多的是。

但是天下的能吏也有很多。

不能因为一小部分的贪官就将天下官员一棍子打死,同样的也不能因为一小部分能吏就认为天下官员尽皆如此。

身为皇帝,要会识人。

怎么识人,那就得靠皇帝自己。

言归正传,崇祯的目光落在清单首页。

只见上面写着:各种甲胄九千多件,各种刀具一万两百多把,大稍弓三千多张,鸟铳及鲁密铳一千多支,一号佛郎机炮三十门,子炮九十个,二十五斤合口弹四百五十颗,壹两重铅子以及贰两重铅子各两万斤,火药九千斤。

楯车九十八辆,偏厢车八十六辆,粮食两万余石。

这些缴获里边,佛郎机炮、鸟铳还有火药是好东西,全都是明军急需的。

但是像大稍弓、各种刀具还有甲胄就显得有些多余,尤其是三千多张大稍弓对于明军来说并没有什么用处。

因为找不出那么多弓箭手。

培养一名弓箭手可比培养火枪手难多了。

等回了徐州,问问金铉想不想要这三千多张大稍弓。

所以建奴这次应该会感到很肉疼,因为一下就损失了三千多名精锐的八旗兵,这对于建奴来说绝对是灾难级别的损失。

除了装备之外,还有财物。

建奴身上搜出的私人财物,崇祯不会强制要求上交。

但从建奴漕船上搜出的财物却必须上交,严禁私藏。

因为这个事情,参战的水师将士很不满,颇有微词。

有微词也不管,因为这真的是一笔巨款,足足有40多万两银子以及价值10多万两银子的珠宝首饰及字画。

这50多万两要是被五百水师官兵私吞,那还得了?

这一页是收入,崇祯又将清单翻到次页,这是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