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67章

作者:寂寞剑客

鳌拜击节说道:“下午我们换个方向攻击,我带一个牛录的镶黄旗勇士加正黄旗汉军的两个牛录,最后再搏一把!”

“不!”拜音图摆手道。

“一个牛录不够,你带一个甲喇的勇士去。”

“汉军旗八个牛录还有高第的降军的全部。”

“以我们的兵力,从外围上百个铳台同时发起进攻办不到,但是从十几个铳台同时发起进攻却还是能做到的!这一次一定要打垮明军!”

“嗻!”鳌拜轰然应喏。

……

崇祯已经忙碌了整整三天。

这三天他一直在做一件事:测定射击参数。

效率嘛,只能说差强人意,已经标定好了五十多个铳台。

毕竟只有一个人,一天标定十七八个铳台就已经是极限,测定射击诸元这个事情不费什么体力,但是费时间。

这会崇祯又来到一个铳台。

并且将其中一门虎蹲炮搬到铳台中央。

这门虎蹲炮至少有六十斤,比其他铳台的虎蹲炮都要重。

说起这,崇祯就一脸无语,大明的兵仗局还有军器局是真的打胯,连大秦的兵器制造都形成了一定水平的流水线制造,可是到了明朝,却反而越混越回去了,明朝从来没有流水线生产这种事,更加不存在标准化这个概念。

既便是同一个工匠刚浇铸的同一批虎蹲炮,你也找不出来相同的。

因为沙模都是现翻现浇铸,浇铸完一门炮,就又要做个新的沙模,所以大明根本就不存在尺寸完全相同的两门虎蹲炮。

事实上,不要说是虎蹲炮,就连鸟铳都还没有形成标准化的生产。

每支鸟铳的铳管外径都不一定相同,给鸟铳配套筒刺刀都很麻烦,因为每支鸟铳都必须配备专用的刺刀,这就很麻烦。

不能标准化,不仅效率低,生产速度上不去,而且造价也下不来,大明的财政也会被拖垮,所以顶住建奴的这一波攻击后就马上回南京,回南京之后的第一件事自然是搞钱,搞到钱之后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改组兵仗器和军器局。

还说虎蹲炮,由于技术参数几乎没有相同的,这就大大增加了测定参数的工作量,因为同一个铳台的两门虎蹲炮都要单独测定。

比如这个铳台的这两门炮,不光重量不同、口径不同,甚至连两个虎爪的形状以及倾角都不同,根本没有任何相关性。

但就是这样的两门虎蹲炮,也得测定参数。

而且得把左右两侧各2个、前排4个、再前排3个,一共11个铳台的标定射击参数给测定好,这一来,当三百步内的这11个铳台的任何一个遭到攻击时,本铳台的两门虎蹲炮就能根据事先标定的射击参数,进行炮火的大误差支援。

按近代标准,虎蹲炮根本就不具备标定射击的条件。

因为虎蹲炮的误差率太大,同样的装药量,装的也是同样的弹丸,但是两次射击的弹着点能偏出三十步,接近五十米!

要知道虎蹲炮的最大射程也就五百米。

但是弹着点却能偏出五十米,这是什么概念?

按近代标准,这样的火炮甚至都不能上战场。

但是好在崇祯的要求并不高,误差三十步是大了点,但是也能用。

因为十几个铳台二十多门虎蹲炮从不同方向同时朝一个铳台发炮,虎蹲炮的这个缺陷就反而变成了优点,反而形成大面积无死角的全弹幕覆盖!

“开始干活。”崇祯大概的调了下射角,对朱慈烺还有朱慈炯说道,“还是老规矩,烺儿你去左边的铳台,炯儿你去右边。”

跟着崇祯测了三天的射击参数,朱慈烺和朱慈炯小哥俩的业力能力也是突飞猛进,已经可以单独担负起给崇祯报靶的重任。

就是崇祯打完炮之后,小哥俩先测量弹着点的误差,然后报给崇祯。

小哥俩应了声是,正要离开时,右前方某个铳台陡然响起轰的一声。

“这是号炮!”朱慈烺眉头一皱,说道,“估计又有建奴跑过来袭扰。”

“这些建奴是真恶心,跟一群苍蝇似的。”朱慈炯道,“赶走了还来,拍又拍不死,真是让人生气。”

小哥俩的话音还没落,又是轰轰两声响。

“号炮三响!”朱慈烺的脸色瞬间就变了。

号炮响三声,就不是小规模袭扰,而是大规模进攻!

“走!”崇祯没有多说一句,转身就往夏镇的运河码头方向跑。

整个防线是早就设计好了的,但是实际效果如何还是未经验证,现在建奴终于发起了大规模攻击,检验防线成效的时候到了。

作为整个夏镇防线的缔造者,崇祯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从水师战船的望斗居高临下观察整个作战过程,以便找出其中的纰漏。

第八十五章 重大考验

拜音图这波也是豁出去了。

除了剩下一个甲喇的镶黄旗真奴掠阵,外加2个牛录的汉军旗看守水师漕船外,剩下的8000多人全被拜音图派了上去。

包括1200多个镶黄旗真奴,1800多个八旗汉军,2200多个大明降军以及3000多个包衣,一个没剩全都跟着上了战场。

正式发起攻击之前,拜音图照例先派出几十个白甲兵对运河两岸进行扫荡,原本游荡在防线外围的夷丁夜不收并没有与建奴白甲兵过多纠缠,及时摆脱撤退回了夏镇。

成功实施战场信息遮断之后,鳌拜带着8000多人先从夏镇以北十五里外的台庄闸桥跨过运河来到西岸,然后掉头南下。

之前这些天,建奴一直在夏镇的东北角进行袭扰。

拜音图相信了王鳌永的判断,认为明军已经将所有的虎蹲炮都调到东北方向的铳台,那么其他方向的铳台就会变得空虚。

所以这次要从西北方发起突袭。

拜音图想要杀明军一个措手不及。

下午未初时,建奴进至夏镇防线外。

随即8000多人便分成20队,向西北方最外围的20个铳台同时发起攻击,建奴这次明显是下定了决心,厮杀迅即进入白热化。

白热化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伤亡不再斤斤计较。

之前几次试探性攻击,建奴都是浅尝辄止,伤亡稍大就缩了。

但是这一次,建奴就不再顾忌这些,反正就是玩命的往前推,反正就是铆足了劲往前猛冲猛打,直到明军崩溃掉或者打穿防线。

为追求速度,建奴不再对护坡搞土工破袭。

上来就顶着明军虎蹲炮的炮火将偏厢车和楯车推到护坡顶上,然后八旗汉军的火枪手就凭借偏厢车和楯车对明军火枪手实施火力压制。

明军虎蹲炮的精度差,真豁出去损失其实也不大。

压制住明军火力之后,真奴、汉军还有降军就迅即进入壕沟。

进入壕沟之后也不再清理壕沟底下的尖木桩、竹刺或铁蒺藜,而是直接从偏厢车上面拆下栏板,铺在壕沟的底部,此外在进攻发起之前,3000多个包衣外加2200多个明军降卒也带了5000多个装满泥土的麻包。

凭借着拦板以及麻包,瞬间铺起进攻的通道。

再然后由白甲兵带头,向明军铳台发起强攻。

建奴的这些白甲兵是真强悍,不仅人高马大、身手敏捷,战斗经验也是极其丰富,简直就是一架架人形杀戮机器。

中间一个铳台的进展最迅速。

三个白甲兵踩着人梯率先翻过栅栏杀进铳台。

铳台内的几十名明军长矛手瞬间就围了过来,一顿乱捅。

三个白甲兵的胸甲、披膊、钵胄甚至护喉上瞬间就被捅了不知道多少下,换成别的建奴哪怕是红牙喇也早已经被捅死。

但是三个白甲兵却毫发无损。

不光毫发无损,还有余力反击。

顶在最前面的那个白甲兵挥舞长刀一记斜斩,便将一个明军斩成了两爿。

后面两个白甲兵则仍旧拿着大稍弓,在不到三步的距离内还敢挽弓放箭,只听梆梆两声弓弦震响,两个明军长矛手瞬间被重箭射穿面门。

这么斤的距离,明军长矛手根本不可能躲开。

“快捅死他们!”明军哨官声嘶力竭的咆哮起来。

然而,明军哨官的怒吼却反而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那两个白甲兵狞笑一声,挽开大稍弓的同时又扣上重箭。

又是梆梆两声,明军哨官的怒吼声便戛然而止,两支三棱重箭同时从他的左脸颊还有右脸颊射入,把他的整个头颅射穿了两遍。

“哨官被杀了!”铳台上的明军瞬间就崩溃掉。

先是一个明军转身逃跑,然后恐慌的情绪迅速漫延开来。

三个白甲兵大步往前追,在他们的身后,更多的红牙喇、马甲、步甲、八旗汉军还有明军降卒像潮水般翻过木栅栏,进入到铳台内。

还不到两刻钟,第一个铳台便遭到攻陷。

……

崇祯带着两个儿子跑到运河码头上,也就用了一刻多钟。

上船,再爬上二十米高的主桅望斗,又用了将近一刻钟。

然后,当崇祯拉开三节单筒望远镜,将视野对准西北方的外围防线时,就极为吃惊的发现最外层的铳台居然已经失守了好几个。

虽然隔了将近三公里远,但是凭借望远镜还是看得清楚。

毕竟崇祯这架望远镜是汤若望送的,倍数要比别的双节望远镜高一倍,因而看得更远也更加清楚。

“父皇,咋样了?”

朱慈烺、朱慈炯小哥俩就看不清楚。

凭肉眼,很难看清三公里外的情形。

“不好,很不好!”崇祯的神情显得异常凝重,也没有像平常那样把望远镜递给两个儿子中的一个,而是始终关注着前方战场。

朱慈烺和朱慈炯听到这便心头一凛。

明军的情况确实不好,或者说很糟糕。

之前这些天,一直是东北方向遭受建奴的袭扰。

所以东北方向的三个镇已经有一定的战斗经验,信心士气也已经上来,但是西北方的这三个镇却还没有打过一仗,信心士气也没太大提升。

现在冷不丁遭到了建奴的全力猛攻,瞬间就有些手忙脚乱。

崇祯父子三人上到望斗没多长时间,也就是一刻钟多一点,前方就又有十几个铳台接连失守,其中一股建奴甚至已经推进到了第二重防线。

也是这时候,前方败报也传到黄得功的提督行辕。

黄得功便赶紧来到运河码头,亲自向崇祯吴报军情。

“圣上,西北区的第一重铳台已经丢了十六个,第二重铳台也已经遭到攻击,情形已经十分危急了,臣请求将东北区以及南区各个铳台的虎蹲炮以及火枪手调到西北区,加强西北区各个铳台的兵力及火力!”

黄得功这个反应再正常不过。

建奴攻势这么猛,打的又是西北区,那么将东北区以及南区铳台的火枪手以及虎蹲炮调到西北区就是最优解。

崇祯刚想要点头,脑海中却骤然闪过一个念头。

这次建奴只是投入近万人从西北区的十几个铳台同时发起攻击,所以明军还能从另外两个区域抽调火枪手及虎蹲炮驰援,可是,万一哪天建奴投入十几万大军从西北区、东北区及南区的75个铳台同时发起攻击呢?

届时明军还能从哪里抽调援军?

想到这,崇祯不由惊出一身冷汗。

原来自己精心设计的防线存在这么大一个漏洞!

如果建奴投入重兵、不惜代价发起全面的进攻,那么夏镇防线的这五百多个相对简陋的铳台还真未必能扛得住。

看来有必要继续强化夏镇的防线。

再就是,不妨趁现在检验一下夏镇防线的成色,就当成是工程验收。

看看能不能凭借一重重的铳台消耗光建奴锐气,直到他们再冲不动。

如果最终挡住了建奴的全力猛攻,那就证明夏镇防线的思路是对的。

只要守住了这一次,下一次就算多铎甚至多尔衮率领建奴主力亲至,也未必啃得动更周密也更坚固的夏镇防线。

想到这,崇祯内心里便有了决断。

“不急,这才刚刚开始,就让建奴先猖狂一会。”

“圣上,臣想到前面去坐镇指挥。”黄得功又提出新的请求。

“不准。”崇祯果断拒绝,“前面的各个铳台只需要哨官坐镇,派人把那些总兵、副总兵、游击、守备还有都统全都召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