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592章

作者:寂寞剑客

许三官也道:“是啊,一个旅只怕是守不住大阪城。”

毛聚奎却哈哈一笑说:“向国内告急就不必告急了。”

说到这一顿,不等许三官两人说话,毛聚奎又说道:“因为圣上早就已经率领大军从南京出海,从时间上看,应该快到大阪了。”

“此话当真?”许三官两人大喜过望。

话音才刚落,一个军官就大步走进来,立正报告道:“旅长,关空岛上的瞭望哨刚刚传回信号,一支海军舰队已经到驶入大阪湾。”

“哈哈,说曹操曹操到!”毛聚奎闻言也是大喜过望。

顿了顿,毛聚奎又问道:“瞭望哨有没有说海军这次来了多少艘战舰?”

“说了,大概三十多艘。”听军官说完,毛聚奎、许三官还有郑旺财都有些失望,只来了五十多艘?看来不是主力舰队,海军主力还在后面。

……

来的就是海军的主力舰队。

因为这次来的都是周瑜级,所以数量才三十多艘,确切点说是36艘。

当然了,这36艘周瑜级巡洋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这36艘蒸汽动力的周瑜级巡洋舰的身后还有100多艘风帆动力的驱逐舰以及武装商船。

风帆动力驱逐舰和商装商船的主要作用就是运兵。

因为这次出征,除了海军之外还有陆军的两个师。

这会儿,崇祯、江天一和郑芝龙就站在周瑜号的舰桥之上眺望大阪城。

“圣上,看来我们来早了。”郑芝龙将望远镜放下,笑着说,“德川幕府的军队还没有打到大阪城下,要不要先等几天?”

“怎么,你担心幕府军队不敢来?”崇祯笑着问道。

“是的,臣确实有此担心。”郑芝龙不假思索的点头。

“郑卿,你以前不是挺推崇幕府军队的战斗力么?”崇祯笑着打趣道,“怎么现在却丧失信心了呢?”

“圣上,你就别取笑臣了。”郑芝龙不禁有些汗颜。

说实话,郑芝龙以前是真挺推崇德川幕府的军队的,尤其是作为德川幕府骨干力量的八万多的旗本,那真是凶悍至极。

但现在,郑芝龙的感观已经变了。

转变原因就是后膛步枪及后膛炮的出现。

金属定装弹以及后膛枪、后膛炮的出现,使得步枪、火炮的射程有了质的提升,在这样的射速之下,再凶悍的旗本也只能是活靶子。

崇祯哈哈一笑,又说道:“放心吧,倭人不会放弃,就算咱们上了岸,他们该来也还是照样会来的,毕竟大阪是倭国最大港口。”

“也是。”郑芝龙释然了。

……

京都距离大阪也就八十里。

就在崇祯亲率海军主力以及陆军第1师、第2师赶到大阪湾外海之际,德川幕府的8万多旗本以及100多个大名的军队也已经齐聚到了京都。

奉诏前来京都的100多个大名主要是本州岛的大名。

像九州、四国的大名要么距离太远,要么就是不奉诏。

但是有一说一,德川幕府能够召集100多个大名的军队也已经很了不起,因为直属幕府的旗本家臣外加100多个大名的家臣以及足轻,已经超过了30万人。

这个就属实厉害,要知道丰臣秀吉最鼎盛时也只有20多万军队。

云集京都城的30多万大军,给了德川幕府的话事人极大的信心。

不光是松平信纲、永井直贞这样的主战派,甚至就连崛田正盛、稻叶正藤这些绥靖派的态度也有了微妙变化。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支30多万人的大军!

德川幕府拥有这样一支强悍的大军,要想失败也是很困难的吧?

保科正之和酒井忠胜将30多万大军分成了十个番方,也即军团,旋即以松平信纲的第一番方为先锋,向着大阪方向掩杀过来。

第七百六十章 倭国番(3)

第一番方(军团)是德川幕府的亲军,兵力也是最多的,足有2万人,而且火器的装备率也是最高的,接近四成。

也就是说,第一番方有八千支火绳支。

从这点看,幕府军队仍旧是近代陆军。

话说回来,幕府军队才是正常的军队,因为这个时候欧洲列强的陆军,火器的装备率也只有不到四成。

也只有明军这样的BUG存在,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火器装备率。

第一番方的番头是松平信纲,德川幕府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小姓,按照大明说法就是德川家光的伴读,也是遗诏顾命大臣之一。

松平信纲无疑是一个铁杆的主战派。

上次和议之时,松平信纲就坚决反对。

只不过德川家光最终听取了德川义直和稻叶正藤的意见,选择了忍让。

但是这次,随着德川家光的故去,主战派的意见终于在幕府占据上风,松平信纲更是抢到了第一番方番头的宝座。

松平信纲还给自己找了一个同样好战的副将,本多忠义。

本多忠义的祖父是本多忠胜,是家康时代的五虎将之一。

本多忠义跟他的祖父本多忠胜一样凶残嗜杀,在倭国算是难得的猛将。

“大人,大阪的明军才四千人,而我们第一番方足有2万人,而且装备了8千支铁砲外加50门红夷大炮。”本多忠义眸子里掠过一抹凶狠之色,“所以,完全不必等后续的大军赶到,凭我们第一番方就足以拿下大阪。”

本多忠义对明军的认知仍旧还停留在壬辰倭乱时期。

壬辰倭乱时,明军的战斗力虽然要比倭军强悍一些,但是也强出有限。

可是现在倭军已经装备了大量火器,战斗力就理所当然的超越了明军。

本来明军还可以凭借大阪坚城防御,可是很遗憾的是倭军有红夷大炮。

再加上倭军的兵力也占据绝对优势,所以本多忠义真觉得可以轻松拿下大阪。

“正有此意。”松平信纲的观点跟本多忠义完全一致,当即狞笑着说道,“崛田老狗和稻叶君畏明军如虎,可是在我松平信纲的眼中,明军不过就是一群土鸡瓦狗,本多君,此事就拜托你了,让明狗见识一下日本武士的雄风。”

“嗨,大人放心,末将绝不会让您失望的。”

本多忠义狞笑了一声,又说道:“不过,我还有一个要求。”

“本多君,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松平信纲眼中流露出同样的狰狞之色,“只要你能够率军在两日之内打破大阪城,你可以为所欲为。”

本多忠义脸上的笑容变得更加的狰狞。

这次,他要屠尽大阪城中所有明朝人。

……

这个时候,崇祯已经亲率陆军第1师、第2师从大阪上岸,海军的36艘周瑜级巡洋舰以及100多艘风帆战舰以及武装商船也全部停泊在了大阪港内。

“臣毛聚奎参见圣上。”毛聚奎带着大阪旅的军官立正敬礼。

崇祯回了一记标准的军礼,又与毛聚奎及身后军官逐一握手。

毛聚奎原本还想给崇祯搞一个小型阅兵式,但终究没有搞成。

因为大阪旅的官兵才刚刚集结到城外广场,就有斥候回报说,有大股倭军从京都方向往大阪猛扑过来,其前锋距离大阪已经不足十里。

崇祯问道:“来犯的倭军是骑兵还是步兵?有多少人?”

“是骑兵。”斥候兵报告道,“数量并不多,大约有三四千骑。”

毛聚奎当即向崇祯请战:“圣上,就把这股倭军交给我们大阪旅吧。”

“好,这伙倭国骑兵就交给你们大阪旅了。”崇祯根本没有把这区区三四千的倭国骑兵放在眼里,连建奴和蒙古人的骑兵都被明军打得落花流水,更别说倭国的驴骑兵,不对,说驴骑兵都抬举他们,特么的这就是一支狗骑兵。

本来,崇祯可以直接派第1师或者第2师出战。

因为第1师、第2师已经全部换装后装填步枪以及后装填炮。

不过,来的只是德川幕府的前锋,明军也就没有必要过早的暴露自身的实力。

要不然的话,万一把幕府大军的胆子给吓破了,直接上演一出溃逃,明军的两个师就得多花不少时间一路平推过去。

……

幕府狗骑兵的主将就是本多忠义。

看到明军并没有撤退到大阪城内,而是选择在大阪城外列阵,本多忠义嘴角不由得绽起一抹狞笑,天照大神显灵了,哈哈哈。

这些愚蠢的明朝人居然出城迎战。

这下,却是省掉了他们许多事情。

不过,也还是有脑子清醒的旗本。

“大人,大阪好像来了明军援军。”有个旗本指着停在大阪港口中的战舰说道,“你看港口中的战船,好多的大黑船。”

“黑船?”本多忠义神情微微一凝。

但很快,本多忠义又道:“黑船又如何?再多的黑船也开不到岸上,我们的目标是岸上的明军步兵,他们的海军再强也没有什么用。”

“大人,明朝黑船的舰炮好像可以打很远。”又有旗本提醒本多忠义。

“蠢货,打再远又如何?在明朝黑船与我们的骑兵番方中间还隔着明朝步兵呢,明朝黑船总不能连自家步兵都打死。”

顿了顿,本多忠义又道:“传令,全军总攻!”

看到列阵的明军只有火枪,而没有一门火炮,本多忠义当即下令总攻,他是打算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垮明军,迫使明军溃兵溃逃回到大阪,然后再咬着明军溃兵杀进大阪城,这样就可以一鼓作气轻松拿下大阪城。

……

看到幕府军直接发动冲锋,毛聚奎也是乐了。

脸上戴个鬼面具就膨胀了?鬼面具可吓不着大明将士。

这些倭寇还真是不知死活,两年前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居然还敢迎着明军的线列阵直接发动冲锋?蒙古骑兵都不敢这么作死。

“全都有,装弹。”毛聚奎拔出短铳。

列队的四千多明军将士便纷纷开始装填。

大阪旅使用的仍是前膛枪,用的纸壳定装弹。

不过经过了多次改良之后,纸壳定装弹的装填速度也已经极大的提高,训练有素的老兵可以将装填时间缩短到三秒内。

不到片刻,大阪旅便装填完成。

“第一队,举枪,瞄准。”毛聚奎将短铳举起。

大阪旅四千多人分成前后两队,毛聚奎一声令下,前队的两千多名步兵便齐刷刷的举起手中的二零式燧发枪,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前方旷野。

前方的旷野之上,数千倭寇骑兵正全速向前冲刺。

转眼之间,倭寇骑兵就已经迫近到了一百步以内。

“打!”毛聚奎压下短铳并扣扳机,随即呯的一声。

下一霎那,明军阵中响起连续不断的“呯呯”声响。

再看前方,席卷而来的倭寇骑兵顿时一片人仰马翻。

开完一枪的前排明军当即侧身后退,再次装填纸壳弹。

后排明军则迅速更迭上前,遵照军官的口令举起燧发枪。

“打!”伴随着军官的口令,后排明军纷纷扣下燧发枪扳机。

又是一阵密集的呯呯声响过,向前冲锋的倭寇再次人仰马翻。

不过,倭寇的勇气还是可以,即使伤亡惨重也没有丝毫的退缩。

后排骑兵在越过倒地的人马尸体之后,继续加速冲刺,转眼间,与明军线列阵的距离已经不足五十步。

少量膂力过人的倭寇已经张开了骑弓。

伴随着呲呲的破空声,第一波箭矢落在了明军的步兵线列阵上。

有不少明军被箭射中,不过大多没事,衬有锻铁片的棉甲很轻松的就挡住了倭寇骑兵射出的箭矢,只有一个倒霉蛋被射中了脸颊,惨叫一声倒在了血泊中。

不过,负伤的这个明军步兵很快就被医务兵用担架给抬了下去。

两排明军仍还在有条不紊的更迭射击,将一排排的铅弹倾泻到倭寇骑兵头上。

投入进攻的倭寇骑兵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刚发起冲锋时,整个骑兵阵形显得密集而又厚实,但是当倭寇骑兵迫近到三十步距离内时,整个骑兵已经变得稀稀落落,顶多还剩三四百骑,其余的都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