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562章

作者:寂寞剑客

不过,在这个女人的膝边还依偎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姑娘,显然是女人的女儿,小姑娘正用惴惴不安的目光看着徐乌牛。

“你小子倒真是挺有眼光,这是阿喇克绰忒部贝勒图尔济的小妾和她的女儿。”

朱慈炯询问过孛日贴赤那,笑着对徐乌牛说:“不过,别怪孤没有提醒你,你可能驾驭不了这个女人,你跟她不般配。”

“我不管。”徐乌牛却已经铁了心。

“定王你可是答应过我的,我就要这个。”

“行,选好了可不许后悔,更不准再换。”朱慈炯道。

“不后悔。”徐乌牛咧开嘴笑着说,“傻子才跟别人换。”

说完,徐乌牛就大步上前牵住那女人手,说:“跟老子走。”

女人用越发惊恐的眼神看着徐乌牛,同时拼命的想要挣脱。

“咦,力气还挺大,给我过来吧你。”徐乌牛却一把就将女人扛在了肩上,顺手还在女人的屁股上拍了一巴掌,发出啪的一声。

那些排队等着挑女人的将士立刻笑出声。

而且一个个的眼神变得前所未有的热切。

因为他们发现还有不少年轻貌美的女人。

……

德川义直和崛田正盛在路上磨了半个月,终于还是在二月初二龙抬头那天到了大阪,准备与大明签订大阪条约。

不过在最终签订条约前还有细节要谈判。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分期确定为三十年。

然后本金加上利息,每年支付黄金50万两,白银500万两,铜2000万斤,并且约定每年二月底之前付清分期。

也就是说,崇祯23年的分期马上就要付清。

德川义直、崛田正盛又马不停蹄的赶回江户去向德川家光复命去了。

崇祯却也一点不急,因为大明的宣传已经显现出威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阪贫民及周围乡村的农民前来应募。

截止目前,已经招募到了足足6万多个倭奴。

而且这6万多个倭奴有不少人是拖家带口的。

所以实际上聚集到大阪的倭人已经超过十万。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农业生产效率是真低,农民的生活也是真苦,不光是大明的农民苦,倭国的农民更加苦,所以听说去了大明能够有饱饭吃,这些倭人宁愿背井离乡,也要带着妻儿去大明求条活路。

虽然只需要给这十万倭人每人一碗粗粮稀饭,但是十万倭人加起来,每天消耗的粮食也不是个小数目,所以这一个多月也吃了不少粮食。

此时为了维护形象,并没有对大阪商贾市民征税。

不过现在,随着大阪条约正式签订,就可以开始征税。

除了今年的常例税,崇祯又额外向住友家等大阪富商摊派了特别税,就是大阪冬之阵的战争税,相当于这笔钱要由大阪富商出。

而且战争税的税率,定得非常之高。

出不起钱?没关系,可以变卖产业。

这相当于就是明抢,不过抢的是顶层的富商。

不费吹灰之力,大阪的大部分产业就成了内务府产业。

内务府还特地成立了一家大阪商号,专门负责日本与大明之间贸易。

郑旺财以原先的产业入股大阪商号,占了半成的股分,并且被崇祯委任为大阪商号的大掌柜,许三官为二掌柜,占股百分之一。

其他的三百多个起事商民都成了伙计。

这些伙计没有股分,但是年底可以分红。

崇祯是准备将大阪商号打造成为一个样板。

今后大明的海外领地就通过这样的商号治理。

除了驻军,海外领地不需要有政府架构存在。

当然,将来大明人口爆炸,海外领地的本土移民数量增加后,肯定还是要组建政府架构,不过那至少得几十年之后。

第七百一十九章 满载而归

崇祯23年2月底,德川幕府准时将第一期的50万两黄金、500万两白银以及2000万斤铜运抵大阪。

与此同时,应募的倭人也达到了足足30万。

说实话,这个数字有些出乎崇祯的意料之外。

他原本以为能有10万倭人应募就已经不错了。

却没有想到,居然有足足30万倭人前来应募。

不过再仔细一想,崇祯也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因为大唐的强盛与繁荣在倭人心目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大明相比大唐虽然稍逊一筹,可是在倭人心目中仍旧是繁荣昌盛的大国。

说得再直白一些,大抵就是另一个时空的拉美裔向往阿霉蕊克是一样的道理,阿霉蕊克在拉美裔心中是天堂,大明在倭人的心中也是天堂。

所以对于去天堂讨生活,倭人并没有太多的抵触。

也就是现在通讯落后,要是通讯手落稍微先进些,崇祯严重怀疑,这几个月至少能有三百万以人的倭人涌入大阪。

人多了,船只也要增加。

“郑卿,商船的数量够吗?”

“圣上放心,商船数量是足够的。”

早在正月底,郑芝龙就从江南调来两千余艘商船。

两千余艘商船运走30万倭人毫无压力,无非就是路上拥挤一些。

“这下倒省事了,省得再跑一趟仁川港。”旁边的江天一也笑道,他原本还担心应募的倭人数量少,凑不齐30万之数,就打算再跑一趟仁川。

“仁川也要去的。”崇祯道,“不过等先把这30万倭人运回江南。”

朝鲜人不太听话,李淏继位之后,就马上叫停了往大明派遣劳工的计划,大明派了几拨使节去催促,李淏都是始终不肯松口。

看来朱慈炯的离开给了李淏幻想的空间。

所以有必要让大明海军去仁川港展示一下军威。

顿了顿,崇祯又对大阪公司大掌柜郑旺财说道:“郑大掌柜,今后大阪公司的一大业务就是持续不断的往江南输送倭奴,再然后才是贸易,你记仔细了。”

“是是,草民领旨。”郑旺财连连点头道,“草民一定谨遵不渝。”

“郑大掌柜,今后要改称臣,你如今也已经捐了户部度支司的员外郎。”一边的高起潜笑着提醒郑旺财。

这已经是基本操作。

所有跟内务府有合作的商贾、工场主都可以花银子到六部捐个员外郎。

当然了,这个员外郎仅只有官身,并不算是六部的在册文官,所以也不具有参加大朝会或者文华殿聚议的权力。

“多谢高公公教诲。”

向高起潜道过谢,郑旺财又问道:“圣上,臣还有一事不明,大军走后,会不会留下一部分兵力常驻在大阪?”

“当然。”崇祯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大阪已经是大明的国土,自然就要驻军守护。”

顿了顿,崇祯又道:“朕会留一个混成旅常驻大阪保护商民。”

听到这,郑旺财悬着的心就放下来,有了一个旅的明军驻守,大阪就安全无虞,他就可以放心的当大阪公司的大掌柜。

……

三月底,海军学院的一艘训练舰正在江上训练。

当初的水师学堂已经正式改名为大明海军学院。

李禹成和郑恩、姚启圣、于成龙等几个同学正在训练舰的甲板上学习距离观测,同组的四位同学各有分工,李禹成负责拿望远镜进行观察。

姚启圣和于龙成两个人负责最繁锁的计算部分。

最后剩下郑恩,则负责将计算结果绘制成海图。

顺便再说一句,郑恩也是闽国公郑芝龙的第三子。

郑恩虽然是闽国公府的三公子,不过身上并没有太多的骄气,跟海军学院的同学相处得也极为融洽,甚至对李禹成这个朝鲜人也是一视同仁。

李禹成举着望远镜正观察江面,视野中陡然间闯入一团黑影。

因为这团黑影出现得如此突然,而且又巨大无比,李禹成吃惊之下大叫了一声。

“忠明,入娘贼你鬼叫什么呢?”郑恩没好气道,“该不会是看见天女下凡了吧?或者看见七仙女脱光衣服在长江中洗澡?”

“不是,是周瑜号!”李禹成却激动得大叫了起来。

“是周瑜号回来了,周瑜号从倭国回来了,是周瑜号回来了!”

李禹成激动得声音都变得有些颤抖,他的激动并非装出来的,事实上,他之所以选了海军学院就是因为周瑜号。

海军誓师出征那天,周瑜号给李禹成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也正是从那一天起,李禹成就发誓要成为大明朝的海军军官!

“是吗?圣上和我爹他们从倭国回来了吗?”郑恩闻言也是大喜过望,当即以最快的速度爬到舰桥上的瞭望台。

这下就看得清楚了。

真是周瑜号回来了。

那巨大漆黑的船身在长江江面上清晰可见。

在周瑜号的身后则是数以千计的战舰商船,不光铺满了江面,甚至在长江的江面上延绵出去数十里,蔚为壮观。

这时候,周瑜号也发现了江面上的训练舰,当即便鸣笛致意。

听到巨大的气笛声,更多的海军学院的学生从船舱中涌出来,跑到甲板上、官厅顶上甚至于爬到舰艏挥手致意。

……

康百万早就收到崇祯会在月底返回的消息。

方文箴等人还是觉得应该搞一个祝捷仪式。

“康公,圣上东征倭国凯旋而归,不搞一个迎驾仪式不好吧?”詹仰之道,“这次毕竟是凯旋归来,不同其他。”

“圣上的脾气你们难道还不清楚?”康百万有些无奈的说道,“他最痛恨的就是形式上的官面文章,所以组织迎驾仪式非但落不下好,反而落一顿埋怨。”

“可是,康公,上次圣上出征时,不就搞了个盛大的誓师仪式?”

这次说话的是汪韬,在今年年初的商会改选中,汪韬和孙廷兰两人同时当选为应天府商会代表之一,正式跻身到富商的行列。

现在竞选应天府商会代表的门槛是五百万净资产。

经过五年打拼,汪孙两人的净资产都过了五百万。

“那个不一样。”康百万道,“那是为了壮军威。”

孙廷兰道:“组织一场祝捷仪式,献俘阙下,一样可以壮军威。”

康百万的心里却还是把不准,本着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原则,在把不准的前提下还是宁可保守一点。

当下说道:“算了,我等还是静待圣上召见吧。”

崇祯的诏令很快到了钞库街,让康百万还有应天商会的代表赶去定淮门见驾,一众商贾便赶紧动身赶往定淮门。

……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周瑜号缓缓停泊在码头上。

离别在即,高起潜跪下来向崇祯辞行:“万岁爷,老奴就此拜别。”

“你这老货哭什么?”崇祯心下竟然也有些不舍,不管怎么说毕竟是五年多时间的朝夕相处,而且高起潜对他也确实是无可挑剔。

不过太监的淘汰是势在必行,今后的大明不需要有太监这种东西。

“快起来。”崇祯轻轻踹了高起潜一脚,再笑骂道,“南京是留都,朕肯定会常来,你我君臣相见的日子多着呢。”

“万岁爷啥时候来了南京,可一定要知会老奴一声。”

“知道了,朕下次来南京,头一个通知你,行了吧?搞得跟生离死别似的,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