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42章

作者:寂寞剑客

因为一个不慎,丢的可是自己的性命。

所以崇祯毫不犹豫的将太监从榻边调离。

太监虽是皇帝的家奴,也不一定就可靠。

因为太监也会有亲人,也有可能被拿捏。

只有这些夷丁全部来自辽西,身家清白,与文官集团不可能有任何利益牵扯,而且这些夷丁常年呆在军中不与外界接触。

所以文官集团很难找到机会收买。

最后还有一点,崇祯并不设固定的营帐。

他是随机选一个帐篷,跟夷丁混住一起。

这就基本上杜绝了行刺可能,因为谁也不能预知他会住哪。

一千夷丁上百顶帐蓬,刺客总不能一顶帐蓬一顶帐蓬找吧。

有人会说,你总不能一直住在军营里吧,将来总得回宫吧?将来肯定得回宫,那时的宿卫就到时再说,当下还是先做好当下的事。

这些心思,高起潜还有卢九德都不知道,只有王承恩知道。

卢九德掠了一眼巴含真还有帐中的夷丁,接着说道:“巴爵爷他们都是武人,哪儿会干伺候人的活儿,所以还得咱们这些家奴伺候。”

崇祯笑笑,突然问道:“卢伴伴,朕听说史可法他们原本是想立潞王为监国,是你找了黄得功、刘良佐还有高杰,才把福王推上去?”

“万岁爷!”卢九德吓得噗通一声跪地上。

五天过去,卢九德原本以为事情已经过去。

却没想到,万岁爷选在这个时候突然发难。

崇祯轻哼一声,又道:“卢伴伴你叫错了,朕只是太上皇。”

“万岁爷,老奴死罪!”卢九德已经吓得体如筛糠,连连叩头,“老奴死罪!”

就在这时,高起潜进帐来禀报道:“万岁爷,王遵坦他们已经将刘泽清押到。”

崇祯便扔下叩头如捣蒜的卢九德,掀帘出帐,只见一个身披山文甲的中年武将被反缚双手跪在营门外,在此人身后分两排跪着十个武将。

借助记忆,崇祯很快认出前面那武将是刘泽清。

因为刘泽清曾有好几次叩阙面圣,崇祯九年更是曾经留守京师。

看到崇祯,后面跪着的王遵坦等齐刷刷行大礼:“臣等叩见圣上。”

刘泽清也十分狼狈的用脑袋抢地,口中高喊道:“臣刘泽清叩见圣上。”

“刘泽清,朕在京师等你们几个可是等得好苦。”崇祯叹息一声说道,“可惜,直到流贼打进了京师,也没把你们几个盼来。”

“再还有,你也未免太胆大妄为了点。”

“居然把兵科给事中韩如愈也给杀了。”

“韩如愈可是奉旨前往江浙督饷的钦差啊。”

“连钦差都敢杀,你刘泽清眼里可还有朕?”

“杀钦差也罢了,你居然还敢于路烧杀劫掠!”

“你是大明朝的总兵啊,居然反而祸害百姓!”

“臣死罪。”刘泽清涕泪交流道,“罪该万死。”

崇祯说道:“刘泽清你听着,朕不会无缘无故擅杀文臣武将,更不会枉杀为国家社稷立有大功的勋臣,但是你和刘良佐、高杰所犯下的罪行,百死难赎,朕也保不了你们,朕也没有资格代替枉死的百姓宽恕你们。”

崇祯这话,其实是说给王遵坦、张国柱他们听的。

包括之前放过高杰的妻儿老小,也是做给李成栋、胡茂桢他们看的。

崇祯就是要用实际行动告诉告诉李成栋这些武将,朕不会随便杀人,更不会无限制的搞瓜蔓抄、株连,高杰、刘泽清还有刘良佐是死有余辜,你们几个只要不学他们抗旨不遵、祸害百姓,那么朕对你们就只有重用。

果不其实,听到崇祯的这番话之后,

王遵坦、张国柱等人的神情明显松弛下来。

看来圣上行事还是有节制的,不会无限制的扩大。

崇祯说完之后一挥手,巴含真上前只一刀,就把刘泽清脑袋切下来。

看着刘泽清的无头尸倒在自己跟前,王遵坦等人便不由得神情一凛。

高起潜小声报上人名,崇祯颔首道:“王遵坦、郑隆芳、姚文昌、马化豹、柏永馥、虞绍勋、张士仪、高进忠、黄中色、张国柱你们听着,朕现在敕封你们为援剿徐州总兵官,回去整顿好兵马之后随朕同往徐州。”

“臣等领旨!”王遵坦等齐刷刷的应诺。

直到这时候,王遵坦他们悬着的心才落地。

打发走王遵坦等十员总兵,崇祯又回到帐中。

却发现卢九德还跪在帐中不停的叩头,额头都磕破了。

“行了,别磕了。”崇祯冷然道,“让人瞧见了还以为朕虐待家奴呢。”

“万岁爷,老奴知错了,老奴真的知错了。”卢九德痛哭流涕道,“您就饶了老奴这条狗命吧,万岁爷饶了老奴吧。”

崇祯心说,饶了你是绝对不可能饶了你的。

不过留着你的这条狗命,也还能派点用场。

这些家奴毕竟没有高杰、刘泽清他们的威胁,先留着。

当下崇祯说道:“朕就姑且饶你一命,不过你听好了,你这条狗命是朕的,朕想什么时候取就什么时候取。”

“谢万岁爷,谢万岁爷。”

卢九德顿时间喜极而泣,心说老命保住了。

高起潜则幸灾乐祸的道:“今后说话办事多长个心眼。”

崇祯又扭头对巴含真说:“传朕旨意,全军即刻拔营,等王遵坦等十镇总兵一到,即刻沿着黄河北上徐州。”

第五十四章 二十八镇总兵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崇祯十七年的五月中旬。

这个时候,张献忠的大西军被川东重镇重庆所阻,正在吭噗吭噗的挖地道,准备用火药炸开重庆城墙。

大明四川巡抚陈士奇正在苦苦支撑。

蜀王朱至澍仍还在醉生梦死,浑然不知死期将至。

李自成已经从太行八陉之一的井陉撤退到了山西。

不幸的是,当初跟着李自成出陕西的十几万老卒,已经只剩下不到两万人,其中的六万骑兵更是全灭。

大顺军其实还是能打的,这些骑兵都拼到了最后。

对李自成来说,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凭借固关天险,大顺军终于挡住了追兵,吴三桂的关宁军已经在固关猛攻数日,死伤数千却始终不得寸进。

李岩提出建议,让李自成将陕西的军队调来山西,加强山西及大同的防御。

李岩认为,山西与陕西是唇齿相依,唇亡则齿寒,所以大顺军只有坚守山西才能保证陕西腹地不遭受攻击,才有机会休养生息。

但是李自成回家心切,拒绝了李岩的建议。

在留下少量军队之后,李自成便启程返回西安。

结果李自成前脚刚走,大同总兵姜瓖和天城卫副将王大业后脚就反了。

李自成留下镇守大同的制将军张天琳以及一万多大顺军全部遭到屠戮。

建奴这边,面对八旗兵锋利的屠刀,京畿各个州县的官绅百姓并没有屈服,反而掀起更大规模的反抗,不光京畿,整个北直隶几乎都反了。

对汉族官绅百姓而言,换朝廷可以,换衣冠就不行!豁出命去也不换!

多尔衮一看形势不对,便赶紧将吴三桂的关宁军以及多铎率领的建奴主力从固关调了回去,对反叛的官绅百姓展开更血腥的镇压以及屠杀。

大明这边,崇祯已经带着一千夷丁及王遵坦等十镇总兵顺利到达徐州,并且与先行到达徐州的李成栋、胡茂祯等八镇总兵会合。

这个时候,汇聚在徐州的明军共有十八镇边军。

黄得功也遣飞骑来报,已经诛杀刘良佐并收编刘良佐所部。

多则十天,少则五天,黄得功率领的六万人也将到达徐州,到那时候,大概率可以凑出二十八镇总兵。

二十八镇,听起来似乎阵容很庞大,其实也就十二万人马。

南明史上的江北四镇总共十二万人,阿狗阿猫基本都在这里边了。

除此之外,还有徐州卫指挥王文明的五千多卫所军以及附近萧县、沛县、丰县及砀山等县的乡勇民壮,全部加起来大约两万人。

这两万人,战斗力就实在有些一言难尽。

当然,江北四镇的十二万人马也强不到哪去。

对付一下土匪山贼什么的,这十二万人还是足以胜任。

但是对上大顺军或大西军,基本就只有一个字——跑!

如果更加不幸对上了建奴,那就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只有投降。

在历史上,高杰、刘泽清、刘良佐还有左良玉的军队,基本就是这脉络,大顺军打过来时还能跑一下,等建奴打过来,就逃跑都没有机会,只能够跪地乞降,然后投降建奴之后突然变得很能打,狂风扫落叶一般打遍大半个中国。

所以说以目前这十四万人,野战对上大顺军只有逃跑,对上建奴,大概率还是只有跪地乞降的下场,不会有别的可能。

也就守城或者坚守营垒还能勉强胜任。

对于这点,崇祯还是有着清醒的认识。

崇祯不会天真的以为,因为有了他这个皇帝亲自坐镇,这群乌合之众立刻就能够摇身一边成为精锐,这是在做梦。

当然,这支军队无药可救,并不意味着大明就无药可救。

大明还是值得抢救一下的,药方就是仿照戚大帅练浙兵,另起炉灶练新军,打造一支与二十八镇边军毫无关系的新军。

崇祯当然也想另起炉灶练一支新军。

可是遗憾的是,一是没钱,二是时间上不允许,因为建奴南下在即,第三就是缺乏优秀的军官,要想训练成一支新军,除了必须有家世清白的兵源之外,还得有一大群身经百战或者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军官。

戚大帅的浙兵,有一群抗倭战场上拼杀出来的铁血老兵充当军官。

袁宫保的北洋新军,也有一大群从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新式学员兵。

北伐军就更不用说,没有黄埔军校的几千学员,就不会有北伐军。

在培养出这样一群高素质军官之前,训练新军纯粹就是镜中花水中月。

那么,能不能从二十八镇边军中抽调一批打过仗的老兵去充当新军的军官?

答案依然还是不行,所谓兵是将胆,将是兵魂,找这样一群心理上“不举”的边军老兵去充当新军的军官,能调教出什么好兵?

无非就是又一支一触即溃的逃跑军。

所以编练新军的事,暂时不用考虑。

说了这么多,概括起来其实就四点。

第一,当前形势极为严峻,但还有时间。

第二,眼下暂时不具备编练新军的条件。

第三,徐州的二十八镇边军很垃圾,但眼下还是只能靠他们撑起国防。

第四,徐州的二十八镇边军野战基本一触即溃,所以必须得加紧抢修营垒工事给他们提供安全感,要不然黄淮防线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然而,没等崇祯驱使这些骄兵悍将去修建工事,突然就爆发闹饷事件。

最开始闹饷的是高杰旧部李成栋镇,然后迅速漫延到其余七镇以及刘泽清旧部的十镇总兵,最终演变成一次大规模的群体事件。

大明朝可以说是二十四朝中最穷的,没有之一,所以经常会拖欠军饷,戚大帅一手打造的浙兵就是在闹饷事件之中落下的余晖。

而对于关宁军,闹饷更是传统手艺。

面对群情汹汹的边镇将士,崇祯瞬间警觉起来。

闹饷说大不大,只是要钱,而且要的是卖命钱,听上去似乎没啥毛病。

其实大谬不然,因为这是要挟朝廷,此端一开,以后就没办法管理了,但凡有点不如意之处就会群起闹事。

这次要是妥协,下次就会得寸进尺。

等到建奴南下,这些骄兵悍将就敢闹着要求南征。

所以怎么处理这次闹饷就成了难题,真的很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