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414章

作者:寂寞剑客

每道车墙有30辆偏厢车,总宽度大约为60步。

这个宽度将将可以覆盖住明军空心方阵的正面。

因为明军的五个空心方阵的正宽差不多七十步。

只用了小半个时辰,八旗汉军就做好攻击准备。

随即号角声和战鼓声响起,两道偏厢车墙护着8个牛录2400八旗汉军,分两路,分别从正北、正西两个方向,向着西北角明军方阵逼近。

除此之外,两路八旗汉军各有数十头骆驼伴随。

……

“这又是什么战法?”

这下子轮到徐应伟茫然了。

怎么还有骆驼伴随?以前从没见过这个阵仗啊。

徐应伟隐隐感觉到,伴随在建奴军阵两侧的骆驼肯定不简单,但是这些骆驼究竟用来做什么,他却是想不出来。

这个不能怪徐应伟。

因为骆驼回旋炮属于新生事物。

别说是徐应伟,就是左懋第呆在西安那么久了,也浑然没有意识到骆驼回旋炮是一款足以改变战场生态的革命性炮兵武器。

左懋第甚至没想过要向南京报告。

因为在他看来,骆驼回旋炮的威力完全无法跟红夷大炮相比。

至于骆驼回旋炮可以架在骆驼背上便捷的转移,快速的机动,却被左懋第忽略了,他从没想过这是个优点,而且还是一个无可比拟的优点。

所以,徐应伟根本想象不出来这些骆驼有什么用。

不过,有一点徐应伟已经想到了,那就是建奴要正面强攻了。

当下徐应伟也给野战炮兵下命令:“命令各野炮总,按标定之射击诸元,向西北角方阵外之标定地点发起炮击。”

传令兵通过旗语将命令传达下去。

中央炮兵阵地上的100门4寸野战炮迅速调整方向。

射击诸元是开战之前就测定好的,在什么方位什么距离设定多少刻度俯仰角以及多少刻度偏航角,都已经测定好并做好标记。

用的时候炮兵就能迅速做出反应。

所以,徐应伟的命令一下,10个野炮总的100门4寸野战炮便在炮兵的牵引之下迅速调转方向,再用铁钎固定炮架,很快就做好了炮击准备。

两路建奴堪堪进入到一千步以内,明军炮兵就开始了炮击。

其实4寸野战炮的最大射程超过一千五百步,但是在这个距离精度太差。

“轰!轰轰轰轰轰!”伴随着连续不断的巨响,一颗颗足有16斤重的铁弹从一门门野战炮的炮口呼啸而出,闪电般射向出击的建奴兵阵。

铁弹掠空而过,发出空气被撕裂的尖锐啸声。

……

“吼!吼!吼!”

黄德恒一边喊着号子,一边奋力推动偏厢车。

清军的偏厢车基本沿用了明军偏厢车的尺寸,长约一丈三尺,宽约一丈,高约七尺,基础版的重量大约在三百斤。

强化版的偏厢车可以重达六百斤甚至上千斤。

一辆偏厢车重三百斤,30辆偏厢车拼接而成的车墙足足有九千斤重,需要上百人甚至数百人合力才能够推得动。

黄德恒就属于做苦力的。

谁让他抬旗时间比较晚呢。

正推着偏厢车墙往前走时,前方空中陡然间传来“呲喇喇”的尖啸声,那种仿佛要把空气都给撕裂的声音,非常刺耳。

八旗汉军纷纷捂住自己耳朵。

黄德恒也下意识捂住自己耳朵。

就在这个时候,耳畔突然响起“嘭”的一声巨响。

急定睛看,只见旁边一辆偏厢车的正面护板已经从中间猛的碎裂开来,一团模糊的黑影从中呼啸而入。

下一霎那,黑影就已经撞上一个八旗汉军的脑袋。

随即就是噗的一声轻响,那个八旗汉军的脑袋连同钵胄顷刻碎裂开来,红白之物溅了旁边的八旗汉军一脸,黄德恒离得远,但是也溅了几滴。

连续撞穿了偏厢车正面护板加一颗脑袋之后,那道黑影仍旧余势未竭,

紧接着又连续撞穿后面六个八旗汉军的身体,然后终于势竭滚落在地,却是一颗黑乎乎的铁弹,看上去比拳头大些。

一炮就打穿了七个八旗汉军。

其中五个八旗汉军瞬间毙命。

剩下的两个也只是剩下半口气,

倒在地上发出无比凄厉的哀嚎声。

死亡的恐惧瞬间就将黄德恒笼罩。

但是黄德恒并没有停下来,只是稍稍的一愣,便又跟随着随号角声还有战鼓声,奋力推动偏厢车往前走:吼!吼!吼!

第五百二十四章 主战兵种

像黄德恒这样的八旗汉军并不是不怕死。

仆从军的战斗力,从古到今就那么回事。

说仆从军能够像“皇军”一样英勇善战,不是蠢就是傻。

但是因为有着严酷的纪律,所以他们很清楚,只是这点伤亡就裹足不前或者转身溃逃的话铁定会被督战队抓起来砍头。

只有遭遇重大伤亡的时候,才允许撤退。

所以现在,他们除了奋勇向前之外,没有别的选择。

又前进了大约有一百多步,前方空中再次响起撕裂空气的尖啸。

黄德恒的一颗心便立刻提到嗓子眼,这是明军打的第二排炮弹,打中谁打不中谁就只能凭各人的运气,列祖列宗啊,保佑我吧。

也许是黄家的列祖列宗真的听到了祈祷。

第二排炮弹仍旧没有打中黄德恒,倒是有一颗炮弹落在他身后,瞬间又在八旗汉军的密集的步兵阵中犁出一条血路。

又有几个八旗汉军瞬间肢体碎裂。

两排炮击下来,黄德恒就不怎么怕了。

因为他发现被炮弹打中的几率并不高。

明军的红衣大炮虽然犀利,但其实并不可怕。

黄得恒的认知并没有出错,至少在这个时期,红衣大炮的威胁并没有那么大。

一炮糜烂十数里那是吹牛,要是被红衣大炮的炮弹挨上一下,确实非死即伤。

但是要想在战场上挨上一发红衣大炮的炮弹,其实也不容易,概率非常之小。

一是因为精度没有那么高,二是因为射速慢,最快也要三到四分钟时间装填,三就是因为到现在为止还没造出开花弹。

没有开花弹,挨一炮死几个。

有了开花弹,挨一炮得死一大片。

当然,近距离发射霰弹又是另一回事。

要是近距离挨上红衣大炮的一发霰弹,那也是很恐怖的。

所以这个时期的炮兵只能是辅助兵种,而不是主战兵种。

按照原定轨迹,炮兵成为主战兵种至少要等到十八世纪,离现在还有百多年,所以现在的主战兵种仍是步兵还有骑兵。

……

黄德恒身在军阵中所以看得并不清楚。

但是多尔衮他们站在高处,看得就十分清楚。

明军的一百多门红衣大炮,分成了两个集群,分别对出击的两路八旗汉军展开炮击,但是两次炮击,有一半多的炮弹都没能够打中目标,不是远了就是近了,又或者就是偏了,只有不到半数炮弹打中了出击的两个八旗汉军阵列。

一千步的距离毕竟有些远,命中率只能随缘。

也有少量炮弹落在了地上,然后又形成跳弹,跳进八旗汉军阵列。

这些跳弹还有直接命中的炮弹基本上都会在八旗汉军的两个步兵阵中犁出一条血路,打死打伤几个或十几个八旗汉军。

但是总的来说,伤亡不大。

偏厢车的损毁情况也还好。

按照目前的这个伤亡速度,当八旗汉军迫近到明军方阵五十步内,明军炮兵最多也就打上五次或者六次炮,按每次炮击杀伤三五十人计,届时八旗汉军最多也就伤亡两三百人,这点伤亡对于出击的八旗汉军来说并不是不能承受。

更何况,明军的红衣大炮很快就得转移目标。

想到这,多尔衮嘴角就绽起一抹狰狞的笑意。

……

“嗯?”

徐应伟突然之间心头一凛。

因为建奴步兵阵两侧的骆驼兵突然开始加速。

那一百头骆驼,居然在建奴驱使下加速向前,很快就脱离了步兵阵列。

不到片刻功夫,这一百多头骆驼便已经来到了建奴兵阵和明军空心方阵的中间地带,距离西北角的明军空心方阵大约五百步左右的距离。

“这个距离……”徐应伟的眉头便越发蹙紧。

因为这个距离正好处在虎蹲炮的最大射程之外。

明军装备的虎蹲炮,最大射程正好就是五百步。

主炮兵阵地的4寸野战炮虽然够得着,但是现在10个野炮总正在阻击向前推进的建奴步兵方阵,腾不出手来打击建奴的骆驼兵。

关键是骆驼兵只有百余骑,目标太小。

真要是拿4寸野战炮来打,属于拿大炮打蚊子。

此外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徐应伟还不知道骆驼兵的威胁。

徐应伟想不出来,建奴派出这百余头骆驼兵究竟是何用意?直接冲锋?

真要死直接冲锋,明军将士会用步枪将这些骆驼打成筛子,骆驼的生命力或许比战马要稍微强点,但是也绝无可能挡住步枪的铅子。

就在徐应伟一头雾水之际,那一百多头骆驼居然在建奴役夫的驱使下,在两军阵前横着俯卧下来,紧接着建奴役夫又扯掉骆驼背上的毛毯。

毛毯被扯掉,瞬间就露出底下隐藏着的回旋炮。

看到回旋炮,徐应伟的瞳孔便微微的一缩,大炮!?

入娘贼,建奴居然隐藏了大炮?这支驼队居然是支炮兵?

只不过,徐应伟仍不怎么担心,因为建奴只是用骆驼将大炮运到了两军阵前而已,但是建奴炮兵将大炮从骆驼的背上卸下,安装固定,再测定参数,都需要时间,等到建奴炮兵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明军的4寸野战炮早就已经抢先做好准备。

到时以炮兵对炮兵,建奴炮兵根本不是大明炮兵的对手。

当下徐应伟就准备给10个野炮兵总下令,调整射击参数。

相比阻止建奴步兵的推进,显然是打击建奴炮兵更加重要。

“传我将令,各野战炮总……”徐应伟的命令刚说到一半,一双眼睛就募然瞪大,因为他很吃惊的看到,建奴炮兵只是拿手拨了一下,就将骆驼背上驮着的大炮给拨转过来,黑洞洞的炮口就已经对准了西北角的明军空心方阵。

“怎么可能?”徐应伟险些就失声惊呼起来。

建奴的大炮居然固定在骆驼的背上?可以转动?

我特么的是不是看花眼了?大炮居然还能固定在骆驼背上?

“徐给谏,有什么问题吗?”高起潜敏锐的察觉到了徐应伟的情绪波动,顿时也莫名的变得紧张起来。

皇天厚土。

大明的列祖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