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351章

作者:寂寞剑客

对面明军再一次抢先放铳,又有火枪手倒地。

这时候车墙基本上已经被硝烟所笼罩,看不太清楚。

不过这并没有对关宁军火枪手造成太大影响,不断有火枪手顶替上来,放完铳然后撤回去重新装填,也有火枪手中弹,被人拽着脚拖走。

就这样,明军和关宁军隔着三十步宽的壕沟,猛烈的交火。

关宁军用的虽然是火绳枪,但是火枪手的数量更多,分六队轮流打放,勉强可以保证火力的延续性,不至于出现间断。

但是火力密度就没法跟明军比。

不一会,关宁军火枪队就落入下风。

交火不过一刻多钟,关宁军就已经死伤了四五百个。

可对面的明军火力却丝毫不见减弱,反而出现了越战越勇的不好迹象。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对面的明军刚开始时也是手生,毕竟也没有参加过太多次战斗,谈不上有太多的放铳经验。

训练和实战还是有所区别。

但是今天明军真是打爽了。

放铳次数一多,经验就蹭蹭的上升。

于是明军的枪法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

这下就轮到关宁军吃苦头,伤亡急剧攀升。

刚开始对面明军一轮放铳,关宁军顶多伤亡二十个。

可是现在,明军一轮放铳,足足可以放倒关宁军三十个甚至于四十个,再这样下去,再有两刻钟左右,近两千个火枪手就该伤亡殆尽。

“大侄子,这样下去不行。”夏龙山便急了。

毕竟伤亡的这些火枪手里也有他麾下的标兵。

“得用炮,让八旗汉军把红衣大炮拉到这里来!”

吴应麒却没有理会夏龙山,陡然站起身大吼道:“长矛手,攻!”

火枪手压不倒对面的明军,那就只能投入长矛手发起强攻,只要长矛手杀入了铳台,对面的明军火枪手也就成了羔羊。

必须承认,关宁军还是有一点儿战斗力的。

吴应麒一声令下,第一队的长矛手便顶着明军的排枪翻过偏厢车护墙,然后就像下饺子般噗嗵蹼嗵跳进壕沟。

夏龙山便也萌生出一丝希冀。

刚才的那次进攻,火枪手的放铳跟长矛手的攻击是割裂的,可是这次,长矛手的攻击却有火枪手的火力掩护,或许能行。

然而,夏龙山的一个念头还没转完,

跳进壕沟的第一排长矛手便纷纷发出惨烈的哀嚎。

夏龙山和吴应麒急探头看时,只见第一队将近两百名长矛手大多已经倒地了壕沟内,一个个正抱着脚掌哀嚎。

“这是蒺藜绳连!”

“入娘贼,蒺藜绳连。”

蒺藜绳连,是一种防御兵器。

顾名思义,就是用绳子串起的铁蒺藜。

每串绳连有六个蒺藜,每隔一尺一个,总长五尺。

用的时候,只需将蒺藜绳连甩在地上,收起也是极为方便。

吴应麒瞪着夏龙山,两眼几乎喷出火:“叔,你不是说壕沟里没有铁蒺藜吗?”

“这个,那个,我也不知道。”夏龙山被搞得有些无所适从,“可刚才真没有,刚才我的人也下去了,就没踩到铁蒺藜。”

“该死!”吴应麒咒骂了一声。

又对着壕沟内的关宁军大吼道:“嚎什么丧,不就是脚掌被铁蒺藜扎穿了吗?你们要是还想活命,就赶紧把蒺藜绳连清掉!”

“对,清掉蒺藜绳连!”夏龙山也跟着怒吼。

底下的关宁军如梦方醒,挣扎着将蒺藜绳连清理走。

很快,关宁军的第二队长矛手也噗嗵噗嗵跳进壕沟,这次就毫发无损。

“杀!”为首的几个关宁军队长大吼了一声,甩开大步扑向前方铳台。

然而,往前冲了没几步,壕沟内陡然之间响起“咻”“咻”的尖啸声,随即一排排的箭矢就从对面的沟底攒射过来。

这一排箭矢简直如同飞蝗一般密集。

将近两百个长矛手霎那之间就被射成了刺猬。

“夜伏耕戈!”吴应麒肺都快要气炸,“这是夜伏耕戈!”

夜伏耕戈者,弩机一也,用浮轻箭染草乌毒药,以线引系椿於三十步,横路而下,堆草藏形,触线而机发箭中,恐害自人,须阻所行要路。

“对面的混蛋究竟是谁,怎么可以这么不要脸?”

“这大白天的用什么夜伏耕戈,这里也不是路口!”

“我要杀了你,入娘贼我要杀了你,我要杀了你,啊!”

吴应麒的心态已经崩了,长这么大,就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大侄子,冷静,冷静,不要冲动!”夏龙山急要劝阻时已经迟了。

吴应麒已经亲自带领着第三队长矛手跳进了壕沟,然后嗷嗷叫着往前冲。

“大侄子,小心,千万小心哪!对面那个家伙太狡猾,你可千万小心哪!”

话音未落,刚刚冲杀到三十步宽的壕沟中间的吴应麒,突然间就飞了起来。

吴应麒并不是自己飞起来的,而是被地雷炸得飞起来,因为在吴应麒飞起的同时,有耀眼的红光从他脚下地面猛然绽放。

紧接着就是一声巨大的爆炸声。

再然后就是连续不断的猛烈爆炸。

明军竟然提前在壕沟里埋了大量地雷。

跟在吴应麒身后的长矛手纷纷被炸得飞起来。

不少长矛手甚至连脚掌都被炸碎,化为肉泥。

“大侄子?大侄子?!”夏龙山对着壕沟连声呼唤。

然后吴应麒却没有任何回应,身体也是一动都不动。

“咣!”夏龙山耳畔陡然听到一声剧烈的金铁交鸣声,随即他的脑袋便不由自主的猛的往后仰起,然后从偏厢车上一头倒栽下去。

“将军!”几个亲军冲上前,将夏龙山扶起来。

夏龙山整个人却还是懵着的,眼神都丧失焦点。

有些木然的解开革带,将钵胄取下来,只见正面多了个凹坑。

在凹坑的中间还嵌了枚铅子,铅子已经整个变形,差点就击穿他的钵胄。

“将军,你可真是命大。”一个亲兵说,“这颗铅子差点就打穿你的钵胄。”

夏龙山的眼珠转动了下,突然灵魂归体,然后一个纵身跳起,厉声喝道:“传令,全营撤退,快撤,赶紧给我撤退!”

夏龙山的心态已经彻底崩掉。

他连一刻都不想在这里多呆。

打了半辈子仗,就没遇见过这样的对手。

当下夏龙山连偏厢车都不要,直接就带着残兵败将逃了回去。

只不过,之前出击的两个营四千关宁军,等到撤回去就只剩下不到两千,剩下的不是遭到明军击毙,就是负了重伤躺在壕沟里哀嚎。

……

大沽口的瞭望塔上。

阎应元放下望远镜,探出头对传令兵说:“传令,让左营抓紧时间收敛壕沟里的绿营尸体,捉到伤兵连同左营伤员一并送后营治疗。”

“再重新布置夜伏耕戈、蒺藜绳串以及地雷。”

“是。”传令兵答应了一声,当即向前方打出旗语。

陈明遇便有些不解:“皕亨,怎么还要救治绿营的伤兵?”

“这是圣上的旨意。”阎应元肃然说道,“圣上曾说过,人口是最宝贵的资源,即便战争不可避免,也要尽可能的保留华夏的元气。”

“别说是绿营伤兵,即便是建奴的伤兵,也一样要救治。”

顿了顿,又接着说:“正所谓狄夷入华夏则华夏之,只要建奴伤兵救活了之后能归于华夏,这么做就是值得的,许多事情单靠杀戮,未必是最优解。”

陈明遇便喟然说道:“圣上此等胸襟真乃是千古仁君也。”

“那是。”阎应元肃然说道,“古往今来,许多君王的仁义只是流于表面,而当今圣上的仁义却是骨子里透出来的仁义,这是真正以民为本的皇帝!”

“大明有如此仁君,天下幸甚,百姓幸甚。”

第四百四十三章 一盘大棋

多尔衮已经下了井阑。

盛名之下果然无虚士。

阎应元守城的花样百出算见识了。

首战告负,多尔衮的心情自然好不到哪去。

不过要说心情有多差,那也未必,因为今天这场败仗未必就是坏事,正好可以借机让八旗满洲、八旗汉军还有绿营引以为戒。

不过如何处置吴三桂和关宁军却是个问题。

按照规矩,吴三桂和关宁军肯定要挨处罚。

这是老汗定下的规矩,吃了败仗必须受罚。

唯一的悬念就是,处罚得重一点还是轻一点,这个是可以变通的。

就在多尔衮沉吟之际,曹尔玉匆匆前来禀报:“主子,和硕郑亲王、和硕礼亲王、和硕英亲王还有多罗贝勒、温简贝子等全都赶过来了。”

“嗯?”多尔衮脸色瞬间垮下来,“他们过来做什么?”

洪承畴等几个铁杆汉奸也是面面相觑,一时间有些看不准。

“怕是没安什么好心。”侯方域说,“大沽口之战若是顺利,他们可以分一份战功,可若是大沽口之战不顺利,他们就能借机为难主子您。”

这话一出,福临、洪承畴等人的目光便齐刷刷看向侯方域。

曹尔玉也是一脸震惊的看着侯方域,心说这种话你也敢说?

你不过是个奴才,居然敢妄言主子?真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侯方域却是豁出去了,反正他现在是个残缺之人,又有何惧哉?

如果一辈子当个奴才,还怎么报仇?他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报仇。

当下侯方域又接着说:“主子,这对您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个机会呢?”

听到这话,洪承畴的脸色微变,心说以前倒真是小觑了这个侯方域。

“侯方域,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多尔衮果然来了兴致,“什么机会?”

“一个逼他们同意修改八旗制度的好机会。”侯方域阴阴一笑又说道,“他们若是不同意修改八旗制度,就让他们去碰阎应元这颗钉子。”

多尔衮的眼睛一下子就亮起来,这法子果然极妙!

当下多尔衮笑着说道:“走,你们随朕前去迎一迎这些人。”

对于代善、济尔哈郎等人的到来,多尔衮本来是充满忌惮的,可是侯方域这么一说他就立刻变得期待,这些人来得真挺及时。

……

与此同时,在卫河南岸的官道上。

济尔哈朗、代善还有阿济格正在并驾而行。

三人身后,则跟着固尔玛珲、勒克德浑以及其他的贝勒贝子。

除了多铎、多尔衮以及福临,八旗满洲的旗主基本都在这里,按照老奴确立的部落议政制度,这些人就是建奴的决策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