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348章

作者:寂寞剑客

说话间,壕沟上方陡然响起空气被撕开般的尖啸,一听这声,孙繁祉就知道是八旗汉军开始炮击了。

“回去!”

孙繁祉当即带着周培公和麾下其他新军将士绕到铳台的后方,又从铳台后方的入口进入到地堡之中,躲避建奴的炮击。

……

多尔衮已经上到刚刚搭建好的井阑车上。

站在五丈多高的井阑车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前方的明军铳台。

通过望远镜,多尔衮可以清楚的看见,只用了短短三天时间,明军就在大沽口的西侧以及南侧各修建了一座大型铳台。

这跟徐州明军的战术似乎又有所不同。

徐州明军靠的是铳台数量,每个铳台的规格不大,也不见得有多坚固,但是胜在数量庞大,使得清军进攻时无所适从。

大沽口的明军却只修建了两个大铳台。

两个铳台加上大沽口本身,正好构成一个品字形。

这两个大铳台除了尺寸要比徐州的铳台大一些外,形状几乎没有区别,都是内凹的六边形,清军无论从哪个方向进攻,都要面对来自两个方向的明军的交叉射击,只不过每条棱边暂时只有木栅栏,不算太坚固。

看木料粗细,燧发枪肯定是打不穿的。

但是红衣大炮的炮弹就可以轻易摧毁。

多尔衮原本以为两个铳台的木栅栏会被红衣大炮轻易撕碎,但是很快,他就发现情形有些不对,红衣大炮的炮击就没有停下来过,但是铳台的木栅栏却毫发无损,炮击开始时是什么样子,现在依然是什么样子。

“主子,问题出在铳台外围的斜护坡。”

侯方域说道:“因为外围的这一圈护坡比铳台的木栅栏稍高,所以八旗汉军的红衣大炮除非从上往下打,否则根本打不着木栅栏。”

“确实如此。”洪承畴说道,“除非先行打穿护坡,否则打不着木栅栏。”

“亨九先生,打穿护坡那是不可能的。”侯方域道,“因为那一圈护坡的倾角很大,看上去就跟平地一般,红衣大炮的炮弹打上去直接会跳起来。”

“还真的是。”多尔衮这会也是看见了,不断有炮弹跳起来。

正面的那一圈护坡上虽然多了不少弹坑,但是并没有实质性损伤。

第四百三十九章 驭人之术

炮弹在斜坡上弹跳几下之后就势竭。

也有炮弹落在铳台之内,但是没用。

明军多半都躲在栅栏后,铳台中间的空地上并没有人影。

当下多尔衮皱着眉头说:“这铳台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还真是刁钻,要想摧毁这样的一座铳台还真是挺费劲的。”

洪承畴问:“侯方域,你可有什么好办法?”

福临的目光也立刻跟着转到侯方域的脸上,这狗奴才似乎还挺受器重的?

“回亨九先生的话,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侯方域摇头说,“就只有三个笨办法,或者派出包衣挖空外围护坡,或者直接从正面强攻,又或者将红衣大炮架到高台上,居高临下轰击明军的铳台,这样就能摧毁铳台的防护栅栏。”

“派包衣挖护坡怕是不行吧?”洪承畴说,“明军会放铳的,还有虎蹲炮,就算出动楯车保护,也是扛不住明军的攻击,会死很多人。”

“建炮台一样不行。”镶黄旗固山额真拜音图正好也随侍在侧,当即就说,“因为我们可以搭建炮台,明军也一样可以增加护坡的高度,明军只需给护坡增加一尺高度,我们就得给炮台加一丈,这事没法搞,我们早在徐州试过。”

说起来,最早领教这铳台厉害的就是拜音图。

当时拜音图的一万多偏师被铳台搞得灰头土脸。

最后在蒙古夷丁的追杀之下,差点就全军覆灭。

“那就直接从正面发起强攻。”侯方域无奈的道。

“十王在徐州战场时,就曾经攻破不少明军铳台。”

“这种铳台得上百个甚至几百个叠加起来才厉害。”

“像这样只有区区两个铳台,很容易一鼓作气拿下。”

说此一顿,又说道:“毕章单个铳台的防御能力是很有限的。”

“确实是这个样子。”拜音图附和道,“单个铳台还是很容易拿下的。”

听到这话,多尔衮、洪承畴等都是微微颔首,便是福临也对侯方域产生浓厚兴趣,这奴才貌似很有脑子的样子。

……

大沽口的瞭望塔上。

陈明遇担心的问道:“皕亨,由于时间仓促,我们只修建了两座铳台,而且铳台工事也没有完全修好,真的能守得住吗?”

“放心吧。”阎应元淡然说道,“肯定能守住。”

“真的不会有问题?”陈明遇还是有些担心,“记得徐州云龙山之战,建奴可是连续突破了四重防线,攻破了几十座铳台!”

陈明遇现在回想起云龙山之战都是心有余悸。

当时的局势真可谓是危如累卵,连他们士子营都倾巢而出。

记得最危急的时刻,还是靠着李参将这个弱子才力挽狂澜。

可他们现在的处境相比云龙山还要更加糟糕,云龙山上好几万边军都差点失守,可现在他们在大沽口总共也只有五千新军,真能守得住?

建奴白甲兵的凶悍可不是假的,那是真凶悍。

“不一样。”阎应元却摇摇头说,“守卫徐州的边军怎么跟我们新军比?”

“那就是一群让建奴打怕了的惊弓之鸟,听到建奴的脚步声就被吓尿,建奴还没冲到跟前就已经崩溃,一个个只恨爷娘少生两条腿。”

“但是新军将士对建奴可没有半点畏惧心理。”

“何况徐州边军使用是什么武器,是火绳枪加长矛。”

“咱们新军使用的又是什么武器?燧发枪虎蹲炮再加红夷大炮,何况咱们还携带了大量的地雷、灰瓶以及万人敌等各种兵器。”

“还有软壁、木城以及拒马等各种防御器械。”

“更重要的是上次守徐州的时候,我们还没什么经验。”

“但是现在,我们对铳台防御的优劣点已经了然于胸。”

说到这一顿,阎应元又说:“拱辰,来大沽口之前我们可是反复推演过的,只要海路不被建奴水师切断,后援不断绝,守住十年都没有问题。”

“可那毕竟只是舆图推演,不是真正的沙场搏杀。”

“拱辰你就别想那么多了,这几天你也是累坏了。”

“你先下去好好的睡一觉,等你一觉睡醒建奴就退了。”

陈明遇只能苦笑,不过下去睡觉是不可能下去睡觉的。

那么,阎应元是真的自信,还是装出来的?他是真的自信。

上次守山阳城时,因为手中的物资太有限,所以阎应元脑中的许多奇思妙想都没有机会得以实施,但是这次守大沽口却可以放手施为。

正好拿建奴试试他的手段。

……

“奴才吴三桂,给皇父摄政王请安了。”

吴三桂气喘吁吁爬上井阑,啪啪一甩衣袖又单膝跪倒在多尔衮身后。

多尔衮没有回头,而是依然举着望远镜打量前方战场,就好像没有听到吴三桂的声音似的,气氛便有些凝滞。

吴三桂的心便立刻提起来。

自从多尔衮对山西、山东和北直的明朝降军以及地主武装进行改编,统一编组为绿营兵后,吴三桂的地位就有些尴尬。

因为让吴三桂当个总兵肯定是屈才了。

但是让吴三桂当绿营提督,多尔衮却又不放心。

多尔衮并不是傻子,自然看得出吴三桂的野心。

而且吴三桂对关宁军被改编为绿营也是很抵触,一度变得十分消极,直接导致绿营在河套之战中表现极其拉胯。

虽然河套之战最终打赢了,但多尔衮却很生气。

河套大战甫一结束,多尔衮就把吴三桂一脚踢到了锦州去清剿土贼。

锦州现在连根人毛都没有,哪来的土贼?这就是让吴三桂坐冷板凳,大明皇帝不敢动辽西的将门,多尔衮可不会惯着。

吴三桂在锦州坐了将近半年的冷板凳,终于想通了。

然后他就给多尔衮上了一封万言奏疏,不仅把姿态摆入非常低,而且表示要为大清的统一战争贡献全部热情乃至生命。

多尔衮这才又把吴三桂召回到了北京。

而且,还把由关宁军改编的十个营仍旧交给吴三桂。

但是吴三桂很清楚,多尔衮的内心仍旧存了个疙瘩。

而要解开这个疙瘩,关宁军就必须得在大沽口拿出像样的表现。

好半晌后,多尔衮才背对着吴三桂说:“吴三桂,有人曾与朕说,你跟三国时的魏延一样脑后有反骨,一旦成为手握重兵的大将,必然造反。”

“主子,奴才冤枉。”吴三桂整个身体几乎贴住地面,极尽卑微。

福临看一眼多尔衮,再看一眼吴三桂,眸子里边流露出明悟之色。

这便是驭人之术么?多尔衮是在借机敲打吴三桂,令其不要有异心?

“那人还警告朕说,若不想养虑为患,就早日除了你。”多尔衮仿佛没有听到吴三桂的话,或者听到了但是没有理会,只是自顾自的接着往下说。

听到这,吴三桂的身体已经微微发抖,看上去极为惊恐。

“可是朕觉得,将才难觅,你吴三桂诚然是块大将之才。”

“像你这样的将才,若是还没来得及施展自己的抱负就饮恨收场,岂非可惜?”

顿了顿,多尔衮又接着说:“所以,朕决定给你一个机会,也是给朕一个机会,更是给大清一个机会,吴三桂,希望你能够对得起朕对你的这份信任。”

“主子,为了您,为了大清,奴才虽肝脑涂地亦无怨无悔。”

吴三桂咚咚咚的叩了仨响头,又道:“主子,你只管站在这里看着,奴才这就带着绿营拿下大沽口,活捉那什么阎应元。”

“好,朕会在这里亲自给你们擂鼓。”

说完,多尔衮又吩咐侯方域:“去搬战鼓。”

“嗻!”侯方域答应一声,转身下了井阑去搬鼓。

吴三桂则下了井阑前来与旧部汇合,又将夏龙山叫到跟前。

吴三桂的麾下有两大猛将,分别为左营游击胡心水及右营游击夏龙山,巧的是这两员猛将又各有一个骁勇善战的儿子。

只不过,胡心水父子在崇祯十七年的甲申国难中被狗皇帝崇祯给拐走,一起被拐走的还有硕果仅存的一千骑蒙古夷丁。

吴三桂现在回想起来都是痛彻心肺。

胡心水父子被崇祯拐走后,便只剩下夏龙山父子。

“兄弟,这一仗就靠你了。”吴三桂搂着夏龙山肩膀叮嘱道,“咱们关宁军的处境如何你也是看到了,再这样继续下去,关宁军就分崩离析了,所以你一定要在这一仗中打出咱们关宁军的威风,要让皇父摄政王看清楚,绿营兵中真正能打硬仗的,还是只有咱们关宁军,其他的绿营兵统统都是绣花枕头,哪怕是姜瓖的大同军!”

“王爷,你就只管瞧好吧。”夏龙山恶狠狠的说道。

“不就是千把明军?这点明军还不够咱们塞牙缝的。”

“明军也就黄得功、高杰两人的队伍还算有点战斗力。”

“其他人包括左良玉在内,遇到咱们关宁军全都是送菜。”

好家伙,敢情夏龙山对明军的认知还停留在三年前的时候,左良玉死了都不知。

顿了顿,夏龙山又接着说:“就前面这点明军,末将只需一个冲锋就能将之歼灭,再一举夺下铳台!”

第四百四十章 关宁军被打懵

八旗汉军的炮击很快结束。

意识到光靠炮击难以奏效,便不再浪费弹药。

“进攻!”夏龙山扬手一压,标下两千关宁军开始向前推进。

两千关宁军,分成前后十队,第一队为刀牌手,负责推动偏厢车给整个步兵大阵提供掩护,后面四队为火枪手,再后面五队则都是长矛手。

相比起崇祯十七年,关宁军的火器比例也是有了大幅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