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233章

作者:寂寞剑客

“臣等告退。”

黄得功当即带着金声桓以及左梦庚等武将离开。

一下子走了一百多号人,大厅一下就变得空旷。

偌大的大厅里只剩下崇祯父子三人以及堵胤锡、路振飞还有金铉。

刚才是武将的进爵,现在就该轮到文官的加官,不过这个事情还是需要谨慎,虽然皇帝有中旨简拔超擢的特权,但是这种事情不能经常干,只能够偶尔为之。

要不然整个文官集团就又该集体暴走,没准就又要大面积闹罢工,这就不好。

“堵卿。”崇祯首先对堵胤卿说道,“处理完恩田的事朕就要走了,而且短时间内只怕是回不了徐州,这段时间,黄淮防线就交给你了。”

顿了顿,崇祯又道:“趁着朕人还在徐州,你如果有什么要求就尽管提出来,能办到的朕一定办到,不能办的,朕也想办法替你办了。”

路振飞便向堵胤锡投来羡慕的眼神,心说圣上是真宠信堵胤锡哪。

堵胤锡还真有要求,说道:“圣上,臣希望能够留下一批勤王士子。”

“堵卿,你这又跟朕想到一块去了,呵呵。”崇祯呵呵一笑又说道,“此事你就是不提朕也是要办的,朕给你留下三千勤王士子!”

刚才当着武将的面,崇祯没说实话,但是现在就只有三个心腹文官,崇祯就再没有掩饰自己的意图。

“三千士子?”堵胤锡又是惊喜又是错愕。

说真的,堵胤锡是真没想到崇祯竟然会给他留下这么多的勤王士子。

崇祯其实也是有他的考虑,他其实并不愿意让勤王士子过早脱离集体生活,因为对于这些勤王士子来说,集体生活的时间越久,信仰和意志就会变得越发坚定,对外界侵蚀的抵御也就变得越强悍。

反之现在就早早的放出去,就容易被腐蚀。

之前被派去淮安府编练乡勇的那十几个勤王士子就有人出现了问题,其中的两个士子不仅贪图女色享受,还收受贿赂。

如果有可能,崇祯真想让士子一直过集体生活。

然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勤王士子终归要出仕。

这次回南京,崇祯准备带上一半也就三千士子。

像徐应伟、阎应元这样的在徐州大战中展现出军事指挥才能的士子,让他们回各自老家或者曾经当过官的汛地募兵,这些士子大概有一千。

另外两千个勤王士子也各有安排,比如进内务府。

留在徐州的三千个士子,就在徐州镇台当基层军官吧。

崇祯又道:“农忙的时候,这三千士子自成一营自行训练,农闲时,就让这三千士子召集十六万民兵及二十万乡勇集中训练。”

“乡勇?”这下又出乎堵胤锡所料。

“没错,还有淮安府的二十万乡勇。”

崇祯道:“朕打算将这二十万乡勇迁到归德府。”

淮安府的二十万乡勇也在这次徐州大战中立下了大功,也需要重赏,崇祯打算给他们发放巨额赏金,当然了,这笔赏金只能用来购买恩田。

而且淮安乡勇能够购买的恩田,仅限于归德府。

留在淮安府是绝对不可能再让他们留在淮安府的。

其一是为了充实归德府的人口,其二是为了削弱宗族势力。

宗族势力是好是坏姑且先不论,但是对皇权天然怀有敌意。

山高皇帝远,皇权不下乡,说的就是乡间的宗族势力,有些强大的宗族势力甚至可以凌驾于地方官之上,搞得地方官都得看地方宗族的脸色行事。

这样的情形,崇祯作为一个穿越者,当然是不能容忍。

所以让二十万乡勇继续留在淮安府,无疑就十分愚蠢。

其后果就相当于让淮安府的地方宗族掌握了一支二十万人的武装,那还得了?所以异地安置这些乡勇就是唯一的选择。

“今后,这十六万民兵以及二十万乡勇将会成为黄淮防线的基石。”

“武器装备上的事朕会想办法解决,不用你操心,你只需要负责他们的操练。”

“具体的操练可交给三千士子负责,你需要赋予士子足够之权力,边军乡勇若是胆敢抗命,一律剥夺恩田并逐回原籍!”

“是。”堵胤锡拱手作揖道,“臣记住了。”

崇祯又说道:“赏赐的事,刚才已经说了个大概,由于战场太过混乱,已经很难统计清楚哪个真奴或哪个包衣是被哪个士卒所杀,所以除了可以明确厘清的之外,其余大约三十多万赏金就平均分,每人二两银。”

“然后加上五个月的战饷,三十两整。”

“如果有想要领取饷银及赏金,就领走三十二两退役返乡。”

“如果有愿意留在徐州镇台的,朕额外再给每个士卒补发三十两五钱的安家费,凑齐六十二两五钱,然后可以拿这笔银子购买二十五亩恩田。”

对于这,崇祯用脚指头都能想到边军肯定会选择留下。

至少绝大部分边军会选择留下,因为崇祯给的实在太多。

补发三十两五钱的安家费不说,还能以二两五钱的超低价格购买二十五亩恩田,这几乎就是白送啊,上哪儿去找这等好事?

……

事实上也是差不多。

消息灵通的那个把总话音刚落,杨破奴、王老实等几十个把总、哨长就炸了锅,一个个兴奋得两眼都开始放光。

“入娘贼,有这等好事?”

“那咱们就真能在徐州安家了。”

“这样的话我得赶紧回趟老家。”

“我也得回趟老家娶媳妇过门儿。”

“还得把爹娘也接过来,一起住。”

“马老三,你娘的没有骗我们吧?”

“王老实,我骗你们做什么,闲的么?”

“这么说是真的喽?嗳呀呀,我怎么就不信哪。”

“马老三,那我想多买五十亩恩田,行不行啊。”

“杨破奴你想啥呢,每人二十五亩,就这额度,多一亩没有。”

“就是就是,你以为人人都能跟你这么阔气啊,一下子能拿出百多两银子,你要是多买走了五十亩恩田,别人岂不是就得少买?”

“就是就是,杨破奴你不许抢我们额度。”

正说话之间,有一个勤王士子走进了大营。

“拜见先生。”杨破奴等把总、哨长赶紧上前见礼。

勤王士子回了一揖,起身说道:“在下许琰,奉上谕前来本镇宣布饷银以及赏金之发放事宜,请问本镇之把总、哨总都已经在此地了吗?”

“回先生话,都已经在此地了。”杨破奴恭声答道。

“好。”许琰点点头,接着说道,“奉上谕,本镇战兵凡四千八百三十七人,从此刻起即退出现役,欲回原籍者,可凭本人身份牌至大明皇家银号徐州分号领取五个月之战饷共足色银三十两,外加徐州大战之赏金二两。”

“若欲继续留在徐州镇台为民兵者。”

“除三十两战饷及二两赏金之外,圣上额外给付三十两五钱安家银,不过,此三十两五钱安家银只可以购买恩田,不可他用。”

“亦可额外购买恩田,不过最多不超过二十五亩!”

“除此之外,凡徐州镇台之民兵,无需缴纳田赋,更不需负担丁银、徭役。”

听到这,杨破奴等把总、哨长简直要疯掉,都以难以置信的目光看着许琰。

第二百九十五章 圣上要兴大狱

杨破奴更是激动的问道:“先生,你的意思是连皇粮都不用缴?恩田种的庄稼,收成全归各家自个?”

“没错。”许琰笑着说道,“恩田不用缴纳任何赋税。”

只有王老实小心翼翼的问:“先生,那我们要做些什么呢?”

“你们要做的事非常简单。”许琰看了王老实一眼又说道,“建奴或贼兵犯境之时,你们需为国而战,军械和口粮由朝廷提供,但是再也没有饷银可拿,不过若是打了大胜仗,赏钱还是一样有。”

“就这?”

“那不是我们应该做的么?”

“就是,建奴和流贼敢毁了我们的家园,肯定得跟他们干。”

杨破奴、王老实、马老三等把总、哨长一个个都是义愤填膺。

许琰笑了笑又道:“行了,你们把上谕转达给各总各哨的士卒,有想要回原籍者,就去城里的银号领取银子,想要留在徐州的就在大营里等着,有人会过来统计你们的名字以及你们要购买的恩田数额。”

“这还用得着统计?”

“肯定得把额度用足才行。”

“就是,战饷、赏金再加上安家银不是正好够用么?”

“就算不够数,借银子也得把二十五亩恩田买足了,二两五钱一亩这么低价格,错过这村可就没有这店了,上哪找去?”

“是啊,徐州可全都是水田!”

“要是搁我们老家得卖十五两!”

杨破奴、王老实等军官兴奋得不行。

许琰微微一笑,随即告辞去了第二处。

……

此时在徐州行在大厅。

堵胤锡也已经离开了。

大厅里就只剩路振飞、金铉两个文臣。

崇祯对着路振飞说道:“路卿,漕运总督署的裁撤已经不可避免,就算将来北伐胜利京师光复,漕运也得以恢复,但是漕运总督衙门是肯定不可能再恢复了,因为事实证明官办的漕运效率事实是太低下了。”

国企不是做不到高效,但是大明的国企显然是做不到,至少现阶段大明的国企与高效俩字是半点都不沾边。

因为漂没实在太狠了。

路振飞脸上掠过一抹黯然之色。

也就是说,他将成为大明最后一任漕运总督。

有一说一,这样的“头衔”实在谈不上光彩。

崇祯又道:“但朕知道,漕运效率低下不是路卿你的错,而且路卿你对于漂没以及官场上迎来送往这等陋习也是深恶痛绝。”

“圣上明鉴。”路振飞道,“臣生平最痛恨之事者二,一曰漂没,二曰人情往来。”

崇祯肃然道:“那么路卿,如果朕给予你机会,你敢跟漂没这样的陋习开战吗?你敢于跟整个腐朽的官僚集团开战吗?”

路振飞闻言霍然抬头,看向崇祯。

金铉的目光也忍不住看向路振飞。

听圣上口气,是要中旨简拔路振飞入阁辅政吗?

看来内阁那几位阁老的所作所为已经深深的刺激到了圣上,以致于圣上不惜跟整个江南官场正面对决也要中旨简拔内阁辅臣。

不过说实话,南京的那几位阁老也确实不像话。

前方正打仗,而且是决定大明生死存亡的决战,身为内阁辅臣,不想着给前线将士提供后勤保障,居然还扯后腿,这哪里还像个内阁辅臣?

圣上还算是脾气好的,还想着用政治规矩对付他们。

换作他金铉,早就带兵杀回南京,将这些人杀个精光。

刑不上大夫,就不适合这些只知党争而不知有国家的蠹虫国贼。

正了正衣冠,路振飞肃然回答道:“承蒙圣上如此厚爱,臣虽百死亦无悔!”

“好,等的就是这句。”崇祯一拍御案说道,“那你就别管漕运总督署那摊,朕现在就下中旨简拔你为刑部尚书,加东阁大学士,预机务。”

金铉瞬间反应过来,圣上这次回京怕是要兴大狱了。

崇祯目光落在金铉的身上,又说道:“金铉,你也随朕回南京吧,朕现在就下中旨简拔你为应天巡抚兼提督操江军务。”

金铉拱手一揖应道:“臣领旨。”

崇祯又说道:“应天巡抚虽一直空缺,但是应天巡抚的一应事务却由底下的佐官所把持并且分肥,而操江提督更是一直由诚意伯刘孔昭所兼任,金卿你若是孤身上任,恐怕是什么事情都难以办成,所以把三千精骑都带上。”

“不过还有许多事,光靠军队也是办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