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161章

作者:寂寞剑客

金声桓有些神情尴尬。

而围观的人却是哈哈大笑。

李香君的笑声显得尤其的清脆。

“这次不算。”金声桓红着脸道,“我得先摸索一下怎么张开这渔网。”

这一句却提醒了崇祯,渔网战士可不是那么好当的,技巧性非常强,甚至于比双剑战士的技巧性还要高。

当下崇祯便说道:“金卿、徐卿,回头你们各挑选一批体格健壮的士卒及士子,让他们抓紧学一下使用渔网,别等到建奴再次发动进攻,我们却不会使用渔网,那岂不是白瞎了李爱卿的这等神奇战法。”

“是。”徐应伟和金声桓应一声。

崇祯又道:“不过现在,你们还是先让自己整明白吧。”

当下徐应伟和金声桓开试第二次尝试,这次金声桓终于将渔网张开,但是甩歪了,徐应伟很轻松就挣脱出来,再次将金声桓斩杀。

“圣上,这样恐怕不行。”李香君忽然说道,“张开网太难了。”

“李卿,你有什么法子能提高张网的成功率?”崇祯一脸期待的问道。

李香君轻嗯一声,说道:“臣有一次横渡长江,曾见过渔家在江上打渔,他们使用的渔网边缘似乎坠有重物。”

“噢对!”崇祯如梦方醒,“渔网还得配上铅坠。”

也就是这些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还有这些来自山陕关中的农家汉子,连渔网都不曾见过,自然不会知道渔网结构。

崇祯又让人找来铅锭绑在渔网边上。

这下金声桓很轻松就把渔网给甩开,直接把徐应伟罩个正着,徐应伟虽然奋力挣扎,却根本挣不脱,而且站都站不稳,因为一迈腿就踩在渔网上被绊倒,这要是在真实的战场,肯定就被捅死,披挂三重甲也照样被捅死。

“漂亮!”崇祯忍不住爆了句口头禅。

这渔网简直就是对付建奴白甲兵利器。

紧接着,又让徐应伟试验过面粉的效果。

面粉的效果就只能说一般,因为不用卸下面甲擦去面粉也能忍住,面粉对视力的影响还是太过微弱,多眨几下眼睛也就恢复如初了。

就在崇祯略有些失望之时,高起潜屁颠屁颠的上了山。

“万岁爷,万岁爷!”高起潜从很远的地方就开始喊叫,唯恐别人不知道他刚刚替皇帝办了一桩差事。

“喊什么。”崇祯没好气道,“差事办成了?”

“办成了。”高起潜伸手抹了下额头的汗珠,又回头一招手说道,“抬上来!”

跟在高起潜身后的两个小太监扛着两口小袋子上了铳台,只见这两个小太监是眼睛鼻涕一起直往下流。

随即一股呛人的辛辣味便在铳台上弥漫开来。

“唔咳咳,这什么味?”嗅觉比较敏锐的李香君赶紧后退了数步。

“李大家,噢不,李将军,这是蕃椒粉的味道,可呛人。”高起潜笑了笑,又忍不住向崇祯邀起了功,“为了把这蕃椒磨成粉,老奴真是眼泪都流干。”

“高伴伴,这次记你一功。”崇祯笑了笑,又从衣袖里取出一锭银子说道,“这几天来你辛苦了,这是赏你的,别嫌少。”

“不嫌少,老奴谢万岁爷赏。”

高起潜激动得跪在地上连连叩头。

心下却是腹诽道,万岁爷你可真抠。

咱家办成了这么大一桩差事,就赏二两银子?打发叫花子呢?瞧不起谁呢?我高起潜是缺这二两银子的人么?

崇祯正要再说话,建奴大营方向突然间响起嗵嗵两声号炮响。

“嗯?这是号炮?”崇祯心头一凛,当即带着一众总兵士子来到一号铳台,站在一号铳台前缘居高临下看去,果然看到建奴大营的辕门已经打开,一队队的建奴步卒,马队还有车营正从辕门内开出来,到营外空地列队。

这是又要进攻了?建奴果然还没死心。

“快。”当下崇祯急声说道,“高伴伴,你赶紧带着人糊纸袋,要用薄的纸,扔出去之后稍微一碰撞就能碎裂的薄纸袋子。”

“糊好纸袋子后,往每只纸袋子装少量面粉及蕃椒粉。”

“噢,千万注意,不要把面粉打湿了,别让面粉糊掉。”

因为蕃椒粉太少,就只能够掺入面粉,不然没装几袋就用完。

崇祯又把目光转向夏完淳:“夏完淳,带人最后检查一遍红夷大炮。”

“是。”夏完淳答应一声,当即带着一队差不多年龄的勤王士子开始挨个的检查红夷大炮的炮位。

此时,架设在云龙山上的红夷大炮已经增加到了十门。

当建奴也发现云龙山是整个徐州防线的薄弱点,那么加强云龙山的防御火力也就成了必然的结果,崇祯一口气将所有红夷大炮都搬到山上。

可惜,徐州防线总共也只有十门红夷大炮,没有更多。

所以崇祯对上次的河南之战还是有些耿耿于怀,孔有德、耿仲明的一万多八旗汉军便宜李自成这反贼就算了,关键是那180多门红夷大炮太可惜了。

要是缴获了那180多门红夷大炮并且运来徐州,那还怕建奴个鸟。

不过也有好消息,那就是南京的大明兵工厂已经在试制红夷大炮,而且是按照澳门卜加劳炮厂的工艺来生产,也就是说即将要实现标准化。

再看对面的建奴,已经开始把红夷大炮推出来。

场面是真的很大,一溜的红夷大炮在大约一千步左右的距离排开,相邻两门红夷大炮之间的间隔大约为一丈,炮兵阵地的总长度超过两里。

【注:明代一里=150丈=480米】

从这个长度判断,至少有300门以上红夷大炮。

金声桓沉声说道:“圣上,看来建奴这次是要拿红夷大炮强攻了。”

“意料之中的事。”崇祯哂然一笑又道,“不过,建奴很快就会发现这是徒劳,要想破解徐州防线,还是得拿人命来填。”

棱堡,就是专门为了反加农炮而设计的。

因为自从加农炮出现之后,欧洲传统的高墙薄壁城堡就变得不堪一击,为了加强城堡的防御,在城堡外围修建棱堡的战法应运而生。

棱堡由于低矮内倾且极厚的墙体,可以轻松抵御加农炮的炮击。

而且在棱堡的壕沟外通常有护坡,护坡的高度通常与堡墙持平甚至高过堡墙,这就使得加农炮想要打击棱堡的墙体都很困难。

因为必须得先把棱堡外的护坡给清理掉,清出加农炮的射击界面才行。

但在此过程中就要承受棱堡火力的覆盖,所以进攻方通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并付出大量人员伤亡才能够摧毁一个棱堡。

以当时欧洲那些小国家的人力资源,棱堡战术基本就是无解的。

结合目前的徐战大战,建奴的人力资源相比欧洲国家也是强不到哪去,所以别说推平徐州城外的十二重六百多个铳台,就是最外围的两重铳台也够他们喝一壶的。

即便是最保守估计,每个铳台至少能带走建奴一千到两千个包衣奴才。

所以崇祯倒要看看,建奴的承受极限有多大?能忍受多少包衣的伤亡?

八旗汉军将红夷大炮架设好了之后,便开始在汉军将领的指挥下逐次发炮。

那个场面属实惊人,三百多门大炮依次发炮,炮口逐次向外喷出一团团的烈焰,随之而来的便是巨大的轰鸣声。

距离最近的几个铳台估计都能感到地面震动。

崇祯调整好望远镜的视线,只见建奴红夷大炮发射的炮弹大多落在了最外围第一重铳台的护坡上,腾出一片片的黑土。

也有少量炮弹落在后方的铳台之中。

不过没有人员伤亡,明军此时都躲在地堡里。

所以,别看建奴红夷大炮打得热闹,其实杀伤效果为零。

这样的炮击,就算建奴打光所有火药及铅弹,也是摧毁不掉最外围那道护坡。

“蚍蜉撼树。”崇祯终于放下心来,放下望远镜笑着说道,“就让建奴浪费他们的火药和铅弹好了,我们还是抓紧做好准备工作。”

“是。”诸将士子皆应诺。

第二百零七章 不可心慈手软

多铎和罗洛浑等八旗贵族很快也发现了不对。

“豫亲王,不对啊。”罗洛浑说道,“红衣大炮好像真的打不着明军铳台?”

之前听拜音图和鳌拜说红衣大炮打不着明军修建的铳台,他们还不相信,心说明军的铳台只要是修建在地面上,还能打不着它?

可现在铁一般的事实就摆在他们面前,由不得他们不信。

“去。”多铎便一鞭子抽在范承谟身上,骂道,“把智顺王给本王请过来。”

“嗻!”范承谟打个千,一溜小跑去了,不一会又带着尚可喜快步走过来。

孔有德、耿仲明当了大顺军的俘虏之后,尚可喜就成了清廷的炮兵总教习,现在所有炮兵都归他管。

多铎道:“智顺王,红衣大炮怎么回事啊?”

尚可喜无奈的说道:“豫亲王,想必你们也都看见了,护坡挡住了红衣大炮射界,所以得先把明军铳台前的护坡清理掉,不然打再多炮也没用。”

“这样?”多铎皱眉沉思片刻,又吩咐范承谟道,“狗奴才,你现在就去把镶白旗的包衣组织起来,带上工具把护坡挖掉!”

“嗻!”范承谟答应一声,麻溜的离开了。

对范承谟这个狗奴才来说,只要不呆在多铎跟前比什么都好。

多铎又招手示意镶蓝旗汉军固山额真李国翰过来,然后说道:“李国翰,你带上三千汉军及两百辆偏厢车,负责保护刨土的包衣奴才。”

多铎不在乎包衣奴才死活,但是在乎时间和胜负。

为了尽快拿下徐州并且活捉崇祯,还是保护一下这些狗奴才。

而且镶白旗的包衣要是死得太多,难免会影响到今年的春耕,也不好。

于是,在三千镶蓝旗汉军以及两百辆偏厢车的掩护下,范承谟带领着镶白旗的五千多个包衣奴才来到了最外围的那道护坡前。

随即就挥动铲子锄头,开挖护坡。

但是好景不长,明军铳台的虎蹲炮很快就发起了炮击。

从最外围的护坡到十二重铳台的距离仅只有五六十步,到第十重铳台的距离也只有不到四百步远,所以三重铳台的虎蹲炮都能打到挖坡护的包衣。

范承谟等五千多个包衣的作业面宽度大概在一里左右。

所以,至少有15个以上铳台的30门虎蹲炮能打着他们。

平均每门虎蹲炮装填100枚5钱重铅子加一颗30两重的合口石弹,所以伴随着明军每一次发炮,便有3000颗铅子以及30颗合口弹落在包衣的作业面。

这些包衣可没有甲胄,就连最廉价的棉甲也没有,就只穿了件夹衣。

所以,伴随着明军的每一次炮击,至少有上百个包衣受伤甚至毙命,被30两重合口弹击中的包衣往往当场毙命。

这还是因为明军炮兵素养不够高。

要不然镶白旗包衣的伤亡还要多。

但既便这样,这些包衣也是受不住。

不过范承谟这个狗奴才继承了他老子范文程的智商,很有点小聪明。

看到一个接一个包衣接连受伤甚至毙命,范承谟一急便想到一个主意。

“喂,大明的将爷们。”范承谟躲在偏厢车后面冲对面铳台高声喊道,“我们都是辽西的汉民百姓,我们是被迫的,实在是没得办法。”

“我们要是不来这里,建奴就要杀了我们妻儿。”

“还望你们看在同一个祖宗的份上,不要打我们喽。”

别说,还真的有效果,范承谟喊了几嗓子之后,对面铳台就停止炮击。

对面的明军主要还是怕崇祯。

因为崇祯现在是真体恤百姓,万一对面真是辽民,杀了岂不是就要触怒圣上?所以还是先缓缓再说。

其他的包衣一看有效,便也纷纷跟着高喊起来,然后很快,对面铳台上的明军就纷纷停止了炮击,炮声沉寂下来。

只剩下建奴挖土的声音。

范承谟们挖得更加勤快。

……

明军的变故很快引起了多铎等八旗贵族的注意。

“怎么回事?”多铎有些错愕的问,“对面铳台上的明军怎么不打了?该不会是火药和铅子都打光了吧?”

“应该不会。”何洛会道,“这才打了多长时间。”

刚刚当上小旗主的固尔玛珲便说道:“我去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