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16章

作者:寂寞剑客

王家彦刚说完,孟兆祥、吴麟征等文官便纷纷附议。

卫时春、张庆臻这两个勋贵稍一犹豫后也表示附议。

跟着崇祯突围出来的十几个勋贵官员,只有金铉、巩永固没有吱声。

崇祯的脸色便彻底垮下来,果然,一直打胜仗的时候你好我好大家好,可是局面稍有受挫,勋贵官员们立刻就反弹了。

你崇祯不行,你不能瞎指挥。

咱们得回去,回到正轨上去,不能瞎搞!

都说人心似水,这世界上最难驾驭的果然还是人心。

要想让这些勋贵官员乖乖听话,使唤他们如臂使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或许永远都不可能做到如臂使指。

有句老话是怎么说的?

清官做起坏事来比贪官更可怕。

同样道理,不畏皇权的忠臣比奸臣更难以降服。

但是现在,他们需要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十个人十张嘴是不行的,必须得给这些家伙上一堂课,先把思想给统一起来。

也就是说,他“崇祯”必须建立起绝对的权威。

而且必须得是那种群臣发自内心的敬畏的权威。

就好比淮西勋贵对朱远璋,就好比靖难功臣对朱棣。

当下崇祯目光转向金铉,问道:“金卿,你为何不说话?”

金铉说道:“臣所以不说话,是因为不敢苟同右司马适才所言,臣以为以主力护卫圣上突围或有一线生机,若是兵分两路而且仅以少量精骑护卫圣下突围,则不啻于羊入虎口,果如此,则圣上危矣,我大明危矣!”

“住口!”王家彦勃然大怒道。

“你一个从五品卑官,懂什么?”

金铉却也不怂,说道:“下官官位虽卑微,但是兵法多少还是读过几本,知道战兵有主从之别,战场有主客之分,还知道蒙古骑兵作战时有大量散布夜不收的习惯,右司马该不会以为圣上之行藏能骗过蒙古人的夜不收吧?”

“发现又如何?”卫时春说道,“杀了便是。”

“那么宣城伯你去杀?”金铉对勋贵就没那么客气。

“你?”卫时春顿时语塞,他早已经没了祖先的勇烈。

总之一句话,大明朝的勋贵群体已经彻底的烂掉。

至于文官么,整体上也烂了,但还是有几颗种子。

王家彦却怫然说道:“无论如何此时突围尚有一线生机,待蒙古大军至,则这里的所有人就必死无疑!”

这下金铉也沉默了。

因为王家彦说的也的确是事实。

等到蒙古大军杀到,他们真就十死无生。

金铉虽然反对突围,觉得突围必然失败,但是对于崇祯把他们从燕山带到这一兵家绝地的做法也是很有意见。

其实在燕山就挺好。

干吗非要深入草原?

现在走投无路了吧?

崇祯似乎看出了金铉心中所想,问道:“金卿,你是不是觉得突围不可能成功,我们已经走投无路十死无生?”

“难道不是吗?”金铉哼声说道。

“当然不是。”崇祯道,“突围的机会还是有的。”

王家彦闻言大喜道:“这么说,圣上已经同意突围?”

“王卿你也别高兴得太早。”崇祯道,“朕是同意突围,但却不是你刚才说的那个突围法,你的那个法子只能是送死!”

王家彦皱眉不悦道:“那应该怎么突围?”

崇祯轻哼一声道:“刚才李岩来劝降,表面上是劝降,其实是在吓唬你我君臣,想要迫使你我君臣趁夜突围。”

王家彦道:“这点臣也看出来了,但是我们不得不突围。”

崇祯道:“不出意外的话,天黑之后流贼骑兵和蒙古骑兵都会涉水过河,在对岸的东北方向及东南方向设伏,李岩和蒙古人都在赌朕会率少量精骑从他们那边潜逃,而作为疑兵的明军主力则会从另一方向突围。”

“但是朕,偏不如他们所愿。”

停顿了下,崇祯又道:“朕偏不过河!”

“咦?从正面突围?”金铉和王家彦的眼睛瞬间亮起来。

孟兆祥、吴麟征等文官还有巩永固等勋贵却还是一脸懵。

顿了顿,崇祯又说道:“传旨,让伙夫抓紧时间造好饭,全军饱餐一顿再美美的睡一觉,待夜半子时从正面突围!”

……

酉时刚过,天色就逐渐的黑下来。

这个时候,拱兔部的骑兵早已经饱餐一顿并且做好了准备。

但是孛日贴赤那并没有急着过河,而是一直等到了戌时末(晚上9点)。

估摸着时间已经差不多,孛日贴赤那才把海日古叫到跟前,叮嘱道:“海日古,我给你留下三百勇士,你可要看好我们的家,别让大顺军烧了我们的粮草辎重。”

孛日贴赤那不担心河湾里的明军,担心的是西北边的那两千大顺军。

“放心吧,头人。”海日古拍着胸脯说道,“你只管带着儿郎们过河。”

孛日贴赤那又叮嘱了海日古几句,才点起1500余骑借着夜幕的掩护,从下游悄然渡过超过一米五深的白河来到东岸。

整个过程没有发出任何声响。

马衔枚,人衔草,马蹄都裹了布。

过了河,拱兔部的骑兵穿衣披甲,又将战马摁倒在地上,然后开始安静等待,等待着河湾的那千余明军前来自投罗网。

时间在枯燥的等待中缓慢的流逝,终于到亥时。

孛日贴赤那从及膝深的牧草丛中跷首往北张望,却看见河湾上的明军营地中的几十堆篝火仍旧亮着,明军似乎没有任何动静?

孛日贴赤那的眉头便一下子蹙紧。

这情形,看着有些不太对啊。

第二十一章 草原雄鹰

另一头,李岩也发现情况有些不对。

难道是撒出去的夜不收遭到了突袭?但是李岩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夜不收就是游荡在战场边缘的幽灵,互相之间间隔很大却又保持联络,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做到无声无息灭对方的夜不收而不被发现。

何况他们大顺军的夜不收全都是精锐老卒,骑射精湛而且警惕性极高。

这次跟着李岩一起来的李牟也问道:“兄长,明军怎么还没动静?崇祯老儿该不会是不打算突围吧?”

“不会。”李岩说道,“明军今晚一定会突围。”

李牟道:“那就怪了,崇祯老儿在磨蹭什么啊?”

顿了顿,李牟忽发奇想又道:“兄长,明军该不会从正面突围吧?”

“这不可能。”李岩嗤的笑道,“正面有我们大顺军以及拱兔部落的四千骑兵,借崇祯两个胆子他也……”

说到这,李岩的声音嘎然而止。

李牟便问道:“兄长,他也什么?”

李岩却霍然起身道:“不好,回去!”

“啥?回去?”李牟茫然的跟着起身。

好好的怎么又回去?不抓崇祯老儿了?

……

一千多明军早已经在黑暗中排好队列。

身后营地内的几十堆篝火是故意点的,目的是为了若隐若现的照亮营地内的那一百多顶毡包帐篷,营造出明军仍还在酣睡的假象。

但其实明军早已在护墙后的阴影中集结。

护墙后面一片漆黑,千余人马鸦雀无声。

借着篝火透过来的微光,只能看到模糊轮廓。

崇祯回过头低声问道:“王大伴,准备好了吗?”

突围第一要务就是填平一段壕沟,这件事情由王承恩负责,老太监带着百余个太监已经连夜装满上百个麻包的泥土。

呆会太监们就要把麻包扔进壕沟,填出一条通道。

再然后明军就能够踩着这条通道,发起突围之战。

得到王承恩肯定的回答,崇祯欣然点头道:“那就开始吧。”

“老奴遵旨。”王承恩答应一声,再回过头一招手,身后等候多时的小太监们便纷纷抬起一口口的麻包扔进护墙外的壕沟内。

为了减小噪音,太监们动作很小。

但是填土的速度却很快,不片刻,通道便已经填好。

崇祯便拉下兜鏊面甲,然后一个腾身就上了马背。

两侧的官员勋贵以及明军将士见状便纷纷跟着上马,整个过程中没有战马嘶叫,只有一阵阵低沉的响鼻声,战马已经衔了枚。

“锃……”金属磨擦的清吟声中,崇祯缓缓拔刀。

然而,就在崇祯准备举刀之时,动作却突然停顿,脸上表情也僵住。

只见前方漆黑的夜幕下,毫无征兆的跳出一点火光,这点微弱的火光却犹如一柄大锤重重砸在崇祯心脏。

因为这绝不是一点火光!

这应该是……一支军队!

果然,这点火光很快幻化成一片!

“这……”王家彦等官员勋戚也愣在那里。

……

李岩也是一下愣在那里。

李牟也错愕的道:“兄长,这是李友将军或谷可成将军的援军到了吗?”

“不是。”李岩断然摇头,“我们的信使下午才刚派出,所以李友将军和谷可成将军的援军不可能那么快赶到!”

李牟道:“这么说是蒙古人?”

李岩道:“也不可能,道理是一样的。”

“那会是谁家的援军?”李牟道,“难道是明军?”

“先不管他!”李岩沉声道,“我们赶紧返回西岸!”

现在李岩不光是担心崇祯会跑掉,更担心西岸营地的安全,他只给李年留了五百人,万一来的真是明军,那么在两路明军的两面夹击之下,李年的区区五百人肯定是顶不住的,那么留在营地内的辎重可就全完了。

而没了辎重,他们在察哈尔草原将会寸步难行。

所以得尽快返回西岸,保住营地内的粮草辎重。

李岩一声令下,原本平躺在牧草丛中的战马便纷纷站起身。

紧接着,一支支的火把便亮起来,顷刻间将白河东岸照得亮如白昼。

几乎是在大顺军打起火把的同时,东南角也就是白河下游的方向也亮起数百支火把,却是拱兔部的伏兵也沉不住气主动现身。

李岩却是连看都没有看。

他早猜到拱兔部在那。

……

李岩没把拱兔部的伏兵放在心上,

大明的官员勋贵却是脸都吓白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