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122章

作者:寂寞剑客

多尔衮神情稍缓,忽然又说道:“今晚留着门。”

说完,多尔衮便头也不回走了,大玉儿脸上却涌起一抹淡淡的红晕。

六岁的顺治看看已经走到乾清宫门外的多尔衮,再看看自己的额娘,忽然感到一种强烈的不舒服。

……

侯方域也感到一等强烈的不爽。

找了快有两个月,终于在山阳城找到了李香君。

此时的李香君正在戏台上唱戏,不过听戏的却不再是媚香楼的贵宾,而是运河码头上的贩夫走卒,还有运军。

戏文已经唱到最后的高潮阶段。

在李香君扮演的“秦良玉”的激励之下,七千关宁铁骑知耻而后勇,终于跟着秦良玉向建奴发起了猛烈进攻,并成功的击退了建奴。

看着扮演建奴的八个“兵”“勇”在戏台上被秦良玉打得狼奔豕突,戏台下的贩夫走卒和运军顿时轰然叫好。

当李香君在戏台上做了个劈叉,

这些贩夫走卒和运军更是快要当场疯掉。

侯方域的一张俊脸却黑成锅底,李香君这空灵优美的唱腔,这婀娜妖娆的身段,还有那娇喘喘水一般的柔情,曾经只属于他一个人,眼前这些肮脏低贱的贩夫走卒和运军,竟也敢觊觎他侯公子的禁脔?此实不可忍!

侯方域当即怒了,拨开贩夫走卒冲上台。

“欸欸,你谁啊?”被拨开的贩夫走卒纷纷大怒。

但是看清楚拨开他们的是个身穿襕衫的士子便又生生忍住。

不片刻,侯方域就已经挤到了戏台之下,正要继续往上冲,一个身穿蟒袍的太监忽然挡在他的跟前。

“侯公子?”

太监阴阴一笑着说道。

“卢公公?”侯方域吃了一惊。

面对贩夫走卒和运军,侯方域敢于摆谱。

但是面对卢九德,侯方域却真不敢造次。

虽说这阉竖貌似不得崇祯宠信,可不管怎么样都是大太监,不是他这个没有官身的小小士子所能抗衡。

卢九德道:“不知侯公子到此有何贵干哪?”

“小生找李香君。”侯方域指了一下李香君。

“想找李大家呀?”卢九德阴阴一笑又说道,“那可不巧,满山阳城想要见李大家的人可是多了去了,侯公子你且等着吧。”

“我见她还要等?”侯方域大怒,“这个贱人!”

“你骂谁贱人呢?”卢九德的一张脸也板下来,尖声喝道,“掌嘴!”

当即便有两个膀大腰圆的小太监从卢九德身后冲上前,一下就把侯方域架住,随即又有第三个小太监冲上前,照着侯方域脸上就是啪啪的两巴掌。

打完两巴掌之后,那小太监又一脚将侯方域踹倒在地。

侯方域瞬间懵掉,他怎么也想不到竟然会有这等遭遇。

有些失魂落魄的爬起身,却发现李香君已经唱完一场,回到后台再也看不见,而台下的贩夫走卒和运军却仍还在疯了似的叫好。

遭此羞辱之后,侯方域就再不敢造次。

因为他也看出来了,卢九德就是负责保护这戏班子的。

这倒也是,整个戏班子里这么多女子,还有像李香君这样一等一的绝色佳人,要是没人保护那还得了?分分钟被各地缙绅给掳走。

但是侯方域也不甘心就此灰溜溜的离开。

于是侯方域找了个僻静角落,坐下来看戏。

接下来要唱的第二场戏,曲名叫开原十日。

刚开始时,侯方域还看不明白开原十日是个什么意思?

随即一个“丑”角踏上戏台,唱出第一句“吾以七大恨告天”唱词,侯方域就瞬间反应过来,唱的是后金老汗奴尔哈赤。

旁边一个运军问道:“秀才公,这唱的是啥?”

“唱的是奴尔哈赤。”侯方域道,“后金老汗。”

“原来唱的奴尔哈赤这个老猪狗。”运军骂道,“听说这老猪狗在辽东杀了咱们好几百万汉民,不知道是真是假?”

侯方域这次没有理会那个运军,开始专心听戏。

戏文里边,奴尔哈赤率领后金大军向开原城发起猛攻,一番大战后,后金大军成功攻入开原,随即对开原城内的汉人百姓展开血腥的屠杀。

当台上的奴尔哈赤唱出那句“十日之内不封刀”,戏台下的贩夫走卒和运军便一下子被激怒,纷纷对着台上的奴尔哈赤跳脚大骂,群情激愤。

然而这才只是开始,当戏台上的“汉人百姓”一个个遭到血腥屠杀,甚至连襁褓中的婴儿也被建奴的兵勇用长矛挑起空中时,贩夫走卒和那些运军便彻底暴走,当即烂菜叶、臭鸡蛋还有狗屎什么的便雨点般砸向台上。

第一百五十八章 乡勇

甚至有个走卒搬了张板凳冲到戏台上,追打建奴兵勇。

看到正在屠杀“汉人百姓”的建奴兵勇被走卒拿板凳打得屁滚尿流,台下的贩夫走卒和运军纷纷拍手称快,一边高喊着杀虏杀虏。

看到了这一幕,侯方域心下暗暗吃惊。

到底是读书人,侯方域已经看出其的厉害处。

崇祯这是要拿这种方式激起江南百姓的仇视建奴之心!

戏台上的这场戏已经是唱不下去,一个身穿绿袍的官员却登上戏台。

看到这个绿袍官员,侯方域的脸色瞬间变得格外难堪,这是阮大铖,当年在南京像狗一样被他们踩脚下的阉党。

可现如今,这狗官却又抖起来了。

这个世道,真是越发的没有天理。

侯方域恨恨的想道,这样的大明还不如亡了。

“乡党们,乡党们!”阮大铖用官话在戏台上高声喊道,“请听我说,建奴在辽东屠杀我汉民两百余万,打进京师之后又屠杀了京师百姓将近两百万,现在他们马上又要南下,要来攻打我们南直,你们说,我们怎么办?”

“怎么办?”台下的贩夫走卒运军被问住。

以前从来没人问过他们这个问题,怎么办?

还是刚才拿板凳打人的那个走卒,怒吼道:“还能怎么办,跟建奴拼了!就算死,也不能让建奴祸害俺家妹子还有俺家闺女!”

“对,跟建奴拼了!”贩夫走卒们如梦方醒。

“那你们还等什么?”阮大铖道,“还不赶紧去应募乡勇!”

“对,去应募乡勇!”台下的贩夫走卒轰然回应,“当兵去,就是拼着这条命不要,也不能让建奴打进咱们淮安!”

……

此时,水师的一艘鸟船缓缓靠岸。

立于船头的阎应元、冒襄对着其他士子作揖道:“诸位同仁,我们俩先走一步了,等打完这一仗,有时间再聚。”

“阎兄,还有冒兄,就此别过。”

船上的十几个士子跟着长揖到地。

见过礼,阎应元和冒襄便背起行囊,踩着舷梯下了船。

很快,鸟船就载着十几个士子去了下一站,埠头上便只剩下了阎应元和冒襄两个,两人相视一笑,转身上了岸。

冒襄一边走一边说:“阎兄,你参加士子营之前就曾在江阴当过典史,还曾经有过与海寇交战的经历,所以这次就要多多仰仗你。”

“言重了。”阎应元摆手说,“冒兄你乃是世家出身,人面广,就连漕运总督路部堂也是你老师的故交,淮安知府更是你同门师兄,所以多多仰仗你才是。”

阎应元的谦虚让冒襄听了十分的受用,又笑着说道:“阎兄就别谦虚了,总之我就是来给你打下手的,临离开徐州前圣上也说了,阎兄你为主,我为辅。”

阎应元摆摆手说道:“哪有什么主与辅,有事我们俩商量着来。”

正说话间,冒襄忽然间愣住,阎应元顺着冒襄的目光往前看去,便看到一个有些落魄的士子踯躅而行,看着竟有些面熟。

“朝宗兄?”冒襄上前一步拱手作揖道。

冒襄一喊,阎应元就也想起来了,这不是侯方域么?

当初还在南京之时,侯方域何等的风光,怎么成了这副鬼样子?

“辟疆兄?”见到冒襄,侯方域也是又惊又喜,对揖之后抓着冒襄胳膊问道,“辟疆兄你怎么在这里?你不是进了士子营么?”

冒襄笑笑,绝口不提士子营的事,问道:“朝宗兄你怎么也在这?”

“别提了。”侯方域长叹了一口气,又问冒襄道,“辟疆兄,能否借我些盘缠?我身上已经一文不名了。”

“银钱乃是小事。”冒襄笑了笑说,“不过眼下我还得去府衙办事。”

停顿了下,又道:“不如朝宗兄将下榻之处相告,回头我再寻过去。”

“也可以,我就寄居在水门街的河南会馆。”侯方域连忙道,“辟疆兄你可一定要来,一定要来啊,一定要来。”

“好好好,小弟一定去。”

冒襄连声答应着,侯方域这才依依不舍的辞别走了。

阎应元收回目光,问道:“侯公子怎么落魄成这样?侯家不是归德府世家么?他父亲好像还当过户部尚书吧?”

户部尚书可是管着整个大明的钱粮。

冒襄轻嗯一声说:“他父亲侯恂曾经当过户部尚书,祖父侯执蒲是太常寺卿,侯家是真正的官宦世家,名门。”

阎应元道:“这样的世家公子,怎么沦落到盘缠都要找人借?”

“谁知道。”冒襄摇摇头说道,“或许是家中遭了什么变故吧。”

两个人说话之间,已经来到了淮安府衙的八字墙前,却被眼前景象吓了一跳,只见府衙外的空地上全都是人,少说几百个!

……

“俺要应募乡勇!”

“记上俺的名字,俺叫周文山!”

“俺也要杀建奴,把俺的名字也给写上!”

数以百计的贩夫走卒还有农民突然向着淮安府衙外的乡勇募兵处汹涌而来,正好出来巡视的淮安知府范中杰也是吓了一跳。

范中杰险些就派人向漕运总督衙门求援。

直到听清楚这些人是要应募乡勇,才松了口气。

“别挤,不要挤!”范中杰当即亲自维持起秩序,“到后面排队,一个个来!”

几百个贩夫走卒还有农民便立刻排成了一个长队,依次上前登记姓名并领取写有自己名字的身份牌,其实就是一块小小的木牌。

立功了,就记在这块身份牌的背面。

阵亡了,就把木牌连同抚恤金交给家人。

不用说,这又是崇祯带给明军的一项变革。

看到负责登记的吏员手慢不说,字还写得不好看,范中杰便上前一呶嘴说:“起开,本官亲自登记。”

吏员赶紧起身让开。

范中杰坐下提起笔,抬头问第一个走卒道:“姓名?”

那个走卒昂然答道:“俺叫周文山,是盐城县的盐民。”

“你是盐城的盐民?”范中杰冷哼一声道,“私盐贩子吧?”

周文山闻言吃了一惊,下意识的就要逃跑,却已经太迟了。

四个衙役早就已经抢上前来,一下就堵住了周文山的去路。

然而让周文山没有想到的是,范中杰却提笔在一块木牌上沙沙沙的写下周文山以及盐城字样,又伸手将木牌递给周文山。

周文山有些错愕的接过木牌。

“这块木牌你须仔细收好了,且不可遗失。”

范中杰一正脸色说道:“周文山,难得你也有一等忠君报国之心,所以过往你贩卖私盐的劣迹本府就不再追究了,但今后须老实当兵,多杀建奴,为国建功!”

“是是是,多谢府尊!”周文山连连点头道,“小人一定舍出命去跟建奴拼,建奴在辽东和京师杀了咱们那么多人,还想跑南直来杀人,这哪行?”

“快些去兵营点卯吧。”范中杰提笔又喝道,“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