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医生,别怂! 第384章

作者:手握寸关尺

那些新药的开发,新技术的研究,现代医学的作用只会越来越大。

尹翠兰今天来,并非主要是接父亲的。

而是正好配合欣科医药公司进行一次课题,尹翠兰博士是在海外读的,当时她的导师经常带她参加医药公司的研究和发布工作。

所以,这一次欣科医药公司的邀请,她也来参加了。

毕竟单靠学校和国家的经费,一个医生是很难做出成果的,只有依靠资本,靠资本的推动,实验才会更加容易。

尹翠兰原本很高的姿态来到了这里。

就如同省里面的大夫到了县里面一样,高高在上。

但是……

却被一个小中医给说的哑口无声。

这让尹翠兰十分窝火。

被父亲拉着离开医院以后,依然有些不顺心。

而此时……

伴随两人的离开,办公室依然没有人说话。

大家都在沉默思考陈南的那几个问题。

而张学海看着陈南,若有所思。

见过陈南两次,每一次,对方总能给张学海带来新的惊喜。

他对于中医的理解,十分独特。

这一切是建立在对中医基础之上的。

高屋建瓴的前提,是要有很扎实的基础。

而显然,这个小博士,有点班门弄斧了。

两人根本不是在一个层次上对话。

想赢,根本不可能!

一时间,张学海对于陈南越发感兴趣了。

甚至,他已经开始琢磨一个问题了……

要不要邀请陈南来学校任职呢?

当然,这个任职绝对不是全职,而是一个外聘教授、讲座讲授的待遇。

刚才陈南所说的,其实是一个敏感的问题。

中医,和西医,现在虽然看起来走在两条截然不同的路上。

虽然看起来,国家依然在鼓励中医,在希望中医发展。

但是!

中医发展的前提,绝对不是靠鼓励就能起来的。

中医,是一门学科,或者说是一门科学,一门有价值有能力,也能发扬光大的学科!

但是,中医的短板就在于培养上面。

张家为什么当时是第一个站出来要配合国家发展中医药事业,建立中医学堂的?

因为张家是有一条祖训的:

“精益求精,传承致远”

张家几百年来,一直是晋省几个这中医世家里面最活跃的。

他们早年开设门诊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广收学徒了。

张家老祖宗,1942年的时候,死在了美国纽约。

那个时候出国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张慕贤老爷子为了传播中医针灸,带着28个后辈、弟子、学徒去美国开设中医馆,发展针灸……

当时在纽约唐人街留下了一个小外号,叫做张华佗。

说的便是张慕贤的功劳!

死在了一个黑枪下。

但是!

这没有泯灭张家的火,反而加速了。

1951年,张家响应国家号召,自己卖掉祖宅和产业,捐掉祖传配方,配合国家修建了晋省第一个中医学校。

当时,叫做中医学堂。

后来学堂发展,并入了医学院里,独立成了中医学校,再后来是中医学院,在1980年的时候,和政府联合购置土地,从医学院分离出来,成了晋省第一所中医药大学,取名为晋省中医学院,到了2016年的时候,才正式更名为晋省中医药大学。

这些年来,张家一直在做一件事,弘扬中医,传承致远,精益求精。

屠老先生在九几年的时候,青蒿素在国际上声名显赫,典型了他们这一批人,然后张家开始派人学习现代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

只要能让中医发展,怎么发展快,就怎么做。

可以说,张家的这些人是晋省中医现代化研究最快的人了,他们申报课题的能力,领先了很多人。

但是,即便如此……

似乎中医依然不温不火。

张家相信,不是中医不行了,而是中医人不行了。

他们要给那些学习中医的孩子们走出一条路来,让他们看看中医怎么发展。

中医,已经在夹缝中生存了。

可是……刚才陈南轻描淡写的一番话,让郑学海意识到了一件事儿。

改变中医的现状,不仅仅是自己做的这些……

首先!

要做的便是改变人们的观念。

还有,要改变中医人的观念,要增强文化自信。

一时间,张学海越看陈南,越是欣赏。

他忍不住对着张培元说了句:“这个小陈,真的不错!”

“张院长,你捡到宝了!”

张培元呵呵一笑,脸上有光。

而何成林却有些不服气,哪儿好了?我怎么没看出来……

没错,何成林全程都在看赵建勇,他发现现在这个没有尊严的赵建勇就是陈南的舔狗!

没有下限!

对于张学海的称赞,他附和的笑了笑,但是……心里还是有些疑惑……难道中医真的能治疗糖尿病?

不过,萌生这个想法之后,他赶紧摇了摇头。

他本身就有糖尿病,而且是遗传,他觉得自己有病,肯定是要找西医的。

毕竟,源城市人民医院本身就是西医院,大多数认可的还是西医。

……

陈南刚才的一番话,被张绍庭原原本本的发到了群里面。

张绍庭没有去看群消息,而是转身离开了病房。

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留下来的必要了。

比?

比什么比?

刚才那一番话的含金量有多少?

他心里能没有一点数?

能让一个糖尿病患者停了胰岛素的情况下,单纯使用中药,在改善疾病的时候,顺便的就把血糖降低了,这是什么水平?

他做不到,自己老爹也做不到!

而且,最关键的是那一份让患者停了胰岛素的自信,绝非偶然,而是对于药物对于疾病的清楚认知。

糖尿病,中医名为消渴,分为上消、中消、下消,这些东西大家都懂,甚至在两千年请的汉朝就已经有了一些治疗方案,但是……现如今,有几个医生能做到让患者停了胰岛素服药?

大家都不敢,因为他们对自己开的药物没有足够的自信,对于患者的身体和情况没有足够的认识和把握,拿捏不稳,你停个毛线?

这他妈就是实力!

而且……陈南刚才的那一番话,很形象,也很正面。

现代医学的发展带来的很多药物是有好处的,但是……只是被片面的利用了而已。

科学没有错,现代医学也没有错,这些对于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错的,是有些人罢了。

陈南刚才的理解,对于张绍庭感慨颇深!

甚至,已经深刻到了让他有些动摇的地步。

他动摇的不是中医,而是动摇了自己的职业方向。

甚至于,他此时对于自己坚持的事业,都发生了动摇,自己做的对吗?

自己所做的工作,所从事的行业,真的能拯救中医吗?

年近三十岁,正处于人生事业转折点的张绍庭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乘着电梯,朝着楼下走去。

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让张绍庭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年轻有为,同行眼中的佼佼者,同辈之中羡慕的对象,要能力有能力,要人脉有人脉,要关系有关系。

他现在30岁已经是晋省中医药大学的副教授了!

他的未来,家族已经帮他铺好了路,三十岁的年纪,参加了三个国自然基金项目的课题,获得两个省级自然科学奖,一个三等,一个二等,发表了十五篇核心期刊,其中还包括六篇有影响力的sci文章,影响因子已经高达11.9分!

这就是世家的能量,这也是张绍庭引以为傲的骄傲和自尊。

这些都是他的功勋章!

但是……

在他刚才看见陈南的这一刻,他忽然发现,这些东西……无非只是自娱自乐的小把戏而已。

他做的再好,又能如何?

能够左右中医的发展?

还是能够走到足以影响政策的一步?

都不能!

他最牛也就做到大伯这个地步,成为晋省中医药大学的校长,成为坐镇一方的大佬。

但是!

这是他的梦想吗?

当然不是!

陈南给了自己一个新的方向。

此时,群里面众人都看完了陈南的那一番话。

孙沐深吸一口气,忽然有些茫然,或者说是……自惭形秽。

一直以来,他的梦想是成为国医大师,光宗耀祖,成为一个很厉害的医生。

但是……

他却从陈南的身上,看到了一种使命感,一种肩负中医,持重笃行的态度!

上一篇:从亮剑开始搞军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