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亮剑开始搞军工 第92章

作者:歪打不留一

好吧,随着队伍越走越近,终于有眼神好的看到了自家的子侄,终于叫出了口。于是,原本宁静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就散开了。原本聚在一起的百姓,就跟离了卷的鸡鸭一样向着队伍这边涌了过来。

没错,队伍很整齐,荷枪实弹的很吓人!可是自家的二哥就在里面,好些天没见到哥哥的小丫丫哪还顾得上害怕?当然,还有那些当娘的,当奶奶的,或者当媳妇的,见到自家亲人了,还顾得上赶集?

“这是怎么个情况?百姓们不害怕当兵的了?怎么笑脸相迎?八路军的群众基础工作这么好的么?”胡长义跟赵奉年他们心里想着。

“宝林吗?宝林,真是我家宝林,孩儿啊,你们这是回村了?”有个老奶奶拄着拐棍,看着自家的孙子问道。

“二哥,二哥,抱抱……”一个小女孩儿,穿着花棉袄,头上扎着小揪揪,挣脱了大人的怀抱,直接扑到钱大勇的小腿上,祈求抱一下……

战士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说话。别看加入队伍不久,可是都参加过战斗,手上都沾上血了,纪律上自然也是严格了起来。现在是在行军,不能随意跟别人说话。

“全体都有……”邢德正大声一喊,百姓们自然紧张的的远离了队伍,小女孩都被大人给抱在了怀里。

“全体都有,所有九寨新兵,放下武器弹药,放假一天探亲!”邢德正的话传在了新兵们的耳朵里,也传进了百姓们的耳朵里,大家的气氛立刻一松。

“好了,都听我说,一班的,毕福山,陈友谅,把你们的武器弹药辎重给养拿过来放下,携带个人物品离队,明天中午归队!”一班长周长发喊道。

现在,游击队的编制已经成形了,赖东星成了一排长,周长发是副排长,还兼任一班长。

“二班的,都把武器弹药辎重给养交到我这里来!”二班长刘春生说道。

在各自班长的吆喝下,九寨的61个新兵立刻交还了自己的武器弹药,带着的军粮跟各种作战物品,只带着自己的私人物品离开了队伍,去寻找自己的家人团聚去了。

这个放假,可不是邢德正头脑一热就决定了的,而是在临来之前大家开会研究过的。再怎么说,游击队也是有支部的,完全可以开会解决一些问题。

至于让新兵们回家跟家人团聚?这里面也没啥大的道道,首先就是照顾新兵们的个人情感,都到家门口了,不跟家人见上一面总归说不过去。

再一个,也是通过这些新兵们的讲述,好让军属们知道八路军是怎么样的队伍?至少,八路军在杀倭寇的时候是多么的勇敢。而且新兵们手里似乎都有人命了,杀过鬼子的,自然要跟家人炫耀一下。

还有一点是,这两个月的津贴也发下去了,一个人加起来有四块钱的,也能拿回家给家人。

当然,那两位牺牲的战友的事情,也可以通过新兵们提前给家属们通个气,好有心理准备。

如果这次不出意外,那么兵工厂跟游击队就会在九寨长期驻扎了,群众关系是一定要搞好的。而这些新兵,就是搞好群众关系的最佳渠道。

新兵们放假了,邢德正看着少了一多半的队伍,笑了一下,挥手带着范大厨他们进入了集市,然后掏钱开始买东西作为物资储备。

这个时节,山里面的山货其实没啥好东西,倒是一些动物的皮子可以买来用一下。

孙家祠堂,正是孙家集最好的一座建筑,游击队就把驻扎地放在了这里。

安排好住宿的事情后,时间就到了中午,范大厨带着炊事班做饭吃饭。还别说,61个新兵离队,一顿饭要少吃不少粮食的,省钱了嘿……

吃过饭,胡四海带着胡长义,胡长义带着王小二、李月轩、郭德柱、刁启贤、李二牛几个人,一起离开了孙家集。邢德正也带着范大厨,带着三才跟成多离开了孙家集。

他们的目标并不一致,胡长义他们要去寻找组织上派来的测绘组跟工作组,邢德正要去烈属家中慰问,顺便送上抚恤物资。

“副连长,我们先去哪里?”孙家集村外,胡四海问道。

“去后山的河边上吧,我看看水量如何?顺便测算一些东西!”胡长义直接开口,准备去后山的河流那里看下。如果水量足够大,那么水轮机就有安放的位置,开挂也就可行了。

“那就走吧,现在去的话,天黑之前还能赶回来的!”胡四海看了看天色说道。

很快,胡四海就带着胡长义他们沿着村间的小路奔向了远处的一个村子,再从村子上了山,继续沿着山谷走。

再走了一个小时后,胡长义也终于看到了后山的河流。

第255章 地方不错,可以

有山的地方,时常伴随着河水。而且从太行山发源的河水可是不少,滋养了包括白洋淀、海河甚至黄河流域的诸多地方。比如整个冀中平原,这里的河水就是来自太行山上。

这年代的冀中平原可不是后来的冀中平原,这时候冀中平原上的河流可是很多的,白洋淀也是巨大的。

而九寨后山的这条河流,在胡长义的观测中,水量可是不少,应该是周围的山头上诸多泉眼溪流汇聚在此形成的一条河水。更妙的是,这条河有一段落差很大的地方,在一段近百米落差的地方,河水哗啦啦的流下,在山谷中冲击出了一个水潭,继而再向东流去。

“知道这条河通向哪里么?”胡长义问老家就在这里的胡四海。

“不知道啊,这条河很玄乎的,除了冬天的时候水量很小之外,其余时候水量都很大。而且这条河也就在这一段的时候可以接近,再往东去,周围全是绝壁根本接近不了。听老人说,这条河最终会流进地下,然后在清漳河那边冒出来,也不知道真假。”

“您看,那边的那个小水坝,就是祖辈们一起修起来的。有了这条水坝,我们就从这里引了条支流出去,在九寨的山坳里走一圈之后从李家滩那边蓄积了一个小湖。”胡四海对这条河好像很熟悉的样子。

“嗯,这条河不错!”胡长义通过系统辅助,知道这里可以放置几个水轮机组,也就放心了。当然,这里距离胡家村也不算远,距离得有五公里多,布置电线也花不了太多的钱。

“是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九寨的粮食,全指望这条支流引出来的水浇灌的那些水浇地出产的。虽然说其他的村落也有一些山上流下来的雨水泉水汇聚的溪流,可那些水量太小了,浇灌不了多少田地。”

“其他的粮食来源,就是山上的那些旱田。还有就是种植的那些药材也能换些钱。再剩下的,就是青壮们去山上打猎了。”胡四海说道。

“我明白了,说不定这条河我们可以利用上的,至少我们兵工厂放在九寨,没有水源可不行,将来兵工厂要扩大规模的,人多了吃水就是问题。我们去看看山洞吧!”胡长义说道。

“走,去看看山洞,那个山洞规模可不小,也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可惜的就是离地太高,运送设备啥的不方便!”胡四海说完,领着大家向山外走。这次没有原路返回,而是沿着水渠的边缘走。

“高度不是问题,真要是规模可以,我们就把兵工厂直接放进山洞里面,那样即便是鬼子的轰炸机轰炸,也不影响我们生产!”胡长义一边走一边说,还不时的看向身边的水渠。

“您渴了吧?这里的水是可以喝点,很甜的!”胡四海看胡长义一直看水,就说道。

说完了,他紧跑几步,走到一处有台阶的地方,拿着自己的水壶打了一壶水:“拿,就在这里,可以打水喝,上山的人渴了就会在这里喝水。再进山的话,就要找山上那些泉眼了。”

“是么?那我们也打点水尝一下!”胡长义也有些渴了,便走到台阶上,拿着自己的搪瓷杠子舀了半缸子水放在唇边喝了一口。还别说,这山间的泉水确实甜丝丝的,比正经的农夫山泉还正宗。

喝完了清澈甘冽的泉水,大家继续跟着胡四海出发,走了一个小时才到了山洞所在的位置。不出意外,山洞这边确实有人在忙碌着,还是穿着八路军军服的人。

正在忙着测量地形的人看到了胡长义一行过来,立刻有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走了上来说道:“您是胡长义同志吧?早就听说您要过来,我们可算是等到您了!”

“我是胡长义,难道您就是这次带队的冯都督冯队长?”胡长义赶紧打招呼道。

“没错,是我,我就是冯都督……咳咳,这个名字是父母所给,真是一出生就当都督了。”冯队长说道。

“这名字挺好的,您测绘完成没有?这个山洞如何?”胡长义没有再纠结人家的名讳,而是问正事。

“规模很大,洞口您也看到了,够高,够宽,里面也足够宽阔,就跟一个天然的厂棚似的,我觉得用来放置兵工厂是可以的!”冯都督说道。

“除了放兵工厂,也可以作为屯兵的地方,这里面放进去一个营不成问题!”胡四海在一边补充到。

“说一千道一万,亲眼见了才是算!咱们上去看看?”胡长义提议道。

“好!小巩子……下绳梯……”冯都督对着上头大声的喊了一嗓子。

“来了……下面躲开了……”上面回了一声,很快就有一个绳梯给放了下来。

“大家都能爬吧?这个绳梯一次能上五个人!我带头,大家跟上!”冯都督说完了,当先抓着软乎乎的绳子开始往上攀登,看那个动作,肯定是经常练习的。

胡长义自然不甘示弱了,游击队的训练项目中就有绳梯攀爬,他也没少爬,第二个上了绳梯。

当胡长义真正进入到山洞的时候,才知道这个山洞确实很大。先是山洞洞口离地得有20米,洞口高有25米,宽也有20米,里面洞身得有80米深,宽的地方甚至得有30多米,洞里面干燥凉爽,采光不错。

按照胡长义的估算,把三条子弹生产线安排好了放进来还是可行的。对于八路军的现状来说,缺的其实还是弹药,只要能保证子弹生产线稳定的运行,其余的都不是问题。

解决了子弹生产线的问题,其余的设备完全可以新建厂棚来进行生产。甚至冶炼钢铁的地方,都不能距离兵工厂太近了,甚至放在九寨外面都没问题,顶多增加点运输成本。

其实胡长义更加中意的还是那条九寨人修的引水渠,嗯,就是大家喝水的那条水渠。

水渠别看叫做水渠,但其实宽度得有三米多,水深也有一米多,有些落差大的地方,水流还很快。如果借助这些水渠,安置一些水车当作动力,那么那些木质膛线机,那些蒸汽动力的钻床、车床啥的就能用水动力了。

另外,还有那些极简易的膛线机啥的也可以变成水动力而不是还用人工传动。

“冯队长,今天时间有些晚了,其他的地方就不去了。您在这里时间久,您觉得把兵工厂放在这里有没有问题?”胡长义问冯队长。

“完全可以,长义同志!这个山洞其实只是个入口,从这里向西还有一处山谷地段,里面完全可以作为兵工厂的所在兴建厂房跟工人宿舍!”冯队长说道。

第256章 祭奠

“那就好,那就好啊……哈哈哈,咱们很快就能有自己的大规模的兵工厂了!”胡长义开心的笑道。

“是啊,我们很快就有自己的兵工厂了啊!”其他人也是兴奋地说道。

看完了山洞,胡长义就决定申请把兵工作坊搬到九寨了,所以很开心。大家看到胡长义开心,也跟着开心,因为在场的都知道胡长义可是兵工人才,弄了好多好东西的。

“好了,我们回去吧!”胡长义直接带上皮手套,从边上的绳子上溜了下去,比上来的时候快多了。

然后,哧溜哧溜……游击队的人一个个都顺绳子溜了下来,速度也是不慢。

再剩下的时间里,就是一起跑步回去孙家集,然后就是集中干部一起开会了。

“我看了一下,暂时觉得兵工厂可以放在这边,具体情形,明天再去一趟看一下才能最终下定结论!指导员,您那边如何?”胡长义问邢德正。

“感慨良多啊!”邢德正看了眼开会的众人,叹声道。

“怎么回事?烈属们意见很大?”胡四海担心的问道。

“不是,不是意见很大,而是我没有见过如此通情达理的人家,也没有见过如此对倭寇有仇视的人家!如果不是知道我们的工作组刚来这里,还以为这里是我们的老区呢!”

“烈属们比我们想象的都要……怎么说呢?我看得出来他们很伤心,那是真的伤心。但是他们却强忍着悲伤,告诉我,不要担心他们,他们的孩子是为了民族大义而死,是英雄,死得其所!”

“不但如此,他们家的老大,直接就收拾武器,当场就要跟着我继续去打鬼子!你们说,这样的人家,我能说什么?”邢德正说道。

“可以理解啊,之前,只是民族仇,国家恨,现在,又有了亲人的仇恨在身,上战场为亲人报仇就很理解了!”赵奉年倒是看得很清楚。

“道理我明白,就是有些感慨罢了。对了,我私自做主,在一家50斤大米的份上,一家又给加了30斤的熏马肉,这个我要检讨一下!”邢德正说道。

“你检讨啥?都是咱们的同志的家属,多给些有啥问题?可惜咱们太穷了,否则还能多给一些!”赵奉年说道。说完了,看了眼在场的干部们,发现大家都是点头同意。

“指导员,其实您不用担心的,族里面有规矩的。像是这样跟倭寇战斗牺牲的烈属,族里面有照顾的,不论是粮食还是其他,都有的!而且他们的事迹是要写进族谱的,灵位放进祠堂的!”胡四海说道。

“有就好啊!写进族谱,那么后世的子孙就世世代代记着了。”赵奉年说道。

“咳咳,其实……我有个想法!”胡长义突然说道。

“什么想法?”大家好奇的看着胡长义。

“想法是有,就是跟咱们唯物主义有些相悖,就怕说出来不太好!”胡长义说道。

“说说看吧,咱们集体讨论下。”邢德正说道。

“那我可就说了啊!其实就是四海同志说道牌位的时候我突然有了个想法。既然我们打算常驻九寨了,那么是不是在修建兵工厂的时候,顺手修建一个纪念馆,或者修建一个祠堂啥的?”

“大家看啊,我们那么多的同志牺牲在了战场上,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我们有太多的同志们牺牲了。所以,我打算就是修一个祠堂,把我们所有记住的牺牲同志的名字做成小小的牌位放进祠堂里面。”

“这个可不是什么封建迷信,而是一种心灵的寄托,让我们在战斗的时候,知道我们牺牲了还会有人记得;在将来取得最终的胜利的时候,也好来这里祭奠并且缅怀一下逝去的同志们!”

“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们在战场上缴获了一些有纪念意义却没有实用性质的东西,比如鬼子的军旗啥的,也可以放在祠堂里当作祭品摆放在这里,告诉先烈们,我们一直在战斗,一直在胜利!”

“而等我们胜利后,这些祭品,或许可以作为纪念这场战争而存在的物证,也是作为对这段历史的铭记。那样我们的后人们,也就能通过这些物资,比如缴获的军旗,而知道我们是如何的在努力作战!”

胡长义还有句话没说:“而不是无知的穿在身上丢人!”

胡长义说完了,然后抬头看着大家的表情。只见李月轩这些新兵班长们目光多少有些茫然,邢德正赖东星这些老兵们的目光却多少有些暗淡。

“这个想法……我觉得可行!我们只是在纪念那些牺牲的同志们,尽管我们这样的方式,很难把所有的同志们都算进去,但是却也是对他们的一个纪念。而不是,他们的尸骨在野外慢慢的腐朽,他们的名字也最终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邢德正说道。

“是啊,我们现在还坐在这里开会,可是谁知道明天是不是就会牺牲在战场上?而且我们的许多同志都是孤儿出身,身死之后,真就是没人记得他们了!这件事情,可以!”赵奉年说道。

“我没意见,不但没意见,而且感到光荣!因为这个纪念祠堂是在我们九寨的,正是青山有幸埋忠骨!所以,如果我在哪一天的战斗中牺牲了,我希望同志们能把我的尸骨,哪怕只是带回来一点,也要把握埋在这个祠堂的后山上,我要跟那些逝去的同志们永远的在一起!”胡四海说道。

“嗯,我同意!嘿嘿,真要是哪天不幸被打死了,一个人埋在野外多没意思?看到没有?我这根手指头,扣扳机用的,不管是哪位同志,就把这根手指头给砍下来带着,到时候给埋在这里,我的魂也就跟着来了!”一向是笑嘻嘻的李月轩突然说道。

“好吧,既然大家没意见,等明天,我们就给组织上打报告吧!这个祠堂就叫英魂祠!”胡长义说道。

“英魂祠……我同意!”邢德正说道。

“我同意……我也同意……”

在大家集体赞同的声音中,游击队在九寨的第一次会议,就这么结束了。

第257章 勘探完毕

第二天,游击队离开了孙家集的暂住地,直接来到了最里面的胡家村驻扎。为啥?因为这里向北是后山河谷,向西就是山洞所在,再向西就是预定为兵工厂所在的山谷。

而从山谷向西,翻过一座高高的山头,就是左会山,从左会山下去再走上一段距离,就是显王村。

显王村有啥?总部搞来的那些设备还在显王村那边放着呢。

当然,如果想要跨过左会山跟西边的高峰运送设备,还是非常困难的,毕竟山高路险,徒步走路还行,送东西就算了,顶多带上几十斤的的随身物资。

实际上,把兵工厂放在这个山谷,东边有暂时被称作黄龙洞的山洞守着,西边还能通过山路转移,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地方。当然,敌人永远也发现不了才是最好的。

另外,等兵工厂真正的投产了,运输人员可以通过走山路,把子弹炮弹之类的用最快的速度送到武乡那边。

所以,在胡长义仔细的查看了山谷的跨度,两边的山势等条件后,直接拍板就把兵工厂放在这里了。

做好这个决定之后,胡长义联合冯都督的勘探队,以勘探队、游击队跟兵工作坊的名义,直接把连同建筑英魂祠、兵工厂主体以及各分厂、冶炼厂、工人活动中心、供销处等等联合建筑的报告写了出来。

写完报告之后,自然有冯都督他们带着报告回去总部汇报,游击队也完成了在九寨的一期任务。

至于接下来的事情,基本上就没有胡长义跟游击队的事情了,建厂子么,还用不到他们。

等到厂房建起来了,才会用到兵工作坊的技术人员过来帮着规划厂区,安置设备,编排跟培养工人等等。

而这些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至少要用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

等几个月后,兵工厂建厂完毕,设备送进来,调试,期间还得把水轮机组组装好,送上电……也就是说,胡长义的开挂计划已经实行,但要真正取得效益,还要等几个月才行。

而这段时间里,他要做的除了想办法找地方把系统购买的设备放出来,也就没别的事情可干了,这段时间胡长义的任务,还是带着兵工作坊继续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