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亮剑开始搞军工 第174章

作者:歪打不留一

只是,条件也就这样了,想要淋浴却是没条件了,水管水龙头都要钢铁的,条件不行。所以,就是澡堂子里面一个热水池子,大家用脸盆端了热水在一边洗刷刷……咳咳,具体过程略。

锣鼓鞭炮欢迎,洗尽一身征尘,换上干净的羊绒衣裤(缴获的鬼子的),再把棉衣穿在身上,新的迷彩服穿在外面,战士们再也找不到刚回来时候的疲惫姿态。

当然,他们还有一个工作需要干——吃饭!

餐厅里,李云龙被胡长义拉来了,跟同样跟部队返回的赵奉年他们凑了一个桌子坐下。

在他们边上,是一排排的长条案子,两边坐满了战士。案板上,一双筷子,一个空盘子,一个小碟子……餐厅里老陈醋的味道已经浓郁到化不开的地步。

这是要干啥?当然是吃饺子了!也不管回家面啥的将就了,这顿饺子就是过年的年夜饭。

“要我说,你搞这一些太那个啥了!这要是鬼子的轰炸机找准目标给这里来几个炸弹,都得完蛋!”李云龙看着坐了一屋子的战士,在一边说道。

“娘的,吃饺子也堵不上你的嘴是吧?就不能说点好?我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自延伸10公里的地方,都布置了观察哨,有情况立刻打电话告诉这边!”胡长义说道。

“你……嗯,你这边确实有这个条件!”李云龙点头道。

“你既然愿意说话,那咱们一边吃一边说,给我说说你们在山下打鬼子的情况!我这里每次都只能通过电报了解战况,具体的情形根本就不知道,心里着急啊!”胡长义说道。

“行,那咱们一边吃一边说!我先开头吧,话说我们从山上一路下去……其实我们去的时候,旅长已经带着人跟鬼子打了一个月的游击战了,我们去了正好……”李云龙赖东星他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给胡长义讲述了整个反扫荡战斗的过程。

一顿饭,连吃带说就是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唯独可惜的是,没有酒给李云龙喝,让他很是郁闷。

郁闷啥?以前自己带着新一团在驻地,喝酒不说天天喝,但是隔上五六天缴获到了就能过过嘴瘾。可是这段时间不是一只跟着旅长来么……他敢喝?

第482章 饭谈

“整军……唉,咱老李的好日子算是没了!还不如在山下跟小日本鬼子打仗呢,最起码有了缴获,我还能偷着喝两口。可现在,旅长管着,政委看着,副总指挥还在我们旅……你说这日子可咋过?”李云龙最后抱怨道。

“长征的时候没有酒你也不是挺过来了?”赵奉年在一边说道。

“谁说没有酒?当初过赤水路过茅台镇的时候,咱老李都拿着酒瓶子当枕头。后来咱老李把存的家当都买了酒,一直喝到了过草地的时候才喝干净了。”李云龙说道。

“然后就去当伙夫去了呗!”赵奉年在一边揭老底。

“当伙夫好啊,咱老李啥活没干过?炊事员、马夫咱都是拿手的活儿啊!哎呀,这一眨眼就好几年了,当初跟咱们不对付的川军,也跟着咱们一起打鬼子了。”

“说起川军,跟咱们不对付的白狗子,却还在时不时的咬咱们两口!听说去年12月的时候,张荫梧组织了民团打咱们冀中区,这不是帮鬼子么。”

“可是后来咋样?去了四个团,被咱们消灭了三个团。好家伙,咱们冀中区一下子就多了三个团的装备出来。听说姓张的气的直跳脚。还有那个姓鹿的,也不是个好鸟,打鬼子不行,搞摩擦专家!”李云龙吃饱了开始抱怨。

“放心吧,早晚会收拾他们的,暂时先让他们蹦哒蹦哒!”赵奉年把剩下的老陈醋喝干净了说道。

“唉……说起来咱们是真不容易。一方面,要发展群众,跟地方上的宗族势力、私人武装展开教育跟感化,另一方面还要随时应对果脯那些武装的袭扰。最关键的,我们还是在鬼子的后方活动,四面皆敌的啊!”赵奉年很有感触的说道。

“合着您二位这是管我抱怨来了?没用,我没法去一枪把姓张的跟姓鹿的给干掉,也没能力去一个人对抗鬼子一个联队。我能做的,就是造造枪炮,造造弹药,然后给你们装备上。”胡长义摊摊手说道。

“造枪造炮就对了,那才是你该干的事情么……呃……至于打鬼子,还是得咱跟老李他们来!”赵奉年说道。

“这话在理儿,你给咱老李的那些掷弹筒迫击炮连用机枪,这次可真是露了大脸了!打鬼子车队的时候,咱老李把家伙式那么一亮,哈哈,鬼子吓得就跑啊……”李云龙开始吹牛。

“我让你给训练的炮兵咋样了?我可是想组建炮兵连跟炮兵排的,这事情你给干好没有?”胡长义问道。

“嗯,干好了,我让柱子带着他们训练战斗,最后都能自己打炮了!尤其是你们炮兵里头那个辛路,都叫他小毛的,学习的特别快,听说是上过学读过书的。看来这读过书的就是不一样!”李云龙说道。

“辛小毛啊?他是副队长,当属我们游击队唯二的两个掷弹筒兵就有他,另外一个是雷大鹏。”赵奉年说道。

“哦,对了,听柱子说,雷大鹏没啥文化,但是脑子好使,教给他的数据都能硬背下来。柱子说那个辛小毛的打炮水平已经超过他了,雷大鹏跟他的水平相当,反正柱子会的大鹏都会了!”李云龙说道。

“那感情好啊!有了这俩人,往后我游击大队的炮兵部队就能拉起来了!”胡长义很高兴听到这个消息。

“听说你兵工厂要拿着炮兵换炮?还能换弹药?”李云龙把大脑袋凑到了胡长义跟前问道。

“能换啊,你要是能把柱子给我,我给你批两门迫击炮,200发炮弹,都是上个月新出来的!”胡长义说道。

“柱子这么值钱的?”李云龙很是意动的样子,但是想了想又放弃了:“还真不行,我们团里没了王承柱,这个炮兵玩不转啊!长义啊,你这一天能造多少炮弹啊?”

“掷弹筒的小炮弹,一天多的时候能造300发,82迫能造100发。这些,得看冶炼厂能给出多少合格的铸铁出来,还得看炸药厂能给造多少合格的炸药。”

“你们都听着,咱们现在还是在发展中,尽管各种产品都有了,可是产量太少了。看看人家毛熊家,咱们忙活一年的产量,恐怕都比不过人家一天的产量。所以啊,你们要是搜罗到什么合适的人才,赶紧送到兵工厂来。”

“咱们现在缺的一是设备二是人才,哪怕一个熟练的车工,在咱们兵工厂也是人才啊。就拿那个炮弹来说,好的车工,一天能车出100个合格的壳体,学徒能造20个不出问题就不错了!”胡长义说道。

“行,咱们都给你留意着呢!”李云龙也知道胡长义说的是实情,但是转而又想道一个问题:“你这一天,大大小小的炮弹能造400发是吧?那咱老李打仗的时候可一多用点啊!”

“你瞎琢磨啥?400发炮弹,分到三个师,你以为能分到多少?这不,就在前几天,仓库里足足300个掷弹筒,都被张部长批给了120师,还有6000发的炮弹也发了下去。另外还有40挺民二四,40挺连用机枪200启拉利轻机枪以及各自一个基数的子弹。”

“你们说说,这攒了多久的产量,一下子就给拉没了。就这,还没算上115师跟咱们师!”胡长义说道。

“张部长啥时候这么大方的?不对不对,这是在巩固冀中区的力量呢,应该给!”这次李云龙很有大局观。

“是啊,三个师,就咱们师离得近,补给方便。这一次给了他们,下一次还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再给呢!”赵奉年说道。

“好了,吃饱喝足,咱就此打住。反正你们就在黎城整军,没事的时候就回来看看。”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等你们整军完了,我这里会有一些大杀器给你们装备上,到时候你们就拿去找地方炸鬼子去!”胡长义说道。

“你小子又鼓捣出啥了?”李云龙问道。

“啥东西现在也没发给你们啊,都还是原材料呢!等等,等过俩月,到时候我给你们通知。张部长那边,我就说你们是试点单位!”胡长义以权谋私这事情玩的很转。

第483章 九九艳阳天

李云龙跟赵奉年当晚是在孙家集军营里过的,这里有足够的床铺给他们。

其实他们俩这次过来,一方面是把游击大队给带回来;另一方面,就是帮着游击大队把新的后勤保障大队给组建起来。李云龙跟赵奉年都是团长,工作经验丰富,组织上让他们来其实就是给胡长义帮忙的。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区分战斗跟后勤单位,后勤保障营被称为了良种场后勤物资保障队。编制单位是营级,隶属于游击大队,下面是中队小队小分队的划分。人数,暂定400人,战时可以从百姓民兵中增加人数。

组建一个新的营级单位,首先要把各级干部给选出来,包括各个小分队的队长都要选好了。然后,就是兵员的组成,新兵的征招,这个活儿赵奉年带着胡四海他们干就行。

当然,还有车辆、马匹、驴子骡子等等的载具的配备,养马的马夫,赶车的车夫,甚至新的炊事班组都需要考虑。嗯,一套甚至几套的炊具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就是新营的武器配置了。不要以为后勤保障营就不需要战斗了,他们也需要战斗的。至少辎重兵们在运送物资的时候,要有能力应对小股敌军的偷袭跟突袭吧?

所以,每个运输中队,要有火力保障小队,人数60人,专门负责运输过程中进行战斗。另外辎重兵们也有防身的武器,轻便的八一式马步枪就很不错,正好把主力营替换下来的武器用上。

运输中队有两个,一队跟二队,正好负责俩营的后勤保障。另外,还有一个汽车小队,九寨所有的25辆卡车,将会是这个小队的载具。这个小队平时不会用到,用到的时候那就是紧急任务了。

其实九寨这边还有些车辆闲置着——3辆小豆坦克、6辆装甲车都在一边吃灰呢。

这些车辆被开回来之后,实在是没地方用它们,烧油太多了,不如卡车来的省事。当然,九一式装甲车是可以烧木炭的。现在这些坦克跟装甲车,除了在一边吃灰,就是被特战排的战士们当作了训练车辆来用了。

为啥要训练?胡长义很想组建一个装甲小队出来啊!难不成直到抗日结束,这些车辆依旧在这里吃灰的?胡长义就是想着啥时候再给缴获一些装甲车跟坦克出来,然后再给自己改装一些运兵车啥的,再然后……

嗯,暂时只能想想,偷偷摸摸训练,等机会到了就可以搞了。

时间已然是三月份,春暖花开还算不上,甚至还没出正月,还到不了“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日子。到了那个时候,春风拂面,河水化开,电力充足,兵工厂的产量也就上来了。

当然,这不妨碍游击大队的征兵工作。足足300个适龄青年,就被他们的父母送到了九寨的征兵点,等待着体检合格之后成为一名新兵。

或许是宣传工作做得好,也或者是不断胜利的消息给了百姓们信心,又或许是日本鬼子的残酷屠戮让百姓们彻底的觉醒了!总之,现在的太行山区,正是父母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去当兵的情形。

“好铁打好钉,好男要当八路军!”

“当八路、打鬼子、杀敌寇、保家乡!”

“乡亲们,团结起来,把日本鬼子赶出去!”

在黎城、在武乡、在榆社……凡是八路们所在的地方,这样的标语,涂画满村皆是。宣传队的同志们不断的发动群众,各村的民兵组织也建立了起来。

当然,在黎城整军的386旅也趁机征召了数目不详的新兵入伍,扩充了一下自己的编制。嗯,听说今年要组建一些新的作战旅了,队伍又要扩大了。

三月是个美好的季节,是个欣欣向荣的季节,是个征兵的季节,是万物复苏,动物们忙着……的季节。

所以,在这个季节里,咱们的宝贝兵工专家、战术研究专家、枪械设计大师、诗人、词曲作家胡长义同志,又欣然作曲一首,只为了宣传征兵工作。

这不,在老沟村的打谷场上,新来的文工队的队员,正在新搭起来的戏台上唱着歌。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哎哟,十八岁的哥哥坐在河边,东风那个吹的风车转那,满山花儿香啊,麦苗儿鲜……”

没错,这就是经典的《九九艳阳天》,胡长义给从原本世界带过来了。尽管这首歌的年龄都快赶得上他父母的年纪了,但这不妨碍这是一首经典之作。

当然,因为在九寨这边没有看到蚕豆,胡长义干脆就把蚕豆花儿香改成了满山花儿香。反正随着春季的来临,满山花香没毛病。

什么什么?真不会有人以为九九艳阳天说的是九九重阳节吧?那是数九严寒的九九!再说重阳节有麦苗儿么?也就刚冒头吧?还蚕豆花儿?蚕豆几个月前就被迅哥儿给煮了吃了,剩下的这会儿也成了孔乙己的下酒菜茴香豆了……

九九歌会吧?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那个说一一得一的是啥意思?

春天来了,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也如期而至,太行山上连续下了几场小雨。

因为有着雨水的滋润,满山的野草偷偷的钻出了头,给枯黄的山顶带上了绿油油的帽子;一些知名的、不知名的花朵,也趁着树叶儿未张开的时候,赶紧繁盛的开放,给绿色的帽子上增加了亮丽的颜色。

冰封了几个月大地逐渐复苏,忍受了一冬天的鸟儿们赶紧趁着这暖暖的阳光,趁着这和煦的春风,在枝头啼鸣,呼朋引伴,共筑爱巢。

鸟儿们出来了,冬眠的动物们也苏醒了,于是熊大……咳咳跑题了。

老沟村,其实就在冀南区武安附近,三面环山,地势险要,是个不错的在敌后发展军工的地方。没错,随着九寨兵工厂的发展,周围的兵工厂也在发展。尽管现在还只是初期,但是却有了一定的产能。

“唉……春天了,也不知道家里还好不好?算算日子,老大该出生了吧?”在戏台底下的观众席中,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低下了头,想着远在章丘的家人……

第484章 底下的兵工厂

年轻人名叫郭廉席,是来自铁匠之乡的一个资深铁匠,以前曾经在兵工济南厂当过锻打工,手艺精湛。

没错,这就是咱们组织上费尽辛苦搜刮来的铁匠人才中的一个,跟他同来的还有本家的几个兄弟。至于他们为啥没有进入到九寨兵工厂?嗯,九寨这边需要人才,底下的兵工厂也需要啊……

看到郭廉席在观众席中皱眉,负责兵工厂的书记就走了过去,亲切的问道:“郭师傅,节目不好看么?”

“哦,咳咳,刘书记,没有,很好看,唱的好听,就是……有些想家了!”郭廉席实话实说。

“想家是应该的,俗话说故土难离么!尤其是现在,日本鬼子占了济南府,占了泰山府,你们那边也在日占区吧?我知道您这是担心家里面啊……不过你放心,组织上会把你的工钱捎给你们家里的。”刘书记说道。

“咳咳,谢谢书记了!其实啊,我们打铁的常年在外,正月里出门腊月里回家。走得近了,过秋过麦还能回家忙活几天,远了就只能全部交给家里了。我走的时候,媳妇肚子里有了娃,算算日子,老大该出生了!”郭廉席又是担心,又是期盼,又是喜悦的说道。

“哈哈,那可得恭喜您了,有了后了!您的铁匠手艺,将来也有了传人了!”刘书记说道。

“是啊,有了后了……家里面还有爹娘在家,还有老幺跟二哥在家,会照顾好她们娘俩的!”郭廉席说道。

“你们一家四兄弟,两个投身革命,这是对咱们民族的贡献啊!您现在也是咱们兵工厂的一员了。您看,咱们现在每造出来一支枪,每造出来一发子弹,将来都会在战场上打在敌人的身上!”

“只要我们坚持生产,坚持战斗,用无数人的斗争跟热血,总有打走日本鬼子的一天!而那个时候,我们军工人,自有一份荣耀在身上啊!”刘书记说道。

“这个道理我明白呢!以前在济南兵工厂打快枪,打的快枪可是打咱们中国人的!现在,打的是日本鬼子,光荣啊!”郭廉席一脸自豪的说道。

“是啊郭师傅,光荣!您现在,是咱们兵工厂锻打技术最好的铁匠呢,您打的枪栓,总是质量最好的,组装车间的同志们都不需要再调整。”刘书记说道。

“咳咳,手艺人么,既然接了这个活儿,就要把活儿干好,这是规矩!除非,你不接这个活儿,那就算球了!不过刘书记,咱们打快抢我知道,打的那些霰弹枪跟猎枪能打了鬼子?那不是打兔子的么?”郭廉席问道。

“哈哈,那可不一定啊,武器用好了总会有杀伤力的!我们啊,就把鬼子当兔子打了又何妨呢?哦对了,有个事情想问问您,就是那个大抬枪您能打了吧?那个咱们也有用!”刘书记问道。

“那个?那个不是老掉牙的土炮么?不过这么一说,那个东西我还真能打了,就是枪管太粗,不好打,其他的都好办!还有,就是那个大个子的子弹不好弄!也没法跟快抢一样的有弹仓,太沉了!”郭廉席说道。

“您能打了就好,枪管的事情您不用操心,您能打了枪栓,打了枪膛那一块就行!什么弹簧啊,子弹啊咱们都能解决了!哦对了,图纸您能看懂吧?我们这里有给老抬枪改的霰弹炮,您要是能打了,那可真是帮了大忙了!”刘书记早就想给老沟兵工厂上霰弹炮这个项目了,找郭廉席也是有这么个目的。

“图纸……俺看不懂,但是您要是能拿来一个霰弹炮,我照着打就行!”郭廉席说道。

“行,霰弹炮会有的!您要是真能把这个打出来了,哈哈,咱们武东区附近的游击队长们该高兴的跳起来了!”刘书记知道这个答案后也是欣喜的很。

你说霰弹炮的炮管刘书记打算做怎么解决?往东不远可就是平汉铁路了,铁轨扒了,上吊锤打了,再给兵工厂的钻床钻了就是了。嗯,这个属于第四所的兵工厂,还是有些蒸汽动力的设备的。

二十多天后,老沟兵工厂的锻打车间里,郭廉席带着他家大哥,带着几个工人,用手锉仔细的给一些枪栓打磨。打磨干净了,再用砂纸最后的打光一次。

最后检查一遍后,郭廉席亲自上手,把枪栓放到了一台霰弹炮的上头,完成了最后的组装:“肖技术员,您看看这个成了不?”郭廉席对着一个同样年纪不大的工人问道。

“我看看……”姓肖的技术员是从九寨火速调过来的,以前跟着胡长义改装过霰弹炮。

“成了!就是这个样子!刘书记,成了!郭师傅的手艺没得说!以前咱们都是旧枪改造,现在可是直接出新枪……哦不,是新炮了!”肖技术员欣喜的看着面前的霰弹炮说道。

“哈哈,行,我去给靳队长吕队长他们说说去,他们都在等着呢,听到这个消息准高兴!”刘书记说道。

“哈哈,往后啊,咱们这边也算是有了重武器了!要是啥时候能把重机枪给造出来就好了!”肖技术员说道。

“重机枪就别想了!咱们现在的定位,是造良种场款的掷弹筒跟炮弹,造手榴弹,造简单的马步枪跟霰弹枪!怎么,听你这意思,是打算留下了?”刘书记问道。

“留下吧……虽然这里没有在良种场的条件好,但是这里却更加的需要我!而且……如果能把霰弹炮的生产挪到这边,良种场也能开发更好的武器!”肖技术员说道。

“嗯,有觉悟!不愧是张部长精挑细选给送过来的!”刘书记欣慰的说道。

老沟兵工厂,是总部下属的新的分厂之一。这里的情形,其实就是现在八路军各个兵工单位的一个缩影。随着九寨技术的扩散,一些简单的武器终于可以在周围实现自己生产了。

这样一来,九寨就不需要再造那些产品,转而集中精力干大事情。

第485章 游击大队的武器

“这就是你干的大事情?”九寨靶场,张部长揉着老腰,看着胡长义鼓捣出来的新的霰弹炮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