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第669章

作者:罗小明

为什么许安能够引领着太平道走在他们所有人的前面。

那些制度、那些技艺,如何是凡夫俗子能够想到的。

“天命吗?”

曹操缓缓站了起来,用着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低声呢喃了一声。

莫非那许安真是天命所归?

莫非这大汉真的已经不可救药?

莫非真应了那句所谓的谶言所说……

天地反覆兮,火欲俎;大厦将倾兮,一木难扶。

天命……

曹操神色阴沉,心中百转千回。

堂中众将皆是垂首低目、沉默无言。

“都抬起头来!”

曹操眼眸之中凶光闪现,堂中这压抑的气氛让他的心中无比的烦闷。

鲍信的灵堂就设在临淄之中,整个临淄因此满城戴白。

曹操平日里都穿着赤红色的战袍,但是现如今因为鲍信也换上了一身白袍。

曹操的声音低沉,声音不大,但是也惊醒了堂中的众人。

“都他娘的给我抬起头来,看着我!”

曹操而抬起一脚踢翻了身前的桉桌。

巨大的桉桌滚落于台下,也彻底惊醒了堂中的众将。

堂中众将闻言皆是抬起了头来,将目光聚焦在了曹操的身上。

曹操此时双目赤红,站于首座,仗剑而立,似要择人而噬一般。

如今的曹操早已经不再是那个跟随在朱儁、皇甫嵩麾下,带领着洛阳骑兵,初出茅庐的骑都尉。

洛阳宫变、朝政大乱。

联军讨董,关东诸侯作壁上观,唯有鲍信支持着他进军讨董。

荥阳一役,他惨败而归,死里逃生。

鲍信的弟弟鲍韬为了救他死了,资助他起兵的卫兹也战死了。

曹洪舍命相救,他如今恐怕已经是折在了阵中。

鲍信身被五创,但终究是杀出了重围,曹纯、曹洪最后也杀出了重围,夏侯渊、夏侯惇两人也是遍体鳞伤。

最后数万大军仅得百骑而归。

十数年来,他从曾经的骑都尉、历任将军、太守、刺史、州牧……

曹操早已经不再是那个在洛阳横行无忌的纨绔子弟。

天命?

去他娘的天命!

“水师败了便败了,青州还在我们的手上!”

“不要去想东来郡,东来郡的明军大多都是公孙度麾下的辽州兵,少许明军的精锐,许安舍不得拿他们的精锐来攻城。”

“东来郡进攻青州的两条道路,我都已经设下了封锁,东来郡的明军没有办法越过封堵。”

“西线之战,才是决定胜负之战。”

曹操虎目含怒,扫视着堂中众将,被他目光扫过的众人皆是心中一惊。

就是身经百战的朱治都是忍不住心中一突。

朱治看着站在上首的曹操,眼神微凝。

他和曹操并不熟悉,只是相互配合攻下了青州。

他本以为曹操可能会想要放弃青州,但是却没有想到曹操竟然如此刚烈。

只是话是如此,但是西线千疮百孔,没有骑兵,只能是依靠着城池死守。

许安用兵诡异莫测,不动则已,动如雷霆,势若万钧。

繁阳奔袭战,皇甫嵩被生擒,而孙坚战死。

许安斩皇甫嵩于下曲阳河畔,以祭十数万死于下曲阳的黄巾军亡灵。

也因此取代了皇甫嵩,成为了当世兵家第一人。

人的名,树的影。

说不怕肯定是假的。

朱治根本没有半点信心胜过许安。

若是让他来选,他选择趁着现在明军还没有动作,立时领兵南下,放弃青州,退守北海国南部。

青州不可守,也守不住。

一旦东来郡的明军突破曹仁镇守的三城,那么到时候就是想要撤离青州,都无法撤离了。

到时候结果就是六万青州兵全部被明军包了饺子,一口吃进肚中,围而歼之。

曹操的勇气让朱治敬佩,但是若是莽夫之勇,没有任何的计划,就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这是朱治绝对无法允许的。

青州可以丢,但是青州军不能覆灭。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朱治虽然不知道这句话,但是他很清楚,一旦这六万青州兵全部都丢在了青州,被包了饺子,那么汉庭便是彻底完了。

若是曹操不给出合理的方略,今天就算是要和曹操翻脸,他也必须要据理力争。

曹操看了一眼神色凝重的朱治,他知道朱治此时内心的想法。

朱治不归他节制,他也不可能对朱治动强。

只是他并非是要逞莽夫之勇。

鲍信和他情同手足,但是鲍信的死,并没有让他冲昏头脑。

朱治有他的考量,但是他也有自己的考量。

青州之地富庶程度其实没有太过于逊色于冀州,因为靠近海域,因此有很多盐场。

这些盐场宝贵无比,每年都能带来巨额的财富。

相对于只是单纯的作为将领的朱治,曹操能够看到的东西更多。

青州是唯一不需要中央供给军饷的边境州郡,能够保证自给自足,甚至还有富裕,缴纳税收给中央。

其余的州郡,兖州就不必说了,兖州军一半的军费都是朝廷在支付,就是荆州也需要中央的援助。

青州若失,那么汉庭将会失去一笔巨大的财政的收入。

重兴汉室的机会将会无比的渺茫,几乎不可能再实现。

至于退守淮水、长江一线,偏安一隅,那是懦夫才会做的选择。

更何况,就算真的退守淮水、长江,又能坚持多久?

明军挟大胜之势,根本无需停留,直接南下。

就凭着那些失去了锐气的军卒,真的能够依靠着淮水、长江挡住明军的攻势吗?

曹操是真正上过战场的人,他对于王允和刘宠两人制定的所谓退守淮水的计划嗤之以鼻。

退守淮水,坐而等死,还不如就这样死在青州。

“伪明势大,西线固守,我军定然无法力敌。”

“许安用兵,暗和兵法之道,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伪明当初本可以挟击败魏庭之势,乘势南下,但是却并没有。”

“之所以如此,必然是许安想要准备万全,而后以雷霆之势,一举击破我军防线。”

“渤海海战便是伪明计划的一环。”

曹操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朱治,而后继续说道。

“若是我军现在撤出青州,必然正中明军下怀。”

“我如果是许安,我绝对不会放青州的这六万人。”

朱治眉头微蹙,曹操说的确实有道理,若是撤退,恐怕真的中了许安下怀。

朱治眼神微动,他看到了曹操似乎胸有成竹。

“使君莫非已有对敌之策?”

“不。”

曹操摇了摇头。

朱治一时有些错愕。

“不是我有。”

曹操向着身侧看了一眼,一名身穿着赤红深衣,头戴着铁冠的中年文士站了起来。

“在下陈宫,字公台,见过诸位。”

第八百五十三章 步步为营

大明历四年(197年),九月十日。

高唐城东,一行约有千人的身罩着赭黄色战袍骑兵从其上飞驰而过。

这支外罩赭黄色战袍的骑兵,打着黄旗的骑兵,正是明军的先锋骑兵。

高唐城就在平原城的南方不远处,隔河相望,黄河之南的城池本是汉庭所控制的地界。

但是因为枯水期的原因,青州汉军已经是撤离了高唐城,如今的高唐城已是被付之一炬。

高唐城距离平原城实在是太近了,所有的人都知道黄河是绝对挡不住明军。

这里平常只是一个观测点罢了,早在数月之前,麹义便已经派兵进驻了高唐城。

被汉军焚毁的高唐城现在已经成为了明军的前沿据点,这里如今屯驻了大量的粮草兵甲,同时高唐城外的流域也是明军的主要渡河点。

这一次明军南征,作为先锋大将的人不是张辽,也不是徐晃,而是麹义。

本来许安是想要将先锋的职位委任于张辽。

大军先锋一职尤为重要,先锋要担负整个部队的探路任务,侦察敌情,查看地理;侦查、试探性进攻、打乱敌人的部署的任务。

而且先锋得胜,将会极大的鼓舞己方的士气,进而一鼓作气压制住对方。

在原本的时空之中,官渡之战时,袁绍军的先锋便是以勇冠三军闻名的颜良。

而曹操为了赢得先锋战的胜利,不惜亲自带领骑兵奔袭白马。

先锋让张辽担任,许安并不觉得就凭着曹操麾下的将领,有人能够挡住。

不过麹义听到安排之后,主动请缨,想要作为先锋。

麹义曾经在魏庭之时,曾经带领过魏军南下援助青州,对于青州的地理环境较为熟悉。

而且麹义在众将面前主动请缨,许安也不好直接拂了麹义的面子。

权衡了一下之后,许安最终便将先锋的职位委任给了麹义。

麹义和张辽相比虽有差距,但是却也不失为一方名将。

界桥、龙凑等多场大战,击败公孙瓒的功劳起码要有大半算在麹义的头上。

能以凉州外将的身份,仅凭着战功,便在袁绍手底下成为将军的人怎么会是等闲之辈。

上一篇:道门念经人

下一篇:聊斋路长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