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第624章

作者:罗小明

“辽州舰队一百二十艘皆是福船,其中有五艘两千料,十艘一千五百料,其余均为小船。”

“海东舰队如今已经有软帆船三十二艘,其余仍然是硬帆福船。”

“受限于技术问题,如今我军福船多是千料的小船,软帆船只也是多为千料小船,只有旗舰勉强达到了两千料,旗舰是软帆,但是另外两艘一千五百料的护卫舰,一艘是软帆,另一艘则是硬帆福船。”

“按照明公的要求,海东舰队正在全面换新软帆战船,硬帆福船淘汰下来之后直接归属到运输船队之中……”

许攸停顿了一下,显得有些迟疑。

“有什么不妥吗?”

许安自然也是注意到许攸的神色有异,当下直接问道。

许攸有些犹豫,脸上露出了难色。

“我记得我可没有颁布过什么法令,不允许谏言。”

许安笑了一声,缓解了一下堂内紧张的气氛。

许攸斟酌了一下,他先站起身来,对着许安行了一礼,随后恭敬的说道。

“我不是反对明公的决定,只是有些疑惑,为什么明公要用软帆战船来替换硬帆福船。”

许安眉头微蹙,调整了一下坐姿,他之所以更倾向于软帆船,因为软帆船确实是后世的主流。

华夏虽然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但是却并非是以海洋为主的文明,在海上也没有强敌的威胁,因此华夏更多的是在发展陆军的科技,硬帆船更适合内陆河流和近海的航行。

但饶是如此,在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时期,华夏的造船业也发展到了巅峰,其拥有的舰队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庞大,战斗力也最强大的舰队,造船业也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

不过后面明朝末年,国力衰弱,而西方正值大航海时期,实践证明了软帆船确实更为适合远洋航行,而且航速确实要快于硬帆船。

所以许安也是因此才想要发展软帆船,开辟海洋,发展造船业。

许安知道就在华夏的南方和东方,各有一块广袤的大陆。

那两块孤立的大陆直到上千年之后才被欧洲人所发现。

许安所拥有的优势,就是他知道这两块大陆的存在,而就在此时华夏文明的造船业也是遥遥领先于全世界。

“子远但说无妨。”

许安先给许攸打了一剂定心针,他虽然认为软帆是以后的主流,更利于远洋航行,但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他还是决定听一听许攸的意见。

许攸再行了一礼,缓缓伸出了手掌,竖起了三根手指,言道。

“在下以为,硬帆福船比起软帆战船来看,有三大优点。”

“三大优点?”

“正是。”

许攸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硬帆福船各方面表现都极为优良,第一优点,硬帆操控简便,水兵只需要训练不久,便可以上手操作,习得要领,训练相对于软帆来说要简单不少,便于成军。”

许安微微颔首,软帆船相对于硬帆船来说,所需要操控船帆的水手确实要更多,也更难训练。

软帆操作复杂,收帆困难危险,需要的绳索多而繁复。

“其二,船身高大,军卒可以据高临下对敌,同时甲板广阔,可以装载更多的床弩,可以远距离打击敌军,无论是接舷跳帮作战还是远程进攻皆占据优势。”

“其三,如今硬帆福船造船技术成熟,可以更加轻易的制作出大船,运载更多的军卒。”

许攸说完,行了一礼之后,重新坐回了座位之上,没有再继续出言。

他做了多年内务司主官,又做了许久的中书府府令,自然明白该怎么和许安交流。

所以他一次便将所有的优点都一一陈述了出来。

他本来没有想质疑许安做出的决定,毕竟许安每次做出的决定在后来都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无论是教育,还是军队,亦或是工坊,包括法律在内,都是一样的。

但是这段时间,许攸收到了越来越的反馈,却是表明着硬帆福船现在阶段远优于软帆战船。

在硬帆福船已经可以制作两千料以上的大船之时,软帆战船最大造出的战船却只有一千五百料。

软帆战船和福船甚至于此前所有的战船都不一样,其船身相较于福船来说要低矮了不少,重心也更加偏下,软帆船的造船工艺虽然在不断进步,但是因为少有可以借鉴的技术,因此发展一直处于一個较低的速度。

现在的软帆船大多都是依靠当初许安绘制出了帆船外形制作出来的,也是以此为基础而不断的发展的。

许安眉头微蹙,许攸的一席话,让他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这个时代不仅仅没有火炮,甚至连小型的火器都没有,雏形火药现在也只是存在于太行工坊之中,远远达不到用于实战的程度。

对于火药,火器,许安没有很深的研究,他只是有一个概念罢了,提出了一个构想和大致的轮廓,大部分的研究都要靠工坊的研究人员,但是这是一个完全新奇的东西,此前根本没有多少人知道,因此火药的发展并不迅速。

没有火炮,火器,那么这个时代的战船在作战之时,更多是依靠弓弩远程打击对方,以及通过接舷跳帮战来作战,都是利用的冷兵器。

那么船身高大就极为重要了,居高临下能够在远战和近战之中占据极大优势。

他忘记了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和热兵器时代的战争完全就是两码事。

许安眉头紧蹙,软帆是主流,但是现阶段的冷兵器,却是没有办法使得软帆船发挥本应的实力,反而是硬帆船实战之中会更强。

“软帆船的研发不能停止,必须要继续发展。”

沉默了良久,许安抬起了头,看向一旁等待着他反应的许攸。

“诺。”

许攸恭敬的应了一声,许安做出的决定很少更改,他也有心理预期。

“海东舰队战船换新暂时稍缓,保持软帆战船和硬帆福船在同等数量。”

“小型的福船暂时排除军舰序列之中,所有的战舰都要达到一千五百料,宁缺毋滥。”

许攸的眼神微动,许安原本的命令是让海东舰队全部换成软帆战船,但是现在却是要求维持同等的数量,看来是将他的话听进去了一些。

不过……

许安也明白许攸心中的疑惑,于是解释道。

“远洋航行的话,我认为还是软帆船更具备优势,我保留软帆战船,并要求继续发展软帆战船的原因就在这里。”

“你还记得我之前跟你说过的金山银山之事吗?”

“自然记得。”

虽然距离上次许安提起金山银山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但是对于这么重要的信息许攸自然是不会忘记。

“明公曾言,在朝鲜半岛以东的东夷岛上,有金山银山。”

“不错。”

许安微微颔首。

“我之所以编连海军,扩建舰队,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东夷岛上的金山银山。”

“有了东夷岛的金山银山,我大明的很多财政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来自后世的许安,自然是佐渡金山和石见银山等金山银山每年能够产出的白银和黄金能有多少。

白银和黄金在任何的时候都是硬通货。

“软帆船的航速更快,对于远洋航行更有优势,江河不比大海,近海更是不比远洋,风浪各种因素都要考虑进去。”

许安停顿了一下,归根结底还是造船的技术。

都说硬帆船不适和远洋航行,但是历史上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过非洲,其船队规模空前宏大,他们所用的也不是硬帆船吗?

“命令软帆船厂暂缓造船,先将精力全部投入到研究之中,等到改良完成之后,再开放船厂。”

“对了幽州、辽州行省和海东行省修建的军港如何了?”

许攸微微躬身,禀报道。

“徐荣接到命令之后,立刻便着手修建天津军港,公孙度也是一样,在辽东郡的最南部开始修建宁海军港。”

“海东行省也已经着手修建镇远军港,卢盛遵奉明公命令,已经命海东舰队启航,前往对马岛,在岛上修筑军港,作为前往东夷岛的跳板。”

许安看了一眼摆放在他身前不远处的那份世界堪舆图。

这一回,就算是有“神风”相助,都没有办法改变结局。

现在整个世界之上,没有能和大明海军扳手腕的存在,就是同时期的罗马也是不能。

现在大明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从陆军到海军领先了同时期所有国家可不止一代的差距。

“对了,我让卢盛在海东行省找的东西,他找到了没有?”

许安收回了目光,想起了之前要求卢盛的一件事情。

“找到了,前几天海东的商队刚刚抵达邺城,明公事务繁忙因此没有禀报,这一次我将货物也带了过来。”

听到许安问话,许攸也是回想了起来。

许攸站起身来,从袖中取出一方长形的锦盒呈递到了许安身前的桌面之上。

“明公请看。”

许安的目光落在了桌面之上那被揭开的锦盒。

锦盒之中,一根人参静静的躺在锦盒之中,其外形竟然真像是人形,根须繁多,蜿蜒曲奇,其根须都被丝线束缚着,多而不乱,显得颇为有序。

许安眼神微动,这其实是他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人参。

“将所有人参收入库中,好好储存。”

“从此以后,人参归于官府专营,任何人不得私自售卖转运。”

“户部,内务司,增设一处,专门管理人参专卖,其等级与盐铁同级。”

第八百一十四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

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

无论世界上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时间从来都不会有一刻停留下来。

冬季来的越来越快,刚进入十二月,但是雪花便已经开始落下。

幽州的天气较冀州和青州来说,更为寒冷。

长城以南的幽州尚且如此,更不用提长城以北的漠南、漠东两省。

庭院之中的大树已经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干,树叶已经全部凋零落下。

邺城的雪已经下了有三四天的时间,庭院的大树之上也已经堆上了不少的积雪,犹如披上了一层白色的羽衣一般。

这一次发生发生的河北之地的公审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骚动,些许的骚动也很快便被平息了下来,推行的极为顺利,毕竟一开始各地的军卒便已经是严阵以待。

随着公审的进行,大量的钱财被查收入国库之中,大量的被藏匿着的粮食也被收缴出来。

为了储存这些粮食,许安直接下令在下曲阳、邺城、平原、蓟县四地修筑粮仓。

值得一提的是,河北之地的世家豪强所藏匿的粮食比起魏国官方储存的粮食还要多上一倍,这还是被查收出来的,不知道有多少没有查出来的密库存放着多少的粮食,恐怕那些粮食也只能就这样烂在仓库之中。

至于钱财,魏国的国库中的余钱根本没有办法和其相比。

吞并河北,钱粮的稀缺的危机就这样被轻而易举的所解决。

北风如刀,掠过人的脸颊,让人感觉极为不适。

“这天,越来越冷了啊。”

许安吐出一团白雾,紧紧了身上披着的裘袍。

“这几年的冬日,越来越冷了,北方草原不好过啊……”

郝昭原先一直在两郡军区,和刘石在一起,因此和上谷乌桓部打交道的时间也多,对于北方草原也有一些了解。

寒风呼啸,许安的眉头紧蹙,冬天越寒冷,普通的百姓便越难挨过这样的冬日。

他曾经也只能是穿着单衣度过冬天,他知道那种滋味。

从下曲阳到井陉关逃亡的路上,有人睡着之后,便再也么有爬起来了。

就算是黄天使者,军中的精锐,也没有足以御寒的衣物。

大部分的御寒的衣物都被送往了后方,那些身体较差一些的老弱妇孺更需要那些御寒的衣物。

衣不蔽体,食不饱腹。

其实当初下曲阳之败,不仅仅是败在指挥之上,更是败在了饥寒交迫之中。

“这几年,上谷乌桓部上受灾的情况如何?”

上一篇:道门念经人

下一篇:聊斋路长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