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小明
他们见到了这辈子都不敢奢求的景象,过着这辈子都不敢奢望的生活。
这对于他们来说其实已经就是所谓的黄天之世了,他们得到了尊重,得到了希望,他们的辛苦劳作不会再度变为泡影,化作虚无。
家有余粮,房有余财。
他们第一次被当成了人来看待,当成了一个有尊严的人。
而这一切在他们看来,都是因为许安,因为太平道的到来。
“家住何方?”
许安为眼前军卒整理了一下略微有些凌乱的戎装,看得出来这名军卒起床的时候应该颇为慌乱。
“回大贤良师……小人家在上党潞县……”
那站在营墙上的青年军卒有些紧张,许安的到来让他的额头布满了细汗,紧张无比。
“家中安好?”
“都安好,都安好。”
提到家人,那青年军卒的脸上也浮起了笑容,神情也略微放松了一些。
气氛稍微舒缓了一些,许安离开了营墙,向着中军帐的方向走去,东方的太阳已经慢慢升起,天已经开始慢慢的亮起了。
许安现在肩上的责任越来越大,大到了有的时候许安甚至都会被压力所影响。
太平道将他神化为神,神化为天,他即是黄天。
好的一方面,在于无数的人因此追随在他的身后,前赴后继,坚定不移的追随在他的身后。
但是坏的一方面,也正因为如此,太平道的信众将他高高举起,放于祭台之上,将他当作了真神。
但是许安很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
他不是神,不是那高高坐在宫阙之上,俯瞰芸芸众生的神,他也没有通天的法力,真的可以逆转阴阳,招魂驱鬼。
他也不想做什么神,不想做那什么可笑的黄天化身。
但是他没得选,他起于太平道势最弱的时候,三公将军战死,天下黄巾,万马齐喑。
他所能依靠的只有残存的黄巾军,他必须要接过黄巾军的大旗。
他一直没有告诉别人,他一直藏在心底最深处的一件事。
当初在太行山立足之后,他其实真的只是想做一个富家翁,就此聊此残生,亦如旧时的张燕一般。
但是一路走来,他见到的人间惨剧却是让他的心不断受到煎熬。
明明自己过的不尽人意,却偏偏见不得这人间疾苦。
最终,在一天的深夜之中许安终于是下定了决心,义无反顾的走上了这一条注定荆棘的道路。
起床的号音已经响起,许安也走下了营墙。
他的眼神再度坚定了起来。
东西两庭并立,中原的群雄并起,无数世家在棋盘上投下了自己的棋子,让他感到了压力。
中原之地占据千万之民,世家的底蕴彰显无遗,而黄巾军却被困于并州,不得发展。
压在许安肩上的担子实在是太重了,他选择走一条新路,走一条在这个世界最为艰难,布满了荆棘的道路。
越是到了后面,便是越是难熬,阎忠很清楚。
最开始起家的时候,已经没有可失去的了,往往能够一往无前,连战连捷。
但是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却会让人开始瞻前顾后,开始犹豫不决。
许安握住了腰间的雁翎刀,失去了对天下大势的掌控,原本熟知的一切变得面目全非,让他感到了失控,让他感到了惶恐。
但是现在许安已经重新恢复了信心。
他的身后跟随着三百万太平道的信众,那些无奈被留在四州的同道,他们在群敌绕环之时,仍旧在泰山郡奋战,他们未曾放弃,仍然在斗争。
每当心烦意乱的时候,许安都会去巡视军营。
许安引领着太平道,而太平道也在支撑着许安前行。
一路无话,走到中军帐前,许安的目光已经彻底的变得坚定了起来,他的身上再无分毫的彷徨。
“恭迎大贤良师!”
中军帐外一众腾骧卫皆是低头行礼。
中军帐的帐帘被拉开,阎忠、吕布等一众将校已经在中军帐中等待着许安的到来。
狂风呼啸而过,卷起了万千土黄色的旌旗,也卷起了许安身上的征袍。
疾风向南席卷而去,在南方的原野之上,是无数面玄黑如墨的军旗!!
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进军
攻伐凉州取得的成果比许安原订的计划要更为巨大。
北地王氏纠集了北地郡的豪强,联络北地郡的匈奴、鲜卑、羌人部落,内应外和轻而易举的占据了北地郡的治所富平城。
凉州地形复杂,进入凉州最好的办法,最平缓的地带,无疑就是顺着黄河河道行军。
十一月一日。
阎忠领着征募的并州义从和上谷义从,也就是匈奴兵和乌桓兵,共计两万三千人,于朔方郡临戎出发,沿着黄河的河道一路向南。
沿路的鲜卑部族也奉令加入了黄巾军的序列,选拔健勇八千人,分为三营,作为先驱。
阎忠麾下的军力也因此膨胀到了三万一千人余人,鲜卑诸部为了过冬早有存粮,自然也不需要消耗黄巾军自己准备的军粮,而阎忠还可以支取其中的部分粮草充作军粮。
许安攻陷了西部鲜卑王庭之后,分兵三部。
一部由阎柔统领,乌桓骑四千余人,统领八千奴隶兵,驻守西部鲜卑王庭,以为后勤,防备北部鲜卑部族可能的反扑,监视王庭内的俘虏。
另一部则由徐晃带领,有鲜卑骑五千,武骧营五千余骑,合计八千骑,取道向西,往武威郡进军。
而许安则率领着武骧、并州两营,以及腾骧卫合计一万余人,鲜卑骑军一万二千人,从西部鲜卑的王庭位置往东南方的北地郡行军。
按照预定的计划,许安一路南下往黄河河道靠拢,阎忠从临戎南下顺着河道行军,两军最终在北地郡的北部边陲灵武谷成功会师。
两军会师之后,阎忠领麾下骑军先行,许安领主力骑军居后。
而北地王氏此时也成功的掌控了北地郡北方四城,虽然其中起了一些小波澜,但是在鹰狼卫的配合之下,王氏还是成功的掌控了北地郡的北部。
不过不同于武威贾氏那么轻而易举,凉州王氏付出了颇为惨重的代价。
韩遂留守北地郡约有四千余骑,由王信担任都尉。
王信是凉州王氏家主王业的长子,未来凉州王氏的掌权者,也是王异的兄长。
当初春蒐之时,就是王信联络的许安,将凉州王氏的计划全盘向许安托出。
不过韩遂也并没有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王信独自一人统领两千骑,而两位副统领各领一千骑。
其余两位副都尉皆是是韩遂的亲信之一,就在王信对付他们的时候,其中一人发现了气氛不对。
虽然王信当机立断,选择动手,但是还是让其搅动了不小的风云,凉州王氏麾下的部曲也因此受创不小。
过在那几名韩遂的亲信死后,也没有多少人再说反对的语言,其余的人俱是降伏。
凉州王氏久居北地,他们的手段并不比韩遂要差,笼络人心也极有一套,这也是他们为什么敢信誓旦旦的对着许安保证取下北地郡毫无问题的原因。
短短数日的时间,廉县、灵州、丁溪、富平,四座依靠黄河而建的北地郡城池,皆是被凉州王氏控制,凉州王氏还囤积了大量的军粮,供黄巾军的使用。
许安领着黄巾军一路南下,一路经过北地郡,根本就没有遇到什么抵抗。
北地郡分南北两部,被山川丘陵所隔离,只有六城。
其中北方共有四城,而南方只有两城,南北隔离,北部属于韩遂、南部属于马腾。
北地郡的北部城邑距离最近的城池名为三水,位于安定郡的北部,距离北地郡的富平直线距离都有两百余里,如今的北地郡算是被许安彻底纳入了掌控之中。
从凉州想要将进入北地郡的大道,只有从安定郡出发,顺着直流一路向北,进入黄河主河道。
也就是说,谁占据了富平,谁就掌控了整个北地郡的北部,富平是从北方进入凉州的咽喉要道。
对于韩遂底下的暗卫,驻守凉州的鹰卫也有一定的防备,为了防止消息的传递,凉州王氏和鹰卫合谋,于各处交通要道,小路设置路卡,暗哨。
果不其然,截获了一些想要传递北地郡失陷消息的凉州暗卫。
凉州王氏收拢了韩遂麾下的军将,又募集了一千余名家兵,加上三千多名羌胡从骑,没有等待许安,而是直接往安定郡北部唯一的城池三水急行而去。
等到许安领军抵达了富平之后,大军还在休整,补给粮草,修理军备之时。
安定郡便传来消息,三水城被王信骗开城门,王信已经取得了三水城的控制权。
而这个时候,时间才刚刚过了一个月。
十二月初。
武威郡和北地郡南部先后传来了捷报。
武威全郡几乎被武威贾氏所掌控吗,武威十二城,其中北部的九城皆被取下,只剩下最南部临近黄河河道的鹯[zhān]鸟、媪[ǎo]围,祖厉三城,这三城因为距离有些遥远,因此还在韩遂的管控之下。
而后武威贾氏又召集羌胡从骑四千骑,私兵两千骑,原属韩遂麾下的三千骑军也被武威贾氏所吞并,共得九千骑。
西部鲜卑被诛灭,武威贾氏的家主贾龚只是在几座城池留下了少量维持秩序的军卒。
后顾之忧既然已经消除,那么便可以将大量的兵力放在一线。
于是贾龚命贾彩领六千骑驰援徐晃,在其帐下听其驱策。
徐晃领军已经抵达张掖,武威贾氏部曲的加入,也使得徐晃麾下的军力成功超过了一万五千骑。
此时徐晃麾下的军力已经是远远的超过了还在韩遂掌控之下金城郡的兵力了。
黄巾军两线出击,成功的打了韩遂和马腾两人一次措手不及。
韩遂一时间腹背受敌,听闻了武威贾氏和北地王氏两大世家反叛,一口气没缓过来,差点晕倒在了帐中。
而坏消息远远不止来自武威和安定两郡的消息,北地郡的北部被黄巾军占领的消息刚刚传出来不久,另一则消息便传到了马腾的耳中。
他们所管控的从上郡通往北地郡的小道被人在夜晚内应外合攻破,还没有等北地郡南部马腾的部曲反应过来,张扬已经是带领着黄巾军的步卒急行军兵临城下。
仅仅花费了不到十日的时间,北地郡南部泥阳、弋[yì]居两城皆被攻破。
在黄巾军威力巨大的配重投石机的攻击之下,城池的夯土城墙就如同豆腐一般,被轻而易举了打破。
昔日朔方之战,七万匈奴骑军决死冲击,都没有冲垮黄巾军步卒的军阵,马腾麾下这不过数千人的羌汉联军又如何能有所建功?
马腾的部曲最后只得丢弃城池,仓皇西逃。
而张燕经过了简单的休整之后,带领着大军继续向西进攻,向着安定郡的治所临泾挺进。
第五百六十章 高平第一城
十二月二日。
得到了王信传来的消息,许安没有耽误,立即提军南下,一路继续向南,向着预定的战场——安定郡南部的高平城行进而去。
本来许安选定的是于高平城外和韩遂、马腾两人对阵。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等许安领军一路抵达高平之时,韩遂和马腾两人才反应过来没多久。
两人虽然此前有过协议,言说许安如果带领黄巾军入侵,两家罢兵一致对外,但是真的临到了关头,双方已经打出了真火,哪里是那么容易合兵到一处。
等到两人终于达成了共识,想要回师之时,却是已经落后了一步。
两人麾下的主力骑军竟然还在汉阳郡内,离高平城还有十余日的路程。
高平,又被称为“第一城”
《续汉书·郡国志》安定郡:“高平有第一城。”
三水城位于安定郡的北部,虽说是安定郡北部唯一的一座城池,但是想要绕过三水城也并非是不能之事。
高平城无论是重要性和地理位置比其三水城来说,可谓是天壤地别。
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汉武帝为加强西北边地军事防御,置安定郡,建高平城,因其城坚池深,史称“高平第一城”。
高平城址位于高平川水上游西岸。
秦汉时期的高平川水,阔可行舟。
高平川沿岸地形开阔平坦,沃野千里,谷稼殷积。
而且地理位置极为重要,高平城南扼都卢山峡(三关口至瓦亭),过峡沿径河可直通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