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第287章

作者:罗小明

“决计不会!”

袁绍扭过头,直接的打断了鲍鸿的言语。

虽然袁绍说的斩钉截铁,但是他的心中却觉得丁原有很大的可能会答应蹇硕的要求。

何进已死,董太后和蹇硕两人扶持着刘协上位,百官承认。

现在的刘协无疑是就是天子,无疑是国家,而他们才是叛党。

荀攸面色微沉,低声道:“丁建阳的并州牧是大行皇帝亲点……若是董候真奉大行皇帝遗诏登基,丁建阳恐怕真的会偏向董候……”

众人你一言,我一句,但是却半天也没有拿出一点的章程。

直接去丁原的帐中更是不妥,一时间居然陷入了僵局,悲观的情绪萦绕在众人的心头。

“天使到临,使君召诸位前去帐中议事。”

曹操正思索时听到了一声熟悉的声音,众人循声望去,打断他们谈话的正是丁原麾下的武猛从事张扬。

曹操心中一惊,他想的出神,却没有发现张扬居然都走到了近前,众人也是一样没有发现张扬。

只是不知道他们的谈话,让张扬听去了多少。

不过张扬神色如常,看起来并没有听到那几句诛心之言,否则只怕是已经刀兵相向了,毕竟之前他们曾经甚至都说过要夺下丁原的兵权……

袁绍、曹操两人对视了一眼,若是丁原真的和蹇硕达成了一致,那么他此去,无疑就是不归路。

但是就算不去,他们的希望也极为渺茫,几经思索,袁绍和曹操等人还是没有任何的办法。

众人只能是跟随着张扬来到丁原的帐中,但是除了袁绍、曹操、鲍鸿三人外,其余的人都被拦在了大帐之外。

袁绍等人也并没有因为此事和张杨多牵扯时间,三人应命走入了大帐,只是一入帐中,一眼便看到了大帐之中有一个极为熟悉的人,十常侍之中的赵忠!

刘宏曾言过,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

其中的赵常侍就是指的赵忠。

赵忠转过头来,看着袁绍、曹操等人微微蹙眉,用尖细的声音说道。

“几位校尉缘何如此灰头土面的?”

袁绍和曹操还有鲍鸿三人并没有言语,只是睹了一眼赵忠,便将目光转向了丁原,一起向着丁原行了一礼,对于赵忠选择了无视。

赵忠呵呵一笑,也不以为意。

丁原站起了身来,缓步走到袁绍、曹操等人的近前。

“丁公,可否告诉我等,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

袁绍看到丁原走来,连忙低声出言问道,看起来赵忠和丁原两人相谈倒是甚欢,这让袁绍不由的提起了一颗心,但是丁原又没有跟他们翻脸。

现在的袁绍心中困惑不已,他弄不清楚蹇硕的意图,还有丁原的想法,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事情。

“赵忠你们应该都认识吧。”

丁原扫视了一眼袁绍还有他身后的众人。

“蹇硕派赵忠过来,正是为了你们的事情。”

“蹇硕说:‘何进谋反,已伏诛矣,其余胁从,尽皆赦宥。’只要你们愿意交出兵权,承认董候为帝,那么可保你们性命无忧。”

曹操目光微凛,众人之间也出现了喧哗之声。

不因为别的,正是因为蹇硕所说的事情实在有些不可思议,如今蹇硕占据了优势。

而他们围攻宫阙,火烧皇宫,无疑就是谋逆,谋逆之罪,罪不可赦,怎么可能就这样高高举起,然后轻轻的放下。

曹操的第一反应就是蹇硕想要使诈,但是很快便被他否决了,蹇硕没有必要使诈,他们三人聚拢的残兵,总共只有三千多残兵败将,而蹇硕和董卓起码还有六七千人,而且占据大义。

曹操看向袁绍,而这时袁绍也正巧看向了曹操,他们两人同时想到了一个可能。

莫非……蹇硕也控制不住董卓?!

蹇硕麾下军兵主攻,西凉军只是辅助,蹇硕军的伤亡确实惨重,恐怕就算是加上下军营,麾下的兵丁满打满算也不过只有四千余人。

西凉军董卓带领的可是三千精骑,而且因为袁绍之前招董卓进京的缘故,还有大概七八千的军卒要离洛阳并不遥远。

袁家当初招董卓来,不仅仅的想要解决宫廷之间的事情,借董卓压服何进,还有一点,就是想要节制丁原,丁原麾下的并州军战力还算强悍,人数颇多,足有万余人。

但是却没有算到原本让他们担忧的丁原却是颇为坚定,而一向听话的董卓却是生出了别样的心思。

董卓后续的军卒,恐怕要不了几日就要抵达洛阳,而蹇硕能够掌控的禁军部队却是还远在冀州、幽州,一时半会根本无法调遣回来。

若是那个时候,还是处于僵局,等到董卓后续军卒赶到,蹇硕恐怕根本无法掌控洛阳,甚至天子也都有可能成为董卓的傀儡。

袁绍心中猛然一挑,他被自己的想法顿时吓了一跳,曹操此时也想通了关窍。

董卓后续的军卒并非是什么太过于秘密之事,曹操身为八校尉之一,自然也是清楚。

“蹇硕还说了什么条件吗?”

袁绍似乎想到了什么,他不由自主的上前了一步,有些急切的问道。

“他要你们交出史侯,还有何太后,参加登基大典,还有就是必须要交出大将军府的军将,还有一部分的从者,这场动乱必须要有人承担罪责。”

袁绍目光微寒,他现在知道了为什么丁原只让他们三人进入大帐,而把其他人拦在了帐外。

“三位校尉,慢慢思索,我等不慌。”

赵忠嘿嘿笑了一声,自顾自的坐了下来。

袁绍看了一眼志得意满的赵忠,最终还是没有出言反驳,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看着曹操和鲍鸿,沉吟了一会后,出声问道。

“孟德,你们两人怎么看?”

“恐怕蹇硕是真的控制不住董卓了,不然绝对不会如此轻易的放过我等,如今蹇硕麾下军力不足,确实是捉襟而肘见,董卓此人经此一事,其野心之大众人皆知,虽然不知道蹇硕给他开出了什么条件,但恐怕董卓并不满足,还想要更进一步。”

曹操摸着自己的胡须,沉默了半响之后缓缓开口道。

“如果我等麾下的军将被其掌握,再加上丁公麾下的并州军,蹇硕的势力才能压过董卓,依我看来,蹇硕和董卓并没有我之前想的那么亲密,相反,两人心思各异,甚至是间隙颇大。”

鲍鸿等到曹操提出了他的意见之后,也紧跟着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袁绍和曹操、鲍鸿三人交换了一下眼神,心中也算是有了一个章程,他看了一眼依旧面不改色的丁原,轻声试探性问道:“那丁公又是什么看法?”

“我的看法?”

丁原扫视了一眼袁绍三人,他虽然是被刘宏任命为并州牧,但不可否认,袁家在其中也是出了一些力气。

从心来说,他想的还是赞同刘辩为帝,然后废除绣衣使者。

放开募兵之权,大行皇帝改刺史为州牧,让丁原的自主性得到了大大的加强,虽然并州还是被许安所占据,但是丁原在河内却是也算过的顺风顺水,但是那绣衣使者却是如同苍蝇一般,在他的周围环绕,时时刻刻约束着他,没有给他大展拳脚的机会。

但是如今刘协为帝,看起来却是已成定局,洛阳城中百官都已经是认可,形式比人要强。

“我觉得这应该算的上目前最好的结果了。”

丁原沉吟了片刻,压低了声音开口说道。

第四百五十二章 天无二日,地无二君

天无二日,地无二君。

最终,袁绍、曹操、鲍鸿三人选择承认刘协为帝,交出了兵权。

何进被定以谋反之罪,沦落到了和前大将军窦武一样的下场,被枭首于洛阳都亭。

他的宗亲、宾客、姻属都被杀害,而家属则是免于一死,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其余活下来的人,都被流放去了交州。

瘴气丛生,野兽横行,水土南服,路上还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可以预见他们恐怕也活不了多长的时间,何皇后也被软禁入了云台。

史侯刘辩被封为弘农王,蹇硕为其亲自指定国相,并派遣五十名绣衣使者护送其直接就国。

骠骑将军董重被晋为大将军。

董卓之弟董旻,晋为司隶校尉,授假节,前太尉段颎同族兄弟段煨,就任河南尹。

段煨因为段颎的原因和董卓走的一直都十分之近,虽然蹇硕允诺了河南尹一职,但要就任河南尹,也需要一定的威望,董卓麾下诸将威望尽皆不足,因此蹇硕迟迟不给于董卓河南尹一职,最后董卓才将段煨推出了台面,蹇硕这才同意了董卓的请求。

段煨虽然和董卓关系颇好,但是并非从属,自然也不会成为提线木偶,蹇硕有一些信心可以争取,而且僵持许久,蹇硕最终还是将河南尹一职给于了段煨。

叛乱虽定,丁原、袁绍等人也承认了董候为帝,但是蹇硕不得不依仗董卓,因此只能是将原本许下的条件一一兑现。

司空刘弘被罢免,董卓被拜为司空,董卓终于是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三公之位。

而丁原则是被加为执金吾,袁绍、曹操、鲍鸿等人军职被罢免,其中军校尉、下军校尉、典军校尉职位皆是被蹇硕派人代领。

董卓屯兵显阳苑,丁原屯兵于孟津。

吴匡、张璋、许凉、伍宕,张津等一众大将军府的军将、亲客尽皆被斩首示众。

车骑将军何苗、大将军府长史何颙、尚书侍郎郑泰等一众朝臣被定以叛逆之罪,族诛。

绣衣使者四出,军兵调动不断,洛阳一时间人头滚滚,血腥遍地。

中平五年,十一月一日,登基大典举办。

董候刘协在百官群臣的见证之下,继承大统,登基为帝,定年号为:“永汉”。

而冀州之战的结果也在此时传到了洛阳城中。

漳水、扶柳、临平,汉军三战全败,伤亡竟然超过了三万余人,破虏校尉邹靖战死、张南、孟岱一众冀州军将阵亡,颜良、文丑两人投降黄巾。

蹇硕甚至都还没有来得及下令制止,战败的消息便已是如同飓风一般传遍了全城,战败的消息根本不可能瞒住洛阳城的权贵,他们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一时间,连前些日子皇城的动荡的恐慌,竟然都被冲散些许。

众人将注意力更多的却是放在了冀州的黄巾军之中。

皇位如何变动,终究还是汉室的天下,他们的利益得到只不过是多少的问题,但是若是黄巾军取胜,那么他们根本是毫无利益可言,甚至连性命都无法得到保证。

昔日波才带领着黄巾军一路高歌猛进,沿路无论豪强、亦或是世家皆是被打破家宅,杀的鸡犬不留,并州黄巾军再度取胜,却是让一众洛阳的权贵重新想起了当初八州并起之时,那种从心底之中生出的恐惧。

许安的名字自中平三年的葵城之战之后,时隔两年的时间,再度出现在了一众权贵的耳中。

这一次听到许安的名字,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不再是之前的震惊,而是切切实实的恐惧。

每一次听到许安的名字,太平道必定又强盛了一分,而且伴随的往往的汉军的惨败。

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洛阳城中突然传起了一阵太平道的邪风,鬼神之说再度风行。

许安在传言之中也变得越发的高深莫测,甚至比昔日传言之中的张角还要法力强大数倍,已经是成了陆地的神仙一般的人物。

传言已经不仅仅是太平道所宣扬的许安是黄天化身,这其中虽然有洛阳鹰狼卫的推波助澜,但是后面的一切,却是以讹传讹。

许安的身份从仙人下凡,再到妖魔得道,再到天生圣人,再到各种稀奇古怪的事件。

甚至有人声称,许久之前在冀州某处乡间游历之时,在山林之间突然见紫气弥漫,异香扑鼻,再回过神来,已经是再一处聚落之中,刚好那聚落之中有一户农家有婴儿诞生,那婴儿后来被命名为“许安”。

事情说得有板有眼,言之凿凿,甚至后面还有不少的细节,那取名的文士,还有农户男主人和女主人相貌甚至都被描述了出来,一时间倒是让很多人相信了许安是天生异象之人,或许真有天命。

绣衣使者虽然很快便反应了过来,但是终究还是受到了宫变的影响,掌控力大大减弱,最终还是没有查到造谣者。

谣言如杂草一般在洛阳疯狂的生长,绣衣使者四面制住,最后还是有了一些成效,起码在公共的场合,没有多少人敢肆意言语,但是暗地里就不得而知了。

……

厚德殿之中,刘协正襟危坐,翻阅着奏折,他虽然不过八岁,但是却早已经识得许多字,奏折的字词他大多认识,也能通晓大概的意思。

不过他还远远没有到亲政的时候,处理国事,大部分都是由董太后和蹇硕来帮助做出决定。

当然太尉马日磾、司徒丁宫、司空董卓等人也有不小的话语权,不过董卓的提议往往会同时遭到太尉马日磾、司徒丁宫两人的反驳。

此时的厚德殿之中,气氛沉闷无比,太尉马日磾、司徒丁宫两人皆是眼观鼻,鼻观心,端正的坐在地上,没有发表任何的言语。

司空董卓坐在司徒丁宫的旁侧,虽然坐姿还算恭敬,但是时不时会转头看向别处,似乎有些不耐。

而大将军董重,坐在右首,则是全神关注的听着讲解。

中常侍蹇硕站在刘协的侧身位置,时刻准备听从刘协的吩咐。

虽然刘协年纪尚幼,但是蹇硕从未将刘协真正的当成一个孩童对待,而是当成了一个正常的成人对待,很多不是太重要的事情都尽可能的让刘协独立做出的决定。

而刘协也没有让蹇硕失望,刘宏确实没有看错刘协,他说刘协有人君之相,并非是空穴来风。

“漳水、扶柳、临平,三处我军皆败,四州百万‘蛾贼’将再无阻碍,已是抵达下曲阳附近,并州黄巾军之中胡骑众多,来去如风,兼有黄巾本部骁骑营协同,冀州袭扰之军不敌,只能撤回各城之中。”

“约莫在本月月末,四州‘蛾贼’将会从井陉关进入并州。”

一名小黄门将帛书接过,小步走上前去,然后恭敬放在刘协身前的案桌之上。

蹇硕轻声的跟刘协解释了一下并州黄巾军的细则,然后对着殿内的董重等人言道:“诸位对于冀州有何良策,但说无妨。”

董重不习兵事,而且冀州这一烂摊子他也清楚,不是自己可以解决的,直接选择了闭口不言。

反正他这个大将军是和何进一般,靠着外戚的身份登上的,他只需要配合蹇硕就行了,他并没太多争权夺利的想法。

上一篇:道门念经人

下一篇:聊斋路长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