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 第632章

作者:庄不周

就今天这气氛,他也不可能因为这几句话,真的处置杨彪,搞得举座不欢。

经过杨彪一打岔,气氛轻松了许多。

荀彧说起了他的建议。

其实也很简单,量入为出而已。

皇室的礼仪要不要?当然要,但是不能过。

过犹不及,有违中庸之道。

在一定的条件下,天下贡赋是有限的,不能没有节制的开销,否则入不敷出,卖官鬻爵、横征暴敛必然出现。而且上行下效,一旦天子随心所欲,不按既定的制度来,官员自然变本加厉,老百姓就苦了。

这样的例子很多,不甚枚举,足以为鉴。

所以,天子要以身作则,控制支出。

至于后宫的规模,就算不从礼的角度出发,仅从经济的角度出发,也有必要加以控制。既然仓禀实而知礼节,那就应该根据具体的经济条件来制定相应的后宫规模,以免超支。

荀彧话锋一转,盛赞天子节俭,后宫规模之小,不仅没有逾礼,而且比历代以俭朴著称的帝王有过之而无不及,后宫的开支也因此减到了不能再减的地位。

众人虽然知道荀彧这话有夸张的成份,却还是不约而同的点头赞同。

平心而论,天子的确算不上好色。比起孝桓、孝灵的后宫规模来,天子的后宫堪称寒酸,甚至不及一些地方豪族。

荀彧接着说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现在正是定规矩的时候,否则等将来经济条件好了,后宫规模大了,再定规矩,可就难了。

“具体规模,一时难以细言,但臣有一个建议,以支出占天下税赋的总额计,当在陛下此刻规模之上,止于明章扩充后宫规模之前,具体数字,当由司徒府测算。”

荀彧顿了顿。“臣冒昧敢言,明章能继光武遗制,不失为明君。只是扩充后宫一项,殊为失策,遗祸无穷。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陛下若能预立制度,使后世之君有所守,则天下可久安。”

刘协听懂了。

荀彧的意思其实也简单,就是希望以制度的形式,将后宫控制在光武帝时的规模,以免开支过大,拖累财政。

至于少府与大司农是合是分,具体如何划分,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皇室开支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不能太高。

为了能让他接受这个建议,荀彧甚至没把话说死,留下了充足的余地。现在还只是天下初安,新政初行,税赋收入已经呈现迅猛的增涨势头。假以时日,财政状况更好,同样的比例下,皇室的开支也会水涨船高,想多纳几个贵人、美人也没问题。

当然,如果财政状况不好,后宫规模也会受到影响。

总而言之,是要将皇帝与天下绑定,对皇权进行限制,不能随意加赋,更不能用卖官鬻爵之类的手段筹集资金。

第1180章 妇人之见

看着一本正经的荀彧,刘协一时愣住,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怎么说呢,既有意外,又有失望。

意外是荀彧这几天读书似乎大有收获,居然暂时抛开了儒门视为根基的礼,直接谈起了钱,而且在这种场合直谏,勇气可嘉。

失望则是荀彧做了这么多准备,摆开这么大架势,却没拿出一个成熟的意见,还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次上。

就这?

一时间,他甚至搞不清这是荀彧的能力上限,还是荀彧的勇气上限。

这位三国最富盛名的谋士终究是个君子,难以摆脱知识分子骨子里的软弱性,否则面对曹操的空食盒,他就不会自杀,而是拍案而起了。

如今他倒是拍案而起了,可是提出来的还是一个充满妥协空间的建议。

作为既得利益者,他喜欢这样的提议。

可是作为有志于为华夏文明开新声的穿越客,要说不失望,那是骗人的。

这真是这个时代最有才华的士人?

荀彧从刘协眼中看出了端倪,一时有些茫然。

他想过刘协会有什么反应,却没想到会是现在这个局面。刘协既没有发怒,也没有拒绝,只是静静的看着他,眼神复杂,但其中那一丝失望却是显而易见的。

天子是对我的忠诚失望,还是对我的能力失望?

感受到了荀彧的不安,刘协收回目光,看向杨彪、周忠,淡淡的笑道:“二位以为荀君的这个建议如何?”

杨彪、周忠也不敢轻易回答,沉默了片刻,杨彪才拱手说道:“臣以为……有些道理。”

刘协轻哼了一声。“道理嘛,当然是有道理。量入为出,持家的主妇也知道的道理,焉能有错。只是……”刘协搓了搓手指,咂了咂嘴,欲言又止。

荀彧的脸腾的就红了,然后又白了。

天子说他这个建议和持家的主妇一般见识,简直是莫大的羞辱。

虽说如今女子不仅可以主内,还可以主外,甚至有做官的,但是将男子比作妇人,在大多数人看来还是一种贬低,而不是荣耀。

更何况他是名满天下的名士。

杨彪、周忠等人也有点懵。

他们都知道天子对荀彧寄予厚望,也一直尊重有加,如今竟在大众广庭之下,将荀彧的提议称为妇人之见,还是大出他们的预料。

一旁的荀文倩听得清楚,也瞬间变了脸色。

坐得远一些的唐夫人与唐氏也面面相觑,不知道天子为何如此,是不是被荀彧的建议激怒了。

其他大臣也噤若寒蝉,下意识的屏住了呼吸,放松了手脚,生怕引来天子的注意。

大堂上一时安静得有些可怕,并迅速蔓延到了堂下。

正在找陈群私聊的刘巴坐得太远,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见此情景,也不禁愕然。

就在一片死寂中,刘协站起身来,负手离席,缓缓走到廊下,面到坐了一院子的郡国守相、计吏,一声轻叹。

“众卿,朕有一言。”

众人愣了一下,纷纷离席拜倒,齐声说道:“请陛下垂示。”

堂上的公卿大臣们也不敢怠慢,避席拜倒在地,恭听天子训示。

荀彧也不例外,只是有些慌乱。他没想到自己一个建议,竟会惹出这么大的动静,一晚上谈笑风生的天子变了脸色,原本融洽欢乐的宴会气氛也荡然无存。

刘协转身招了招手,示意荀彧到身边来。

荀彧迟疑了一下,还是伏地而走,膝行到刘协脚下。

“请陛下……”

刘协摆摆手。“荀君,听朕说完再请罪不迟。”

荀彧碰了个软钉子,更加尴尬。

刘协负手缓行,来回踱步。“方才荀君提了一个建议,诸位可能没听清楚,朕简单的概括一下。主题是四个字,量入为出。具体而言,就是要控制后宫规模,避免开销太大,重蹈覆辙。这个道理呢,不复杂,也没什么问题,在座有不少持家有道的女士,想必都能听得懂。”

刘协停住脚步,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又落在荀彧身上,一字一句地说道:

“但,也仅限于此。”

刘协声音不算大,但中气很足,气息平稳,能让坐在角落里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刘巴也不例外,不禁心中一动。

他知道荀彧说了些什么,也知道天子为何不悦了。

“众卿,持家之道难道只是量入为出么?”刘协提高了声音,语气也更加严厉。“俗语有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不能生财有道,就算再懂得量入为出,又岂能过上好日子?你们中有很多人,读书不求甚解,又或食古不化,动辄便说什么‘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却不想想如何解决寡和贫。量入为出,没有入,哪来的出?”

众人面面相觑,却又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当然,也不排除个别人不以为然,比如刘巴身边的陈群。

刘协接着说道:“朕知道,一提到这些,有些人就会想到敛赋,就会想到法家的耕战,避之唯恐不及,更别说主动为之。可是有些事,不是避就能避得掉的,没有充足的收入,家不能持,国不能治,天下不能安,王道更是水中月、镜中花,永远不可能实现。”

刘协吁了一口气,转头看向荀彧。

“荀君,你建议朕量入为出,控制后宫规模,朕可以答应你。但是,有个条件。”

荀彧汗如浆出,伏地叩首。“请陛下垂示。”

“你在河南尹任上已有两年,朕再给你两年时间。在这两年内,你要将河南的赋税总收入以及人均各增加一倍,百姓交完赋税之后,年收入也增加一倍。两年之后,如果你能达到这个目标,再来和朕谈量入为出的事。如何?”

荀彧一时有些为难。

河南这两年发展势头是不错,但是要在两年内翻一番,依然是一个艰难的任务。

天子的要求中,不仅有总额,还有人均,更提到了百姓交完赋税后的收入,这就不是多征税赋所能解决的问题了,而是要实实在在的提高产出才行。

他没这个把握。

事实上,没人能有这个把握。

但事已至此,他也没有后退的空间,只能咬着牙往前冲。

“臣领旨。”

第1181章 反将一军

“甚善!”刘协随即转身,对杨彪、周忠说道:“司徒、司空二府抽调人手,加强对河南的上计、监察,保证朕与荀君的这个约定能够公正公平的进行,两年之后,不论结果如何,孰胜孰负,都要公布天下,以正视听。”

杨彪、周忠暗自苦笑,却不好阻拦。

他们也觉得两年之内收入倍增是不可能的,但荀彧本人已经答应了,他们也无法可想。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未尝不是荀彧的一个机会。作为四十上下,出任一方郡守的优秀人选,如果荀彧真能做到这一点,位列公卿是水到渠成的事。

“唯!”

刘协又转身看着堂下的郡国守相、计吏。“众卿不妨也试一试,看看能否让本郡国的收入多增加一些。既然出仕,施政一方,为国求财,为民求利,就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而是你们的职责所在。公器私用,不为百姓谋福利,却为一己之私殚精竭虑才是可耻的,是伪君子所为,而不是真君子应有的担当。酒来!”

周不疑立刻上前,送一杯酒。

刘协接杯在手,高高举起。“众卿切记,王道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认同此言者,请举杯,与朕共饮。”

众人纷纷举杯,大声说道:“如陛下所愿。”

陈群也举起了酒杯,只是嘴唇动了动,却没发出声音,仿佛有什么东西堵住了喉咙似的。一旁的刘巴看得清楚,悄悄地拍了拍陈群的背。

“小子,你的机会来了。是真是伪,是虚是实,两年后见分晓。”

陈群面色通红,一半是羞臊,一半是激动。

正如刘巴所说,荀彧与天子立下两年之约,对他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他能辅助荀彧,赢下这两年之约,将来仕途必然坦荡,没有人敢说他只是借荀彧的关系。

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刘协张开双臂,朗声吟诵。

“大丈夫立世兮,当立功名!

心窥大道兮,身体践行。

追慕前贤兮,弘其大业。

化育万民兮,大同小康。

国强民富兮,江山永固。

长乐未央兮,大汉万年……”

杨修挺身而出,抚掌而和,踏足而歌。“大丈夫立世兮,当立功名!

心窥大道兮,身随圣君。

鱼跃龙门兮,飞舞纵横。

出入百家兮,唯道是从。

德抚万民兮,威镇四夷。

长乐未央兮,大汉万年……”

君臣对舞,再三咏叹。

堂上、堂下众人见状,情绪也激动起来,纷纷起身,翩翩起舞,齐声相和。

乐师们见状,再次拿起乐器,奏起了激昂欢快的音乐,为刘协、杨修等人伴奏。

荀彧站在一旁,看着刘协与杨修共舞,心情有些莫名的复杂。

比起杨修,他似乎总是慢那么一点。

杨彪站在稍远处,不经意的摇了摇头。他看着一旁喜不自胜的袁夫人,心中暗自慨叹。

杨修与天子同心本是好事,只是忠孝难以两全,父子之间的分歧在所难免。杨修刚说要为凉州发声,又在如此情形下与天子共舞,姿态太高,只怕是有意为之。

——

一通舞罢,刘协归座。

上一篇:归藏剑仙

下一篇:核动力剑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