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庄不周
唐氏眉头微蹙。“情况比预期的麻烦。那个叫贵霜的倒是想向我大汉称臣,但西边有个大国却不肯,非要贵霜向他们称臣不可。西域都护已经赶去迎战,兵力不足,要求鲜卑人又折了回来,配合西域都护府作战。”
“大国?哪个大国?”
“我哪记得清。”唐氏想了想。“听说那个大国姓安的人特别多,之前还有个太子跑到我大汉来了,在城外的白马寺传浮屠道。”
“安世高?”
“好像是吧。”
第1020章 滴水穿石
唐夫人虽然主持印坊多年,但她对读书的兴趣却不浓。河东印坊主要承接的也是中原士大夫的著作,对西域了解有限。
她对安息的了解,远不如对安世高的了解。
于是,对安世高的了解也就变成了对安息的模糊印象。
“那这一战恐怕在所难免。”
“为何?”一提到交战,荀彧的夫人唐氏就莫名的紧张,脸色都变了。
“安世高传浮屠道,而天子非常不喜欢浮屠道。不久前,天子还在甘陵下了一道命令:讨论研读浮屠道尚可,信奉浮屠道,则要交出所有家产,效浮屠道故事,托钵乞食,否则便是信奉邪道。”
唐氏吃了一惊。“这可有些矫枉过正。”
唐夫人瞅了唐氏一眼,笑笑。“信浮屠道者尚众生平等,人与畜生无异,无君无父,不配婚,不生子,你觉得可行吗?”
唐氏脸色连变了几变,发怒道:“不婚配,不生子,竟然有如此荒唐的道法?若人人都不生子,家族岂不绝嗣,这偌大的产业……功业又传给谁?”
唐夫人忍着笑,点头道。“你说得有理,这简直是胡说八道。”
唐氏自知说出了真心话,让唐夫人见笑了。虽是自家亲戚,多少也有些尴尬。
“堂上坐吧,我让人去告知文若。”
“不必了,我今天有时间,可以慢慢等他。”唐夫人摆摆手,挽着唐氏的手上堂。“今天带了些东西来,让你开开眼。”
唐氏陪笑,一起上堂落座。她虽说与唐夫人年龄相当,但与唐夫人主持印坊不同,她很少出门,见识有限,远不如唐夫人眼界开阔,对外面的事知之有限。
上了酒食,唐夫人取出一卷图画来,摊在桌上。
唐氏看了一眼。“洛阳图卷?”
这样的图卷,她在荀彧书房里见过,更见荀彧多次翻看,一看就叹息不止。
“新的,还没印,我拿了一卷副本来,让你们开开眼。”
“袁术将这事交给你了?”
“我靠得近,方便些。再说了,论印制这种图卷,我们的匠师手艺天下为冠。由我们来印制,可以做成珍品传世,而不仅仅是现在看一看。”
唐氏没吭声。
《洛阳图卷》针对的就是不守礼法的大族,被绘在上面的家族恨之入骨,只是敢怒不敢言罢了。如今唐夫人不仅要印,还要印成珍品、传世之物,不知道多少人要在背地里戳她的脊梁骨。
但这样的话,她不敢劝,只能等荀彧来劝。
两人铺开图卷,根据上面标注的文字,找到一家又一家的宅院,也搞明白了这些宅院违制的原因。
看着这一个个或陌生或熟悉的宅院和名字,唐氏心中越发不安。
这些人要么是传承百年的权贵,要么是天下景仰的名门,哪一个都不好惹。
——
傍晚的时候,荀彧回来了。
衣摆和脚上全是泥。
唐氏一见,连忙迎了上去,一边命人取来干净的衣服和鞋供荀彧更换,一边将唐夫人来的消息简捷的通报荀彧。
荀彧听完,点了点头,似乎早有准备。
上了堂,喝了一杯凉茶,坐下翻看唐夫人带来的图卷。
他的脸色很平静,并没有像唐氏担心的那样生气,只是最后掩卷的时候叹了一口气,神情有些失落。
“想不到意外有这么多人明知故犯,礼法早就成为虚文。”
“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唐夫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过来,倚着墙壁,嗑着西瓜子。
荀彧想了想,自嘲地笑道:“应该是不想知道。这些宅院都摆在明处,真想看,又怎么可能看不到。”
他顿了顿,又道:“但是不绘成图卷,我着实没想到会有这么多。”
“听袁术说,这只是证据确凿的。真按礼法来,十倍不止,那可就真是这一辈子都画不完了。”
唐夫人将手中里的瓜子壳扔进一旁的废纸篓里,拍了拍手。“大儒们订了那么多规矩,结果违制的这么多,连他们自己都无法幸免,算不算张网以待?”
荀彧眉头微蹙,却没有回答。
唐夫人幽幽说道:“我要按着这个去刻版吗?我可提醒你,印书的成本大半在版,刻了版再想改,可就难了。”
荀彧低头看了一眼,苦笑。“你觉得我能拦得住?”
“这图是刘表安排人绘制的,有没有故意扩大范围的可能?”
荀彧心中一惊,终于明白唐夫人的意思。
《洛阳图卷》的第一卷 是皇宫,第二卷是袁氏老宅,现在这一卷是传承已久,但往往名声不显的勋臣权贵。
再下一步,就应该是新贵了。
而新贵之中,不少都是党人,借着清议之风登上舞台的。
其中就包括颍川四长之类的名士家族。
刘表这是在威胁他,逼他出面阻止。
“扩大就扩大吧。”荀彧收回目光,淡淡说道:“既然要清扫,那就认认真真的清扫一遍,里里外外的都别放过。”
他停顿了片刻,又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这句话,唐夫人和唐氏都听明白了。
这是汝南名士薛勤说的话,指责的对象就是名声更大,几乎是汝颍道德高峰之一的汝南名臣陈蕃。
这句话从荀彧嘴里说出来,等于他更认同薛勤,而不认同陈蕃。
唐夫人和唐氏交换了一个眼神。
她多少有些诧异。
荀彧的变化太大,超出了她的预期。
“你熟悉浮屠道?”荀彧主动改变了话题。
“略知一二。”唐夫人收起心神。“从孝桓皇帝起,宫里就有浮屠道,与老子同祠。孝灵皇帝因袭,为的是求子。不过现在看来,似乎不怎么灵。”
“当然不灵。浮屠道无君无父,不婚配,不生子,焉能保佑人生子。”荀彧没好气的说道:“清谈还只是非议圣人,无视礼法,这浮屠道竟连最基本的人伦也不放在眼里,简直是荒唐。”
“你也要禁?”
“要禁,但要慎重。”荀彧缓缓说道:“听说这浮屠道的开宗祖师本是一国太子,而后追随他的人中也不乏权贵。你说的那个安世高,据说也是安息国的王子。能吸引这么多博学之人信从,想必这浮屠道必有过人之处,绝非太平道那等愚民之术……”
唐夫人一怔,随即打断了荀彧。“你研习过太平道?”
荀彧神情有些窘迫。“略知一二。”
“那你为何不对天子言明?”唐夫人眼神微缩。“你应该知道,天子多次召人论道,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
第1021章 淘沙见金
荀彧想了想。“我只是略知而已,不足以和天子论道。天子如果真想了解《太平经》,我可以推荐从兄仲豫(荀悦)去见驾。”
唐夫人打量了荀彧两眼,没有再说什么。
荀彧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但答案却比她想要的还多。
这是好事。
说了几句浮屠道与黄老道的异同,他们又将话题转到了安息国。
对于安息国,荀彧的了解要详细得多。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安息的情况与秦国有点类似,曾经从属于一个更大的国家,后来居上,反客为主,成了一个大国。
据说那个大国由一个年轻英主创立,后来英主早夭,其部下大将争立,混战多年,以致实力消耗,控制不住各自的部属,纷纷立国。
荀彧说到这些时,不时叹息,眉宇间竟是化解不来的忧虑。
唐夫人感受到了荀彧的担心。“你担心天子步那个英主后尘?”
荀彧犹豫了片刻后,点了点头。
“我觉得不会。”唐夫人很有把握的说道。
“为何?”
“你知道的事,天子也知道。既然知道了,他就不会不做准备。”唐夫人想了想,忽然笑了。“文若,这也许就是他不放弃儒门的原因。儒门虽不能创业,却可以守成。”
荀彧本想反驳唐夫人“儒门不能创业”的观点,但仔细想想,却又觉得唐夫人“儒门可以守成”的观点有理。
天下道术中,最擅长统一人心的非儒家莫属。
天子也一直强调要教化天下,将华夏的衣冠文明推广至四夷。面对这样的伟业,道家没有这样的意愿,法家则没有这样的能力,唯有儒家可以做到。
只是这样的儒家需要更强大的力量,先秦时期的儒家不够,董仲舒之后的儒家也不够。
天子提倡四民皆士,或许就是为了让儒家更进一步。
结合杨彪的《儒门再易论》,荀彧突然明白了其中的逻辑,不由得一拍大腿。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你明白了什么?”唐夫人问道。
荀彧笑笑,摇摇手。“不可说,不可说。”
他顿了顿,又道:“我虽然觉得可能如此,却不敢断定天子的想法是否如我所想,暂时不宜声张,以免有臆测上意之嫌。”
唐夫人忍俊,抿唇而笑。
荀彧随即说起了这次的新犁试验,情绪也跟着高昂起来。
最初收到石韬等人的消息,说有一种新式的铁犁,可以提高耕种效率,问他有没有兴趣推广时,他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几个年轻人,以前又没有做工匠的基础,能做出什么来?
只是河南户口损失太大,他需要尽快恢复生产,只要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办法,他都想试一试。再加上石韬等人又是颍川人,既然找到他了,他总不能一点机会不给,就答应了。
结果大出他的意外。
这种新式铁犁使用一牛牵引,一人扶犁,效率比现有的三牛两人犁更好,破土、翻土一气呵成。农曹找来的老农用完之后,就迫不及待问这犁能不能留下,实在太好用了。
他也很满意,当场决定先制一百只。
“几个年轻后生,就能捣鼓出这么好用的农具,节省成千上万的人力,真是让人意外。”荀彧连连摇头,表示不可思议。
唐夫人却一点也不意外。
她在太学待了大半年,太清楚农学堂、工学堂的发展情况了。
一开始,农学堂是没人愿意去的。大家还是习惯的认为经学才是真正的学问,农学只是杂学。只不过农学堂的伙食好,才有贫困子弟想因此解决食宿问题。
石韬、孟建等人是因为诸葛亮的建议才考的农堂堂。原本也没太当回事,但后来有人做出了成绩,解决了一些军粮制备问题,得到了太尉府的嘉奖,他们才认真起来,隔三岔五的跑田头。
后来的事情,她不太清楚,但她对石韬等人搞出一点成绩早有准备。
所以看到这份图纸的时候,她才第一时间拿来给荀彧看。
与荀彧觉得是给石韬等人机会不同,她觉得石韬是在给荀彧机会,帮荀彧忙。要不然他们何必跑到河南来试犁,在关中就可以。
但她没有说破。
以荀彧的聪明,应该很快就会反应过来。
她应该给荀彧留点面子。
——
刘表坐在榻上,用蒲扇扇着风,看着案上新印出来的图纸清样,眉头紧皱。
墨香阵阵袭来,却让刘表有些喘不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