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 第532章

作者:庄不周

他给杨仪出了两道题,不算很难,但计算量不小。

杨仪连算筹都没用,掐掐指尖,就将答案报了出来,而且精准无误。

孔融大惊,拍案而起。“小子,你师承何人?如此算学,在司徒府做个小吏太可惜了。若是有意,我可以引荐你去灵台,拜在刘元卓门下。”

杨仪一惊。“是创《乾象历》的刘元卓吗?”

“正是。”

“孔文举,你还真是无事不登门,登门必有事。”祢衡背着手,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怎么,挖人挖到我司徒府来了?”

孔融大笑,甩甩袖子。“正平,你看你说的,我只是见才心喜,不想他埋没了。”

“他在司徒府大有用武之地,怎么可能埋没?”祢衡没好气的说道:“天文历法固然重要,可是再重要,还能比民生重要?司徒府每天要经手的账目堆积如山,每一个数字都关系到无数人的利益得失,不能有一丝讹误,可比历法早半天、晚半天严重多了。”

孔融连连摇头。“正平,此言差矣。就连天子都要承天而行,历法岂能轻忽?之前朝政荒疏,更是因为历法不准所致,如今天子中兴大汉,修订历法才是当务之急。”

第987章 自作自受

见祢衡进来,杨仪连忙起身让座。

祢衡摆摆手。“我不坐了,你给我取点吃的来,我垫垫肚子,马上还要回去,一大堆事等着呢。”

杨仪不敢怠慢,转身去了。

孔融有些不悦,强笑道:“正平,看来我真是打扰你了。”

“你来不来,我都一样。”祢衡笑了一声,有些疲惫,但更多的是骄傲。“冀州推行度田之后,跟进的郡国越来越多了。不出意外的话,三四年以后,度田就能全部完成。现在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经验,等所有人都熟悉了,就没这么忙了。”

孔融很惊讶。“你这么有信心?”

祢衡点点头。“从冀州的情况来看,度田以后,百姓耕种更加用心,恢复起来很快。三四年以后,少了不敢说,收入增加五成是绰绰有余。顺利的话,甚至有可能翻番。百姓有了钱,商业也就繁荣,商税也会大量增加,朝廷手里也就会有更多的钱,然后投入修路、教化……”

祢衡双手翻来覆去地比划着。“这是一个相生的过程,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

孔融似懂非懂,但他从祢衡的眼中看出了满满的自信,心情多少有些复杂。

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这当然是好事。

可若是这好日子正是来自于度田,来自于天子的雷霆手段,对儒门却不见得是件好事。

“你似乎忘了,张子布正在渤海推行德政。”

祢衡哈哈一笑,正准备说话,杨仪取来了食物和水。祢衡接过,对杨仪说道:“案上有一份陈留郡的账目,你去核对一下。”

杨仪有些兴奋的应了一声,转身去了。

祢衡一手拿着食物,一手拿着水,狼吞虎咽,几口就吃完了东西,又一口气将水喝完。

孔融看得目瞪口呆,忍不住说道:“正平,你要注意身体。这么吃,胃会不舒服的。”

“我会注意的。”祢衡点头说道:“文举兄,张子布学问再好,能力再强,还能超过夫子不成?夫子复古,都以惨淡收场,正何况是他?你看着吧,四年之后,还愿意留在渤海的人不会超过一半。君子固穷,但是能固穷的真君子又能有几个呢?”

孔融面色微变,连忙提醒道:“正平,慎言。落到有心人的耳中,你这就是将天子比作三桓……”

祢衡哈哈大笑,摆摆手,示意孔融稍安勿躁。

他歪着头,想了一会儿,突然笑了一声。“以天子之尊,行三桓之事,或许才是最好的结果。当初周天子若有这胆色,东周何至于为秦所灭。”

孔融哑口无言。

祢衡摆摆手,收回思绪。“你来找我,想必不会是闲聊。”

孔融微怔,连忙将自己露布上书的事说了一遍。

祢衡点点头。“我已经看到了。”

“你觉得如何?”孔融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祢衡嘴角轻挑。“你觉得天子与孝灵相比,如何?”

孔融眉头微皱。“孝灵岂能与天子相提并论。”

祢衡微微一笑。“你与杨公挺(杨奇)相比,如何?”

孔融轻笑一声,没有回答。

杨奇讥孝灵皇帝与孝桓皇帝不相上下的故事,他自然知道。祢衡此刻提起这件事的用意,他也想得通。虽说他对天子的举措颇有微词,却坚信天子英明,百倍于孝灵。

他担心的只是天子年轻,少年意气,急于求成。

可是听祢衡这意思,似乎天子比他想象的更有城府,根本不存在少年意气的可能。

他沉吟片刻。“你的意思是说,天子不会在意?”

祢衡点点头。“天子胸怀天下,自律甚严,近乎孟子所言,岂会被你这几句春秋笔法激怒。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他会痛快的接受你的建议,重修《孝桓帝纪》。”

祢衡意味深长地看了孔融一眼。“但是我要提醒你,重修后的《孝桓帝纪》未必会如你所愿。”

孔融眉头皱得更紧。“为何?”

“真要将孝桓朝的事情再翻出来,牵连之广,你想过没有?别的不说,那些曾依附跋扈将军的人是不是都要重新审视一番?”

孔融顿时变色。

祢衡嘴角轻挑,一声轻笑。“这是你惹出来的麻烦,你自己想办法解决吧。我还有事,不陪你了。”说完,甩甩袖子,扬长而去。

孔融站在原地,一动不动,脸色红一阵白一阵,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

大意了。

这下子犯了众怒,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戳自己的脊梁骨。

——

司空府。

周忠坐在后堂,脸色铁青。“人呢,又没找到?”

周昭站在他面前,噤若寒蝉。“听说去了司徒府,只是我赶到司徒府的时候,他已经走了。听司徒府的人说,祢衡只与他说了几句话,就回去忙了。然后……”

“然后他去哪儿了?”见周昭欲言又止,周忠更加生气,拍案大喝。“有话就说,吞吞吐吐的作甚?一把年纪的人了,一点小事都办不好。”

周昭脸色更加窘迫。“然后……他就不见了。”

“不见了?”周忠一愣,随即气极而笑。“不见了是什么意思?他还能白日飞升不成?”

周昭很无奈。

他奉周忠之命去找孔融,先去太学,又追到司徒府,城里城外的奔了两天,最后还是没找到孔融。他向司徒府外的卫士打听,卫士只知道孔融进府,没看到孔融出府,还以为孔融会留宿司徒府,与祢衡盘桓一宿呢。

等他想办法进了府,才知道祢衡只与孔融说了几句话,然后孔融就不见了。

他也不敢在司徒府里乱打听,只好又去了太学,想守株待兔。

结果等了一夜再加一个白天,就是没看到孔融的影子。

周忠生了一会儿气,也反应过来了。“这老贼,怕是知道惹了事,躲起来了。”他挠挠眉梢。“算了,你别找他了,找到也没用。露布上书,消息只怕已经传到天子耳中了,我们还是想想如何应对吧。”

周昭怯怯的问道:“阿翁,重修《孝桓帝纪》与我周氏何干,阿翁何必如此动怒?”

周忠眼皮一抬,眼中寒光闪现,脸颊跟着抽了抽,抬手就是一个响亮的耳光。

“蠢材,你也是周氏子孙,竟对先辈的事无知至此?你不知道你祖父仲飨公是梁冀故吏吗?重修《孝桓帝纪》,以天子修《孝灵帝纪》和《党锢列传》的做法,当年那些事还不被翻个底朝天?”

第988章 至清则无鱼

刘协接到三公回复的时候,也收到了孔融的露布上书。

一开始,他并没有意识到这背后的用意,只是出于对这些老儒生本能的警惕,没有立刻做出判断,而是考虑了一段时间。

等杨彪来见的时候,刘协以一种很淡定的态度,向杨彪转达了此事。

杨彪当时就变了脸色,横眉竖目,险些要爆粗口。

刘协心生好奇,却没有急着发问,只是静静地看着杨彪。

杨彪费了好大力气,才压制住心头怒火,对刘协说道:“陛下,孔融本是狂生,虽然学问渊博,却没什么施政经验。这个建议看似可行,实质极难操作,至少现在是不可行的。”

刘协却不肯轻易放过,示意杨彪把话说得清楚一些。

杨彪无奈地叹了一口气。“陛下,孝桓皇帝在位二十二年,前十四年受制于梁氏,后八年困于宦官与羌乱。赖段颎善战,平定东羌,却也使国库空虚,连都官员俸禄不能及时发放。孝灵即位时,大汉已经入不敷出了。”

刘协反应过来了。

表面上看,孔融这是为孝灵皇帝鸣不平。实则上,孔融是指责孝桓皇帝穷兵黩武,进而延伸到现在他不断用兵的现状。

老借古喻今、指桑骂槐了。

不过他在意的不是这些,而是杨彪为什么会生气。

虽然杨彪不反对他平定益州、交州,但是对征伐海外,尤其是对西域用兵,杨彪也是有不同意见的。

“杨公是担心我不胜其忿吗?”

杨彪摇摇头。“陛下心性,老臣亦不能及,臣又何必担心。只是孝桓朝政务多舛,关系纷杂,其中难免有不得己处。如今陛下行新政,兴王道,日理万机,又何必分心四十前的旧事,徒增内耗?”

“你是说,那些依附梁氏的官员?”

杨彪不说话,只是叹息。

刘协恍然,没有再说什么。沉默了片刻,他又对杨彪说道:“杨公,我有一事相托。”

杨彪拱手道:“臣岂敢,但凭陛下吩咐。”

“你想想,为何梁冀之流能够主政近二十年,甚至大逆不道,鸩杀天子,群贤却不能制,又如何避免类似的局面再现。我不要那些引经据典的空话,我要切实的解释和解决之道。”

杨彪诧异地抬起头,打量了刘协两眼。

刘协迎着他的目光,眼神湛然,态度诚恳,没有半点敷衍之色。

杨彪心潮涌动,躬身一拜。“请陛下容臣三思。”

“拜托了。”刘协微微欠身。

杨彪起身告辞,退出了大帐篷,仰头看着白云朵朵的湛蓝天空,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生逢斯世,幸甚幸甚。”

——

袁衡放下手中的笔,起身将刚刚记录完的起居注送到刘协面前,请刘协过目,看看有没有漏记或者讹误之处。

刘协接过看了一遍,瞅了袁衡一眼。

“你说,杨彪说的那些依附梁氏的人都有谁?”

袁衡眼神闪烁,思索片刻,说道:“陛下,水至清则无鱼。追究这些四十年前的旧事除了让大臣们人人自危以外,并无益处。与过去相比,将来的盛世更值得期待。”

刘协忍不住放声大笑。

虽然杨彪、袁衡都不肯说,却不代表他一无所知。

跋扈将军梁冀能以纨绔主政近二十年,甚至干出鸩杀天子这样的事,那些与他同朝的大臣有一个算一个,没有一个是真正清白的。

按照儒家经义,与梁冀这样的人同朝为臣就是耻辱。如果不能拔剑而起,为朝廷除害,就应该洁身自好,退隐归田。

留在朝堂上不走,又不与梁冀决裂的,都有罪。

可是话又说回来,正如袁衡所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圣则无徒,那处意义上的君子只在想象中,不可能活在现实中。

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他没那么天真,也没有那么重的道德洁癖,要求大臣们都是纯粹的道德君子。他只是好奇,如今在世的大臣中,有几个与梁冀有瓜葛。

考虑到梁翼已经死了四十年,与梁冀有直接接触的人应该不多。但官场上多的是父子相继,所以不排除有很多人的子弟还在朝中。

尤其是那些名门大族。

比如眼前的袁氏,袁绍名义上的父亲袁成就曾是梁冀的心腹,言无不从。

真要重修《孝桓帝纪》,梁冀的事难以跳过,而那些曾依附梁冀的人也会被拉出来鞭尸。以现在的修史方法,再想用春秋笔法,为贤者讳,怕是难了。

孔融本想讽谏,却在无意中捅了一个马蜂窝,怕是要被人骂死。

刘协越想越觉得有趣,甚至还有些得意。

果然是自胜者强。

只要我心怀坦荡,不怕你们含沙射影,所有的攻击都会变成助攻,所有的危险都会成为机遇。

“拟诏,召孔融赴行在。”刘协微微一笑。“朕要好好的嘉奖这位敢于建言的老臣,并付以重任。”

袁衡的嘴角抽了抽,躬身领命。

上一篇:归藏剑仙

下一篇:核动力剑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