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庄不周
虽然她还很稚嫩,却颇有胆气。
换了一般人,未必敢在他面前发问。
“你这文章不错,要在邸报上发表吗?”
袁衡一愣,连忙摇头。“臣岂敢。臣只是略有心得,不避浅陋,敢请陛下指正,并没有发表的想法。此等国家大事,陛下当与公卿议之,岂是臣可以置喙的。”
刘协想了想,将文章递还给袁衡。“那你就先收着吧,什么时候觉得可以发表了,再拿出来发表。写文章嘛,难免会有批评。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还是谨慎一些好。”
他笑道:“有机会,你去长安太学看一看,就知道那些人骂起人有多狠了。”
袁衡原本有些失望,听了刘协这句话,知道刘协是在保护她,不禁心中暗喜。
“有空可以和其他人讨论讨论。”刘协最后说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讨论有利于开拓思路,取长补短。”
袁衡的观点逻辑自洽,却谈不上太多的新意。
类似的观点,诸葛亮、庞统等人早就意识到了这些,只是没有正式表达出来而已。
袁衡应了一声,欢欢喜喜地出去了。
——
蒋干勒住坐骑,看了一眼远处奔驰而来的骑士,转头看看沈友。
“子正,你稍安勿躁,不要和这些粗汉子计较。”
沈友笑道:“子翼,你就放心吧,我又不是刚出塞。”他顿了顿,又道:“不过一想到西域二字,我这心情还是有些激动。当年班定远(班超)三十六骑定西域,何等豪迈。”
蒋干不以为然。“三十六骑定西域固然豪迈,但那只是班定远的豪迈,不是大汉的豪迈。能支撑破胡侯(陈汤)说出那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大汉才是真正的豪迈。这次西行,荀长倩无恙便罢,若是轲比能敢出尔反尔,就算他逃到天边,也一定要砍下他的首级,让他知道叛汉的代价。”
沈友眼中有光。“没错,圣天子在朝,我等一定能走得更远。不瞒你说,我现在就想去间隔三洲的大海看看。想那万里之外,竟有王朝如我大汉一般强盛,真是神奇。”
“屁!”蒋干不屑一顾。“他们那也叫强盛?那是没遇到真正的对手而已。若能与我大汉铁骑一较高下,他才有资格称为强盛。”
正说着,骑士已经来到面前,当先一人,挽住马缰,大声叫道:“来者可是天子使者,九江蒋子翼、吴郡沈子正?”
“正是。”蒋干、沈友大声应道。
“我乃西域都护成公英。”骑士轻踢马腹,迎了上来,打量了蒋干、沈友两眼,朗声笑道:“久在西域,与蛮夷为伍。今日得见二位君子,又见汉家威仪,幸甚幸甚。”
蒋干哈哈大笑。“都护谦虚了。所谓汉家威仪,正是靠都护这样的勇士维护的。没有都护的威名保护,我们早就被沿途的马贼劫了。”
成公英很满意,与蒋干、沈友寒暄起来。
他告诉蒋干、沈友一个消息。
刚刚收到邸报,天子在秋收后逼降了审配,邺城不战而降,如今冀州正在推行度田,只有渤海一郡,经张昭建议,罢度田令,要行德政。
蒋干听完,看了沈友一眼,摇摇头。“张子布还真是未老先衰,竟迂腐至此。”
沈友也有些诧异。
他和蒋干一路走来,经过关中、凉州,亲眼见识了度田带来的好处,对张昭开倒车大为不解。不过他虽然和张昭没什么接触,却也知道张昭为人,一时不便擅加臧否。
“张子布也就罢了,天子居然能同意他在渤海试行德政,不愧是英主胸怀。”
“哈哈,你这话说得好,我喜欢。”成公英大笑道:“天子用兵如神,我是知道的,却谈不上佩服。可是他对读书人的耐心,我着实佩服得很。当初董卓也一心想拉拢读书人,结果却没坚持几日,便反目为仇,连累得我凉州人也成了虎狼,被人口诛笔伐。唯有天子这样的英主,才能令我凉州子弟心服口服,一心一意地为朝廷效力。”
蒋干扬扬眉。“都护,葱岭以西可有消息?”
“有,最近刚刚收到消息,轲比能偷鸡不成,反被鸡啄了眼,被一群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红毛鬼抄了后路。若不是荀长史不计前嫌,运筹帷幄,他那颗髡头怕是要挂在红毛鬼的旗杆上了。”
“红毛鬼?”
“嗯,一群野蛮人,长着一群红头发,也不会说人话,哇哩哇啦的乱叫,和鬼差不了多少。”成公英一边说,一边引着蒋干、沈友向治所走去。“我已经点齐一万精骑,准备驰援,就等二位了。”
第967章 别有所图
蒋干颇有些吃惊。“西域都护府有一万精骑?”
成公英点点头。“主力是我三千汉军,剩下的是西域各国骑兵。自奉诏重建都护府,对西域恢复职权以来,西域各国相安无事,原本用来互相攻杀的步骑就减省了大半,剩下不到三万人,由我都护府统一调度。”
“汉胡之间相处如何?”沈友问道。
“开始有些冲突,现在相处时间久了,还算融洽。”成公英想了想,又道:“当然,小矛盾还是有的,不影响大局。”
蒋干问道:“都有什么样的矛盾?”
成公英皱了皱眉,有些不太情愿。“都是些小事,不值一提。”
蒋干和沈友交换了一个眼神,又道:“都护,千里征伐,可没有小事。汉军只有三千,胡骑却有七千,如果不能同心同德,万一起了冲突,别说克敌取胜,性命都有可能难保。”
成公英强笑了两声,咂了咂嘴。“真没什么大事,二位不必担心。说起来也有些丢脸。你们也知道的,我军远征西域,大多没有带家眷。时间久了,难免思乡。西域多美人,又羡慕我汉军骑士骁勇,军饷充足,女子愿嫁,是以一拍即合。只是这样一来,那些胡人男子就不愿意了,以为我汉军骑士恃强相逼,夺人妻女,经常争吵。”
蒋干、沈友恍然大悟,不禁哑然失笑。
他们一路走来,已经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西域商道开通,不仅让中原的丝绸、纸张等物销往西域,也给凉州人带来了中原的消息。尤其是对女子而言,得知中原女子可以读书,甚至可以做官,不少年轻女子都想嫁入中原,不愿留在本地。
这使本地男子婚配的难度陡增,难免有些怨言。
“都护何不在军中引入女子?”沈友说道:“我见凉州女子多有英武之辈,跃马引弓,不弱于男子。若能引入军中,不仅可以解决将士两地分居之苦,也能多一些兵源。”
成公英摇了摇头。“沈君此言的确有理,我也曾考虑过。只是一来女子虽英武,毕竟体力先天不足,不如男子善战。二来女子能从军征战的太少,不及男子十一,想一一婚配,实在太难。再者,夫妻二人皆从军征战,家务谁来做?老人、孩子谁来照顾?这些都是问题。”
沈友还想再说,却被蒋干制止了。
成公英虽是凉州人,却是不多见的智勇双全。他身为西域都护,肯定想解决这些问题,能想的办法肯定都想过了,不是他们初来乍到,高谈阔论几句就能解决的。
他们一边聊一边走,向前走了十来里路,来到西域都护府治所。
西域都护府治所原本在龟兹的它乾城,成公英重至西域后,察看了形势,将都护府迁到了东且弥(今乌鲁木齐),只在它乾城留了一个都尉,统汉军二百。
这是一片绿洲,又在两山之间,是通往葱岭以西的商道必经之路。
还没进城,蒋干、沈友就看到了熙熙攘攘的人群,穿着风格各异的服装,说着各种语言,让人眼花缭乱,耳目喧哗。
可是蒋干、沈友却很高兴。
走了那么远的路,其中大半是荒无人烟的戈壁,突然之间看到如此热闹的景象,让他们很兴奋。
“这些都是商人吗?”
“是的,他们都是商人,有本地的,也有中原的。”成公英打量了一眼,皱了皱眉。“这些都是小本买卖,挣不了几个钱,还不够进城交税的,索性就在城外交割了。”
说着,叫过一个亲卫,附在耳边嘀咕了几句。
亲卫点点头,拨马而去。
看到成公英一行过来,在路边做生意的商人也不紧张,依旧忙着自己的事,只是看到蒋干、沈友二人时,有人眼睛一亮,便举手招呼。
沈友刚要欠身回应,成公英说道:“沈君如果不想留在这里,还是不要回应的好。”
沈友吓了一跳,连忙板起脸,悄声问道:“这又是何道理?”
成公英嘿嘿笑了两声。“这西域与我中原不同,民风开放,也没什么媒灼之言的讲究。男子看中了女子,大多不是上门求亲,而是直接去抢。女子亦然,若是相中了某个男子,不是半夜摸来,求一夕之欢,就是邀上几个兄弟,将人劫了回去。”
他打量了沈友两眼,笑得更加狡黠。“沈君一表人才,相中你的必多。你若是不回应,他们便是强抢,都护府还能出面要人。你若是回应了,就是你情我愿,我亲自出面要人都不一定能成。”
沈友吓了一跳。“果然是蛮夷。”
“你声音小点。这些人中能听懂汉话的大有人在,若是告你一个歧视之罪,影响教化,可有些麻烦。”
成公英咂了咂嘴。“天子重教化,要汉胡一体,不得区别对待。对我在西域立足的确有奇效,却也对我等提高了要求,处理起来,难免束手束脚,动辄得咎。我本是粗鄙之人,习惯了用刀讲道理,这用嘴讲道理的确不怎么擅长。”
蒋干不禁放声大笑。
成公英本是韩遂的心腹,以智勇兼备著称。天子委任他为西域都护,一方面是要削弱韩遂的力量,另一方面也是看中了成公英的能力,觉得他是西凉人中不多见的大将之才,能够独当一面。
现在听成公英抱怨诉苦,可见这西域的汉胡关系的确不太好处理。
不过想想也是,如果那么好处理,何至于到现在?
从汉武帝开西域,设立都护府起,西域划入大汉疆域已经有三百年。三百年来,西域依旧是西域,大汉依旧是大汉,两者之间并没有真正一体。
由此可见,天子的决定是对的,哪怕是再难,也要咬着牙坚持下去。
否则,就算再过三百年,西域还是西域,不会真正成为大汉的一部分。
“人皆知趋易避难,以省力为要,唯智勇者能迎难而上,不避辛苦。当初天子若不是力排众议,舍中原而北征,平定匈奴之乱,焉有今日?教化西域诸胡虽难,却是千秋万代之功业。都护勉之。”
成公英点头赞同。“我也知道教化乃是千秋功业,只是能力有限。如今二位奉诏而来,我就轻松多了。蒋君,你是使者,要奔走四方,联络诸国。沈君兼有三妙,正是教化蛮夷的最佳人选,不如留在都护府,助我一臂之力吧。”
蒋干不禁莞尔。“我说都护怎么亲自出城相迎,原来为此啊。”
第968章 冷热不均
沈友随蒋干西行,本就是寻用武之地,一展才华。
如今成公英以西域都护之尊,亲自出迎十余里,又主动邀请入幕,可谓是殷勤备至,诚意拳拳。
他如果再不答应,伤了成公英面子,这后面的事就不好办了。
初来乍到,又不熟悉西域的风俗,出错的概率太大。刚才如果不是成公英提醒,他出于礼貌,做了回应,半夜被人劫了去,岂不麻烦。
沈友和蒋干交换了一个眼神,随即爽快地答应了。
成公英非常满意,请他们入城,设宴款待。
都护府的官员只要能脱身的,都赶来赴宴,为蒋干、沈友接风洗尘。
得知沈友接受成公英的邀请,将入幕为吏,有人高兴,也有人不高兴,甚至有些担忧。
其中就包括成公英的长史,酒泉人黄隽。
黄隽也算是久历仕宦,中平年间就官至武威太守,因为黄巾之乱,失官被征,路上耽误了时间,险些丧命。后来免官归家,一直赋闲。
成公英转为西域都护府,亲自登门,请黄隽为长史,并承诺将来向进行推荐他做官。
官至二千石,对家族的意义非同小可。黄隽答应成公英的礼聘,不远千里,来到这西域,就是为了这一点。
平心而论,黄隽还是感激成公英的,做事也算勤勉。成公英能迅速在西域站稳脚跟,他是有功之人。
但他毕竟年纪大了,精力、学识都有限,想再进一步很难。
如今成公英礼聘沈友入幕,就意味着成公英对他不满意,他想因功授官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之前的辛苦都白费了。
沈友春风得意,只顾着与成公英及汉胡官吏高谈阔论,尽展口才之妙,根本没注意到黄隽的脸色。
但蒋干注意到了。
稍微一打听,蒋干就摸清了黄隽的情况。
黄氏是酒泉大族,他在来的路上就听过黄隽的名字,知道黄隽虽然不如贾诩、韩遂等人有才,却也算得上豪杰。在凉州度田的过程中,他也算支持朝廷新政。
按照天子的说法,这是可以团结的人。
宴后,蒋干向成公英建议,沈友初来乍到,还不熟悉情况,不宜立刻擢升为长史,不如先让他做个军谋,随都护行军,出谋划策,积攒些功劳,然后再说。
同时,蒋干又问起了黄隽的子弟。
成公英也是聪明人,一下子就明白了蒋干的意思。
很快,他就宣布黄隽为留府长史。在他统兵西征的期间,由黄隽全权负责府中事务。为了减轻黄隽的工作压力,又从西域诸将中挑选一人,为左司马,协助黄隽处理与各国的往来。
接着,他又提拔黄隽之子黄华为军谋,与沈友同秩。
经此调整,黄隽忧虑尽消,精神抖擞的投入准备之中。
半个月后,成公英率部出征。
蒋干作为使者,在一队骑兵的保护下先行。
——
骑兵将领是一个酒泉人,叫杨丰,字伯阳。为人彪悍警惕,精明强干。
一路上,他不仅将一系列事务安排得妥妥贴贴,偶尔得闲也不肯歇着,时常厚着脸皮,请蒋干给他讲故事。尤其是对天子的故事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
蒋干很好奇,后来找机会一问,才知道杨丰之前见过天子。
只不过当时他还叫杨阿若。
他当时本想加入禁军,但实力不够。后来天子下诏,命凉州勇士出塞追击鲜卑人,他就召集了几百游侠儿,出塞追杀被天子击败的鲜卑人,斩首逾千,立下功劳。
再后来,他就加入了西域都护府,如今是一名都尉。
因为他武艺好,又有深入草原的经验,经常充任斥候,担负侦察的任务。
他的梦想是考讲武堂,学习兵法,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将。
一天傍晚,宿营时,蒋干问杨丰道:“你武艺这么好,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胡语也说得这么好,还要考讲武堂才能升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