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庄不周
袁衡递过布巾,让袁术洗脸,轻声劝道:“阿翁,家丑不可不外扬。有些事,有些人,以后还是不要再提了,徒惹人笑话。”
袁术哼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
洗了脸,跟着袁衡出了帐,一起向用餐的营房走去。
进了门,袁权、黄猗已经取好了菜,坐在案边等着。袁术四处一看,看到刘琮和几个年轻郎官正聚在一起吃饭,一边吃一边大声说笑。
“我再练几年,也能刀劈弩箭。”刘琮眉飞色舞,手里的筷子乱扬。“我今天已经试过了,六石弩,二百三十步外,我可以直接用手接。”
袁术“噗嗤”笑了一声。
六石弩的有效射程就是二百一十步。射程之外,弩箭能飞行,但速度下降极快,二百三十步外等于乱飞,没什么杀伤力。
刘琮正说得起劲,见袁术笑他,勃然大怒,长身而起,正欲厉声喝斥,便看到袁衡从后面走了过来,顿时哑火,回头看了看坐在不远处的黄猗、袁权,猜到了袁术是谁,悻悻地坐了回去。
“晦气,真是见了鬼。”他低声嘀咕道。
一旁的同个郎中也看到了袁衡,不敢放肆,低头吃饭。
袁术很诧异,回头看看袁衡。“阿衡,你这么威风吗?”
袁衡翻了个白眼。“我哪有什么威风。随驾征战期间,蔡令史兼任他们的教师,我做些杂务而已。他们是敬重蔡令史,不是我。”
两人说着,入了座。
袁术看了一眼案上的食物,顿时精神一振。“这都是豫州的名菜啊,尚食的厨子中还有豫州人?”
“尝尝看。”袁权说道。
袁术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肉,放进嘴里,忽然眉头一皱。“很熟悉的味道,这厨子应该是我认识的,而且……很熟。”
他突然压低了声音。“你刚才说的卞夫人,不会是……曹孟德的那个妾吧?”
袁衡忍俊不禁。“阿翁这记性还真是好,连这都记得。没错,就是她。行在的饮食现在都是由她负责的。听阿翁这意思,难道是她亲自下厨了?”
她随即看向了袁权。“姊姊,是你安排的吗?”
袁权缓缓摇头。“她如今是行在的尚食,我哪敢安排她。或许是她知道阿翁来了,念着当年求警的情义,有所表示吧。别多说了,赶紧吃吧,心里有数就是了。”
袁衡会意,夹了一块送进嘴里,点点头。
袁术却有些感慨,悄声问起了卞夫人的近况。
袁衡是知道内情的,简单说了一下。
卞夫人为曹操生了四个儿子,但她终究是妾。曹操出征在外,没有带上她,她在长安服侍丁夫人,经常受丁夫人的气,连带着几个儿子都过得不好。
曹昂心疼弟弟们,又不好违逆丁夫人,就找到了蔡琰,想办法将卞夫人送到了太官,让她能挣一份俸禄,自食其力。
当然,在太官最大的好处是能吃饱饭,还能带一些残羹冷炙回去。
但这个卞夫人不是寻常之辈。她到太官不久,就以一手精湛的厨艺得到了赏识,后来干脆成了随驾的尚食。
袁术听了,却是一点也不稀奇。“她虽女子,出身又低,却是女中豪杰。丁夫人除了出身之外,没有一点比她强,也不知道哪来的威风。说到底,不就是一个沛国小世家么。”
袁权瞥了袁术一眼,没理他。
丁夫人可能不是出自大宗,但沛国丁氏是小世家?你这眼睛怕是长在头顶上了。
“丁幼阳现在可是骠骑将军的军师。”一直没怎么说话的黄猗提醒道。
袁衡说道:“丁幼阳的儿子是童子郎,人极聪明,颇得天子赏识。前些日子向蔡令史借书,蔡令史也对他大加赞赏,说他将来必成大器。”
“真的假的?”袁术将信将疑。
“当然是真的。你信不过蔡令史,还能信不过天子?”袁权轻声说道。
袁术有些郁闷。“那天子可曾说过伯阳?”
袁权、袁衡交换了一下眼神,不约而同的笑了。袁衡说道:“阿翁,回帐再说吧。毕竟是禁中之言,不宜泄露。”
袁术听了,连连点头。
正说着,甄宓从一旁走了过来,向袁权行了一礼。
袁权连忙起身还礼,两人走到一旁,嘀嘀咕咕地说起话来。
袁术很好奇。“这又是谁?生得好颜色。”
“中山甄氏的甄宓,现在负责冀州书坊,算是姊姊的同僚。”袁衡淡淡地说道:“阿翁不要只看到她的好颜色。比起颜色,她的心计更高明。”
听说是甄宓,袁术恍然。“原来是她,怪不得不肯嫁给显奕,的确不合适。商人嘛,工于算计也是正常的事,不能哪来的偌大家业。你姊姊虽然聪明,优势却不在这里。阿衡,你也是,不要将心思放在这些小事上,反而丢了身份。”
袁衡眼中露出一丝讶色,点了点头。
黄猗也有些意外,重新打量了袁术两眼。
第872章 礼尚往来
甄宓和袁权说了一会儿话,得知是家人团聚,便没有再说什么,约了时间再见,便告辞了。
袁权还座。过了一会儿,卞夫人走了出来,送了两个菜,一壶酒。
菜是卞夫人送的,酒是甄宓送的,中山冬酿。
除了特殊节日,或者庆功,行在的尚食不供应酒。这酒是甄宓的私人物品,存在这里的。
袁术一听,立刻来了精神,打开酒壶,倒了一杯,送到鼻端嗅了嗅,又摇了摇酒杯,眯着眼睛看了一眼。
“正宗的中山冬酿。”他很有把握的说道:“至少窖藏了二十年。”
卞夫人笑了,挑起大拇指。“还是袁君识酒,她说是家藏的三十年冬酿,汤官丞还不信,说她言过其实。”
袁术嘿嘿一笑。“这酒一壶几金?”
“几金?”卞夫人微怔。“这么贵么?”
“那当然,正宗的中山冬酿,十年窖藏的就能卖到三金一斗,二十年窖藏的十金一斗。”
卞夫人脸色变了几变。“她原本没说价钱。前两天我借了两壶,问她价钱,她说是千钱一壶。”
袁术哈哈一笑。“千钱一壶?这壶虽然不大,至少也有三升,就算是十年窖藏,也要一万钱左右,更别说三十年窖藏。你有多少?全卖给我吧。”
袁权提醒道:“阿翁,别开玩笑。这是甄宓寄存在这里,准备宴请重要客人的。”
袁术摆摆手,笑道:“我就是开个玩笑。”他拿起酒壶,给黄猗倒了一杯,然后将酒壶紧紧地抱在怀里。“三十年冬酿,我一直听说有,但从来没见过,今天算是开了眼了。子美,你还有事,尝尝就行了,别贪杯。”
黄猗哑然失笑,端起酒杯,闻了闻,点头赞同。
“的确是好酒,醇厚而凛冽,就算卖到百金一斗也不过份。”
袁权白了他一眼。“是不是又想起你那醉生梦死的名士生活了?”
黄猗微微一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袁术见袁权脸色不好,不敢再卖弄,眯着眼,有滋有味的品着酒,自得其乐。
卞夫人也有些尴尬,拱手再拜,退了回去。
袁权与袁衡交换了一个眼神,有些无奈。
不知不觉,她们就欠了甄宓一个人情。
谁会想到一壶酒居然这么贵?
就算袁氏四世三公,她们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也没想到有这么贵的酒。
现在开都开了,袁术又一副不放手的模样,想拒绝都没法拒绝。
——
第二天一早,袁权没等甄宓按照约定来拜访,主动回访甄宓。
甄宓刚吃过早饭,正准备出门,得知袁权来了,颇有些意外,连忙亲自迎了出来。
“姊姊这是为何?”
袁权笑笑,命人将带来的礼物送过来,抚着甄宓的手说道:“昨天蒙赐佳酿,感激不尽,一点小心意,还望不要推辞。”
甄宓笑了。“原来姊姊是为这事来的啊,真是太客气了。一壶酒而已……”
袁权抬起手指,轻掩在甄宓唇上,浅笑道:“我不懂酒,但家父却是有名的酒徒。三十年中山冬酿有价无市,可是他亲自说的。妹妹你是不知道,你昨天这壶酒,是他这十年来最喜欢的礼物。”
甄宓眉头轻耸,随即笑了起来。她一边将袁权让到堂上,一边说道:“姊姊言重了。三十年的中山冬酿的确不多,却也没这么珍贵。之所以有价无市,只是因为我全部带到这儿来了。这些东西吧,就是这么回事,多了就不值钱。几年前,冀州还太平的时候,三十年的中山冬酿也不过一金一斗,十年二十的更便宜。等天子平定冀州,粮食不再紧张,酒价自然会降。”
袁权大感意外,便多问了几句。
甄宓解释说,中山冬酿虽是名酒,毕竟出自偏僻之地,产量也大,价格远不如中原名酒。这几年连年战争,粮食减产,酒价才开始飚升。
物以稀为贵。普通的酒涨价了,十年窖藏、二十年窖藏的也跟着猛涨得,至于三十年窖藏的,原本量就不多,被她收刮一空后,更是成了传说。
“真要那么贵,我也不敢寄存在尚食啊。要是被天子知道了,岂不是鼓励奢靡之风?”
袁权听了,这才有些释然。
“不经战乱之苦,不知太平难得。希望冀州、益州能尽快恢复太平,重现安乐。”
“是啊,不过燕赵之人刚烈,质朴少文。我奉天子诏书,建书坊,启蒙百姓,还要请姊姊多多指点。”
见甄宓提到了正事,袁权顺势与她讨论起了开设书坊、教化百姓的重点。这些事,他们夫妻已经走过一遍,积累了不少经验,指点甄宓并不难。
甄宓虽然在河东书坊做过半年,深得唐夫人欣赏,但作为第一个书坊,河东书坊从来不缺业务,走的也是精品路线,重点却不是教化百姓,在这方面没什么经验。
甄宓遇到问题之后,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袁权。
袁权与甄宓讨论了一番后,提醒甄宓说道:“建书坊,刻版、印书固然是重点,但真正的难点却是印什么样的书。五经之类的固然不是普通百姓能学的,诸子书也不是急务。当务之急,是要印些识字书,让他们能看懂朝廷的文书,知道朝廷是为他们好,不要被人蒙蔽了,反倒助纣为虐。”
甄宓连连点头。“那姊姊推荐几部字书吧?”
袁权想了想。“就算给了你字书,你也来不及刻版。不如这样吧,我让人将刚刚刻好的版给你送一套来,你先用着,再安排人刻新版。一套版,省着点用,印个两千套是没什么问题的,供应附近三四个县总是够了。”
甄宓欢喜不禁,连连称谢。
袁权又提醒道:“各地民风不同,生活习性也各异。除了字书,最受百姓欢迎的就是农书。这需要本地人才编得出来,外地人帮不上忙。你若想做得好,还是要找几个本地的读书人,帮你编一部适合本地人的农书,让百姓能够按图索骥,立竿见影地受益。”
袁权说道,突然眼睛一亮,拍手笑道:“说来也巧,我昨天刚听我妹妹说,这两天有一个河间的叫卑湛读书人要来见驾。你若是有心,不妨问问他。”
甄宓喜不自胜,咯咯笑道:“看来找姊姊帮忙是对了。若不是姊姊指点,我不知道要乱到什么时候呢。”
第873章 三公合议
周忠快步走进中庭,看着正在院中摆动手臂的杨彪。
“文先兄,什么事这么急,非让我过来一趟?”
杨彪头也没回,继续活动身体。“别急,等太尉来再说。”
周忠吃了一惊,没有再说,自顾自地在栏杆上坐下,用袖子扇着风。虽然还是早春,他却跑出了一身汗。
司徒掾杜畿走了进来,亲手端给周忠一杯茶。
周忠接过,瞅了杜畿一眼,笑道:“伯侯,你到司徒府多久了?”
“快两年了。”
“有没有想过换一个更合适的地方?”
杨彪哈哈一笑。“周嘉谋,你真可以啊,挖人挖到我司徒府来了。就不怕我到天子面前告你一状?”
周忠大笑。“文先兄,我这可不是挖人,我只是希望人尽其才。伯侯为人刚正,更适合监察,在司徒府为掾有些可惜了。”
杨彪转身走了过来,从杜畿手中接过另一杯茶,浅浅的呷了一口。“百废待兴之际,生产比监察更重要。司徒府的事务繁重,不是你以为的那么轻松。没有伯侯这样的少壮之辈,我这把老骨头又能支撑几天?再说了,我已经决定推荐他出仕,就不用你操心了。”
周忠低头喝了一杯茶,细细地品着。“伯侯是做过郡丞的人,出仕可为郡守国相,不必再在县令长上浪费四年。为国纶才,当不拘一格。”
杜畿站在一旁,神情未变,心中却是感动不已。
他是司徒府的人,就算杨彪赏识他,也不能不顾忌别人的看法,直接推荐他出任太守。但周忠是司空,当面提议让他出任守相,太尉贾诩一向不管这些事,遇到这种情况,大概率会表示赞成。
如此一来,等于三公合议,理由很充足。
杨彪微微颌首,却没吭声。
过了一会儿,贾诩拱着手走了进来。杨彪起身,引贾诩上堂。周忠却坐着不动,将剩下的半杯茶喝完,才慢悠悠的起身,到堂上就坐。
“太尉,冀州可有捷报?”
贾诩微微一笑。“冀州暂时还没有捷报,但塞外却有。周瑜、蒋干出使归来,天子甚是欢喜,特地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他们带回来的消息。”
周忠一怔,眉梢不由自主的跳了两跳。
周瑜回来了,而且带回了重要的消息?这可是好事。问题是周瑜事先没给他一点消息,他居然还要从贾诩这里听说。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个消息能让天子特别召开会议,还第一时间通知太尉府,足以说明周瑜这次出使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