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庄不周
可是从朝廷的态度来看,朝廷显然没有赦免冀州人的意思,反而有趁势用武力平定冀州,并在冀州推行度田的打算。
冀州诸将都是豪强出身,土地就是他们的根基。没有土地,哪来的部曲。没有部曲,他们任什么为将?
就是汝颍党人大多是豪强,要靠土地的产出供养子弟读书、交游,扬名立万一样。
郭图的头有些疼。
他想了想,又道:“杨司徒没有进谏吗?”
荀谌苦笑着摇摇头。“进谏了,但是适逢皇后难产,天子心情不佳,被撅了面子,连话都没说完,就被赶出来了。”
郭图诧异地瞅了荀谌一眼。
虽说这个理由有点荒唐,未必是真的,但结果却是很确凿无疑。他们寄予厚望的杨彪也未能影响天子的决定,别人就更不用说了。
不出意外的话,袁夫人、士孙瑞等人很快就会收到相关的消息。
“可有与本初有关的消息?”
“暂时没有。”荀谌一声叹息。“本初已是俎上鱼肉,不足挂齿。”
郭图也叹了一口气,将手里的书扔在案上。
“你我也不例外。”
第799章 一切皆空
不出郭图、荀谌所料,袁夫人、士孙瑞很快从各自的渠道收到了消息。
袁夫人很郁闷。
人没救出来,还连累丈夫杨彪挨了天子的面折,亏大了。
天子虽然有主见,但对大臣一向礼敬,特别是杨彪。哪怕有不同意见,甚至是反对杨彪的意见,天子也会耐心解释,从未像这次直接给顶回来了,一点颜面也不留。
可她也是明理的人,知道这事也怪不得天子。是她自取其辱,连累了杨彪。
与此同时,袁绍家人的安危如何解决,也成了她必须面对的问题。
哪怕知道事不可为,她也不能见死不救,看着袁绍的妻妾儿女死于审配之手,形同灭门。
公器不可用,就只能动用私人力量。
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即使在邺城也有不少拥趸,现在是动用的时候了。
袁夫人与郭图、荀谌商量,让他们想办法联络荀衍等人,又与沮授商量,希望他能出面,想办法说服审配,不要负隅顽抗。
冀州兵虽强,却不是朝廷的对手。
天子手中的并凉精锐比你们以为的还要强上三分,审配必败无疑,坚持到最后的结果除了玉石俱焚,不会有其他的可能。
沮授倒是不怀疑袁夫人的推论,只是他不觉得自己有办法说服审配。
他已经给田丰写了信,结果如何,现在还不好说。
士孙瑞也为袁绍惋惜,但他更看重这次机会。
杨彪、周忠早就传来消息,天子有意让他重回京师,并将扩充后的北军交给他指挥,为他将来接任太尉做准备。这次征讨冀州是他立功的最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
出任太尉,对他本人来说其实并不重要,可是对公卿大臣来说,却有着难以想象的意义,不能掉以轻心。
贾诩其实也很合适,如果他不是西凉人,而且是董卓旧部的话。
眼下唯一能满足天子的要求,又符合公卿大臣标准的太尉人选,只有他一个。其他人不是不懂军事,就是资历、功劳不够。
为了实现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宏伟目标,他不得不勉为其难。
与沮俊、魏杰等人商量后,他决定就地征兵,扩充人马,准备出井陉,进入冀州北部的常山国。
这几年,他的任务以防守为主,为了减轻当地负担,一直没有征召太多的兵力。如今要主动进攻冀州,现有的兵力远远不够。
好在他在太原驻扎了几年,人脉还算不错,又有王允的子弟支持,征兵工作进行得很顺利。不仅很快就征召了近万青壮,还有不少年轻将领主动投效。
其中就包括王凌的妹夫郭淮。
郭淮字伯济,太原郡阳曲人。他的父亲郭蕴曾任雁门太守,文武双全。郭淮尚未弱冠,不久前与王凌妹成亲后,就随王凌出入大营,给士孙瑞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与士孙瑞之子士孙萌也很谈得来。
郭淮之外,又有孙资。
孙资字彦龙,太原中都人。他算是王允的举子,曾在太学求学,得王允赏识,举孝廉出身,荐为县令。后因兄长为人所害,他弃官归故里,刺杀仇人,隐居不出。
这次得知士孙瑞征募将士出征,他也赶来投效。
此外还有晋阳人王昶。
王昶出自太原王氏,与祁县王氏本是同族,实力甚至略胜一筹。王昶与王凌是至交,受王凌推荐,进入士孙瑞的军中,见习军事。
这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都和王凌有点关系。
他们的到来,使得士孙瑞迅速完成了兵力扩充,拥有步卒一万五千余人、骑兵两千。
其实不少骑兵是匈奴人、鲜卑人、羌人,有些是刚刚入籍的,有些则是当地大族的部曲,除了相貌之外,其他与汉人无异。
——
所有人都有事忙,只有袁绍悄无声息,被人有意无意的遗忘了。
他是最后一个知道消息的人。
他天天闷在帐中,不问世事。直到军营的规模一下子扩大了许多,训练也变得密集起来,他才意识到帐外的情况有变。
派人一问,郭图才很无奈地告诉他,天子要亲征冀州,士孙瑞等人正在做战前动员、整训。
袁绍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问郭图道:“这么大的事,你为什么不告诉我?”
郭图苦笑。“本初,你身体还没好,还是安心休养吧,不要过于操心。邺城里的人,我们会想办法去救。”
袁绍听明白了郭图的意思。
告诉你有什么用?
他很郁闷,盯着郭图看了又看,想骂人。
但他最终还是没说一句话。
不管他愿不愿意接受,他已经成了局外人,而且是无能为力的局外人。朝廷如此大的举动,却没有一个字提及他,他连让天子看他一眼的资格都没有了。
告诉他又能如何呢?
和天子讨价还价吗?
袁绍枯坐着,连郭图什么时候离开的都不知道。等侍者来送饭,点上灯,他才发现外面的天色已黑,明月当空。
他想起身,却发现双腿失去了知觉,无法动弹分毫。
他突然惊慌起来,招呼侍者来扶他。侍者将他扶起来,他又推开侍者,自己摇摇晃晃地站着,使出浑身力气,想迈开脚步,却未能成功。
又惊又恐之下,袁绍嗓子一甜,喷出一口鲜血,倒地不起。
袁夫人闻讯赶来,看着躺在床上,面如死灰的袁绍,不由得一声叹息。
她能想象到袁绍此刻的心情,却不知道如何劝解。
从小就当作家主培养,又被党人视为领袖,袁绍承担了太多他不该承担的荣誉和希望,以及必然因此而生的重任。
曾经的他有多骄傲,现在就有多失落。
但是,这才是他应有的归属。
他原本就不是什么天命之子,承受不起真正的天命。
袁夫人放下一卷书,一声叹息。
“本初,这就是命。我最近一直在读这部书,颇有心得。你可能更需要这部书。有时间读一读,或许你就不会这么难受了。”
她起身离开,告诉侍者小心照料袁绍,有空为袁绍读几句经书。
侍者唯唯喏喏,送袁夫人出门,回到帐中,拿起那部书,就着灯光看了一眼,一字一句地念了出来。
“如梦亦如幻,如露亦如电。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
第800章 生死抉择
邺城。
审配站在城头,看着远处的地平线,眼神中露出一丝疑惑。
审英站在一旁,手里拿着一封书信,神色惶急。
书信是审荣从发回来的。
审荣去年被困睢阳,后来被迫投降了曹操。曹操迁燕然都护,他留在了梁国,归程昱统属。程昱是个狠人,审荣为安全起见,一向很小心,从不主动与审配联系。
这次突然送信回来,是有一个重要消息。
天子将亲征冀州,已经下诏山东州郡征召人马,囤积粮草。
对审配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这意味着他手里的人质没有起到期望的作用,那些人没能说服天子,天子决定要武力平定冀州,不给他谈判的机会。
审配挥了挥手,示意审英可以走了。
审英咬咬牙,请求道:“阿翁,趁着朝廷还没有出兵……”
审配回头,冷冷地看着审英。
审英下意识地闭上了嘴巴,不敢再多说一个字。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邺城有两万可用之兵,如果加上袁熙撤回来的人马,总兵力超过三万人。朝廷能有三十万兵吗?”
审英咂了咂嘴,没说话。
朝廷的确没有三十万,但超过十万是肯定的。攻不下邺城,却可以将邺城团团围住。没有援兵,邺城又能支撑多久?
无援不守,审配不会不懂这个道理,他在等什么?
“下去吧,做好自己的事。”审配缓了口气。“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再坚持坚持,也许就有转机。”
审英无奈地应了一声,将书信摆在城垛上,转身下去了。
审配看了一眼书信,伸手准备去取,一阵微风吹来,书信飘了起来,在空中飘飘荡荡,起起伏伏。
审配盯着书信,心情也跟着忽上忽下,直到书信最后落入护城河中,又慢慢消失。
有卫士要去捞,却被审配阻止了。
浸了水,字迹都模糊了,捞上来也一团乌黑,没什么意义。
审配背着手,沿着城墙走了一圈,不知不觉的下了城,漫无目的地闲逛着。
最后,他停在了田丰的家门口。
他抬起头,看了一眼那朴实无华的大门,叹息一声,走了进去。
田丰正在廊下假寐,听到脚步声,他睁开眼睛,见是审配,又闭上了眼睛,也不出声招呼。
审配来到田丰面前,低头看了一眼,在栏杆上坐下了。
“河南正在征召人马。”
“谁为大将?”田丰淡淡地说道。
“天子。”
田丰的眼皮一颤,沉默了片刻,幽幽一声叹息。“你准备如何应付?”
“召回袁熙,坚守邺城。”审配淡淡地说道:“如果有机会,就签城下之盟。”
田丰缓缓睁开眼睛,却没有看审配,焦点落在不远处的虚空。
“天子亲征,未必会给你签城下之盟的机会。”
“那就打,打到他师老兵疲,再签不迟。”审配笑笑。“我存了足够三年的粮食,耗得起。万一最后还是守不住,我大不了自杀殉城,不与鼠辈两立。”
田丰的目光渐渐聚拢,转头看向审配。“你希望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不是为我,是为冀州。”审配纠正道:“沮公与既然给你写信,想必也会和其他人联络。大敌当前,最忌人心不定,祸起萧墙。你如果能为我表明心意,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我就感激不尽了。”
田丰轻轻地点点头。“这是我应该做的。”他顿了顿,又道:“如果要殉城,我陪你,黄泉路上做个伴。”
审配笑了。“求之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