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 第375章

作者:庄不周

“你平时就用这些下酒?”

“军中一向如此。”王朗笑道:“一开始有些不习惯,适应就好了。”

“你的确很适应。”孔融盯着王朗说道:“连说话的语气都有西北凛冽之气了。怎么,和西凉人很谈得来?是不是相逢恨晚?”

王朗嘴角轻挑。“的确如此。若能早生五十年,我也许能教化董卓,为大汉化解一场灾难。文举,有没有兴趣去军中做个教习?你是圣人之后,学问也非我能及,若能到军中行教化,效果当胜我十倍。”

孔融盯着王朗,眼神惊讶。

他听杨彪说过,王朗对到军中做教习并不满意,他刚刚还以为王朗会诉苦,没想到王朗不仅甘之如饴,反过来还劝他一起去。

“景兴,你就算好为人师,也不至于这么积极吧?”

“不是好为人师,而是有教无类。”王朗拈起一颗盐豆,放进嘴里,慢慢的嚼着。“每个人都有为恶的本能,也有向善的天性,所以才需要教化。我教化一个西凉士卒,这世上就会减少一分恶,增加一分善。大汉就少一个敌人,多一个精锐。”

侍者拿来酒杯,王朗倒了两杯酒,自己端起一杯,举向孔融。

“给我十年时间,我至少能教化一万人。我虽然不能亲自上阵杀敌,却有一万受过我教化的精锐守边,保一方平安。将来如果有人想对我动粗,先得想一想能否承受我这一万门生的愤怒。”

王朗扬扬眉。“他们就是我的子路啊。如今我走在长安的大街上,只要亮出军中教习的身份,谁敢不敬我三分?”

第693章 不破不立

孔融打量着王朗,亲切之余,又有些陌生。

眼前的这个王朗与他相别不过数月,眉眼依旧,但脸上的神情、眼中的神采,都已经有些陌生。

他记忆中的王朗绝不会因为教几个西凉士卒读书就自鸣得意,甚至将他们称为子路。

这太过份了,哪里还有士大夫的体面。

孔融看着案上的肉干、盐豆,以及杯中的羊奶酒,心生厌恶,脸色也不好看起来。

“真是荀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啊。数月之间,景兴竟有如此领悟,令人望尘莫及。”

王朗也是饱学之人,岂能听不出孔融的讽刺。他哈哈一笑,也没放在心上。

他刚刚接受杨彪的安排,去做军中做教习的时候,抗拒心理比孔融有过之而无不及。

“听说你见了天子?”

孔融点点头,心情更加恶劣。

今天真是太狼狈了,来回二十余里步行,让他腰腿僵硬,现在还没缓过劲来。可是比起心理上的打击,这点辛苦不值一提。

他从小就以聪慧著称,四岁让梨,十岁登李膺龙门,与人论战无数,从未像今天这样憋屈。

难道因为他是天子,所以我懦弱了?

我为什么不能像当年在大将军何进门前一样,将名刺扔在他的脸上,大骂一通,扬长而去。

分明他比何进更无礼。

“骂战输了?”王朗忍着笑。

孔融瞪了王朗一眼。“你是来看我笑话的?”

“自然不是。”王朗摆摆手,示意无意与孔融对骂。“就我所知,你和祢正平算是士大夫中口才最好、胆气最盛的两个。听说你们来了,我便想,如果你们两人都不能取胜,恐怕就没人能胜过天子了。”

王朗收起了笑容,神情严肃起来。“既然如此,那儒学一定有什么破绽,而且被天子抓住了。”

“儒学能有什么破绽?”孔融脱口而出。

话说出了口,底气却有些不足,声音越过越小,最后直到沉默。

王朗静静地看着孔融,眼中带着一丝同情,一丝不安。

“文举,你我都是儒门中人,以圣人子弟自居,你更是圣人后裔。可是你我都清楚,眼下之儒学早就不是圣人所传之儒学。眼下之儒门,也被今文、古文、师法、家法闹得四分五裂。要说没有破绽,你相信吗?”

他一声叹息。“反正我是不信的。”

孔融欲言又止。

王朗喝了一口酒,又道:“很多人都说,天子欲行秦法。就我在关中数月的看法,我觉得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如果说这天下还有人相信儒学,相信王道,天子应该是最坚决的那一个。”

“他?”孔融不以为然。

“是的。”王朗郑重地点点头。“他之所以出言不逊,只是觉得现在的儒学无法实现王道,现在的儒生只能坐而论道,却不能起而行之,无法托以重任。只有年轻人能行王道,所以他将希望寄托在年轻人的身上。荀文若,杨德祖,都是他寄予厚望的年轻人。他们的做法或许有所不同,但他们的目的却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实现王道。”

孔融眼神闪烁,想起了天子攻击他的言论,不禁有些脸热。

他在北海的战绩实在无脸见人,尤其是在天子面前。

“你刚才说得对,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汉兴,有叔孙通、陆贾、贾谊辈提倡儒学,直到董仲舒上天人三策,而儒学独尊。如今三百余年过去,儒学需要再来一次变革。这样的事,马季长(马融)已经开始着手,诸弟子中,郑康成(郑玄)学力最为深厚。但他能不能完成这项大业,我不敢太过乐观。”

王朗用酒杯碰了碰孔融的酒杯。“知道为何么?”

孔融眼皮一抬,没好气的说道:“正当请教。”

“他只是个书生,没有治理地方的经历,只能做纸上学问。”王朗笑了一声:“难道儒学只是纸上的王道吗?叔孙通、陆贾都是做过官的人,贾谊也曾为孝文智囊,他们的学问都是有根基的,要解决实际问题的,绝不仅仅是纸上论战。”

孔融咂了咂嘴,微微颌首。“景兴,你这么一说,的确有些道理。”

“所以我说,你比他更合适。”

“什么?”孔融愣了一下。

“你比郑康成更有机会改革儒学。”王朗说道。“不要将精力浪费在那些口舌之争上了,做点有益于民生、有益于儒门的事吧。要不然,百年之后,圣人恐怕不是以杖叩胫,而是要敲断你的双腿。”

孔融瞪了王朗一眼,却不由得怦然心动。

王朗说得对。

他比郑玄更有机会成为振兴儒学的那个人。

“你不会是来劝我和你一样,去军中做教习吧?”孔融正色道:“我可没那闲情逸志。”

王朗摇摇手。“你应该有更好的去处。”

“哪儿?”

“你不知道天子要修太学吗?”王朗笑道:“去太学吧,赵邠卿年过九十,余日无多,太学需要一个既有学问,又有体力的人做祭酒。继周秦之变后,关中又将迎来一次重大变革,身处其中,正是再造儒门的好机会。”

孔融已然心动,嘴上却不肯松口。“我对《孟子》可没什么兴趣。”

“要兴王道,自然不是《孟子》可以独任的,但孟轲作为圣人的再传弟子,他的学说有其可取之处,不能忽视。”王朗笑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成就新的学说嘛。孔曰成仁,孟曰取义,都是王道的一部分。”

孔融沉默不言,手却端起了案上的酒杯。

王朗连连相劝。“来,喝一杯,我相信你一定会喜欢的。”

孔融瞥了王朗一眼,有点勉强地举起酒杯,与王朗碰了一下。

王朗一饮而尽,孔融却只是浅浅的呷了一口,品了品,不禁眉头一挑。

这羊奶酒的确与中原的酒不同,更加绵滑,也没有中原羊奶的膻气,反倒清香宜人,化解了酒的辛辣,入口极佳。

“别看了,喝吧。”王朗挤挤眼睛。“这羊奶酒不仅香醇,还能养生。每天喝上一升,三个月后,你就知道妙处了。”

“当真?”

王朗嘿嘿一笑。“你知道的,内人身体一直不佳,所以成亲这么多年,只生了一个孩子。到了关中后,她每天早上一杯羊奶,体力渐强,刚刚怀上了。你虽然子嗣不少,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没有一副好身体怎么成?努力加餐,从每天一杯羊奶开始。”

第694章 新时代

孔融哑然失笑,举杯一饮而尽。

虽说对王朗的变化不以为然,这杯羊奶酒却很合人的口味。如果每天一杯羊奶真能使身体强壮,他也不排斥。

就算他不怕死,也不会嫌活得长。

就像他虽然年近半百,有儿有女,却不排斥再生几个。

如今有了振兴儒学、再造儒门的重任,他当然希望能像赵岐一样长寿。

两人一边吃一边说,谈兴渐浓。

不知不觉,说起了徐州的事。王朗问了他离开彭城之后的战况,对刘备恢复宗籍颇为感慨。

“天子为了太平,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王朗嚼着盐豆,仰面靠在凭几上。“若是彭城失守,袁本初又不知如何取舍,徐州也有附逆的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孔融没吭声。

虽然他对天子度田颇有意见,却也清楚,就眼下的形势而言,袁绍根本不是天子对手。之所以僵持,不是因为天子不能胜,而是天子担心西凉兵教化不足。一旦让他们闻到了血,有可能前功尽弃,而山东也为之涂炭。

仅这一点而言,天子可谓仁义。

“喝酒也不等我?”祢衡裹着被子闯了进来。“真是岂有此理。”

“正平,坐。”孔融招呼道:“给你留着呢。”

“这还差不多。”祢衡和王朗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一屁股在孔融身边坐下,拿起案上的酒壶就往嘴里倒。酒从他的嘴角溢了出来,淋湿了胸口,连被子上都是。

王朗静静地看着祢衡,嘴角带笑。

“看甚?”祢衡拿起一片牛肉塞进嘴里。“这才分别了几个月,就不认识了?”

“认识,你还是那副欠揍的样子。”王朗咧嘴一笑。

“欠揍怎么了,你还敢揍我不成?”

“我不会揍你,但我敢保证,你在长安待不到一个月,肯定会被人揍。”

祢衡的嘴角抽了抽,想起被那个胡女骑士摁在未央宫外的事,脑壳有点疼。看样子,王朗还不知道这件事,但这事瞒不过,他迟早会知道的。

丢人啊。

不能在长安待着了,明天就走。

祢衡下定决心,对孔融说道:“我不在长安过年了,赶到汉阳去过年。”

孔融体贴地说道:“正平,不必急于一时,过了年再过也行。”

“不,朝闻道,夕可死。我等不及,明天就走。”祢衡坚持道。

见此情景,孔融没有再劝。

王朗倒是有些意外,问了一下,得知是杨彪的建议,倒是大加赞同。“你要是愿意的话,明天一早去找我。年关将近,有汉阳籍的将士要返乡省亲,可以捎你一程。”

“不不不。”祢衡连声拒绝。“我自己走。”

王朗有些意外,正欲再劝,孔融却心知肚明,说道:“景兴,由他去吧。”

——

腊月二十四,天子下诏,纳卫尉马腾女马云禄为贵人。

仪式很简单,诏书下达之后,宫里由皇后伏寿出面,派一队羽林女骑,将在家里等候的马云禄接到了宫里,就算完成了仪式。

刘协甚至没出面,他这两天忙得很。直到晚上忙完公务,才到马云禄的住处一起吃了顿饭。

仪式虽简单,影响却很大。

马云禄代表着西凉军,更代表着女子从军的新观念。她入宫为贵人,不仅续上了安定梁家与皇室的联系,也代表着西凉人在朝堂上的地位得到了承认。

只不过这一次代表凉州的不再是更靠近关中的安定、北地,而是更远的陇西、金城一带。

根据尚未确定的小道消息,凉州有可能一分为三。果真如此的话,马云禄代表的凉州就与安定、北地没什么关系了。

消息一出,以皇甫郦、皇甫坚寿为代表的安定人、北地人坐不住了,四处活动。

紧接着,《宦者列传》尽管还没有正式刊行,但内容已经传了出去,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天子决定以后不再在宫中设立宦者。

这意味着什么,众说纷纭,一时难有定论。

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不再使用宦者,就意味着天子的后宫将限制在一定的规模。

这也进一步说明,天子后宫的位置有限,每一个名额都非常重要。

加上马云禄,宫里已经有了三名凉州人。如果加上迟早会进宫的吕小环,并凉边疆便有了四人,而能代表关东人的却只有皇后伏寿、贵人荀文倩二人,实力明显不匹配。

大臣们各怀心思,借着年关将近的由头,四处活动。

在这汹涌的暗流中,建安四年来了。

大年初一,天子大会于未央宫前殿,接受群臣朝拜,并颁布了新年诏书。

在诏书中,天子宣布了一件事。

民为邦本。战事已经结束,即日起,朝廷的重心将以安民、富民为第一要务。

为做好这项工作,朝廷决定召开一次大规模的讨论,时间初步定在年底,地点设在即将落成的太学,参加人员不限,方式不限,有意参与的人,都可以参加,年底随州郡的上计一起进京。

提前近一年发出诏书,就是希望各地的贤良做好充分准备。

上一篇:归藏剑仙

下一篇:核动力剑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