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 第264章

作者:庄不周

身处这样的时代,他当然不甘心做个富贵闲人,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听说天子有意让他出任太仆丞,负责筹建牧苑,他很兴奋,一口答应。

刘协让他去和杨彪讨论具体细节,拿出方案。

呼厨泉欢欢喜喜的去了。

刘协随即在身边的郎官中招募愿意去牧苑的人员。考虑到牧苑大多在边塞,条件比较艰苦,刘协拿出前世积累的经验,拟定了一个岗位说明书,详细说明了不同岗位的要求、薪资待遇、职业前景。

在那一刻,他化身大汉帝国HR,为大汉帝国公司的腾飞招募英才。

诏书公布之后,很快就有人来应募,热情超出刘协的想象。

这种居无定所的日子让很多人苦不堪言,如果能安定下来,还有一个可以预期的前程,还是有人愿意去的。再说了,马匹是西北不多的战略资源,牧苑虽然辛苦,比起其他职位还是有优势的,至少基本生活有保障。

让刘协有些意外的事,韦康通过杨彪传话,他也有意应募。

他做了几年郡主簿,有一定的事务经验,还有一个一般人没有的优势:他会丹青,尤其是擅长鞍马。考虑到牧苑需要大量的图谱,他这门技术还是有发挥空间的。

刘协随即召见了韦康,他也没说什么废话,给韦康笔墨纸砚,让他去帐外的羽林营画马。画完之后由其他人按图索骥,如果能找得到,就让你上任。

韦康也知道,这是他能脱罪的机会,不敢大意,兢兢业业的画了两天,一共七匹马。

刘协让人拿着画,去羽林营找马,结果找出来四匹,还有三匹找错了。

刘协看着结果,对韦康说,你勉强及格,给你一个试用的机会。你先上任,一年后再进行考核,到时候再决定你能不能留在牧苑。

韦康诺诺而退。

刘协随即召见了韦端。

第459章 四面受敌

韦端待罪数日,忐忑不安,整整瘦了一圈。

得知韦康涉险过关,得到了任命,他总算松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天子没有直接整死他的意思。

接到诏书后,韦端第一时间赶到御帐外。

凭心而论,刘协对这些艺术家官员都没什么好感。艺术要务虚、感性,做官要务实、理性,以艺术家而为官员,大多不会有好结果。

正如艺术家做皇帝往往会亡国一样。

韦端父子的书法造诣很高,但做官的水平很一般。这样的人就应该安心的搞艺术,做名士,不要做官,或者企图做意见领袖,误人误己。

当然,韦端做官也是为了自己。凉州虽然穷,但是到凉州做官的可不穷,否则当年孟达的父亲孟佗也不会特意向张让求凉州刺史一职。凉州之所以经常出现反叛,和这些外地官员只管自肥,不顾百姓死活有直接关系。

韦端这几年凉州刺史做下来,捞得不会少。

刘协很想直接干掉韦端,但他知道这不是一个好的办法。

杨彪的担心并不多余,天子的一举一动都有放大效应。如果被有心人利用,很可能会引发不可估量的后果。

所以还是谨慎一些的好。

看了韦端准备好的请罪书,刘协很不以为然。

韦端避重就轻,只说自己不能与韩遂和睦相处,却丝毫不提接到诏书也不及时赶来见驾的责任,反而列举了这段时间的一系列事务,显然还是想蒙混过关,继续出任凉州牧。

由此可见,此人要么是心里没数,要么是贪得无厌,不知进退。

但凡聪明一点,由杨修出任汉阳太守的那一刻起,就应该主动辞职了。

朝廷花了这么大的心思整顿凉州,还能让你来摘果子?

“书法不错。”刘协说道:“关中出人才,能书善画的真不少,前有赵邠卿,后有足下父子。”

韦端讪讪地应着,心头一阵不安。

天子只说他书法好,不提他的政绩,又提起赵岐,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他想继续做凉州牧的可能性没有了,最好的结果是和赵岐一样,开设学堂,教书育人。

但他并没有赵岐那样的学问,也没有赵岐那样的淡泊。

“你和镇西大将军不睦,是因为何事?”

韦端顿时精神起来,连忙直起身体,刚准备说话,一眼看到一旁奋笔急书的裴俊,心头又是一惊。

这些话要是传到韩遂耳中,可不太妙。平定宋建之后,韩遂春风得意,主政关中是迟早的事。要是韩遂想报复他,他可承受不起那样的损失。

“你有什么顾虑?”

韦端仔细权衡了利弊,小心翼翼地说道:“臣……与镇西大将军不睦,并非出于私人恩怨,而是出于公义。如今镇西大将军称臣,为陛下效力,不睦便无从谈起了,不提也罢。”

“那之前是因为镇西大将军对朝廷不忠?”

“是。”

刘协没有再说什么。韦端主动认怂,他也不必故意挑事。他要整韩遂根本不需要这种上不得台面的手段,也没用。

“随朕巡行凉州吧,暂时不要回冀县去了。”

让你来见驾,你不肯。如今来了,你就别走了。

“唯。”韦端抹了一把额头的冷汗。虽说凉州牧没了,但天子没有直接下诏罢免他,算是给他留了面子。

跟着天子巡行凉州也不是轻松的事,他坚持不了太久,终究还是要请辞的。只是现在还不行,要等一段时间才行,免得引人联想。

——

邺城。

袁绍手提思召剑,站在庭中,脸色阴沉。

他刚刚收到消息,袁术被转为安国乡侯,邑千户。

光禄大夫周忠被拜为豫州牧,已经进入豫州。曹操、刘备、孙策都表示支持,曹操还特地派兵迎接,刘备也在边境屯兵,大有与审配再战一场的意思。

毫无疑问,这都是小皇帝希望看到的结果,由周忠领头,集中调度曹操、刘备、孙策三人的军事力量,与他对抗。

至于袁术,则是小皇帝故意羞辱他的手段。

豫州是他的本州,不能不争。仅凭兖州的实力,审配很难在河南立足,迟早要被赶回河北。如果由冀州提供钱粮支持,又必须向冀州人让步,势必引起汝颍人的进一步不满。

这让袁绍很苦恼。他本来打算进军上党的,还没出师,就不得不放弃。

上党对邺城的威胁太大了,几乎出了太行就是邺城。去年一战,看似河内方向的威胁最大,但那只是关羽一个人太猛而已,真正的威胁是由上党而来,还没有出现在战场上的黑山军。

拔除上党这根刺,成了他必须解决,却又无法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袁绍百思不得其解。

“主公。”许攸匆匆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书信。

袁绍迅速恢复了平静,还剑入鞘。“子远,你来得迟了。我刚练完剑,要不然还可以切磋一下。”

许攸没接这个话题,将手中的书信递了过来。“公则有消息来,刘和可能有异变。”

袁绍顾不上寒暄,连忙接过书信看了一遍。看完之后,他理解郭图为什么不直接给他写信,而是由许攸转达了。

给他写的信,先要经过掾吏转达,很难完全掩盖消息。

而这个消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鲜卑大帅轲比能居然向朝廷称臣了,而且即将移牧到北地、武威以北。联系之前扶罗韩、步度根先后被击破的形势,轲比能的称臣意味着鲜卑人中实力最强的几个已经烟消云散,被朝廷彻底征服。

那乌桓人会怎么想?荀攸占据弹汗山之后,会不会继续东进?

没有了轲比能的支持,刘和实力大减,不仅无法迅速击败公孙瓒,还要防着荀攸和公孙瓒联手。对刘和来说,要不要向朝廷称臣,就成了必须面对的选择,再也不能含糊了事。

一旦刘和决定向朝廷称臣,以寻求荀攸的增援,那幽州就可能成为朝廷的幽州,成为压在他头顶上的一块巨石。

袁绍心跳如鼓,后背一阵阵的发凉。

“麹义可有动静?”

许攸不屑地哼了一声。“连韩遂都称臣了,你还指望麹义能够安心?主公,刘和向朝廷称臣的可能性很大,显思会有危险,不能不早做准备。”

袁绍很不高兴。

第460章 幽州之变

许攸、郭图的眼里,袁谭才是最重要的。

这一点让袁绍尤其不爽。

我还没死呢,你们就奉袁谭为主了?

可是这样的话,他说不出口,只能闷在心里,装作听不出。

“子远,你有何高见?”

许攸叹了一口气。“幽州是养马之地,不可失。公孙瓒是死敌,不可纵。当趁朝廷羽翼未丰之际,以雷霆之势,击破公孙瓒,全取幽州,解后顾之忧。”

“说起后顾之忧,上党、太原岂不更加危险?”

“上党、太原兵少,又缺骑兵,暂时还无力进攻,只是骚扰而已。天子巡视凉州之后,很快就会重建牧苑。一旦拥有了足够的战马,上党、太原才有出击的可能。”

许攸说完,又着重提醒道:“主公,幽州不能有任何闪失。”

袁绍想了想,觉得许攸说得有理。关羽之所以能长驱直入,一直杀到邺城附近,逼得他不得不退兵,正是因为骑兵优势。如果是步卒,他的速度绝对不会有这么快。

小皇帝先定并州,再巡视凉州,看中的正是并州、凉州的战马资源。就眼前来看,幽州是他唯一能够控制的养马地,一旦失去幽州,他的骑兵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很难面对朝廷的反击。

光武帝平定天下,靠的正是幽州突骑。

“子远之计甚好,只怕速胜公孙瓒不易。”袁绍有些为难。“一旦顿兵坚城之下,迟迟不归,邺城又遇袭,奈何?”

许攸有点不耐烦,声音也大了起来。“主公若不北上,一旦刘和与荀攸联合,危险的就不仅仅是邺城了。”

被许攸吼了两句,袁绍心情更差,阴着脸,半天没说话。

许攸也知道失礼了,不再说话,却也不肯致歉。他觉得袁绍越来越糊涂,完全不像他认识中的袁绍。当年在洛阳时,袁绍是何等果决,现在却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这么简单的事,有必要考虑这么久吗?

他很想掉头就走,让袁绍一个人慢慢想。但他又不能这么做,幽州形势太紧张了,如果没有袁绍的主力支持,袁谭坚持不了太久。

这是袁谭建功的好机会,不能因此毁于一旦。郭图给他写信,就是因为他能以老朋友的身份私下进言,不让冀州人从中作梗。

过了一会儿,袁绍的心情平复了些,告诉许攸刚刚收到的消息。袁术被封为安国乡侯,周忠被任命为豫州牧,中原的形势也很不好,他不能不有所忌惮。

周忠不是袁术,他的号召力更强,审配未必能守住战线。

许攸听完,忍不住爆了粗口,也不知道是骂谁。

但他还是觉得袁绍应该先北上,彻底解决公孙瓒。周忠虽然可以指挥曹操、刘备、孙策三人征战,但他毕竟不是用兵之人,而曹刘孙三人又各怀心思,未必肯全力以赴,审配暂时没有太大的危险。

可是幽州却不是这么回事,多耽误一天,都有可能引发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果刘和被迫俯首,公孙瓒因此脱困,荀攸率领幽并骑兵南下,威胁绝非周忠率领曹刘孙三人可比。

袁绍想了想,觉得许攸说得有理,决定重新部署,先率部北上。

为了防止刘和动摇,袁绍让许攸作为先锋,率部北上,以示必克之意。

许攸大喜,领命而去。

——

“将军三思。”阎柔再一次劝道。

“思什么思?”刘和暴跳如雷,双目赤红,挥舞着手臂。“杀父之仇不报,我有何面目立足于天地之间?子刚,你不用劝我。人各有志,我不拦着你求富贵,你也别阻止我报父仇。”

他伸手指天。“谁不让我报仇,谁就是我的仇人。忠孝不能两全,哪怕是做叛臣,我也在所不惜。”

阎柔苦笑,觉得刘和已经疯了,不可理喻。

天子不是不让你报仇,是你自己没能力报仇啊。你的确在所不惜,既接受了朝廷的征北中郎将,又接受袁绍的支持,但你报仇了吗?

没有。

想报仇,只有一个办法,与袁绍断绝关系,向朝廷求援。荀攸的几万大军就在塞外,只要他肯参战,绝对能战胜公孙瓒。

你现在犹豫不决,等荀攸和公孙瓒取得联络,朝廷转而支持公孙瓒,你就什么希望都没有了。

道理已经说得很清楚,但刘和不知道哪根筋别住了,就是不听。

这让阎柔很担心,是不是刘和另有什么心思,不能对外人道?

想来想去,阎柔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他告别了刘和,转身去找鲜于辅。

鲜于辅原本是刘虞的从事,算是刘虞心腹,也是力主向公孙瓒复仇的主心骨。他对刘和的影响力很大,绝非阎柔能比。

比起刘和,鲜于辅更能代表幽州人的态度。

听了阎柔西行的经过后,鲜于辅半天没说话,最后问了一句:“天子说了,只要刘和与袁氏父子划清界限,便不阻止他复仇?”

上一篇:归藏剑仙

下一篇:核动力剑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