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庄不周
唐姬转过头,看着刘协,嘴角轻挑,随即又怅然若失,轻声叹息。
“晋文公逃亡十九年,终成霸业。陛下这几年也是受益匪浅。天降大任于陛下,诚非虚言。”
刘协没说话。
他不知道上苍让他穿越过来是天降大任还是随机BUG,但他很清楚,改变历史没那么容易,他这两天已经感受到了太多的阻力。
太行山一样的阻力。
唐姬也没说话,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两人各自沉默。
过了一会儿,唐姬忽然惊醒,有些慌乱的抬起手,轻掠鬓发。“差点忘了正事。陛下,臣妾收到了荀彧的回书,他正在赶来河东的路上。”
“是么?”刘协心情为之一振。
这是一个好消息。
但他随即又心生疑惑。
既然荀彧赶来,为什么不直接上书,反而要给唐姬回书?
“莫不是他有话不便直言,只能请嫂嫂转达?”
唐姬叹了一口气。“陛下果然是闻弦音而知雅意,聪慧非常人可及。是的,他的确有所担心。”
“担心什么?”
“担心陛下如先帝一般,视党人如洪水猛兽。”
刘协眉梢轻扬,欲言又止,刚刚振奋起来的心情也跟着坠落。
怪不得唐姬刚才特意提及先帝大赦党人的事,原来是为了铺垫。
荀彧人还没到,先为党人发声。
由他辅政,还能推行改革,再兴大汉吗?
见刘协不言,唐姬似乎早有准备,从容说道:“陛下可知曹操险失兖州之事?”
刘协还是不说话,静候唐姬发言,看看她究竟能说出些什么来。
“张邈本与曹操同党,曹操能主政兖州,张邈居功至伟。但曹操方得志,便以言语不和,杀名士边让,是以兖州名士齿冷心寒,陈宫与张邈共谋,迎吕布入兖州,欲逐曹操。若非袁绍出兵援助,又命臧洪据东郡,安抚兖州士庶,只怕曹操已死无葬身之地。”
“袁绍出兵增援曹操?”刘协颇感意外。
唐姬点点头。“是时,曹操方征徐州,后方空虚,仅存范、东阿、鄄城三县,军不满万,无一宿之粮。最困窘时,人相食。若非袁绍出兵出粮,曹操焉能再起。”
刘协吁了一口气,忽然有点同情曹操。
创业不易,曹操比他难多了。
不管怎么说,他至少还有个皇帝的名义。
曹操有啥?袁绍的马仔,还是不受待见的那种。
曹操都能不屈不饶,最后成就一番事业,自己有什么好叫苦的。
“曹操……”刘协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再同病相怜,他也不能表示对曹操的同情,尤其是在唐姬面前。这要是传到荀彧耳朵里去,荀彧估计半路上就得掉头回家。
第192章 威逼利诱
毋须唐姬特意提醒,刘协也知道他离不开党人的支持。
至少目前如此。
掌握了知识的精英阶层大多是党人,就算不是党人,至少也是党人的支持者。与党人决裂,等于与整个精英阶层为敌,他只能依靠杨奉那样没什么文化的粗人。
行军作战还可以勉强应付,行政管理根本不现实。
没有裴潜的协助,杨奉连筹集粮草的意识都没有,傻乎乎的守着盐池,等人给他送粮。
不管这是裴潜的疏忽,还是裴潜有意为之,残酷的现实都足以表明,正面与党人为敌的机会尚不成熟,还是收敛锋芒为好,先解决眼前的困难再说。
好在不论是大义,还是年龄,又或者先见之前,优势在我。
刘协一边暗自安慰自己,一边调整情绪,问起荀彧以及关东的形势。
但唐姬所知也有限,荀彧的书信中并没有提及太多,只提到了一件事。
曹操有意在许县屯田。
刘协稍微琢磨了一下就明白了,荀彧特意提及这件事应该不是随口一说,而是有意提醒他。
筹粮终究只能应急,要从根本上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只有屯田。
关中可以屯田,河东也可以屯田。
大量的人口损失固然令人扼腕,却也带来了一个不言而喻的好处。
耕地不足的问题迎刃而解。
即使有大户趁机兼并,仍然有大量的耕地抛荒,这时候只要能控制一定的人口,进行屯田,及时耕种,当年就能解决粮食问题。
与其急着收缴大族手中的土地,不如先将抛荒的土地利用起来。
河东有盐有铁,条件优越。只要形势稳定,不发生重大冲突,朝廷短时间立足不成问题。
软硬兼施,威逼利诱,顺带还考验了他的智商,一举三得。
想通了这一点,刘协心里很不是滋味,升起一股无名之火。
这是不见面的考核吗?
是不是达不到要求,荀彧干脆就不来了?
嘿嘿,你不来便罢,来了,可就由不得你了。
“荀文若今年多大,有子女几人?”
“应该是三十四五,几年前时有一子一女,都还年幼,后来有没有再生,我不太清楚。”
“我听说颍阴荀氏与许县陈氏交情极好?”
“他们是世交,从颍川四长那一辈就有交情。”
“哦。”刘协点点头。“陈家有个叫陈群的,你熟悉吗?”
唐姬有点茫然,思索了片刻,摇摇头。“不太熟悉。臣妾对许县陈氏了解不多,仅限于三君父子。陛下若是有意招揽,不如问荀文若,他一定清楚。”
刘协嗯了一声,没有再问。
陈群不是重点,他可能要迎娶的荀彧之女才是重点。
我要是将荀彧的女儿聘为贵人,荀彧还能不能这么傲娇?
我看行,至少值得一试。
一想到荀彧可能的反应,刘协郁闷的心情终于抒解了些。
——
安邑,太守府。
裴茂坐在正席,手里持着节,腰背挺直,不怒自威。
王邑陪坐在堂上,强打精神。
堂下站着一大群人,都是刚刚闻讯赶来的太守府掾吏,一个个衣衫不整,神情不安。
他们都是被人半夜叫醒,召到太守府,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晚间时,消息灵通的人已经知道天子率领的大军已到安邑,大战一触即发。在这时候,太守王邑突然回城,还带来了天子使者,这究竟代表着什么,每个人都有猜测。
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王邑恐怕是改变了态度,要与朝廷共进退。
裴茂转头看了一眼王邑。“府君,人都到齐了?”
王邑无力地点点头。“差不多了。”
“那就请府君宣布命令吧。”
王邑点头答应,强撑着站站了起来,走到廊下,扫视了一眼堂下的属吏,暗自叹了一口气。
这些人大多是河东大族,其中又有三分之一是安邑人。虽说单论实力都不如卫氏、范氏,联合起来的力量却毫不逊色。
也不知道是谁给天子出的主意,居然想出这样的计策。
卫氏庄园已经被天子的大军包围着水泄不通,范氏想来也好不到哪儿去。其他人无法与卫固、范先联络,自然会将所有的希望放在他身上。
他必须在卫氏、范氏和其他安邑人之间做出选择。
“诸君,这位使者你们应该都认识吧?”王邑转身指向裴茂。
有人点头,有人沉默。
闻喜裴氏的裴茂,故度辽将军、并州刺史次子,官居尚书令,河东名士,自然没人不认识。
“天子听了我的申辩,愿意给卫固、范先一个自辩的机会,也愿意给诸位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不管卫固、范先愿不愿意改过,只要诸位能尽忠职守,天子即可既往不咎。”
王邑停下来,喘了一会儿气。
有人大声说道:“陛下既听了府君申辩,那卫固、范先何罪之有?总不会认定卫固、范先不臣,还能赦免他吧?”
王邑大口大口喘着气,一副随时可能气绝的模样。
裴茂站了起来,缓缓走到廊下,将手中的节轻轻一顿。
看到天子之节,众人不由自主的屏息,躬身施礼。
见节如见天子,不得失礼。
哪怕心里不以为然,也不至于在脸上表现出来。
裴茂严厉的目光扫过众人,寒声说道:“诸君,这里没有外人,我们就不必迂回,直说了吧。且不论卫固、范先有没有不臣之心,天子驾临,河东诸族没有接驾,就不合君臣之礼。你们真以为天子无可奈何?你们别忘了,天子刚刚在华阴阵斩了李傕。”
听到李傕之名,不少人打了个寒战。
“李傕阵亡,郭汜以身赎罪,数万西凉精锐尽归天子。卫固、范先有高墙坚壁,可许可以支持一时,你们又能坚持几日?”
众人骇然变色。
朝廷之威或许有点虚无缥缈,西凉兵的恐惧却是实实在在的。几年前,牛辅率部与白波军交战,所到之处,生灵涂炭,不少人家都遭了兵灾,至今记忆犹新。
裴茂缓了口气,劝道:“天子愿意网开一面,只是不想屠戮过重。诸君万万不要会错了意,将天子的仁慈当作软弱。刀兵一起,可就是灭族亡种的事。卫氏才到河东几代人?诸君可都是河东大族,几代、十几代人的积累毁于一旦,岂不可惜?”
第193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
在皇权和西凉兵的双重压力下,绝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服从。
毕竟对大部分人来说,支持朝廷也好,支持袁绍也罢,都不过是为了利益。袁绍远在太行山以东,纵使德如东海之水,也救不了眼前之灾。天子却近在眼前,随时可能将他们连根拔起。
识时务者为俊杰。
裴茂随即挑选人,安排他们去解县、猗氏调粮。
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两天之内,必须将筹集到足够的粮食,并且运到天子行在。
至于闻喜,裴茂亲自执行。
至于其他相对较远的各县,裴茂也派出了使者,命令他们在新年到来之前,将本应缴纳的赋税足额送到天子行在。如果有条件,欢迎贡赋,天子将根据贡赋的多少予以嘉奖。
这些人未必相信天子的诏书,但他们愿意相信裴茂。
裴茂能站在这里,本身就说明河东大族拥有了和朝廷讨价还价的权利。如果有人不配合,那就不仅是对抗朝廷,还是与想和朝廷讨价还价的大族做对,正如面前的裴氏。
不管朝廷能不能延续,卫氏、范氏基本死定了。
顷刻间,众人如鸟兽散,连夜上路。
时间紧迫,容不得耽搁。
庭院一空,王邑也支撑不住了,转身向裴茂施礼。
“体力不支,恳请令君慈悲。”
裴茂冷冷的扫了王邑一眼。“令君就在后院养伤吧,不要随处走动。”
“喏。”王邑再拜。
早就得到消息,在一旁等候的仆从赶过来,将王邑扶往太守府的后院休息。王邑的妻儿也在等着,看到王邑如此模样,大惊失色,有的泣不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