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第29章

作者:徒己

只见此僧人,年龄约在五十开外、六十不到,慈眉善目,颌下胡须已然半白,唯有两只眼睛,炯炯有神,仿佛能看穿世间的一切。

“阿弥陀佛,劳烦二位施主久候,老衲无妄,忝为藏经阁首座。听闻施主想在鄙寺抄经礼佛,不知可有此事?”

无妄禅师一边说着,一边打量着郭默和黄蓉二人。

“原来是两个会武功的娃娃,此子内功造诣不凡啊!嗯,其中一位居然还是个小女娃?”

无妄禅师,慧眼如炬,一下子就看出了二人的底细,脸上却不露声色。

“原来是藏经阁无妄禅师当面,小生郭默这厢有礼了。”郭默赶忙起身行礼。

郭默敏锐地觉察到,眼前这位老僧,一定也是位内外双修的高手。

别看现在的少林寺,封山百年,不参与江湖争斗,可这数百年沉积下来的底蕴,岂是他人能比。

就拿眼前这位老僧来讲,以郭默的判断,其武艺恐怕也早入一流之境,不在“全真七子”中的“丹阳子”马钰和“长春子”丘处机之下。

或许更高,跟“黑风双煞”是一个层面的。

郭默又把之前跟知客僧的那套说辞,拿出来对无妄禅师讲了一遍。

无妄禅师静静地听着,脸上看不出信或是不信。

等郭默说完,无妄禅师冷不丁问了一句:“郭施主,不知那位游方师兄,怎生模样?”

“这是对我有所怀疑了?”郭默微微一怔,突然脑子里闪过一个僧人的样子,就很自然的回道。

“回老禅师的话,那位游方僧人倒是不修边幅,酒肉不禁,头戴开花僧帽,手里拿着一把破蒲扇,腰间时常挂着一个酒葫芦。”

“小生也曾问他为何如此,岂不是有违佛门戒律?”

“那游方僧人却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小生只觉得他是在强词夺理,只是为了自己吃肉喝酒找借口而已,就反驳道‘佛门中,若人人都像你,岂不是戒律全失、形容尽毁?’”

“那游方僧人又哈哈一笑,答道‘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阿弥陀佛,不愧是道济师兄,老衲愧不如也。”

第七十六章 禅房抄经

看到无妄禅师,一脸虔诚的赞叹,郭默都禁不住,有些想去见见这位“传说”了很多年的道济和尚。

“阿弥陀佛,郭施主福泽深厚,能得遇‘道济’师兄,善哉善哉。”至此,这无妄禅师算是相信了郭默的言辞。

只是,看到他身具武功,那份潜意识里的戒备,依然存在。

“郭施主抄经礼佛的愿望,老衲可以满足你,觉明——”

无妄禅师叫过那个知客僧:“从今日起,你便亲自负责郭施主二人,在寺里的起居饮食。”

“每日上午可到藏经阁借阅一本佛经,一日时间,务必抄写完毕。”

“第二日,到藏经阁归还原本,再行借阅新的经书,”无妄又看了郭默一眼,“郭施主,所抄经文不得带离少林寺,还望郭施主见谅。”

郭默自然点头应允。

看天色,已过午时,今天去借阅经书已经不大可能。

知客僧觉明,先领着二人到了跨院,入住一处环境不错的客室。

说是一处客室,其实还算是宽敞,有明暗两间。

一间卧室,一间赫然算是厅房,还外带一个遮顶的前廊。

廊檐下,有着一个圆形的石桌,四周散布着三个石墩子。

收拾的干净的很,倒是别有一番雅致。

郭默二人未带太多行李,便向觉明要了两套僧人穿的衣物替换,倒也是入寺随僧了。

就在厅房之内,觉明去提来一个长条的食盒,四菜一汤,还有几个白面馒头。

虽然素淡,胜在干净,郭默、黄蓉也没挑剔,用的津津有味。

第一天就样过去了,一切都显得那样自然。

甚至,郭默都中断了坚持了两年的夜间打坐,只当自己是一个普通的香客。

次日一早,又是觉明送来可口的早餐。

豆腐、咸菜、白米粥,还有两个煮鸡蛋,倒有几分熟悉的味道。

用完早餐,郭靖、黄蓉各自换上僧袍,看起来真像是两名俗家弟子。

觉明做事还也是细心之人,不仅给二人拿来的是新的僧袍,更是符合二人的身形尺寸。

时辰尚早,寺内还没有上香的客人,早课时间,大多数的僧人都不在外间。

觉明带着二人,穿过三层院落,基本上算是来到少林寺的后半段。

转过楼廊,前边出现一个很普通的院子。

小院不大,占地大概有两亩地的样子,院子中央,有一个三层小楼。

进入院子,来到小楼前,赫然看到小楼上,挂着一副横匾——藏经阁。

“这就是闻名江湖的藏经阁啊?也太普通了点儿。”郭默暗中吐槽道。

知客僧觉明停身站住,“郭施主,这藏经阁共有三层,施主只能在一层借阅经书。”

“二、三层乃是本寺存放武功秘籍之所,非本寺僧人不得入内,即便是本寺僧人,也得有各位长老的允许,才能按规定借阅。”

“郭施主当谨记,莫让小僧为难,阿弥陀佛。”

郭默也双掌合十,点头应允。

在觉明的带领下,三人进入了藏经阁一层,只见里边分门别类地摆满了经书,至少有几千本的样子。

郭默没急于挑选,先转了一圈看看。

原来并不全是经书,还有一些历代高僧,对经文的见解和评述。

黄蓉一步一趋地跟着,到现在她也不清楚“默哥哥”要做什么,要说学武功,貌似不需要来少林寺吧?

郭默已经发现了自己要找的经书,装作没看到的样子,又转了一会儿,最后选择了一本“大孔雀经”。

这是唐朝不空所译“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的注释书,共有三卷。

郭默拿在手里,“觉明师傅,小生今日就借阅这本‘大孔雀经’吧?”

觉明看了看,这本“大孔雀经”他也看过,不算太著名的经书,当时他看时,都当成“志怪小说”来读的。

郭默想要借阅,当然没有问题。

借了经书,三人就再次回到住所。

中原的春天,已经花香四溢,阳光暖照。

郭默让觉明找来纸笔,索性就在廊檐下的圆桌上,开始经书的抄写,觉明和黄蓉就坐在两侧看着。

这宋徽宗赵佶,皇帝当的不咋地,创造这笔“瘦金体”,却也有独到之处。

前世的郭默,五岁就被父母逼着去练习,好歹也下过十几年的苦功的。

一笔一划地抄写着“大孔雀经”,那份虔诚的样子,连郭默自己都有些感动。

待了半天,黄蓉觉得无趣,就跟郭默说了一声,自己出去走走,晚间再回来。

就这样,一天的时间过去了。

郭默有些后悔,全本经文两万来字,饶是强悍如郭默,写完也累的够呛。

觉明在一旁看了一天,除了中间用饭和如厕,见郭默就没离开过,一刻未停、一言未发。

觉明在心里不由赞叹道“郭施主果然诚心礼佛啊!”

抄完“大孔雀经”,郭默劳请觉明把自己抄的经文,放在佛前供奉,以了母亲的夙愿。

第二日,郭默借阅了一本“维舍论经”。

第三日,郭默借阅了一本“摩柯僧祗律”。

第四日,郭默借阅了一本“菩萨经”。

黄蓉依旧每天白天出去,或在少林寺里瞻仰,或在嵩山上看景,或回登封县城里打打牙祭。

而郭默则数天如一日般,借经、抄经,一连几天都甚少说话。

连郭默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在抄写佛经的期间,自己居然真读了进去。

未必完全理解经书的内容,却感觉自己的心境,有了不小的提升,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觉明对郭默也充满了佩服,别说一个世俗之人,连寺中自己这帮师兄弟,也没几个能做到像郭默这样。

这么大抄经的量,不停变换的经文,和一丝不苟的笔迹。

第五日,一早用过早饭,郭默又随觉明来到“藏经阁”。

黄蓉觉得无聊,索性这几天就在登封县城的客栈住了,还特意给郭默买了上等的“文房四宝”送上少林。

“郭施主,今日小僧有点琐事,就不陪施主进去了,中午我会安排人将斋饭送去,晚间小僧再去取施主抄写的经文。”

送到藏经阁门前,觉明跟郭默表明去意,唱喏一声“阿弥陀佛”,先行离去了。

郭默双手合十,躬身相送,非明见到一道精光。

是悬在天上的那轮红日,还是郭默眼神中,露出的那丝狡黠?

第七十七章 终得九阳

看到觉明走远了,郭默才回过神来,像往日一样走进藏经阁。

在一层出门处,还有一位灰衣僧人,负责每日经书借阅的登记。

郭默连续来了好几天,灰衣僧人对他也算熟悉,即便没有觉明的引领,郭默也顺利进入藏经阁一层。

郭默像往常一样,来回走了两趟,路过一处拐角,看着那里摆放着几本经书。

郭默一一拿起来看过,最后手里剩下两本,仿佛纠结了半天,又放下其中一本,还一副恋恋不舍的样子。

“可惜啊,一天抄不了那许多,这本还是明日再来借阅的好。”郭默自言自语道。

选定了经书,几乎跟往日用了相当的时间。

来到藏经阁门口处,让那灰衣僧人进行登记。

那僧人拿过来,看了一眼经书的名字,又递还给郭默,在登记薄上写下了三个字“楞伽经”。

郭默也没停留,顺着原路返回了住所。

依旧在廊檐下,往日抄经的石桌上,郭默拿出准备好的纸和笔。

这“楞伽经”,不同以往,这算是比较厚的一本经书,共四卷且用梵文写成,足有六万多字。

时间有限,郭默不敢怠慢,开始抄经。

眼睛盯着经书,手上下笔很快,这几日也习惯了这种节奏。

“果然,在这‘楞伽经’的夹缝里,密密麻麻写满了小字。”郭默心中道。

表面上却一如往常,眼睛盯着经书,笔下不停。

外人不知道的是,此时的郭默已经运用起“一心二用”之法,在心里默默的背诵夹缝中那些小字。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虚实须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气须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已动。劲似宽而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

“呼翕九阳,抱一含元,此书可名‘九阳真经’”。

强如郭默现在的精神力,加上吃午饭,中间又借故三次如厕,来抓紧时间休息、调节。

直到太阳落山,觉明都送来晚饭了,郭默的“九阳真经”才默记无误。

但是“楞伽经”依然尚有数千字,未抄写完毕。

“阿弥陀佛,郭施主果然勤勉,居然抄录了‘楞伽经’。”

“此经书,据传为达摩祖师亲手所书,且用梵文写成,小僧却不曾读过。”

郭默也停下笔来,“觉明小师傅来了,梵文的确晦涩难懂,小生也仅识得一二。”

“好在只是抄录,要是去研习,恐怕就要难得多了。”郭默自嘲道。

上一篇:洪荒:玄门大师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