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1983 第675章

作者:隐为者

联系完人,刘青山就让李一帆去校门口等车。

李一帆从米国那边还带回来两个同学,也都跟着一起去。

至于鲁直和陆长青这边,也都不是一个人回来的,同样都有个小团队。

这些人的吃住,暂时就在京大里面,等方庄那边的小区建设完之后,就搬到那边。

要知道,那里可是首都初代的高档小区,至于距离嘛,那都不是事,大不了给鲁直他们配车好了。

太好的车没有,从东欧运来的波罗乃兹以及毛子那边的伏尔加,还是有的。

几个人就在东校门等车,刚到那,曹小飞也正好开车赶到,开得就是刘青山那辆开拓者2代。

等到一车人来到瓦盆窑的时候,发现王战等人已经在这里等候。

还有市里政府办的高主任,以及范乡长等人,也都早早赶来,瞧那样子,一个个的,比刘青山还着急呢。

不由得他们不急啊,这个项目起起落落的,最后不上不下悬在这,都成一块心病了。

前两天,港岛的投资商派人过来,说是要把这个项目进行转让,各级领导都心凉半截。

很显然,人家港岛的投资商不想玩了,这个项目,大半会搁浅。

结果刚刚听到说来了接盘侠,可把大伙都乐坏了,连忙屁颠屁颠奔过来。

“哎呀,刘同志,你咋老不来俺们村涅?”

村长李二狗瞧见刘青山,一溜小跑就迎上来。

他们这个小村子,家家户户都得了一大笔钱,所以心里都念着刘青山的好呢。

虽然上面也来朝村民抠过这笔钱,可是大伙早就商量好了:要命可以,要钱没有!

“李村长,你这都穿上西装啦,就是这鞋子不配套,怎么也得弄一双三接头的皮鞋啊,还有这帽子,瞧着也别扭。”

刘青山瞧着李二狗穿着肥肥大大的西装,袖子甩甩哒哒的,嘴里就忍不住打趣。

李二狗嘿嘿几声,然后使劲拍拍胸脯:

“刘同志,听说这一片地,都归你了,你放心,大伙都支持你。”

“那就谢谢大伙儿了。”

刘青山跟他边说边走,来到其他领导跟前,高主任连忙带头迎上来,亲切地和刘青山握手。

高主任脸上的笑容十分灿烂:“刘总,又见面了,这次换成你唱主角喽。”

“哪里哪里,还需要各级政府多多支持。”刘青山和他们寒暄几句。

范乡长也点头哈腰地说着:“还是咱们自己人靠谱,港岛那伙人,跟咱们还是隔心。”

基层干部,都口无遮拦惯了,高主任听着不顺耳,连忙接过话头:

“刘总,这块地皮,不知道将来打算怎么开发,还要建住宅小区吗?”

刘青山摇摇头:“我和京大那边合作,成立了一家青鸟科技公司,准备在这里建立一个科技园区。”

科技园区是啥?高主任听得有点发蒙,现在还没有各种园区的提法呢。

“就是把一些配套的附属工厂,都建在这里。”刘青山又解释了一下。

高主任这才连连点头,心里暗自琢磨:这位刘总能量不小啊,竟然是跟京大一起合作,那剩下的一半款项,只怕还得打个折扣?

这年头,国家用地和个人用地,那完全是两个概念。

在李村长的引领下,大伙一起进村。

几个在树荫底下乘凉的老汉,一瞧见刘青山,也都咧着嘴乐,露出光秃秃的牙床子。

其中那位三大爷还吆喝一声:“娃儿们呢,来贵客了,赶紧给打枣去!”

村里十多岁的半大小子都上学去了,剩下几岁的鼻涕娃,也舞弄不动大长竹竿子。

最后还是李村长亲自跑腿儿,很快就打了一帽兜大红枣回来,乐颠颠地放在桌子上:

“刘同志,你看这帽子不就发挥作用了?”

大伙都捏起红枣尝了尝,香甜可口,味道很是不错。

刘青山边吃边点头:“到时候建厂,这村里的古树,可全得留着。”

这会儿的开发,谁管你什么保护不保护的,连文物古迹都拆,更别说树木了。

所以听了刘青山的话之后,高主任一脸的若有所思。

随后大家商量了一下瓦盆窑村的搬迁问题。

住房方面,乡里早就给准备好了,就是原来的耕地没了。

不过呢,村民早就得到实惠,家家户户都好几十万的现金,暂时也不在乎那点地了。

刘青山又提出来一个建议:如果村民乐意的话,可以去影视城那边去打工。

那边的工作岗位还是比较多的,而且还会越来越多。

说来也怪,这块地皮换成刘青山之后,一切都顺利得出奇。

村民也乐乐呵呵地答应搬迁,而且没有什么额外要求。

这也叫高主任和范乡长等人,彻底安心,心里还一个劲感慨:人比人,气死人啊。

确实如此,要是李大少在这,看到这一幕,估计非得气炸肺不可。

剩下的事情,就交给王战去办理好了,签署协议,付清尾款之类的,都不用刘青山操心。

瓦盆窑村的搬迁,刘青山也承诺到时候派几辆大卡车来,帮着村民搬家。

故土难离,村里的一些老人,像三大爷等人,还真有点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

这都不是事儿,刘青山就跟那些老头承诺:“等我们这边的工厂都建好了,到时候还得请大伙回来看大门呢。”

那些老人,这才一个个笑逐颜开。

这时候,李一帆领着两名助手溜达了回来,兴冲冲地跟刘青山说道:

“那边有个四间房的大院子,暂时当实验室正合适。”

刘青山朝着他手指的方向望过去:“是不是太简陋了一些?”

“先凑合着用,等新的实验室建好了再搬过去好了。”

李一帆倒是不太在意工作的环境,毕竟他老家也是农村的,看到这些房子,感觉还挺亲切的。

刘青山也就点头,至于吃住方面,这边距离影视城不远,就在那边吃住,也都非常方便。

看到刘青山答应,李一帆就心急火燎地要回去叫人运设备。

至于实验室需要的助手什么的,他早就跟学校方面联系好了,化学系里的尖子生,随便他挑。

京大方面别的工作帮不上忙,提供人才还是没问题的。

另外像做实验需要的金属锂等等,也都是学校出面帮忙解决的。

这东西要是叫刘青山去找,还真没地方踅摸去。

“等等啊,怎么也得等人家搬走的。”刘青山连忙拉住李一帆,这也太心急了吧。

这时候,三大爷发话了:“没事,那是俺家,俺们明天就搬,说啥也不能耽误你们干正事哩。”

刘青山看着老爷子笑得露出满嘴的豁牙子,竟然觉得格外亲切。

他也笑道:“那成,明天就叫车叫人,过来帮着搬家,这回没有钉子户吧?”

钉子户这个称呼,现在还很新鲜,不过大家想了一下,也就明白,都不由面露笑意。

高主任点点头:这个叫法还挺恰当的。

“哪能呢,哪能呢。”李二狗村长连连表态。

刘青山则笑道:“有钉子户也不怕,我们这里搞的实验,搞不好就会发生爆炸,叮叮咣咣的,估计有钉子户都得吓跑喽。”

愉快的笑声,在小村里回荡。

第七百一十七章 就要突出乡土特色

把未来的青鸟三剑客都安置妥当,刘青山就把剩下的事情,交给何婉清与李姐去处理,他则开始忙着接待老家来人。

主要是夹皮沟山货店开业在即,也该铺货了。

在珠市口西大街那边置换来的房子,已经重新盖起来小楼,并且装修完毕,终于可以筹备山货店的开业。

这份产业,刘青山一点没叫别人掺和,完全归属于夹皮沟合作社,这是他帮着乡亲们攒下的家底儿。

就这块地儿,放上几十年,那就值个几十亿。

这天下午五点多,刘青山接到电话,是老帽儿师叔从家里打过来的,说是他们村里来人了,还大车小辆的,叫他赶紧回去。

刘青山赶紧回家,在胡同口外面,就看到停着一溜大卡车,足有十多辆,车上都蒙着大苫布,估计是运过来的山货。

不少街坊邻居,都围着瞧热闹,还有一些刚放学的小娃子,也背着小书包,在那瞧稀奇。

这年头的孩子,还是比较幸福的,起码书包都比较小。

刘青山老远就瞧见了杆子叔,正在那逗小孩儿呢,十几个小家伙排成一队,挨个从张杆子手里领东西。

刘青山凑上去一瞧,好嘛,原来是排队领黄菇娘。

这种小浆果,还真就是东北那边的特产,首都的不少小娃子都没见过,一个个吃得还挺香。

张杆子是闲得没事存心逗小孩,每次就发给一枚菇娘。

“杆子叔。”刘青山打了个招呼。

张杆子立刻把手里的一大把菇娘都塞给旁边一个小丫头,然后朝刘青山走过来:

“俺叔和队长他们都来了,都在你家等着呢,对了,还有县里的王书记和老周。”

要说老支书和张队长他们过来,还有情可原,这书记和县长也都来了,好像就有点问题。

刘青山琢磨了一下,这才想起来上次支书爷爷跟他提过,说是县里的几个厂子都开不出工资了,叫他回去帮着想想办法。

结果刘青山一下子跑到大洋彼岸呆了俩月,肯定是王书记他们坐不住了。

“青山!”

伴着一声清脆的吆喝,只见张连娣等几名夹皮沟的司机,也都聚拢过来。

跟在后面的,是刘文娟领着十几个叽叽喳喳的姑娘,都是从村里和镇里精挑细选出来的售货员。

至于刘文娟,在野菜厂锻炼了好几年,刘青山就提拔她当山货店的店长。

刘青山乐呵呵地挨个打着招呼,掏出烟来撒了一圈。

看到大伙都一脸疲态,不少人叼着烟卷的嘴唇都干了,刘青山便连忙招招手,叫过来那帮小娃子,去胡同口的小亭子,买冰棍和汽水儿。

小娃子当然乐得跑腿儿,因为他们也有份儿。

张杆子咕嘟嘟地灌了一瓶汽水,这才一抹嘴:“痛快,刚才俺们咋没想起来呢!”

“杆子叔,你是进了首都,就有点迷糊。”张连娣嘴里开着玩笑。

这时候,街坊邻居的那些老头老太太都凑上来,跟刘青山打听,车里拉的都是啥货?

这几个月,见天儿抢购各种生活物资和用品,大伙都落下毛病了,看到东西就想多存点。

“这是俺们夹皮沟运来的山货,山蘑菇,野木耳,全都是好东西!”

张杆子嘴里很是自豪地吆喝一声。

结果那些人一听,立刻兴味索然:蘑菇木耳,一年也吃不了多少,还是算了吧。

城里人不识货啊。

张杆子有点被打击到了,于是又吆喝一声:“俺们车上还有大米涅!”

这一嗓子好使,呼啦一下,张杆子就被一群老头老太太给围住,七嘴八舌地嚷嚷:

“给我来五十斤。”

“我买一百斤!”

张杆子瞧瞧眼前颤巍巍的小脚老太太:五十斤大米,估计十斤您都背不动。

刘青山见状,连忙朝张连娣比划了一下,后者立刻就脆生生地说道:

“我们的大米是专门出口的松江青稻,所以价格比较高,两块五一斤。”

上一篇:一剑独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