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锤 第320章

作者:一桶布丁

听了这话,宁为突然觉得眼前这人也不是异想天开了。

起码人家不是想他常驻荷兰,而是打算花大价钱去华夏建设一个研发中心,换句话说,今天这顿饭可以算成引入外资了。认真想想,宁为发现这么多年他除了提议建设未来城有外国友人的踊跃付出之外,还真没联系到什么外资,这次就不一样了,有人主动找上门了,这也让他觉得似乎可以谈谈。

于是宁为字斟句酌的说道:“彼得先生,你可能不太清楚,我跟学校签署了一份时间很长的合同,而且我在学校干的很开心的。当然,我对于阿斯麦准备在华夏投资建设一座研究中心这件事还是很感兴趣的。”

温·彼得礼貌的笑了笑,说道:“宁博士据我所知,世界上的知名高校并不会拒绝教授在外担任兼职。华夏的高等学校同样如此。另外也请你相信,对于邀请你成为我们首席科学家这件事,我们是抱着最大诚意的。如果合作一切顺利的话,不久的未来我们也许还会在华夏开办工厂,生产具备有国际竞争力的下一代产品。”

“当然做这些的前提当然还是你能成为公司的首席科学官,这样我才有足够的信心说服董事会进行这项投资。同时阿斯麦可以成为华夏跟世界沟通的桥梁。我们也知道你一直在推广三月智能平台,事实证明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来临,如果我们能精诚合作,一定能更快的推动这个世界科技向前跳跃式的发展。我相信作为一位纯粹的科学家,你也一定有着这样的愿望。”

宁为点了点头,然后指了指桌上的三菜一汤道:“行吧,彼得先生,我现在没法答复伱,但我保证会认真考虑你这个建议的。先吃菜,吃菜。”

……

没有直接回复温·彼得主要还是这位提的建议把宁为给整不会了。

真要说起来阿斯麦的股东构成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其特殊的经营模式,只有投资了这家公司的股票成为公司的股东,才能获得优先供货权。

即便是现在,最先进制程的半导体芯片依然需要阿斯麦提供的极紫外光刻机,且世界上仅此一家,别无分号。所以阿斯麦的大股东包含了全球芯片制造的大公司。

英特尔、三星、台岛积电都是这家公司的股东,不过最大的股东还是资本国际集团、二股东则是黑岩集团。这两家都是美国资本公司。

宁为其实也能理解阿斯麦的想法。毕竟曾经的世界老大,肯定不甘心在未来沦落为一家普通的二流半导体公司,所以想要提前拥抱新技术。

问题在于宁芯虽然是他发明的,CNMD结构也是他做出来的。但生产宁芯所用到的高精度机床就不在他的研究范围之内了。术业有专攻来着。

而且听温·彼得的意思,他们即便在华夏开办研究中心同样是为了推动芯片制造技术,换句话说他们是为了能介入到未来宁芯生产设备市场。然而实际情况是,宁为压根就没关心过生产设备,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这就好像你不能让程序员手搓一个芯片出来了一样。

宁为相信这个道理身为高科技公司CEO的温·彼得不可能不知道,即便他真不知道,阿斯麦公司背后那些股东的智囊团也不可能愚蠢到这种地步。毕竟科技时代分工协作早已经细化到哪怕同行业内隔一个部门,都会有技术壁垒的地步。

所以这事宁为也没打算自己考虑了,搞得好像谁身后没智囊团一样。于是吃完这顿午餐,宁为便凭借超凡的记忆力,原封不动的将温·彼得原话告诉了柳唯。

至于是否同意担任这个首席科学官就不是他的事了。反正就算答应下来了,也不需要他出力,最多也就是让三月打打辅助……

------------

452 试验启动

将阿斯麦尔邀请他去做首席科学家的事情汇报上去之后,下午宁为便陪着江同学到日内瓦的商业街区享受了一次消费的乐趣。

这大概是两人第一次大肆消费。日内瓦大多数商家都支持银联卡消费,这极大的释放了两人的购物欲。一下午的时间就花出去了七位数。

不过主要是给国内的亲朋好友购买各种礼物。

光是名表就订购了十多块,宁爸、宁妈、江妈、小姨子、田言真、鲁东义、露西·罗恩、周师兄,还有平日里对宁为照顾有加的老院士,都给算上了。

不过宁为自己对这些东西到是不感冒。

相对于让欧洲人引以为傲的机械表,他更喜欢各种功能齐全的智能手表。相对于这些国际大牌来说, 不但价格便宜,功能还多,性价比也更高。而且这些年厂家送他的各种智能手表,可以让每星期都佩戴不同款不带重样的。

在商业区逛了一圈,宁为再次体验了低欲望带来的苦恼,这一下午依然没碰到让他眼睛一亮,能激起他购物欲的商品, 无法get到消费带来的爽感,人生直接乐趣少了一倍。

不过还是意外收获, 宁为发现他其实对打扮江同学还是挺感兴趣的。

于是回程时多了许多套女士衣服。

总之这一天很尽兴,唯一让宁为意外的是,艾德温·乔治没有给他电话,也不知道跟ams负责人谈得怎么样了。到底是否愿意接入三月数据分析系统。当然,宁为更不会主动去询问,既然是对方先找上他的,最好还是不要显得太热情。

出门了一整天,晚上睡了个好觉,第二天艾德温·乔治早上九点准时出现在了酒店。

“昨天休息的怎么样?对这里还满意吗?”一见面,这位cern主管便热情的问道。

“挺好的!不过我更期待接下来的工作能让人满意。”宁为答道。

“哈哈,相信我,一定会的。不如我们这就出发吧。”

艾德温·乔治起码有一点很诚实,酒店距离cern总部的确很近,在酒店门口上车,不到五分钟就进入了cern总部的大门。

实际上昨天早上宁为带着江同学闲逛时已经很接近过这里, 只是没有走进来而已。

下了车, 艾德温·乔治并没有直接带着宁为去这次开展试验的主要地点二号楼, 而是先带着宁为来到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一号楼。

这栋有着数十年历史的研究中心大楼早已经停止了科研的功能, 被改造成了一座见证cern历史的博物馆,供前来的游客参观。一般人是需要买票的,但对于宁为这样的大客户,显然可以越过这些繁琐的步骤直接被艾德温·乔治带进了大楼。

用这位主管的话说,之前联系好负责这次试验的学者跟工作人员还有一个会议,他们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了解cern的历史。

宁为依然是客随主便的态度。

毕竟这次收集各项数据需要的时间很长,到也不在乎这么点时间。而且不管宁为对cern的观感如何,这家科研机构的确是值得尊重的。

许多人知道这里是因为世界上最大的强子对撞机,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现代人赖以生存的互联网同样诞生在这里,那还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情。

1983年cern数据处理部建立了数据通讯组,并给这个小组提出了一个任务,授权统一整个cern的网络事务,建立起一個覆盖整个cern基础网络设施的框架。

经过五年时间漫长的摸索,数据通讯组最终决定利用tcp/ip协议开始组网,并与次年cern首次开通其与外部网络的连接。也正是这一年世界上第一个网站,第一个浏览器,第一台互联网服务器都在这里诞生,大大加快了科学家们交流的效率。

当然那个时代的科学家们大概也没想到这个本意是为了方便大家进行学术交流的技术直接引领了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几乎现在所有在世界能排得上号的科技企业, 都能跟互联网技术沾上边。

为了表现出对这块科研圣地的认可, 宁为还专门拉着艾德温·乔治跟柳唯,一起在楼内互联网诞生地纪念牌匾前合了一张影。

除了站在最右边的柳唯依然是面无表情外,宁为跟艾德温·乔治笑得都很开心,这大概能说明这次合作对于双方来说的确属于双赢。

参观完1号楼花了大概四十多分钟。艾德温·乔治也终于不在耽误时间,把宁为带到了正在工作中的二号楼。宁为也终于见到了之前在国内联系好的团队——包括国内燕北大学高能物理组在内多所高校在cern内的工作组成员。

作为cern的合作国之一,cern总部内也有许多华夏的高能物理学家在这里工作,培养硕博生。

这次宁为进行的试验项目,也大都由这些华夏学者配合完成。

比如燕北大学的罗强教授,他带领的团队只要在cern做关于矢量玻色子熔合或散射过程的研究工作,并希望以此为突破点,研究出新型的非对称能量轻子对撞机项目。

除此之外还有对面水木华清的团队。

这些国内的团队将成为这次宁为做试验的主力军。

到不是宁为对于国外的科学家完全不信任,主要还是在这里工作的科学家们,大都有着自己的研究项目。贸然让别人停下手中的活计,来帮自己其实也不现实。

国内的教授还是好说话些。更重要的是,交流起来更舒心。

……

试验之前第一步依然是开会。

其实在来之前,宁为已经跟大家谈好了各自需要负责的工作,不过以会议的方式现场沟通还是很有必要的。

在cern进行大型的验证项目,是一件很庞大的工程。粒子加速、碰撞过程中,从低能到高能,有太多的探测器会产生太多的数据,加上粒子对撞的不确定性,在得到结果之前,很难说哪个区域的探测器会给出需要的结果。

所以团队往往要分成小组的形式,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区域去统计跟预处理各自区域内的数据,分类之后有序的上传到三月数据中心,这些工作难度不大,但非常的繁琐。

谷焿

这也是一篇cern的重量级论文,署名甚至能上四位数的原因。大家都参与了实验室,自然要把名字都加上去。

不过这也是直接选择本地团队的原因。毕竟这里的试验几乎没有不繁琐的。想必大家也早已经习惯了。

当然这种会议效率也很高,总计用时十五分钟。主要还是宁为认识了一圈人,双方再次确定了各自负责的区域。会议便宣告结束。

预先制定好的试验过程也正式开始。

……

对于外界来说,这里非常神秘,但对于内部的人来说,这里的试验开启其实很无趣。

粒子加速、碰撞,被探测器捕捉到,然后生成无数的数据,科研人在电脑前盯着数据波动,既希望与通过数学分析在这些数据波动中找到微观世界的运作规律。

运气好的话,还能从这些数据中发现新粒子,比如当年被媒体争相报道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发现的。

这次其实也没什么不同。

只不过现在进行的试验其实不需要那么高的能级,大概在6gev左右就足够了。尤其是在lhc还没做好准备的时候,其实宁为完全没有必要守在这里。但宁为觉得第一天他也不方便走。

好在刚开始试验教授们也闲,数据记录这种事交给手底下学生干就行了,大家正好聊聊天。

“宁院士,我听说为了搞这次实验室你前前后后花了将近七个亿,还是美元?”燕北大学高能物理组的罗志强教授在其他人都前去准备开始试验后问了句。

会议室也有大屏幕,能够跟多个收集数据的工作间内的显示器连通,大型项目中也可以做控制中心用。一边问着,罗志强打开了屏幕。

“额……七亿美元,罗教授,您听谁说的?”

“昨天实验室都穿遍了。宁教授,你这可就亏大了,今年整个cern所有项目加起来的预算您知道才多少不?还不到16亿瑞士法郎,大概算下来也就16亿美元,您这一下就砸出去差不多七个亿美元……亏大了啊!我看了你订的试验计划,最多三亿美元,他们都能赚得盆满钵满了!”

罗志强摇头叹息着,显然为宁为花了这么多钱而不值。

这话让宁为尴尬了。

毕竟他花的可不止是七亿美元,于是便想着岔开话题:“咳咳,罗教授,我这边多给点,你们的项目拨款也应该能充裕点吧?”

只是罗志强头摇得更丧气了:“别提了,宁院士。不存在的。这些年只要是我们的项目审批越来越难了,人家防着咱们一手呢。一个探测条数据的模拟过程,现在都要反复申请才能拿到资料。我现在就盼着咱们的cepc能如期建好,这样等猴年就回国去继续研究,懒得在这里受那个鸟气了!”

“哦?还有这事?咱们华夏不也是合作国之一吗?”

“是归是,还不是想多个掏钱的!毕竟这机器启动一下花钱的确跟玩儿一样,不说各种维护费用,光是电费都是个天文数字。这两年欧洲经济又不景气,现在是地主家也没余粮,还不是希望大家都能多摊点。我到不是气这个,气的是这帮人明明想从咱们身上扣钱出来,还对我们的学生千防万防的……”罗志强很是抑郁道。

大概是这段时间的确是太过憋屈了,估么着没少跟cern的那帮行政主管吵架,话语中都带着股子怨气。

“那我要是说,为了进行这次试验跟数据其实我花了十个亿美元呢?”宁为想了想,说道。

罗志强眨了眨眼,惊诧的看着宁为:“宁院士,别开玩笑。”

“认真的……真十个亿……也的确是美元。”宁为认真了些,虽然承认自己是冤大头挺不好意思的。

“这……”罗志强似乎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宁为建议道:“所以我也算大客户了,现在你知道这事儿了,回头你找个机会跟那位艾德温主管好好谈谈,我记得cern的主管任期是五年吧?他起码还要在这里呆三年,过两年咱们的cepc应该就能建成了,拿这事做筹码,虽然说这事也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但毕竟是主管,能通融的地方应该还是会照顾一下的,回头我也跟他谈谈。”

“对对对,这钱可不能白花了!”罗志强立刻狠狠的点了点头,不过还是忍不住好奇问道:“这钱是……”

“这些年湍流算法的专利攒下来的呗。我当时是这么想的,多出点钱,省的跟他们谈来谈去的,不止心累还耽误时间。效果也挺好,我一报价,那位艾德温就忙前忙后的主动帮我把这事搞定了。起码省去了扯皮的时间,您说对吧?”宁为笑了笑说道。

真不是炫富,因为对宁为来说没那必要,对面也不是很好的炫富对象。

八年前全国人民都知道他很富有了,毕竟他被曝光的那份税单看起来就很独特。

当然,感叹还是有的。

毕竟大家都是科学家,这对比一下区别还是挺大的……

“这算不算男怕入错行?”罗志强苦笑着自嘲了句:“其实当年我数学成绩也不错来着……”

“哈哈,罗教授别开玩笑了。以后回国了,要做什么项目缺钱了跟我说,只要合适,我一定投。”宁为笑着说道。

这话也让罗志强眼睛都亮了亮,众所周知研究高能物理的确是需要砸钱,但又属于基础研究,很难说有立竿见影的产生什么经济价值,想要拉投资从来都是很难的,基本上都是靠国家划拨的研发经费来进行。

只是划拨的经费也只有那么多,还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申请的难度可想而知。有富豪赞助,那绝对是可遇不可求的。

“宁院士,这话我可记下了!”

“放心吧,罗教授,只要不是特别夸张的金额,又的确有用的项目,我肯定投。”

两人正聊的开心,屏幕上的图像也动了起来,探测器开始传回数据了……

------------

453 小冲突

宁为的注意力被屏幕中开始收集到的信息所吸引,很快他便有了疑问。

“我记得今天的试验计划只需要在10gev左右能量段就够了,怎么开机就直接飙升到450gev去了?”

今天计划中的试验记录可不是为了寻找新粒子,主要目的是收集某些原子能量结构中的量子效应数据,对能级要求并不高。

事实上今天所用到设备只是超级质子同步加速器,跟lhc肯定是没法比,这只是一个直径两公里的环形加速器, 能量输出最大也只有450gev。而还在维护中的lhc,目前最大的能量输出已经达到跟tev跟之间换算比例是后者是前者的一千倍,即1tev=1000gev。

但450gev已经基本上是状态设备的撞击上限了……

罗志强瞟了眼显示器,乐了:“cern的老套路了,总得让你觉得这笔钱花得够值吧。等半个月之后lhc启动的时候你就知道了,测试过程这帮老外就敢把能段直接开到8tev以上。毕竟你给了十个亿啊,这应该属于贵宾级别待遇的一部分。”

这么说也没毛病。毕竟能级开的越大实际上就是更拼命的让给粒子加速, 所需要的电量自然就越大。要知道这些年来欧洲的电价可是不便宜。即便cern有多重补贴,但这玩意毕竟耗电量恐怖。

从这一点上看,钱花得还算值。

设备已经启动,两人便开始看着屏幕上的曲线,随意的聊着天。

大多数时候都是罗志强在给宁为讲解这些感应器所收到的信号代表的意义。

在外人看来此时不停闪烁的各种数据、符号、跟各种颜色的小点很容易便能让人昏昏欲睡,但对于天天跟这些数据打交道的科学家来说,到是能从中看到不少东西。

灵敏的感应器会直接输出不同带电粒子的输出信号,电离能损、甚至单纯的杂音等等……

这些东西单纯看传感器反馈的数据很难马上建立直观的印象,但对于在这里工作多年的罗志强来说,分析过无数类似的数据,自然能讲解的比较清楚。

虽然说就目前的技术条件跟设备来说,粒子以何种角度撞击依然是不可控的,但只要撞得次数够多,总能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对于宁为来说,听罗志强讲解这些数据,也的确是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就这样一个人讲, 一个人听,直到虚掩的门外传来争吵声,打断了两人此时和谐的交流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