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崛起的石头
迪亚士问翻译半天,才明白张维贤口中的所谓“匠户”,是大明一种特殊的匠籍制度,指的是他们的铸炮专家。
他松了口气,但也没直接同意,故作思量一阵,方才说道:“可以,但是高价聘请就不必了。”
“为表通商的诚意,我国愿在期限五年内每年都向贵国提供铸炮专家,教导贵国的铸炮专家,哦不,是匠户……教他们我国最先进的铸炮技术。”
“如贵国定购火炮,只付一半的价钱就可以了。”
能省钱自然是高兴,张维贤抚掌大笑:“如此甚好!就是不知道你们的国王能同意吗?”
迪亚士连连摆手,心想这点事情与通商之利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只要你开口,白送你几十门火炮也不是什么难事。
说完这番话,亭中寂静了一会儿。
待到夕阳西下时,张维贤方才起身,道:“不知贵国还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三日后签订协议,可就不能随意更改了。”
迪亚士回头与使团商量一阵,点头说道:
“请问公爵阁下,如果我国与大明签订军事同盟协议,共同对抗双方的敌人荷兰人,不知贵国的皇帝陛下觉得如何?”
张维贤的确被这一问给问懵了,站在那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倒是不知道怎么回答,只是他实在不懂这夷人话里的所谓军事同盟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听不懂,自然也就没法回话。
徐光启经常和传教士们混在一起,也读了很多西方著作,自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上前解围道:
“签订盟约是大事,大明虽与贵国尚无嫌隙,却也没有什么深厚的交情,签订同盟,想必陛下不会同意。”
迪亚士其实也就是一问,没做多想。
首先,和大明这样的东方帝国同盟,只是起到威慑的作用,真实用处确实有限。真打起来的话,大明的舰队能不能到欧洲还是两说。
倒是他们西班牙,在菲律宾就有殖民地,支援大明方便得很,和大明同盟确实太亏。
而且直接同盟的话,估计腓力四世陛下也不会同意,毕竟是作用有限,自己这边亏得很。
居然问这个问题,自己真是昏了头了。
……
七月夏日,畿辅大地上艳阳高照,白云蓝天,万里暖风。
朱由校正在魏忠贤的陪同下,坐在南苑中的一处草亭之中,好似在等待着什么人。
两个月前,大明与西班牙正式签订了《明西互助通商协议》,这在西方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当然,也有不少国家是因此才引起了对大明的注意。
协议中规定,大明与西班牙互相选定一支代表官方的商人团,负责五年期内往来贸易的全部事宜。
并且大明和西班牙也在这次协议中规定了互相分享新式火器技术的相关条款。
总的来说,这次协议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对双方都有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好处。
西班牙财政早就不行了,腓力四世就指着这次通商的利润好慢慢重回正轨,而大明这边,朱由校也知道现在是大争之事,必须要积极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这次协议之后,西班牙斥资在远东修建的卜加劳铸炮厂,就算是为大明做了嫁衣。
军器司开始在濠镜的卜加劳铸炮厂周围铺盖厂房,毕懋康在京师走不开,就托付其弟毕懋良亲自去濠镜。
时至今日,一批军器精挑细选的老匠户已经抵达濠镜,只等厂房建好,便就开始向西班牙的火器专家学习最先进的火器知识。
至于朱由校这边,也没闲着。
徐光启因此回签订协议之功,加上其本身在朝廷也是个为官多年的老人,顺理成章被调入军机房,在军国大事上都有了一席之地。
对于通商组织商人的事情,经过厂卫和较事府一个月的查探,朱由校最终还是把目光放在了以前的老朋友身上。
便是苏州老字号报房“聚兴号”的东家,黄华堂身上。
黄华堂在天启二年就来到京师与朱由校有过一面之缘,当时经过激烈的唇枪舌战,最后才是拿下了京报在苏州的转刊权。
如今一年多过去,本就在苏州有较大影响的聚兴号已今非昔比,成为苏州的报房头一家。
黄华堂本人更已经凭借各种手段拿下天启二年到天启三年底京报在苏州的转刊权,做上了苏州本地商会的会长。
朱由校这次叫他来,实际上也是要组建个皇家商会的意思,专门为大明与各国通商贸易。
白银资本当下的世界,贸易可是一项不错的收入来源。
既然大明已经是世界贸易的中心,朱由校就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将大明打造成世界贸易的老大国。
第四百零二章 皇家商会
听说天启皇帝在南苑中等着自己,黄华堂说不紧张那是假的。
他也听到两个月前大明与夷人签订通商协议的事情,据说要找一个地方商会来主持。
商人管通商的事情,朝廷则是在上头压着,具体怎么通商,这也是当今的皇帝说了算。
简而言之,这个“商会”,就相当于“皇商机构”。
朝廷是不知道,这消息传出来以后,各地的商会、商行都疯狂成什么样子了,甚至与一些船行、布行的掌柜也在觊觎。
很多商界大佬早早就来京师,不吝重金的上下打点,只为能争取到这次绝佳的机会。
朝廷以往有没有和地方商人合作过,这个谁都知道,有!
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次通商就和前两年开《京报》一样是个机遇,抓住了,你就能富起来,出人头地。
抓不住,你就只能故步自封,原地打转!
以往来说,朝廷的确是和商人和经常合作。
无论是苏州织造局的李实,还是王体乾负责的《京报》,这些要与商人合作的衙门,各地商人为了争抢机会,年年都是争的头破血流。
朝廷每年都会因此暴赚一笔红利,不说出口蚕丝、瓷器的利润,就光是全国各府的专刊权,少说也得有几百万的进账!
商人逐利,不可能平白的年年给朱由校送钱,谁都知道,和朝廷合作的利润相比于这点损失,可是太丰厚了。
和朝廷合作,也就相当于你有了官家这个后台,无论怎样,地方官府都会给你行一些方便。
很多精明的大商人其实不是为了一次合作,而是为了持续“充值”官家这个后台,只有先从第一次合作打开了天窗,才好继续说亮话。
此后再和朝廷进一步“合作”,搞一些光天化日不能做的买卖什么的,这就都好商量了。
比如边关的茶马交易,再比如山东六府的私盐变官盐,或是各地饥荒时倒卖粮食,这些都是动辄千万的暴利。
可这些每一样都是要杀头,常人没有官家的后台,就算你在商界有天大的能耐,有顶了天的威望,又岂能斗得过手握刀把子的朝廷。
以往次朝廷在明面上都是和地方商人零星的合作,并没说有如今这个规模,这次的意思很明白了,要明明白白的塑造一批皇商出来。
听话,你就能和朝廷合作,和朝廷合作,你就能财运亨通,有面子也有银子!
这个年代的商会,都是由地方有头有脸的大商人所组成,各商会的东家,必定也是有钱有势。
朝廷里认识人,有后台,这是一个大商人最基本的能耐,在这之后,比拼的就要是财力和人脉了。
这次通商动静这么大,很多人心里都明白,这不是闹着玩的事,很可能以后大明要与更多夷人通商。
通商,首先富裕的是他们商人,其次才是富裕朝廷的府库,谁能在这次占得头筹,就有了先机!
黄华堂在苏州本来就只是聚兴号的掌柜,虽然在商会有些影响力,但远不足以成为苏州商会的东家。
可他很善于抓住机会,拿到转刊权的同时,也在利用这个机会在苏州府上下打通了一片关系。
而且最主要的是,京报是御马监掌印太监王体乾在主持,王体乾是谁?那是朱由校跟前的一个大红人!
这个后台,还不是一般的朝廷有人就能比的了!
眼下阉党如日中天,皇帝宠信魏忠贤,没几个人敢和阉党对着干,除非是脑子昏了头!
这个关系一打通,平日里插手不了的很多生意,比如时下国内最赚钱的布匹、粮食行当,黄华堂都可以去插一脚。
地方官府发现他听话,就更喜欢与他合作。
而且地方官府的官员听说皇家拿到了京报的转刊权,也是想通过这件事来向王体乾表露忠心,好借机上位。
这样一来,双方都是各有心思,合作不断,黄家只要识相,生意很快就蒸蒸日上了。
几年的功夫,如今已经今非昔比。
见到皇帝,黄华堂立刻整理衣裳,在勇卫营兵士的带领下来到几步之外,躬身说道:
“草民见过陛下。”
眼前这个人,可就是自己下半身,乃至于我黄家能不能名载史册,成为一代豪商的关键!
想到这里,黄华堂心中禁不住有些激荡起来。
“来了,坐吧。”
朱由校一摆手,示意他坐在身侧。
黄华堂愣在原地,讪笑一会儿,却是没敢上前。
这时候,乾清宫的管事牌子王朝辅倒显得有些不耐烦,用胳膊肘怼了怼他,催促道:
“爷让你坐你就坐呀!”
没什么办法,黄华堂只好做在对面石凳上,但屁股只挨了半边,看样子是随时都有起来请罪的打算。
至于请什么罪,不知道,反正请罪就对了。
朱由校接来内侍捧来的碧螺春,吩咐也给黄华堂来一份,一面吹着微热的茶水,一面淡淡说道:
“你们消息灵便,朝廷与西班牙人通商的事应该已经知道了?”
看见黄华堂点头,朱由校淡淡又道:
“朕听王体乾说,你聚兴号在京报改制的时候表现不错,已在苏州府连续连年转刊,有没有继续转刊第三年、第四年的打算?”
不知道怎么会问到这个,黄华堂此时心中尚有余悸,眼中一转,笑道:
“陛下在上,黄华堂能为朝廷效力,为陛下效力,是我祖祖辈辈积德行善,如能继续转刊,草民当叩拜天恩!”
朱由校哈哈大笑,放下茶,用手指点了点他,说道:“黄华堂啊黄华堂……”
“你这个人,野心不小啊!”
闻言,黄华堂浑身一个激灵,直接跪在地上:“陛下误会草民了,草民是真的想为陛下做事!”
“眼下建奴频频寇边,辽东战事吃紧,各地又灾荒不断,草民也为陛下忧心,为大明忧心哪!”
朱由校自然听得出来,这货是在拍自己的马匹,故意笑道:“你要是真能有这个心思,朕把你叫来就没叫错。”
“言归正传,苏州商会你就别待了,带着你全家,到朕这来,朕给你建一个皇家商会。”
“五年之内,大明与西班牙的通商之事,就由你黄家来负责。”
黄华堂知道,做人要知足,所以他并没有去问五年之后如何,也没有片刻犹豫,立即山呼叩拜道:
“草民接旨谢恩!”
第四百零三章 再审袁崇焕
看着黄华堂亦步亦趋的离开南苑,朱由校这才放下架子,把脚搭在桌上,靠在身后的白色石柱上,换了个舒服的姿势,似无意问道:
“王朝辅,你说说,这个黄华堂,朕选的对吗?”
王朝辅笑道:“陛下选的人不会有错,黄华堂能两年就做到苏州商会的东家,定然是有些真本事的。”
朱由校冷笑一声,随口道:“他能有什么真本事,还不是靠着朝廷这颗大树,背地里干一些偷鸡摸狗的勾当。”
语落,听见院外传进动静,便将目光望向门口。
黄华堂前脚离开,三两句话的功夫,魏忠贤便就在外面捧着一沓奏疏走进南苑,脸上堆积着老褶,笑道:
“爷,这是上月畿辅及朝廷部院的本子,奴婢呈过来了。”
朱由校明黄色的皂靴搁在桌子上,微微一顿,调转了脚尖,又将双手合十放在小腹前,呼了口气。
朱由校上下打量一番,自然听得明白,魏忠贤这是话里有话,而且现在没什么大事,他是不会亲自来递本子的,笑道:
“当今还有什么本子是值得你这个厂公给朕亲自送来的?还是到南苑,魏忠贤,从东厂到朕这儿可不近哪……”
说完,朱由校就这么笑吟吟的看着魏忠贤。
“皇爷又在取笑老奴……”魏忠贤听见皇帝话里的‘厂公’二字,无奈的叹了口气,禀道:
“辽东一战有罪的那个辽东总兵高第伏法了,眼下正在石门坊斩首……爷要不要去看看?”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