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岭南仨人
“社长,好久不见。”
“从戎,工作还顺利吗”
“我们还是没有突破零度界限。”沈从戎无奈的回道。
看了实验室日志之后,黄明哲也了解他们实验室的进度:“我们去电脑机房。”
“好。”沈从戎连忙带路。
在思维社的材料研究所,黄明哲绝对是灵魂核心,他一手开创的计算材料学,如果公布出去,绝对可以震动世界。
一听到黄明哲要过去机房,那肯定是要对于超导体规律模型进行升级,毕竟黄明哲的工作非常忙碌,不可能过来这边拉家常。
机房里面,三十台思维社自己研发的电脑,正在安静的陈列在里面。
这些电脑使用的芯片,是神光仪器设计的超新星—5,由中芯国际采用6纳米工艺制造。
单颗超新星—5可以提供每秒6000亿的浮点运算力,而单台电脑配备了6颗超新星—5芯片,可以发挥出每秒3.6万亿的运算力。
三十台超新星—5计算机并列组合起来,为超导体研究所提供每秒108万亿的运算力。
这仅仅是思维社旗下一个实验室的运算力,而拥有大型计算机中心的梦幻公司,其中运算力是用万兆来作为单位的。
这也是目前虚拟世界可以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强大的硬件基础,让软件可以放飞自我。
拥有最高权限的黄明哲,直接登陆了超导体实验室的内部网络,戴上脑波眼镜之后,他并没有进入虚拟世界,而是启动脑控系统。
手打再快,也没有脑控输入快,大脑飞快运转起来,刹那间眼前的电脑屏幕上,一行行代码如同洪流一般刷新着屏幕。
一旁的沈从戎尽管不是第一次看到黄明哲使用脑控系统,但是那种可怕的速度,依旧让人感到震撼。
一般人使用脑控系统,可以做到比手打或者语音输入快十几倍,而黄明哲至少是上百倍,而且可以做到又快又准,这才是难能可贵。
使用脑控输入最快的人,不是黄明哲,而是那些精神病患者,有些精神病患者的脑控输入,甚至可以达到手打的上千倍以上。
不过那种一团乱麻的快,对于实际应用没有任何用处。
十分钟不到,黄明哲已经更新了超导体规律模型。
“从戎,你可以试一试。”
“好的。”清醒过来的沈从戎,连忙启动规律模型,开始输入一些参数,然后点击材料计算。
不到三分钟,一种材料偏方便被计算出来,点击数据保存。
黄明哲看规律模型运转良好,便吩咐道:“你们继续研发更加高温的超导体,我去其他实验室看看。”
“我送一下社长。”
他摆摆手:“客套什么,去忙吧!”
“那好吧!”
花费了几天时间,黄明哲对于材料研究所的各个规律模型进行更新升级,提升研发速度和准确度。
忙碌完这些规律模型的升级,这几天又和文娜在家住了一段时间,才返回全封闭的核聚变研究所那边。
十几天时间,魏风和董宽他们一边测试金乌二型,又一边建造金乌三型。
“你们动作挺快的。”黄明哲看着已经完成了一大半的金乌三型说道。
“你小子终于舍得回来了,我还以为要等多一两个星期。”董宽开玩笑道。
魏风一边指着不远处的金乌三型,一边问道:“为什么不采用最新的激光器”
黄明哲解释道:“适合才是最重要的,金乌三型是小型化核聚变反应炉,新型激光器体积和重量太大了。”
三人对于几个型号的核聚变反应炉进行讨论,特别是由于魏风和董宽他们独立研发的金乌二型,小毛病不在少数。
与此同时,在核聚变研究所隔壁,负责制造金乌一型的工厂里面。
第二台金乌一型核聚变反应炉已经验收完毕,工程师们正在分解零部件,将这些零部件装箱,运输到黑江的大庆市。
而第三、第四台也完成了一部分零件的制造,估计今年将超额完成三个核聚变反应炉的任务。
两个新的核电站位置被确定下来,配套设施先建设完成,到时候反应炉一到,就可以直接投入使用。
核聚变发电站对于一个地区的重要性非常大,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促进产业升级。
这一切都在悄无声息的发生着变化。
第一百七十二章 衰败
南高丽,三鑫电子的内存颗粒工厂。
拼命连续工作了两个星期的尹斗志,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迈着沉重的脚步,缓缓地走向宿舍。
突然他肩膀被拍了一下。
“额……英南前辈。”尹斗志转过头打了一个招呼。
拍他肩膀的人同样穿着工作服,带着厚厚的眼镜,权英南从口袋掏出一盒阿里郎,打开之后递过去:“来一根”
“谢谢,那我就不客气了。”尹斗志先感谢一番,随即从盒子抽出一根烟,接过打火机之后,迫不及待的点燃。
呼!美美地吸了一大口,似乎舍不得呼出,那种久别重逢的焦油烟草味,让他整个人都醉醺醺。
其实是他憋气太久,烟雾造成的窒息感。
一旁的权英南同样是吞云吐雾着。
俩人一边走一边抽烟,直到一根烟被抽去大半,权英南才抬了抬眼镜开口:“斗志,听说了吗”
“什么”有些迷糊的尹斗志下意识回道。
权英南看了看周围,才小声的说道:“公司决定裁剪一部分员工。”
“……”尹斗志一时间呆住了,缓了一会才紧张地问道:“前辈,公司上个月不是才裁员了吗”
权英南继续小声的说道:“公司的内存销售不理想,这个又亏损了4600亿(折合华元27.6亿)。”
“哈利路亚!我们为什么要打价格战”尹斗志苦涩的说道。
南高丽一直以来的三板斧,终于第一次遇到了对手了。
三鑫、海力士这个两个内存颗粒生产商,一直以来都是利用政府补贴、反周期价格战、廉价劳动力组合,来击败其他竞争对手。
在2012年三鑫和海力士的内存颗粒,占世界内存颗粒市场的70%,剩下的就是中端市场的米国镁光和其他一些小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