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入红楼 第167章

作者:桃李不谙春风

“这位夫人不是人......”

众人一听,有些不信自己的耳朵。转眼看向身边的同僚,见他们具是一副见鬼的表情,才相信了自己听到的话。

然后,一个个表情莫名。

这位该不是来踢馆的吧?

就连脸上一直挂着盈盈笑意的王母也皱起了眉头。

唯有王子腾脸上不见任何表情。贾清观之,再次对他高看一分,不再停顿,念出了下一句:

“九天仙女下凡尘......”

不知几人暗呼了一口气,气氛回暖。

王母也笑了起来,这个马屁拍的太过了些,不过也让人由心的发笑。

“生个儿子去做贼......”

谁知,贾清的下一句又让众人刚刚落下的心思悬了起来。

生个儿子去做贼,这不是骂王子腾吗?

一道道戏谑的目光聚集在了王子腾身上,仿佛他真的是贼子一般。

也有那心思转换快的人见贾清故技重施,都猜测到贾清的后面会再一次转折,所以没看王子腾,反而好奇的看向了一脸无辜之色的贾清。

贾清没有故作拖延,很快揭开谜底道:

“偷得蟠桃献母亲!”

同一时间,不知多少人心中皆言:大善。这首打油诗虽说过于直白,好就好在诙谐有趣,在王母大寿的日子里献上这么一首,确实别出心裁。只看王母脸上抑制不住的笑容就知道效果有多好了。

“好,不愧是贾林郎!”、

又是先前出言要求贾清作诗的人,在贾清念完之后,他率先鼓起掌来,并大声赞扬道。

如此孟浪的做法很难不引起贾清的注意。

贾清抬头看过去,只见这男子浓眉大眼,双目含威,虽着便服,却也不像是普通文人那般束带顶冠,贾清猜测这是个武将。

他见贾清看过去,对着贾清欣慰的一笑。

欣慰?贾清暗自疑惑,他从没见过这个人,何以会有这个表情?

不过对于武将懂诗,这一点无需多疑。国朝并无武举取士,所有的军中将领,要么是由武勋将门子弟选拔而上,要么就是由科举选拔而出,再任武职。

就如王子腾一般,地地道道的文人出身,如今已是天下少有的几个高级武官之一了。

等着堂内之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评点完毕,王母道:

“先前还和你家老祖宗说起过你,说你如何乖巧懂事会哄人。我原还不信,这下子却不得不信了。

你虽说用我给的两个红包来抵这一首诗,我却觉得不够!这样,你也不用忙着出去,等会和我一起到里面去,我再挑两样好东西给你。”

因为贾清今年才十一岁,她才这般说。如果贾清成年了,哪怕再让她高兴,她也不会带他进内帷,里面可还有其他府上的内眷!

贾清没有拒绝,刚才他虽说在心中鄙视贾宝玉,可未尝不觉得那是一件幸福的事。

无视那些妇人,这个时代的闺阁中的女孩子可是你看她一眼都会脸红半天的可爱存在……

谢过了王母,贾清站到了王母的身后,静等后面的人来拜寿。他已经占了太多时间了。

“各位大人好生吃喝着,老身就失陪了……”

等到前来拜寿的人基本完毕,酒菜也已经全部上桌,王母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道。

见状满堂所有人皆站起身来。

王子腾道:“翠喜,好生扶着老太太进去……”

“是。”

翠喜就是帮王母发红包的丫鬟。

王母一动,和贾府贾母一动差不多,一大群人跟着。

“哥儿,你也跟上啊。”

王母走了两步,方想起她刚才还邀请了人跟她一起进去呢,于是回头道。却见贾清已经屁颠屁颠的跟在她后面了,老人家一笑,转头继续往前走。

从后堂穿过,过抄手游廊,约莫着就进了王府后宅了。因为这里面几乎不见了男性家下人的身影。

一行人簇拥着王母进了一处明显格局更加大气的院落之中,就被前来迎接的丫鬟仆妇们迎进来一处名唤怡萱堂的堂号之中。

不管是拜寿还是祝寿,内眷总是要少很多的。一般只有通家之好的关系才会带着内眷前往做客。

但纵然如此,怡萱堂内还是人满为患。与贾母的荣庆堂格局相仿的堂号之内,中间的屏风悉数被挪了开来,显得整个场面宽敞无比。

加上莺莺燕燕满屋子……好吧,坐着的大多都是成年的妇人和婆子。但是要是算上来往穿梭的丫鬟,那就可以称得上是佳丽满园了。

见王母进门,原本坐着的人都站了起来,一面问好一面目送着王母一行人到最里面而去。

倒是贾清,他虽说没有四下张望,以免失了礼数。但他赫然发现自他进了堂内以来,有着不下十双漂亮的眼睛在偷偷看他。

他心里美着呢!

也是,各府跟随长辈来的闺中少女们原本已经说了半天的话,喝了半天的茶,所见之处全是女子……如今王母突然带了一年轻公子进来,如何能不好奇?

若是私下里单独见到一陌生少年,她们自然害羞、躲避。可是如今她们一大票人站着,而贾清只是孤零零的一个人,这样她们哪会怕生,都悄眼看向贾清,只有在贾清“不经意”的看过去之时,才低下头,而后,又悄悄抬起头来……

其实不但是闺阁女子,就是各府诰命、奶奶也在打量着他,不知这是谁家的公子哥,竟被王母带到了这里面来。

这不,王母到了主桌,刚和几个“老相好”打了个招呼,相唤着坐下,就听其中一个老太太道:“老寿星,这是谁家的小伙子,长得倒是挺精神啊!”

啥?

这么多年,贾清第一次被人形容为长得精神!

抬眼看去,这主桌之上加上王母总共七个老太太,每个看上去都不会小于六十岁。皆是锦衣华服,穿戴不凡。其中之一正是贾母。

说话的人是对面挨着贾母坐的一个老太太,年纪感觉比王母都要大,说的话却让人这么……精神!

王母道:“他啊,就是我们先前说过的,史妹妹家的少年神童了。”

众老太太闻言,一起看向了贾母,见贾母微笑着点点头,再次打量上了贾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