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947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曾培洪把早就准备好的奶茶拿了出来。

  当前两天李锐找到自己,说出他的奶茶计划的时候,曾培洪一开始是觉得李锐在异想天开。因为李锐说未来十年,这个小小的饮料将蕴含着十亿美元的广阔市场。也将成为中国制糖产业最重要的对外扩张武器。

  不过曾培洪转念一想,李锐这人多少次了,每一次都没看走眼。

  就像是他当年的小甜水换汇计划,当时很多人没看好的。结果被他做成了,进而成为了李锐快速提升的坚实可靠的政治资本。

  现在李锐说这个小小的一杯奶茶,是一个能在未来撬动十亿美元十亿卢布巨大市场的撬棍,曾培洪选择了相信。

  李锐的构想太宏伟了,包含了未来十年里,中国要成为世界第一大产糖国的宏伟目标。

  曾培洪可是个汽水饮料爱好者,重度爱好的那种。负责他健康的医生规定了,他三天才能喝一喝瓶可乐或者是类似的饮料,不然他很有可能糖摄入超标。

  而喝了奶茶之后,曾培洪就更加相信李锐的观点了。

  现在曾培洪给赫鲁晓夫拿出来的奶茶,并不是张福搞的简装版。

  而是进行了一些升级。听说张福昨天大年三十被李锐拉去当了一天苦力,赶在团圆饭之前才放人走。

  就是让张福去食品所搞椰果、珍珠什么的。这些奶茶里面的小料,全都有现成的材料,制作一下就好了。

  还有什么芒果味的奶冻、草莓味的奶冻、葡萄味的奶冻等等。

  还有西米,这种东西市面上虽然不太好买,但是使劲找找在北京还是能找到的。

  于是乎,呈现在赫鲁晓夫面前的就是一堆无限接近于后世奶茶的饮品。

  一杯一杯的,看起来颇为壮观。

  “这是你们新出的饮品?我喝了,却是好喝。热热的,又香又甜,还带着水果的香味。真的很神奇,奶味、茶味、水果味能融合的那么自然。”赫鲁晓夫也爱吃甜。

  不过他话锋一转道:“你们想要把这些东西卖去苏联,那么你们可能需要和现任的苏联贸易部长打招呼。我是无能为力的。这和我当年帮你们卖可乐汽水的时代不同了。”

  说道这里,赫鲁晓夫显得有些唏嘘。

  而曾培洪却笑着说道:“赫鲁晓夫同志,您太过于谦虚了。我们先不说做生意不做生意的事情。”

  “您觉得这个奶茶好喝吗?”

  “这个叫奶茶吗?嗯,好喝。”赫鲁晓夫点点头:“我可以说,这东西在冬天的俄罗斯一定好卖。谁能拒绝在寒冷的冬季,来上一杯热乎乎甜蜜蜜的奶茶呢?”

  “是的,不仅仅是冬天喝热的。其实夏天还可以喝冰的。”曾培洪道:“在夏季最热的时候,来上一杯冰饮,那也是极大的享受。还能解暑呢。”

  “是啊,可是这有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只能负责吃吃喝喝罢了。”赫鲁晓夫想到了什么,他耸耸肩。作为苏联的净坛使者,他的职责就剩下吃吃喝喝了。

  “不不不,您难道忘记了您还有个艰巨的任务吗?”曾培洪笑着闻到。

  赫鲁晓夫一呆:“什么任务?”

  “中国那么多在苏联的建筑队,您不是也挂着一个总设计师的名头嘛。”曾培洪双眼眯着。

  “是的,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我又不能帮你们卖货。”

  “不不不,赫鲁晓夫同志,您理解错了。奶茶这个东西,和瓶装饮料是不一样的。它不是生产出来之后可以放两年不坏的那种东西。”

  “它需要新鲜现做的方式来保证口感。所以这意味着它需要一个现场生产制作它的门店。就像是你们苏联的咖啡馆一样。”

  曾培洪这么说,赫鲁晓夫慢慢有了一个概念,他试探的问道:“那你们的意思是……”

  “你既然挂职了那么多中国建筑队帮助苏联建设新城项目的职位,那么您帮帮忙,让我们在新城规划中拥有一些合适的店面,当然,该付多少钱,我们还是要付多少钱的。”

  “这一方面你不用为难。这样一来,不就是你帮帮我,我帮帮你嘛。”

  听到这里,赫鲁晓夫完全是懂了。

  中国人的奶茶是另一种形式的咖啡厅。所以他们需要一些合适的店面。而这是自己为数不多的权力。

  但是一个咖啡厅能赚多少钱?赫鲁晓夫又不是没喝过咖啡,就算咖啡厅生意好也就是那个样子罢了。

  在赫鲁晓夫看来,这种现做饮品的利润和市场远远比不上罐装饮料。中国人这么上心,还派遣曾培洪这样的领导来说事。肯定是看出了自己现在落魄了。用这种方式安慰自己呢。

  哎,还是中国领导疼人呐。自己这个中国老朋友的名号也不能白叫,赫鲁晓夫当即拍胸脯保证:“不就是店面嘛,我帮你们搞定了!”

  赫鲁晓夫觉得奶茶和咖啡厅一样,但是他却忽略了一点,一般人一天最多喝一两杯咖啡。而且有一些人根本无法接受咖啡的味道。同时孕妇不能喝、小孩不能喝、生理期的女性不能喝等等。

  这就注定了咖啡的点单率和翻台率不会太高。

  但是奶茶不一样,这玩意儿只要喝习惯了,开始接收了。一天一杯乃至一天两三杯的大有人在。

  而这将形成一个谁都想不到的庞大市场。

  就像是本时空椰汁和奶茶的发明者张福就没想到,他怎么都想不到,自己不过是搞了两个小饮料,怎么就让计划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李锐接见自己了呢?!

第三百九十章 解决困难

  张福多少有些紧张,毕竟是李主任接见。还是很有排面的。当然,更加有排面的是李主任在招待他的时候,居然在他面前排了上百杯奶茶出来。

  没错,李锐动用了后世的资金,通过网购的方式从后世购买了不同品牌不同口味的奶茶。花了可是小两千呢!

  这些东西其实就是给张福做参考的。有冷的有热的。当然,所有外卖的包装都撕掉了,全都倒在搪瓷杯里了。还在搪瓷杯的外面贴上了各种标签,标签上写的是里面装着的不同口味。

  “张福同志,来尝尝这些口味的奶茶,感受一下不同的味道。”李锐笑呵呵的给张福说道。

  还真别说,这些东西给张福造成的震撼还挺大的。

  因为那可是七十年后的奶茶啊。别小看食品科学的进步。在本时空的63年,绝大多数中国人才刚刚吃饱,刚刚朝着吃好的需求去。

  而在七十年后,很多中国人已经不是吃饱了,而是吃撑了。

  人一旦吃撑了,就会做各种各样的研究。为了刺激食欲,甚至到有些猎奇的程度。

  比如说皮蛋咖啡、折耳根咖啡、小米辣咖啡、鸡尾酒加辣椒粉、小龙虾拿铁、炸知了茉莉绿茶、白斩鸡冰激凌、烧鹅退冰激凌等……

  真的,其中很多都是因为吃撑了才弄出来的东西。

  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好吃的东西太多了,一般好吃的东西根本无法满足人对新奇味道的探索了。

  食品产业的进化程度在这半个多世纪以来,进化程度可是极高的。

  当然,李锐也不是让张福一个人一口气把这些奶茶都喝了。每个都用五毫升的小杯子尝一口嘛。咂摸一下滋味,然后在清水漱口什么的。

  这些东西给张福的震撼程度有点高。他研究的奶茶粉,属于奶茶整个产品线中的初级产品。

  到后世,鲜奶鲜茶的奶茶店如雨后春笋一样的开满全中国的土地。

  “这些奶茶的味道……真的……未免太好了。”张福原本引以为傲的一个新食品发明,现在却觉得自己发明了个狗屎啊。

  李主任这是给自己下马威吗?这些奶茶的味道未免太好了吧。

  口感也好,味道也好。尤其是甜味,非常的有层次。和自己做的那个奶茶粉的味道完全不一样啊。

  自己的奶茶粉喝完之后只有甜腻的感觉,尤其是回口的甜腻感很重。虽然说大家伙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但这是因为没有对比。

  张福自己尝了李锐提供的这些奶茶之后,觉得相差实在是太大了。和李锐提供的这些奶茶相比,自己做的太差了。

  李锐笑吟吟的看着张福,张福有些面色羞愧的低下头:“原本我还想着给幸福食品厂的工人们找一些新的产品生产,以免代餐粉生产下降后,产线可能停下来导致工人工资发不出来的情况。但是没有想到,已经有同行研究出了比我更好的东西。这真是我没想到的。”

  “李主任,能把这个同行介绍给我吗?我想要和人家学习一下。这些奶茶的调味……真的,我没喝过这么好的软饮料。入口柔顺,甜度刚好合适,回口没有酸有、涩、腻,这是怎么做到的啊!”

  张福是真的福气了。

  不过李锐找张福来,自然不是为了打击这个食品行业小天才的自信心。毕竟人家才二十来岁,就能研究出这么多食品行业的新技术。

  李锐道:“呵呵,这些东西你不用担心。其实这是我们曙光厂里有相关的研究,关于食品科学,关于糖食品,一直是我们的研究方向之一。”

  “未来的世界,世界大国之间的热战争会越来越少。但是金融战争、文化战争、食品战争、认知战争会越来越多。”说道这里,李锐忍不住叹息一声。

  作为穿越者,他对这方面是最有发言权的。

  一个国家一旦强大了,那么它搞认知战和其他非热战的方式都会很简单。

  就像说食品好了。星巴克这玩意儿开遍全世界,真的是因为它特别好喝,特别健康吗?显然不是。

  至少星巴克和健康没有太多关系。如果说要补充咖啡因的话,其实无糖的茶饮料也可以满足需求。甚至说茶饮的健康程度更高一点。

  也别说茶饮无法外带这种话,毕竟后世全中国到处都是茶饮店,可以加糖可以不加糖,什么都有。

  但是为什么推不出去,走不出去?这就是认知战的问题。说句难听的话,元时空的中国商品在推出之前,就莫名其妙的比欧美产品天然的低一等。同样的东西,要做出九十五分,才能和别人八十分的东西相比。

  从文化产品到科技产品,乃至于普通的食物,只要打上中国两字就变成了抵挡和土气的代名词。

  牛肉夹馍的味道比汉堡差吗?未必吧。

  中国的各种点心为什么不能和面包房蛋糕房一样开的到处都是呢?是因为中式糕点都不如西式糕点好吃吗?未必吧。

  有的时候认知战在无声无息之间就能成很多事。背靠一个强国,就连你出国卖包子都能顺利很多。

  就像是当年从美国进口的面粉叫富强粉,为啥叫富强粉?因为人家美国人有钱又强,所以叫富强粉。你人吃了这个面粉就能和美国人一样富强了。

  背靠强国,自有大儒辩经,这话不是说说的。

  本时空之中的中国,现在的国势虽然还没能达到美苏那个级别。但是在全球革命浪潮之中,已经有了自己的局面。

  李锐要把握住这个大的局势。此时不上,更待何时。

  “这些东西是你以后要研究的口味,我会给你资料。奶茶是我们接下来对外发展的一个窗口,接下来还会有其他的食品,其他的东西。所以你也不要有什么压力。”李锐虽然这么说,但是张福怎么能没有压力呢。

  他觉得自己都快被压爆了。

  李锐突然转换个话题,他的压力瞬间没了。

  因为李锐突然说到:“张福同志,听说你马上要结婚了?”

  “啊?!啊!是啊。”

  “正月?”

  “正月初六。”

  “嗯,有什么需要组织上帮忙的吗?在合理要求内的,都可以。”

  一提到这个,张福就突然想到了老丈人提的几个要求,现在是不是搞定的最好机会呢?

  想到这里,张福也算是鼓起了勇气,他对着李锐说道:“李主任,我的公租房还在申请,我……”

  “洞房的新房是吧。”李锐嘴角挂着笑意,倒是让张福闹了一张大红脸。

  “行了,你的级别和那个曹文清同志的级别都不低。这个符合要求,我帮你办了。”

  张福呆了呆,原本是想说李锐能不能帮着安排个好点的酒店或者招待所啥的。这李主任的解决方法,好像更简单呢。把自己的需求都解决了。

  不然公租房排队还要等到过完年才行呢。自己和曹文清的级别都够,也都符合要求。就是结婚的这个时间点太赶了。不过也没办法,两人都忙啊。

  而李锐除了帮他解决这件事之外,还帮他解决了另一个事情。那就是关于初六那天办酒的厨师,李锐直接给他安排了个国宴大厨。

  这下老张家和老曹家的婚事可就变得让亲戚们和街坊邻居难以忘怀了。

第三百九十一章 接亲

  中国人过年有一个传统,那就是破五。

  所谓的破五指的是过年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什么活都不能干。要到了正月初六才能干活。

  说是初五迎接财神,接了财神之后才开始干活。

  其实这也是广大老百姓给自己的休息找一个正大光明的理由。

  因为中国从古自今,普通老百姓就没什么休息的时间。农村不用说了,农忙的时候忙活田地,农闲的时候去地主家帮工,能赚多少是多少。就算是不赚钱,能管一张嘴都行。

  到了城里,那些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那更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基本上就不休息。

  也就是五月端午、八月中秋、正月春节三大节日休息一下。

  其实全年无休,一直干到死才是中国古代老百姓的常态。也就是当官了才有每旬一次的沐休假。

  所以春节才是最重要的休息日。一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延续这一传统。

  为什么张福的婚宴摆在初六?因为只有初六这天才能请到师傅来帮忙做饭做菜。

  按照曹家父母和张家父母的商议,现在曹文清和张福都属于有一定级别的人。应该要响应国家的号召,不要搞婚宴大操大办和收份子钱那套陋习。

  所以即便是老张家都存好了办婚宴的钱,但是老曹一家还是反对去大饭店搞酒席之类的。

  “太铺张,太浪费。不如找个休息日,请当厨师的师傅来家里弄,这样还比较好。这样不花多少钱,也不容易被人诟病。张福还年轻,就已经是处级干部了,要多多响应国家号召才是。”

  这话一说,才算是把老张想要大操大办的心给熄了。老张的思维还属于普通小老百姓那种,想的还是大操大办风光有面那种。

  老北京人最讲究这个面子了。

  也是老曹家的也是干部,知道轻重。小老百姓你大操大办没事,花了钱苦了自己得了面子,那都是你自己的事情。

  但是干部不行。有的事情就是小老百姓做的,但是干部做不得。

  不过这次虽然老张家没有大操大办,但是也注定是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了。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