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93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张大明并不知道自己稀里糊涂的就将成为一名国企的建筑工人了。

他只知道自己终于不用再挨饿了。

他兴匆匆的赶回自己在广州的窝棚家中,瞎了一只眼的老娘和瘸了一条腿的媳妇正在小心翼翼的熬着米粥。

说是米粥,但其实里面没多少米,淅淅沥沥的和汤水一样。“老娘,媳妇。我找到了个长久的活计了!”

张大明兴奋的对着两个女人说道。

媳妇抬起头看着丈夫,她有些谨慎的开口道:“现在广州还有人起大屋吗?”

张大明从前就是帮广州有钱富商起大屋的。

广州著名的富人区,关西大屋就有不少是张大明参与修建的。

但是遍身绮罗者,不是养蚕人。1947年,张大明帮一个从前的汉奸后来的民国官员起大屋后。

这个家伙一毛钱都不愿意给。张大明一家去找他理论,结果老娘被打瞎了一只眼睛,老婆被打瘸了一条腿。

原本靠着手艺还能维持的家,迅速就败落了下来。因为得罪了那个汉奸官员,张大明也找不到活计了。

还好新中国很快解放了广州,这一年靠着给人房屋修修补补赚点零钱,张大明一家也撑了过来。

张大明说道:“不是给人修大屋。是政府找人去平整白云山的一块土地,估计是要建什么吧。”

瞎了眼的老娘陡然一惊:“给政府做事,不会出事吧!”

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家里本来过得不能算是大富大贵,但也算是温饱了。

就是因为帮政府官员做事而落的老娘瞎眼,媳妇瘸腿的下场。这瞎了眼的老娘要说不怕政府,那是不可能的。

张大明挠了挠后脑勺:“应该不会吧。我看新政府挺好的,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情,也不会拖欠我工资吧。”

就在张大明一家聊天的时候,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

张大明钻出窝棚看,好几名穿着衬衫的中年人带着几名解放军战士走进了这个窝棚聚集地。

窝棚之所以叫做窝棚,就是因为它不是正经的房子。

都是用竹子或者是木板简单的隔出一个勉强能睡的地方罢了。

这种窝棚既不防风,也不防雨。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要是碰上台风天,一阵狂风过来就能把连片的窝棚都给吹飞了。

但这连片的窝棚却是大量广州低收入者的落脚地。

这里有工厂的工人,有码头的苦力,有拉黄包车的脚夫。这片窝棚连绵不绝,沿着珠江延伸出去一两公里。

穿着衬衫走在最前面的中年男人是广州市棚改与爱国卫生运动的领导张山。

他皱着眉巡视着这片棚户区,虽然他刚上任广州没多久。但是早就知道广州这片棚户区了。

这里和上海苏州河边的棚户区起名。

都是生活在中国大城市里的底层人民栖身的地方。

张山指着这些松松垮垮用木板临时拼凑起来的窝棚问自己的助理道:“我听说广州每年都有台风。这样的窝棚能扛得住台风吗?”

助理摇摇头:“不行,别说台风了。光是下一场大雨就能压塌好多窝棚了。每年台风过境,这片棚户区都要死人的。”

“而且每到夏天,这里就是流行病的高发区。疟疾、痢疾等疾病基本上每年都来。”

张山听到这里后忍不住问道:“之前民国政府是怎么应对的?”

助理撇撇嘴:“民国政府能有什么应对啊。只要这里爆发了流行病和瘟疫,那就是找警察过来把这里一封了事。不许里面的人出来,等到染病的人死了差不多了,然后在解封。”

“在这里活着就是听天由命。”张山听到这话忍不住怒斥道:“简直荒唐!”

张山一行人的到来明显是这片棚户区的大新闻。

很多居民都跑出来看,但是没人敢和张山等人的眼神对视。每当张山看向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不自觉的把眼神转开,或者是扭过头去。

因为这些百姓知道,穿衬衫的这群人是政府官员。

刻在骨子里对官员的畏惧让他们不敢于张山对视。

只有张大明站在屋前直愣愣的看着张山等人。

张山发现了这个不怕自己的人,他走上前道:“师傅,能到你家讨口水吗?”

“啊?!”张大明猛地一惊,才发现张山是在和自己说话。

他只能支支吾吾的说道:“我家太脏了,怕脏了贵人的脚。”

张山却摆摆手:“哪有这种说法。脚不就是用来走路的?还有什么脏不脏的、师傅,这是你家吗?”

张大明点点头:“嗯。”

张山撩帘子走进张大明的窝棚家。

这里很小,所有的空间加在一起只有不足二十平米。

里面除了两张床外还密密砸砸的堆积着各种杂物。

因为这房子很小,又没有专门的厨房,所以生火的炉子也放在屋里。现如今已经是八月份了,广州正是热的时候。

张大明的媳妇还在屋子里熬米粥,可想而知里面有多热了。

张山进去不到半分钟已经满头大汗了。

张大明瞎了一只眼的老娘和瘸了一条腿的媳妇畏畏缩缩的看着走进来的张山等人。

两个女人害怕的抱在一起。

张山问道:“师傅,这是你媳妇和老娘?她们怎么了?”

张大明老实的说道:“我从前是帮关西大户修屋子的。后来帮一个民国官员修屋子,修完他不给钱。我们去找他理论,他让打手把我老娘和媳妇打成这样的。”

张山重重的哼了一声,吓得张大明整个人都颤抖了一下。

“师傅,别怕。我生气不是因为你,是因为那个民国官员。那个民国官员叫什么?”张山双眉紧蹙的问着。

张大明连忙说:“那个人叫李安东,解放军进城的时候就抓了他。公审后判了枪决,当时我还在现场看了。”

说道这里张大明突然对张山跪下磕头:“感谢新政府为我们这些草头百姓伸冤啊!你们是青天大老爷,是我们的父母官啊!”

“师傅,站起来,站起来!”张山一把还没能拉起张大明,还是几名战士帮着一起才把他从地上拉起来的。

“师傅,现在是新中国。以后除了你爹娘,没有人值得你跪。你知道吗?我也不值得你跪。”

张山环顾了一下张大明家简陋的摆设,他忍不住问道:“张师傅,住这不舒服吧。”

张大明憨笑了一下:“能有片瓦遮头我就满足了。”

张山拍了拍张大明的肩膀,没有说什么,他转身离开了棚户区。

张大明默默的看着张山一行人离开。

他不知道新政府的这些官员来这里是干什么的。

就看看我们这些平民老百姓?

有啥好看的?全天下老百姓不都一个样吗?张大明却不知道,当天晚上广州市召开了一个会议。

会议的议题就是解决广州底层百姓的居住问题。

会议上张山发言道:“我今天去看了我们的棚户区。我很心痛,棚户区里的很多人是广州真正的建设者。”

“里面有工人、有苦力、有脚夫。他们是建设我们广州市的主体。广州能有今天这样的繁华,离不开这群人的奉献。”

“看看广州的这些房子吧,有多少是他们修建的。最后他们却只能窝在窝棚里。来个台风天全家人都提心吊胆。”

“大夏天的来个流行病,那就是几十几百人的死亡。”

“毛主席要我们开战爱国卫生运动,也让我们解决城市底层百姓的生活问题。我提议,把我们从西关收缴的那些资本家的房子和高档公寓都进行改建。”

“让这些我们广州市的市民住进去。要是我们共产党人连我们的工人都无法解放,那就是愧对我们的党徽了!”

张山的提议得到了全票通过。

一场轰轰烈烈的棚户改造工作就此展开。

解放军从资本家和买办手上收缴的西关大屋被开始改造。

原本只是为了服务一个富裕人家的西关大屋被隔成了许多的小间。

当张大明在白云山平整土地时,一名工友跑着过来对他说道:“大明!大明!你快回家看看,你家出事了!”

张大明陡然一惊,他立刻向组长请了假。

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家。

刚回到家他就看见自家的窝棚正在被一群解放军用锤子铲子给敲碎成木片,再被丢上垃圾车。

张大明当场双目喷火:“你们在干什么!为什么拆我的家!”

眼看着就要冲上去了,他的老娘和媳妇冲了过来一把搂住了他:“大明,大明。拆吧,拆吧!拆了是好事。”

他瞎了一只眼的老娘笑呵呵的说着。

张大明不可置信的看着老娘:“老娘,你疯了。他们把我们家拆了,我们住哪儿?”

瘸了一条腿的媳妇双目流泪,是激动的泪。

她说道:“大明,我们有新家了!”“啊?!”当媳妇和老娘带着张大明来到西关的时候,张大明还不可置信。

他指着那间清白大瓦房说道:“这……政府给我们了?!”

“不是整个屋子给我们,是给了我们里面的一间。”媳妇还在抽泣。

“大明我带你去看看。”说着就领着张大明进屋。

张大明家分到了一个四十平米左右的房间。

房间中间用木板隔了出来,算是分出了客厅和内间。内间更小些,放下一张床后就没多少位置了。

客厅大些,在客厅旁边走过甬道就是公共厨房了。

大院里还有一口水井,整个大院的人都可以用这口水井的水。

这是媳妇和老娘最满意的地方。张大明看着这栋大屋,他有些眼熟。

“这好像是那个李安东的房子?”

“对!就是他的!儿啊,当初是你给他起的这栋大屋。没想到有朝一日我们家也能住进这样的大屋啊!”瞎眼的老娘老泪纵横。

张大明抿着嘴唇不说话。

过了好一会儿才对媳妇和老娘说道:“你们先收拾屋子。我先回工地了。工地在抢工期,说是要建设我们新中国最大的药厂。”

“儿啊,你去吧。”“大明你小心点。”在妻子和老娘的叮嘱下张大明又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工地。

虽然来回的赶路很累,但是他没有休息,直接向组长报道表示自己可以继续干活。

在这一刻,张大明觉得自己有用不完的力气。他忍不住喊起了劳动号子。

初时还只有他一个人在唱,但是很快整个工地都想起了震天的劳动号子声。

“同志们那么一黝黑!”“加把劲那么一黝黑!”“早日建设嘛制药厂一索洛洛嘿!”

“救人民那么一黝黑!”“治疟疾那么一黝黑!”“灭痢疾那么一黝黑!”“娃娃不得百日病一索洛洛嘿!”“救百姓那么一黝黑!”自那天起,张大明发现整个工地的施工进度似乎都在加快。

好像所有人都有了用不完的力气一样。

他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一切。

但是他可以看见白云山制药厂正在一点一点的兴建起来。

而当有人问到他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干活的时候,张大明只能呵呵一笑:“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死去的老爹和我说过。”

“娃儿呀,天最黑的时候莫怕。你朝着有亮的地方走,越走就越亮,越走就越光。”

“我也不懂什么大道理,我就知道听我爸的话,跟着光走。”

第一百二十章 理想很丰满

麦克阿瑟遇刺对新中国来说真是一场祸福难料的事情。

坏处是彭德怀以后将要面对的指挥官是沃克,这名将军打仗英勇顽强,但又不会贪功冒进。

总是习惯步步为营进行绞杀战。

稳步向前推进的战斗方式如果逼着志愿军和美军正面阵地战,那显然是对志愿军不利的。

但是好处是,原本应该在7月就登陆仁川的联合国大军现在还驻扎在日本,根本没有动弹的样子。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